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北大畢業的公派留學生,47歲當選美國院士,為何選擇回國發展

2020-12-15 柳婉月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沒有一種成功的背後是不需要奮鬥的,生命本就是一個不斷努力、不斷向上的過程。

今天要講的主人公是北大的公派留學生,四十七歲就當選美國院士卻不斷為祖國做出貢獻的陳雪梅,她的一生就是一部不斷向上生長的奮鬥史。

早年歲月

1966年,陳雪梅出生於哈爾濱一個並不富裕的普通家庭,父母常年在外打工,陳雪梅一直是爺爺奶奶帶大的。

那個年代裡重男輕女的思想比現在要嚴重得多,陳雪梅的爺爺奶奶卻不會這樣,他們很疼愛這個小孫女,給予她許多陪伴的關懷。所以,小時候的陳雪梅對父母並沒有什麼深刻印象,只覺得一直在身邊的就是爺爺和奶奶。而老人的關懷也讓陳雪梅養成了樂觀開朗的生活態度。

爺爺喜歡看報,陳雪梅還很小很小的時候,爺爺會抱著她在大腿上一起看報,指著報上的圖文給她看。陳雪梅天資聰穎,竟能跟著爺爺讀完一張報紙,還能自己認識了幾個大字,這讓爺爺奶奶都欣喜不已,覺得這是個讀書的好苗子,從而也重視起陳雪梅的教育問題。

陳雪梅也真的如爺爺所望,是個讀書的好苗子。上小學時,陳雪梅在學習上表現出了很高的天賦,語文課文看幾遍就能背下來,做數學題的能力比其他孩子要好得多,每次考試都名列前茅。但是,陳雪梅雖然有很高的天賦,她也不因此洋洋得意,還是一直都能潛下心來認真學習。

陳雪梅還喜歡觀察周邊的事物,天上的鳥兒,水裡的魚兒,門前的參天大樹,路邊爬行的螞蟻,世間萬物在她眼裡皆充滿靈氣,皆勾起了她的好奇心。這大概就是一個生物研究者的開端。

上了中學後,陳雪梅開始正式接觸了生物這門學科,開始陷入其中無法自拔。生物知識引起她極大的興趣,她常常跑進生物實驗室去觀察各種動植物的標本,在學習課本上的知識以外,她還會閱讀各種有關生物學的書籍,研究生物學的理想也在陳雪梅心中生根發芽。

前途光明

1984年,陳雪梅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北京大學,在選專業時,家人認為她應當選中文系、法學、金融學等這些好就業的專業,但陳雪梅有她自己的想法。她遵循自己一直以來的想法,毅然決然地選擇了生物學專業。這也表示她離自己的夢想更近了一步。

在大學中,陳雪梅刻苦學習,跟隨導師進行細緻地研究,打下了生物學的良好基礎。四年後,陳雪梅完成了本科畢業論文,順利畢業了。但一直以來都是學霸的陳雪梅,卻陷入了迷茫和困頓當中。

她想找一份和專業有關聯的工作,可彼時國內的生物研究行業還未崛起,這個領域沒有太大的發展空間,陳雪梅找不到一塊立足之地。如果繼續深造,繼續進行生物研究,國內這方面的環境又不容樂觀。

擺在陳雪梅面前的好像就只有一條路,那就是出國留學,但以陳雪梅的家庭環境來說,是無法支撐她出國留學的費用的。

天無絕人之路,此時,國家開展CUSBEA中美留學生計劃,這是我國生命科學領域最早的公派留學項目。陳雪梅大學四年的努力給了她應有的報答,因為她成績優異,各項素質都很拔尖,於是得到了公派留學的資格,得以前往美國康奈爾大學生物化學系深造。

陳雪梅很珍惜這次來之不易的機會,她克服了在異國他鄉一切的不適應,在美國刻苦鑽研,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

憑藉著不斷的努力和對生物學研究的一腔熱枕,陳雪梅在1995年獲得了康奈爾大學的博士學位。

學習是永無止境的,對於陳雪梅而言,博士遠遠不是終點。博士畢業後,陳雪梅又在加州理工學院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一步一步向科學的巔峰攀登。1999年,陳雪梅帶著才九個月大的女兒,轉到羅格斯大學擔任助理教授。

