學業壓力成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主因,說好的減負呢?

2020-12-19 中國慈善家

「只要評價的理念不變,增加的任何一條都是孩子的負擔。」


「在我們的呵護下孩子變得越來越脆弱,這成為一個全世界面臨的問題。」


12月12日,在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第七屆年會上,南京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項賢明分享了調查報告《培育堅強心靈——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支持》中的部分研究成果。研究發現,學業壓力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原因之一,未來學校應當改變鼓勵個體競爭的教學環境,實現特色發展。


對於目前部分中學採用的綜合素質評價機制,項賢明認為, 「只要評價的理念不變,增加的任何一條都是孩子的負擔」。


針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支持不充分


「我們的孩子並不是因為生活過不下去而不快樂。」項賢明指出,從震驚全國的吳謝宇弒母案到疫情期間升級的親子矛盾,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突出。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教授陳福國曾指出,不少關於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的調查顯示,我國學生心理疾病發病率高於一般人群。


多數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在中小學階段的成長過程中就埋下隱患,到了大學期間人際交往、學習壓力、經濟狀況等都會構成刺激因素,使心理問題暴發出來。「中國家長對子女過分關注、溺愛的教育方式,以及現在許多家庭『隔代養』的情況,都會帶來很多問題。」陳福國表示。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發布的報告《影響世界——了解富國兒童幸福的構成》顯示,在41個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和歐洲聯盟(EU)國家中,美國15~19歲青少年的自殺率(每10萬青少年)為8.9%,高居第9位,緊隨其後的是被稱作「教育神話」的芬蘭,該國15~19歲青少年自殺率為8.2%。亞洲國家中,日本的15~19歲青少年自殺率為7.5%。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進行的國際學生評估(PISA)測試了15歲學生對生活的滿意度,結果顯示,中國大陸參與測評學生閱讀成績較高,但對生活的滿意度遠低於平均值。


(調查發現,學業壓力是青少年出現心理問題的重要原因之一。)


項賢明認為,學校教育大多僅局限於常識和知識的層次,滿足於教會孩子們記住一些知識,很少能達到智慧和精神的層次,無法對孩子們的精神生長發育提供強有力的教育支持。當下,學校採取各種手段、資源來調動學生之間的競爭,這種競爭給孩子們帶來巨大的壓力,其表現形式之一就是學業壓力。他在調查中發現,學業壓力是青少年出現心理問題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在學校層面,針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支持並不充分。


中國人民大學心理研究所所長俞國良曾對10405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調查,結果表明,84.0%的學生認為非常有必要接受心理健康教育,但對於心理健康教育現狀,只有35.6%的學生表示很滿意,57.6%的學生表示一般滿意,6.8%的學生則表示不滿意。大學生對心理健康教師和心理諮詢師專業性的認可度較低,對網絡心理健康教育體驗較差,對大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銜接情況滿意度較低。


北京師範大學發布的《全國家庭教育狀況調查報告》顯示,家庭教育存在一定程度的「重智輕德」「重身體健康輕心理健康」的傾向。接受調查的四、八年級學生認為,家長對自己心理狀況的關注度分別僅為6.5%和11.1%。


「兒童心理疾病如不及時幹預和治療,成年後還會存在。」北京回龍觀醫院臨床心理科主任劉華清曾公開表示,預防和減少兒童、青少年心理問題發生必須採取家庭、學校和社會相結合的綜合措施。


教育的主導價值應從競爭轉向合作


在政策層面,2019年7月發布的《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提出開展心理健康促進行動、中小學健康促進行動,其中就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制定了面向2022年、2030年的階段性目標。到2022年,配備專兼職心理健康工作人員的中小學校比例要達到80%以上。


此後,國家衛健委員會、教育部等12個部委日前印發《健康中國行動——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動方案(2019—2022年)》,提出到2022年底,50%的家長學校或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站點應開展心理健康教育;60%的二級以上精神專科醫院設立兒童青少年心理門診;30%的兒童專科醫院、婦幼保健院、二級以上綜合醫院開設精神(心理)門診;各地市設立或接入心理援助熱線;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核心知識知曉率要達到80%。


