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留學生講述為何離開美國回國發展_新聞頻道_中國青年網

2020-12-09 中國青年網

  【編者按】中國赴美留學生是身處兩國人文交流最前沿的一個群體。從中國改革開放一路走到21世紀第三個十年即將展開,人們對留學目的、就業選擇、發展前景等問題的考量都在發生著變化。誠然,個體的抉擇都是獨特的,一次採訪難以概述全貌,但這些真誠的口述實錄有一個共通點令人印象深刻--人才流動本質上是機遇的流動。

  2019年5月22日,在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的中國留學生參加畢業典禮時拍照。新華社記者王迎攝

  11月初,中國留學生欒奕在新媒體平臺發表了萬字長文《我為什麼離開美國》,講述自己在美國讀研兩年、工作四載後決定回國發展的心路歷程。文章在留學生群體中產生一定迴響。僅從其個人微信公號展示的留言中也可一窺端倪,有人表達共鳴,有人深入探討,當然,也有人提出反對意見或更多疑問。新華社記者與欒奕以及近來與她作出相同選擇的10名中國留學生聊了聊。

  欒奕:我為何萬字長文記錄心聲

  欒奕在文章中寫道,她選擇回國發展基於如下原因:美國在疫情中的表現打碎了「美國濾鏡」,她深感在美國社會難以獲得足夠共鳴和參與感,中美差距顯著縮小、中國在很多方面有優勢,她在中國獲得快樂和成功的可能性更大。

  具體請戳視頻:

  以下是部分採訪實錄:

  文章發表後收穫了很多留言,我也因此結識了幾個有共鳴的新朋友。當然,也有身在美國的朋友認為我的看法太片面了。

  我決定回國發展,但並不否定留學的價值。對有條件出國並還在糾結的朋友,我認為留學經歷還是很寶貴,能在眼界、學識、能力、英語等方面飛速成長。我也相信,未來將有越來越多留學生會學成歸國,用所學知識和國際視野建設祖國。還有一個小建議,在出國讀研前不妨先試著留一年在國內實習,對探索職業方向更有幫助。

  每個留學生其實都是中美人文交流最小的載體。如果雙方足夠真誠、包容、友善,留學生與當地人的交流對兩國人民增進相互理解非常有益。

  今年因為疫情應對不力、反種族歧視運動、美國大選等事件,我目睹了美國應對危機方式的欠缺,直觀感受到美國社會的撕裂,體驗到少數族裔受歧視之嚴重,加之美國身為大國卻對外「甩鍋」、放任疫情蔓延等不負責任的做法,徹底打碎了心中早前所謂的「美國濾鏡」,也是促成我決心回國的一個原因。

  決定回國關鍵詞:機遇、疫情、籤證、「濾鏡」破裂、種族歧視

  新華社記者還採訪了10名有在美國學習工作經歷、近期回國的中國留學生。他們中最短的在美國待了4年,最長則有10年之久,專業方向包括教育、金融、政治學、社會學、經濟學、烹飪、生物等。其中8人於2020年回國,各有一人2018年和2019年回國。

  為何回國發展?每個人都列舉了不只一個理由。其中,6人提到美國疫情嚴峻、抗疫表現差勁,4人提到籤證政策「卡」人,3人提到包括華裔在內少數族裔受歧視或遭遇隱形「天花板」,3人提到目睹種種社會問題而致「美國濾鏡」破裂。所有人都提到了一個詞--機遇。或感到美國發展機遇不足,或憧憬中國國內發展機遇,都是促成他們決心回國的一大因素。

  在美國從高中讀到大學的小沈說,總覺得在國外有一層透明「天花板」,長期來看整體發展機會不如國內好,加之文化有差異,與其在美國工作兩年鍍一層所謂的「金」,不如早些回國發展。

  一名在美學習6年、原本打算繼續攻讀政治學博士的留學生回憶說,早在今年2月,他所在的賓夕法尼亞大學就能聽到「隆隆響的咳嗽聲」。他當時十分關注祖國的抗疫工作,很多新聞都令他深受感動,美國的疫情應對方式加劇了他的危機感。據他本人觀察,美國種族矛盾根深蒂固,階級對立日漸尖銳,經濟危機如「達摩克利斯之劍」高懸;反觀中國,每一次回國探親都對國家蒸蒸日上、城市發展迅速、人民精神面貌變化印象深刻。