她一邊照顧尚且年幼的女兒,一邊繼續她的科學事業。雖然只是助教,但陳雪梅講課時談吐幽默,學識淵博,有深厚的專業功底,還會耐心地解答學生的問題,給學生以指引。這個華人助教,讓羅格斯大學的眾多學者和專家都刮目相看。

陳雪梅在科學研究上的成就也是斐然的。她一直在從事植物發育器官研究,帶領團隊從植物體中分離出microRNAs,是最早做出這項研究成果的團隊。

2002年,她發現此類基因在植物體中廣泛存在,兩年後,她在著名的雜誌《科學》上發表了具有權威性的論文。此後,陳雪梅在植物microRNAs上的研究一直有突破性的進展,在其他方面的研究也都有突出貢獻。

2005年,陳雪梅獲得終身教授職位,在加州大學河濱分校任教。任教期間,她主要負責指導博士以及博士後的研究工作,培養了多名人才。2013年,四十七歲的陳雪梅當選為美國科學院院士。

為何還回國?就是為祖國做貢獻

當選為美國科學院院士,這是對陳雪梅一個很大的肯定,對於很多人來說,這也是一個至高無上的榮耀。陳雪梅已然是前途似錦了,為何後來的她還會選擇回國發展?

有些人在美國取得巨大成就之後就不肯回國了,陳雪梅則不同,她沒有忘記自己當初是以公派生的身份來到美國留學,沒有祖國,她就沒辦法在科學領域進行深入的研究,一層一層地攀登科學的階梯,取得如此大的成就。祖國是她夢開始的地方,所以她要回到這片土地。