(善待兒童的教育,是使兒童免於恐懼、能夠保障兒童睡眠和健康的教育。)


據新華社報導,國家衛健委疾控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啟動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動就是為了確保實現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2022年的階段性目標,應對當前兒童青少年心理行為問題發生率和精神障礙患病率逐漸上升的挑戰。


項賢明表示,目前中國師範院校在教育中雖然將心理學列入必修課程,但教學內容僅僅集中在認知層面,即「如何幫助孩子學習知識」,缺少完整的教師心理健康培養體系。


「正如身體健康不能僅僅依靠醫生一樣,孩子們心靈的健康成長,除了心理學之外,還需要更多的支持。」項賢明建議,未來教育應實施特色發展計劃。儘快把教育發展的基本策略從重點建設轉向特色發展,讓孩子們在學校中能自由地發展自己的特長。


項賢明認為,當下學校教育的主導價值,應當從競爭轉向合作。應當建立合作型學校,引導孩子們學會合作,減少孩子們之間的個體競爭;多在孩子們中開展群體間的競爭,教會孩子們在競爭中合作,在合作中競爭。


此外,體育活動在釋放心理壓力、助力心靈健康成長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不過,目前以個體競爭主導價值、以體育知識教學和競技體育技能提高為主要目標的體育課,還不是孩子們心靈健康最理想的支持力量。他希望,未來能大量增加孩子們群體性的自由體育活動,「讓體育活動在給孩子們健壯身體的同時,也給他們一顆健康的心靈」。


21世紀教育研究院理事長楊東平認為,善待兒童的教育,是使兒童免於恐懼、能夠保障兒童睡眠和健康的教育。「教育生態的改善,最終要形成低競爭、低評價、低管控的三低教育生態。」(記者 樊朔)