  在美國學習兩年、工作4年、留名Terry的留學生說,過去4年來目睹了美國階級之間、種族之間隔閡日益加大,一個辦公室裡就能聽到不同派別的人為一個政策而爭吵;還感受到美國社會對亞裔的偏見和歧視很深;決定離開美國的「最後一根稻草」是當地經濟至上、大選至上甚至漠視生命的種種防疫政策令人失望。

  11月18日,行人走在美國紐約時報廣場。新華社記者王迎攝

  在美國求學7年的楊修武提到,包括他所處的紐約在內,感覺美國社會效率整體偏低,創業、工作節奏較慢,年輕人整體拼勁不足。

  劉春吾在美國畢業後有在聯合國的工作經歷。她認為,聯合國中國籍中高層職員相對較少,反觀國內更能發揮自己的優勢和才能,她所投身的教育行業正蓬勃發展,期待對社會有所貢獻。

  留名Cara的留學生說,自己今年抽中H1B籤證但沒通過審核,美國收緊籤證政策而致拒籤率飆升,個人覺得留美職業前景艱難,對比國內的日新月異尤其感到不滿足,加之身為獨生子女想更好支持家人,決定回國發展,但相信在美經歷對個人有提升。

  留名Grace的留學生說,雖然在紐約已過上不錯的白領生活,但即將三十而立還是想回國「闖一把」。即使在經濟發達的紐約,十年間區別都不會很大,與中國發展速度不在一個量級。此外,文化障礙存在,大部分留學生還是在抱團取暖,沒有融入美國主流社會,「這終究不是我的國」。

  4月22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人們在林肯紀念堂附近運動休閒。美國總統川普當天籤署行政令,即日起60天內暫停部分外國人移民美國。新華社記者劉傑攝

  在美國學習和工作達十年之久的Wanjing說,因籤證政策,職業選擇和晉升都受身份限制,她認為最重要的是有一份自己熱愛的工作,看到近幾年中國醫藥行業蓬勃發展,希望回來迎接這些機遇。

  在美國學習和工作9年的侯穎捷說,籤證因疫情之故未能續籤,趁機選擇回深圳一家自己青睞的餐廳謀職。

  在美國學習烹飪並有過在米其林三星餐廳工作經歷的一名留學生說,因為疫情暴發,自主創業的餐廳被迫停工,今年看到大量打砸搶行為,也看到了對華人的歧視行為,加上美國疫情久久得不到控制,經濟形勢並不好,因此準備回國重新開始。

  【結語】中國堅持對外開放的步伐不會變,需要有愛國之心和國際視野的人才參與國家建設。對年輕一代來說,中國好,世界好,個體發展才更有保障,個人抱負才更有機會實現,進而對社會作出貢獻。機遇的流動,人才的流動,歸根結底是追求共贏。