陳雪梅的根在中國,對於祖國的眷戀一直存在於她的骨血當中,她心心念念的,就是為祖國做出貢獻。

2014年,陳雪梅放棄美國優厚的待遇,選擇回到祖國,為其生物科學事業做出自己的貢獻。

陳雪梅在湖南農業大學生物科學技術學院擔任講座教授,以及湖南省實驗室的博士生導師,還受聘成為深圳大學的特聘教授。

她一直活躍在科研事業的前線,用自己的學識為祖國的科研事業解決了一個又一個的難題,培養了眾多的科研人才。

這個出生於哈爾濱,畢業於北大的美國院士,一生都在奮鬥中發光發熱。

相關焦點

  • 陳雪梅:北大畢業的公派留學生,47歲當選為美國院士,現今咋樣了
    陳雪梅,於1966年出生在哈爾濱,18歲考入了北京大學生物學專業,陳雪梅自小對生物充滿了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陳雪梅在學習過程中是愉快的,1988年,陳雪梅跟隨陳章良老師完成了本科生畢業論文,並且考取了公派留學。
  • 她是北大畢業的公派留學生,47歲當選美國院士,如今過得怎樣?
    以前的人離開家鄉是為了更好的生活和接觸更多外來事物提升自己的能力,現在的人為了學習多元化的知識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會選擇到外留學。留學被人戲稱為鍍金,有人是為了學習而有些人是為了獲取一個體面的稱號。現在的留學基本上都是由父母出資到國外去鍍金,但你聽說過公派留學嗎?
  • 她是公派留學生,47歲卻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後來怎麼樣了?
    清華北大,這兩所院校,一直是國人心中的「求學聖地」,孩子嚮往父母憧憬,但清華北大就在那裡,能不能考得上,就看你的本事了。近年來,錄取清華北大的學生,獎勵確實豐厚,幾十萬上百萬,真正詮釋了什麼叫做「書中自有黃金屋」。
  • 粵首批公派留學生 不回國退錢還要罰(組圖)
    最後由專家組再審核,從中選拔出40個「菁英中的菁英」,作為此次計劃的公派留學生。至於為何有的高校人少,有的人多,那是因為有些高校選送的人才不符合要求。有的高校甚至一個人都沒被選上呢。答:為廣州產業發展量身造才目前,國家和一些單位都有公派留學生,為何廣州還要自設公派留學政策?對此,賀萬穗表示,廣州有很多支柱型產業,比如現代服務業、汽車製造業、新能源等,這些產業都需要高端人才。廣州之所以制定這個「菁英計劃」,是為廣州產業發展需求「量身訂造」培養人才。
  • 清華北大留學生回國率不高的源頭,終於找到答案了!
    其中,國家公派3.02萬人,單位公派3.56萬人,自費留學59.63萬人。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度各類留學回國人員總數為51.94萬人。其中,國家公派2.53萬人,單位公派2.65萬人,自費留學46.76萬人。
  • 首批中國公派的30名赴美留學生僅2人順利畢業,4人病逝於美國
    然而計劃趕不上變化,儘管1872-1875年已經全部派出了四批留學生,但到了1881年,據中國留學生事務所監督吳嘉善(字子登,南豐人)聲稱:外洋風俗流弊多端,怕留學生們沾染惡習,於是駐美公使陳蘭彬(字荔秋,廣東吳川人,鹹豐三年進士)上奏朝廷建議撤回這四批留學幼童(因留學生們出國時平均年齡僅12歲,因此也稱他們為留學幼童,第一批中最大的曾篤恭16歲,最小的容尚謙、鄺榮光才10歲)。
  • 父母是北大教授,兒子北大畢業加入美國籍,如今回國任教
    但是隨著我們國家的日益強大,不少人痛改前非,已經選擇重新回國參加建設,今天我們介紹的,就是一個天才一般的人物,他的名字叫謝曉亮。1962年,謝曉亮出生於北京,父母都是北大化學系的教授。在那個特殊的年代,謝曉亮在父母的教育下依然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 聊聊建議「清北」兩所高校要求公派留學生籤署留學協議相關話題
    清華北大這兩所高校作為中國最頂尖的高校,每年錄取的學生都是各省市地區的最優秀的學生,每年受到大量相關財政撥款支持,其實長時間是咱們中國人民心中最神聖的精神殿堂,正因為太出名,所以一直以來處於輿論關注焦點不過「清北」兩所高校畢業生選擇留美然後定居發展最終人才流失已經是公認的事實了,甚至有輿論媒體認為「清北」兩所最高學府就是美國在華預科班的地位,言外之意就是兩所最高學府用咱們納稅人的血汗錢最終為美國培養了人才
  • 148年前30名中國公派的赴美留學生僅2人順利畢業,4人病逝於美國
    然而計劃趕不上變化,儘管1872-1875年已經全部派出了四批留學生,但到了1881年,據中國留學生事務所監督吳嘉善(字子登,南豐人)聲稱:外洋風俗流弊多端,怕留學生們沾染惡習,於是駐美公使陳蘭彬(字荔秋,廣東吳川人,鹹豐三年進士)上奏朝廷建議撤回這四批留學幼童(因留學生們出國時平均年齡僅12歲,因此也稱他們為留學幼童,第一批中最大的曾篤恭16歲,最小的容尚謙、鄺榮光才10歲)。
  • 清華施一公當選美國雙院院士 曾落選中科院院士