相關焦點

  • 青少年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初中生壓力最大
    去年,共青團浙江省委與心辰網對浙江青少年心理健康狀況展開了調查研究,調查顯示:浙江省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中學生學業壓力大、幸福感最低。  今天起,我們關注開學季的學生心理健康,將分別推出「中學篇」和「小學篇」,敬請關注。  時報訊 馬上就要開學了,對不少學生來說,開學症候群也在近期暴發。
  • 護航青少年健康成長 幫助青少年疏導心理壓力
    其中,不乏有一些青少年因沉迷於網絡,導致學業荒廢、道德缺失,甚至誘發青少年犯罪。全媒體時代的負面影響逐漸成為家長、學校以及全社會共同關注的一個社會問題。值得肯定的是,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至關重要,全社會在充分利用網絡優勢的同時,更應該抵制和消除網絡汙染,建立健全適合青少年成長的學習的平臺,通過科學引導,讓青少年走出網絡「陰霾」,健康茁壯成長。
  • 學業壓力已成中小學生自殺首要原因
    學業壓力成為中小學生自殺的首要原因,手機成為中小學生自殺案例的特殊存在;中小學生「減負」關鍵在於改變「供給側」,優質教育資源短缺及其在公立和私立學校的失衡配置是根本原因。這是21世紀教育研究院發布的《教育藍皮書:中國教育發展報告(2018)》顯示的結果。《藍皮書》指出,中小學生自殺問題已成為不容忽視的嚴峻事實。
  • 《2018年中小學生減負調查報告》:父母焦慮與升學壓力是主因
    中小學生的「減負」問題由來已久,自1985年以來,中央層面下達的「減負令」高達49次。然而「一山放過一山攔」,在「減負」路上,各種問題總是層出不窮。從時間與金錢兩方面來看,「減負」已是刻不容緩。為了清楚認識國內中小學生學業負擔情況,近日,《2018年中小學生減負調查報告》發布(以下稱《報告》),其數據採樣涵蓋我國多個省市,16830名小學生父母參與了此次調查。《報告》中詳細分析了中小學生學業負擔現狀、形成原因以及解決辦法。
  • 南師大項賢明:青少年心理健康成世界性問題,亟須完整教育支持
    這是每個人都要認真思考的問題。」12月12日,在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第七屆年會上,南京師範大學教授項賢明對當下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作出深入剖析。孩子越來越脆弱是全世界面臨的問題項賢明展示了兩張數據圖,其中一張來自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調查得出的統計圖,統計了世界部分國家15-19歲青少年的自殺率(每10萬青少年),在發達國家中,美國排第九,「教育神話」國家芬蘭排名第十。
  • 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成因及其對策
    可見,健康不僅僅是身體的無疾病表現。當今社會不同與往昔,競爭激烈,生活節奏日趨加快,這就要求青少年學生必須具有健全、健康的心理素質。現在絕大多數青少年從未經受過艱苦生活的磨練,「艱苦」一詞對他們來說是那麼的遙遠和陌生,他們更缺乏社會、家庭的責任感,又處於養尊處優的生活條件之中,使之心理成熟的發展越發滯後,隨之而來的是他們的心理健康出現了一系列令人擔憂和深思的問題。
  • 建國以來教育部六發減負文件 難遏學生升學壓力
    提起中小學生學業負擔,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教授、首都基礎教育研究院執行副院長梁威講述了自己親眼見到的一幕。還有一些學校的激勵標語,也讓大家感到觸目驚心:生前何必久睡,死後必會長眠。  減負呼聲不斷,但什麼樣的學習負擔才算「過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  「什麼是負擔?負擔其實是一種心理感受。」
  • 對症下藥防治青少年心理問題
    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再次被關注。現代社會,抑鬱等心理問題已經從成人蔓延到青少年。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和共青團中央國際聯絡部發布的《中國青年發展報告》顯示,我國17歲以下兒童青少年中,約有3000萬人受到各種情緒障礙和行為問題困擾。
  • 長江健康心理專家智庫成立,首批十位青少年問題專家加入「心晴」專欄
    武漢晚報訊(記者毛茵)保持健康的心理,是健康生活的重要元素。今日,長江日報健康院傾力打造的長江健康心理專家智庫,迎來首批10位青少年心理專家,他們將定期來到長江健康傳媒大型心理互動專欄《心晴》,進行健康義診。進入智庫的10位專家各有特色。
  • 過度用眼成「通病」 專家呼籲給孩子眼睛「減負」
    其中,青少年是近視的重災區。常用電子產品、少去戶外運動是青少年近視主因用眼過度成社會「通病」 呼籲給孩子眼睛「減負」重慶市江北區青少年近視防控中心專家呼籲,10歲是孩子視力的關鍵點,當下用眼過度已成社會「通病」,保護眼睛的最好辦法是要給孩子的眼睛「減負」。
  • 西安青少年心理健康堪憂 6成學生藏不良情緒
    你是否清楚孩子的壓力有多大?記者昨日獲悉,國家統計局西安調查隊在「六一」兒童節到來之際,對10所中小學300名孩子開展了一項心理健康專項調查,當下孩子因為學習、升學等壓力,成為一個「高壓」群體,而面對壓力時,孩子情緒穩定能力、情緒發洩方式不同,好友的多少與傾訴對象的選擇都因年齡的不同有著很大的區別。其中,壓力主要來自於學習、情感、攀比、親情、人際五方面。