相關焦點

  • 這些留學生講述為何離開美國回國發展
    【編者按】中國赴美留學生是身處兩國人文交流最前沿的一個群體。從中國改革開放一路走到21世紀第三個十年即將展開,人們對留學目的、就業選擇、發展前景等問題的考量都在發生著變化。誠然,個體的抉擇都是獨特的,一次採訪難以概述全貌,但這些真誠的口述實錄有一個共通點令人印象深刻——人才流動本質上是機遇的流動。
  • 「我為什麼離開美國?」中國留學生給出了4點理由,太現實
    中國赴美留學生人數也在逐年增長,2017-2018學年,赴美留學的中國學生達到36.3萬人次,中國繼續成為美國國際學生的最大來源國。出國留學人數不斷上升,留學生回歸的人數也在上漲,據統計,從1978年到2018年底,各類出國留學人員累計達585.71萬人。
  • 清華留學生為何大多不願回國?施一公坦言:中國學生有一「通病」
    當然這些留學生歸國率之所以很低,並不是這些學生不熱愛祖國,而是他們已經對於國外的生活產生了滿足感,從而失去了對於國內目標奮鬥的那顆心。但是大多數留學生會選擇出國的初衷其實都很好,是為了提高自己的思想,開闊自己的視野,希望能夠在將來為自己的祖國做出貢獻。
  • 美國海關嚴查留學生 假期回國需注意這些事
    美國海關嚴查留學生 假期回國需注意這些事
  • 清華留學生為何不願意回國?
    而這些人中,有百分之六十的人都選擇去往歐美等國家繼續深造!選擇留學提升自己無可厚非,畢竟都希望自己更加優秀。但是這些學成的留學生中,只有不到百分之二十左右的人回國建設國家。大部分留學生,都為了更好的工作與機會留在了異國他鄉!而這僅僅只是清華大學留學生,我相信其他大學或許也差不多。單從這一點可以看出,我國近年來人才流失有多麼的嚴重!
  • 中國留學生畢業為何大多離開德國?德媒道出原因
    原標題:中國留學生畢業為何大多離開德國?德媒:中國就業不比德國差參考消息網9月9日報導德媒稱,大多數留學生在畢業後會離開德國。56%的外國留學生畢業後離開德國。報導稱,從多年前起,像易名這樣的中國人就構成了德國最大的外國留學生群體。在2016/2017冬季學期,中國留學生超過3.7萬人。其中大多數人到德國攻讀碩士學位或博士學位。與美國或英國相比,在德國讀大學幾乎到處都是免費的,而且德國文憑在中國勞動市場上非常受認可。對中國人來說,這是合算的買賣。
  • 「我為什麼離開美國?」 6年在美留學生放棄在美全部事業回國
    前不久,相關部門要求,針對入境人員進行「雙陰性」檢測,這些政策讓那些急於歸國避疫的留學生感受到強大的壓力,而歸國的願景卻更加強烈。這時候,一位在美留學長達6年,事業小有成就的女孩,回國後深度剖析了她離開美國的原因。
  • 北大數院天才留學後,不顧一切回國發展,為何六年後卻又毅然離去
    在當今社會,一說起留學生,很多人的第一印象並不好,因為每年都有數十萬的留學生走出國門,但最終學成之後選擇返回國內的發展的人卻大大減少,』鑑於這種「東成西就」現象嚴重現實情況,很多人一看到某某某留學之後不回國了這類的消息,常常都會破口大罵忘恩負義、崇洋媚外……
  • 為何中國留學生喜歡留在美國
    為什麼大批中國優秀留學生最後喜歡在美國 這位在美留學畢業後選擇回國報效祖國可回國六後他還是離開中國選擇美國出發前曾經留下幾句話 第一就是國內基本上都是資歷說話,年輕學者很難有機會,第二就是國內的學術造假問題太嚴重,第三就是官僚主義,讓他難以大展拳腳,這就是他總結的為什麼要離開祖國的原因。
  • 美國疫情加重,作為留學生怎麼就不能回國了?
    ,天天關注孩子留學國的疫情發展。3月26日,一則持有效中國護照和有效居住中國的外國人28日凌晨起一律禁止進入中國的消息在各大媒體刊登,而且要求每個航空公司只保留一條航線,已經回到國內的留學生及家長暗自慶幸早先一步,還沒來得及啟程但已經買了回國機票的卻傻了眼!網絡一片不讓在外留學的學生回國的聲音!有家不能回?這是什麼道理?
  • 美國小留學生也要包機回國!他們的父母說,學成後將來也會回國
    近幾年,低齡留學生選擇赴美留學的趨勢比較明顯。根據美國移民和海關執法局的調查報告顯示,僅在2018年,中國送出的K12學生已經比其他任何國家都多,約佔K12非移民學生總數的一半。考慮到這些未成年的小留學生面臨無法解決的實際困難,有關部門開始向全美18周歲以下符合條件的中小學留學生開放登記,摸底調查搭乘臨時包機回國的意向。原則是按照登記人員年齡從小到大的順序,小留學生優先回國。