    施一公(圖片來自清華大學網站)【施一公當選美國雙院外籍院士 鄧興旺等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美國科學院當地時間30日消息,清華大學施一公教授當選2013年該院外籍院士。此前25日,他還當選美國人文與科學學院外籍院士。耶魯大學終身冠名教授鄧興旺和陳雪梅、YangWei等三名華裔美籍科學家,當選美國科學院新科院士。
  • 美國留學:美國大學突然限期一個月,令中國公派留學生訂機票回國
    不過對於這樣的說法,美國的高校之前並沒有採取什麼明確措施針對中國留學生。直到最近:美國有一所大學的郵件曝光,並迅速在在美華人圈中傳播。這是一封來自美國北德克薩斯州大學的郵件。其中,最具挑戰的就是:買到1個月內可以回國的機票。因為航班銳減,現在買到1個月內回國的機票真的太難了。這些持有J-1類籤證的中國公派留學生和學者被要求在1個月內離境,沒有人告訴他們為什麼。而如果沒有能夠在規定時間離境,他們還有可能被移民局找麻煩。
  • 清華、北大成美國免費的人才培養基地,解析留學生為何不回國報效
    至今清華、北大保持緘默,仿佛是默認,又像是無話可說,又好似等待輿論過去。2018年數據統計顯示:清華、北大2018屆一共有7243人畢業生,而出國留學的共計1146人,達到了總數的16.5%,其中有69.5%的畢業生,選擇深造目的地是美國。
  • 這些留學生講述為何離開美國回國發展
    新華社記者王迎攝11月初,中國留學生欒奕在新媒體平臺發表了萬字長文《我為什麼離開美國》,講述自己在美國讀研兩年、工作四載後決定回國發展的心路歷程。文章在留學生群體中產生一定迴響。僅從其個人微信公號展示的留言中也可一窺端倪,有人表達共鳴,有人深入探討,當然,也有人提出反對意見或更多疑問。新華社記者與欒奕以及近來與她作出相同選擇的10名中國留學生聊了聊。
  • 教育部:80%以上留學生回國!但美國公布另外一個數據,令人痛心
    在這裡,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留學生選擇回國,這是我國逐漸強大的一個重要表現,很多人對此非常樂觀,但是與此同時,我們也要清楚地認識到還有非常多優秀的留學生,選擇留在國外,也有留學生回國發展幾年之後,再次選擇出國發展,比如清華大學的顏寧和北京大學的許晨陽。
  • 美國高校突然宣布驅逐公派留學生!如果許可馨回來,如何算帳?
    導讀:許姓留學生一事直到今天依舊沒有做出讓全民滿意的結果,從三月末到現在已經9月份了,此事已經過了將近半年,雖然5月份有過教育部副部長和張伯禮院士的點名,6月份江蘇省紀委監委的點名,但此事仍舊是個謎團,沒有處理結果。隨著時間的逐步向後,」xu可馨「便向著「冷處理」一步一步發展了。
  • 中國物理天才12歲考入中科大,哈佛畢業後,為何不肯回國效力?
    近日,清華北大學生出國留學生的回國率引發了眾網友們的爭議。許多網友認為,清華北大就是歐美國家的人才儲備庫。其實這種說法太過於片面,其實清華北大出國留學的留學生,有很多一部分人還是陸陸續續的回國為祖國效力。老一輩的有錢學森等,近一些的如施一公等都陸陸續續回國發現,相信以後也依然會有越來越多的留學生回國。
  • 美國的無恥行徑,對公派留學生下手,企圖破壞我國人才強國的戰略
    ,他們還要承擔大額的經濟損失,而且在這短短的一個月內能難保證他們都能順利購買到回國的機票,還有疫情期間他們得承擔新冠病毒的風險回國,美國的作為對這批公派留學生以及學者是十分不公平的。其實這個問題應該是為什麼美國選擇對公派留學生動刀,相信大家對公派留學生這個詞比較陌生,公派留學生是留學生中最頂尖的一批,他們有著較高的知識吸收率,相比於其他留學生來說,這批公派留學生堪稱學霸,這一批留學生是最有希望學成歸國,造福中國,是國家的人才強國戰略的重大措施。
  • 北大培養的非洲留學生,回國當總統效仿中國經驗
    穆拉圖·特肖梅初中、高中分別就讀於阿爾焦和首都阿迪斯阿貝巴的中學,衣索比亞學制初中兩年、高中五年,穆拉圖高中畢業後剛好20歲。他參加了國家組織的學生公派留學計劃,千裡來到中國,開始異國求學之路。穆拉圖碩士畢業時,埃塞爾比亞爆發了內戰,梅萊斯領導的軍隊正與政府軍作戰,他選擇再繼續學業。
  • 美國大學驅逐中國公派留學生,留學移民何去何從?
    近日,美國一所大學突然宣布驅逐所有受中國國家留學基金委員會資助的公派訪問學者和留學生,並限他們在一個月內離境,這則消息在留學圈裡掀起軒然大波。中美關係急劇惡化的大形勢下,出國留學正面臨巨大的不確定性,如何應對,是所有國際生家長們亟需面對的難題。
  • 面對清華北大留學不歸的洶洶輿情清華北大為什麼沉默
    然而,最近清華、北大卻成了眾矢之的,原因就在於每年清華、北大畢業生有將近三分之一的學生選擇出國留學,其中不少為公派留學生。當然,畢業生們也為獲得更好的教育機會選擇去歐美留學無可厚非。但有一個現象卻值得思考,很多留學生畢業後選擇了留在美國。據統計,有80%的清華留學生選擇了畢業後留在美國,北大留學生留在美國的佔比更高達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