  • 「升學壓力」是學業負擔的根源,教育結構失衡是基本因素
    減負減什麼?應該減的是學業負擔。學業負擔的壓力從哪裡來?應該是升學壓力。升學為什麼有壓力?追究原因則是教育結構失衡。很明顯,升學壓力和學業負擔是有著內在的因果聯繫的。重點中小學校的建設增加升學壓力,學業負擔反升不減自1959年以來,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16所高校被列為全國重點大學,這樣做的目的也是提高教育質量。
  • 河南大學生身體素質下降 4成中學生有心理問題
    關鍵詞心理健康  超4成中學生有心理問題  結果顯示,我省中學生心理狀況正常者佔58%。  有42%的中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輕度心理問題者佔38.2%中度心理問題者佔3.7%重度心理問題者佔0.1%  小結:跟2011年我省中學生心理調查結果相比,2014年河南省中學生群體心理健康狀況有一定改善。
  • 確需高度重視心理健康問題
    ——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動方案(2020—2022年)》,進一步加強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促進海南省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和全面素質發展,推進海南自貿港建設。《方案》強調,將逐步實現所有中小學校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確保所有班級每月至少1課時。()  少年強則國強。當下,在國家層面非常重視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而對於正在快速建設的海南自貿港來說,青少年是不可忽視的力量。一個個知識淵博、能力出眾、身心健康的青少年,是海南自貿港建設的希望,是永續發展的接棒手,也是國家和民族的未來。
  • 研究生37.3%存在心理問題 壓力是主因
    壓力是個人在面對具有威脅性刺激情景中, 一時無法消除威脅、脫離困境時的一種被壓迫的感受。壓力對人的身心兩方面都有很大的影響,長期生活在壓力下,會引起很多負面的情緒反應,例如恐懼、焦慮、抑鬱、冷漠等,它是形成心理適應困難甚至心理疾病的原因之一。
  • 青少年常出現的這些心理問題,該如何解決呢?
    在生活中,孩子很容易就出現各種心理問題。尤其是青少年時期的孩子,很讓家長和老師頭疼。但是,我們要知道孩子的心理健康,和良好的家庭氛圍以及科學的教育方式是離不開的。所以,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也是需要講究方法的,要是一味粗暴對待,只會取得相反的效果。今天,我們將為大家介紹幾種青少年常見的心理問題和解決方法,家長朋友可以作為參考。
  • 教育藍皮書:半數家長未明顯感到減負效果 擇校競爭和升學壓力系主因
    儘管減負政策受到大部分家長關注,但家長對減負政策存在矛盾心態,報不報培訓班都很糾結,減負政策的效果未獲得大部分家長認可。對於「減負」政策對孩子學習帶來的影響,50.85%的受調查家長認為「學業負擔更重了」,44.48%的家長認為「沒有變化」,僅有 4.67%的家長表示「學業負擔輕了」。
  • 為何港中學生學業壓力居四地同齡人之首?
    該調研報告以《關注青少年壓力狀況 別讓花朵在風雨中枯萎》為題,呼籲社會和家庭關注廣大青少年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期待更多專業心理諮詢機構和人員幫助他們舒緩壓力。四地學生普遍存在學業壓力,港生尤為突出 港生課業壓力人際關係壓力最大該「青少年壓力狀況與應對方式」主題調研由廣州市穗港澳青少年研究所、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澳門基督教青年會、臺灣財團法人「張老師」基金聯合發起及操作,以了解四地青少年壓力現狀和心理健康情況
  • 大學生網上活躍網下焦慮 壓力成心理困擾主因
    即將來臨的5月25日「吾愛吾」心理健康日,也將是湖南各大高校心理健康活動粉墨登場,你方唱罷我登臺的時間。5月,註定要將教育焦點引入到對大學生精神世界的關懷。中南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院長、精神衛生研究專家肖水源表示,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總體說來是好的,但也存在很多普遍性的問題,其中有些是非常嚴重和非常複雜的。
  • 青少年學業壓力過大 中學生因成績排名下降自殺
    記者1月23日採訪了青少年問題專家、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孫雲曉和首都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心理系副教授李文道,他們從專家的角度,呼籲全社會要重視青少年學業壓力問題,為孩子創造更健康的成長環境。  雖然在執行中各有高下,不過分層教學因為強調「因材施教」還是有其先進之處,但孫雲曉認為,分層教學過度強化了教學,教育不只是一個認知的過程,而是一個綜合培養的過程,除了學業成績,還講究合作、互助、責任,講究綜合素質的培養,現在單純以認知來進行分層教學,是有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