  • 哈佛中國留學生私自帶癌症研究樣本回國,於美國機場被捕
    據美國多家媒體報導,2019年12月9日,一名哈佛大學的中國留學生因私自攜帶實驗室的癌症研究樣本據了解,目前這名留學生的籤證已經被吊銷。 涉嫌「走私」生物材料 這名做鄭灶松(Zaosong Zheng)的中國留學生在波士頓洛根國際機場正準備踏上直飛北京的航班時,被海關人員攔了下來。
  • 美國留學:美國大學突然限期一個月,令中國公派留學生訂機票回國
    「我將發布宣言,以改善我們國家關鍵的大學研究的安全,並暫停某些我們已經認定為潛在安全威脅的來自中國的外國公民入境。」不過對於這樣的說法,美國的高校之前並沒有採取什麼明確措施針對中國留學生。直到最近:美國有一所大學的郵件曝光,並迅速在在美華人圈中傳播。
  • 中國又放大招,50萬留學生扎堆回國,美國搖頭嘆息:攔不住!
    看到這種情況,很多在國外的留學生覺得在中國不會有很好的發展,就算回國了,也基本上看不到前景,因此,他們學成後就留在國外,不願意在回國了。他們這種做法,讓國家也無可奈何。但是,幾十年過去了,此時的中國變得日漸強大,很多海外留學生對中國又有了重新的認識,表示都願意回國發展!
  • 留學生缺乏自主學習能力 假期回國補英語
    原標題:小留學生回國補英語:去國外燒錢幹了啥  近日有報導提到一種留學怪現象:明明在美國、澳大利亞等地留學,但一些小留學生卻趁暑假機會,回國找英語培訓機構進修。這聽上去有些荒唐。  外語學習最重要的是語言環境,可孩子們為何會放棄呢?
  • 中國留學生可能沒法回國了……有學校通知回國會被取消籤證
    >隨著新冠疫情在美國的快速發展,美國全境許多大學和中學一個接一個地停課並開始了網上授課。學生和家長都擔心美國疫情控制不利導致疫情全面爆發,況且漫長的假期又近在眼前,很多中國留學生都在考慮返回中國,在國內的家中上學校的網課。在這個緊要關頭,有不少留學生卻發文稱收到學校通知,如果此時回國就會被取消I-20。
  • 他們為什麼移民_新聞頻道_中國青年網
    即使是這樣,令人驚訝的是,他們中的多數人想要離開中國。」  到底,哪些算是富人?誰又在離開中國?  有機構對這些「富人」們為何如此熱衷於移民做了調查。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發展研究基金會就曾做了一份《2010中國企業家生存環境調查》。調查顯示,超過1/4的受訪企業家表示自己已經移民或有移民意願。
  • 疫情之下,美國留學生現在回國,可能被取消籤證?
    美國的確診人數已經突破了3000人,10天內暴增10倍。面對這好像搭上火箭一樣的增長速度,很多在美國的留學生都開始心裡沒底,猶豫著要不要儘快回國。一邊是自己還未完成的學業,一邊是自己的身體健康,就在很多同學左右為難之際,傳來了更令人不安的消息,那就是現在回國你的學生籤證可能會被取消!
  • 曾是北大畢業的公派留學生,47歲當選美國院士,為何選擇回國發展
    今天要講的主人公是北大的公派留學生,四十七歲就當選美國院士卻不斷為祖國做出貢獻的陳雪梅,她的一生就是一部不斷向上生長的奮鬥史。早年歲月1966年,陳雪梅出生於哈爾濱一個並不富裕的普通家庭,父母常年在外打工,陳雪梅一直是爺爺奶奶帶大的。
  • 美國僑報:洛杉磯加大中國留學生談回國上網課
    來源:中國僑網中國僑網5月13日電據美國僑報網報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很多中國留學生回國。就讀於美國洛杉磯加大(UCLA)經濟系的大三的中國留學生Tim也回到中國,他每天在家中通過網課學習,感嘆學習不如在美國時方便。他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回美國,但洛杉磯的公寓還在付房租,他期望房東能在續租時給減少租金。因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洛杉磯加大在3月20日左右通知學生線上授課,很多中國留學生因此買機票回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