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孩子要不要做作業?父母思考背後原因,注意規則意識養成

2020-12-12 布丁媽媽私享會

前段時間帶孩子去超市採購,回來路上遇見幼兒園大班的同班同學朵朵,兩個孩子很高興的一邊走一邊玩,我和朵朵媽就邊走邊聊了起來。

我問朵朵媽媽放假這幾天都帶孩子幹嘛了?朵朵媽說帶孩子看繪本看動畫片,反正都快沒什麼可玩了。我突然想起來,孩子在放寒假前,還留了寒假作業,就問朵朵的寒假作業做了多少了。朵朵媽一臉不屑的說「孩子那麼小做什麼作業,她們老師真是沒事幹了,有那功夫還不如看會兒動畫片。」

回到家,我問孩子班裡平常留的作業,有多少孩子能完成?孩子說大部分都不交作業,好多家長都給老師寫條件,允許孩子不完成作業。

我問孩子,你覺得這樣不寫作業怎麼樣呢?孩子遲疑了一下說,「媽媽我覺得不太好,不完成作業的話不會得小紅花」。我被孩子的話逗笑了,看來孩子還是有是非觀的,但是畢竟還是個孩子,看不到不寫作業的危害。

幼兒園孩子為什麼必須要寫作業呢?

第一,隨隨便便就給老師寫條件,允許孩子不完成作業的家長沒有規則意識。

孩子還在幼兒園大班階段的時候,其實是在向小學階段過渡。這個期間,孩子可以不學具體的科目,但是一定要給孩子養成規則意識。比如說按時完成作業是對小學生的基本要求,但是往往幼兒園階段沒有養成這種習慣的孩子上了小學後也會主動找藉口不完成。

家長隨意打破規則意識,就是在誤導孩子可以不遵守規則。家長要堅持規則意識,不要輕易為孩子開這個口,除非有特殊情況,比如孩子生病了,實在是當天無法完成。可以跟孩子說好為了照顧他的身體情況,作業後延,但一定要完成,才能逐步給孩子樹立規則意識。

第二,讓孩子知道承諾的事情必須要做到

有一次,孩子的同班同學把腳丫扭傷了,因為我們是住在同一個樓道裡,孩子同學的家長特意來我們家跟孩子商量,讓孩子幫助把每天老師布置的作業,給他家孩子帶回來。

開頭兩天孩子還挺上心的,一周後就有點不耐煩了,嘟嘟囔囔的說,那個同學死心眼,生病正好可以不寫作業了,為什麼還要這麼認真。

我聽到了沒有直接批評孩子,只是問孩子是不是答應了人家要幫忙?孩子點點頭,我繼續問他是不是答應人家的事情就要做到?孩子也點點頭,那我又問他,是不是答應了老師要認真寫作業?孩子也沒有反駁。問他為什麼,他說答應了就要做到。寫作業是個很簡單的強化孩子實現自己承諾的過程,如果一個孩子習慣於不遵守承諾,那麼可想而知以後會如何。

第三 高質量地完成才能強化孩子的好習慣。

一個幼兒園的孩子的學習習慣的養成,是通過作業來完成的,上了小學後家長往往發現有的孩子很輕鬆,而有的孩子很吃力,其根源就是還沒有適應有規律的小學生活的節奏,導致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如果發展到那種程度,孩子就很被動。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家長就一定要提前為孩子規劃好如何高質量的學習,即讓孩子自己注重作業質量、自己總結遇見的問題、自己學會提問和用什麼方法解決問題。這樣才能幫助他提前做好適應小學生活節奏的準備,改掉幼兒園生活的散漫和沒有紀律性,讓孩子的小學生活有個相對輕鬆的開端,才能形成良好的循環。

好的成績的背後就是好的習慣,孩子的天性是不願意受拘束的,往往對硬性的作業很是抗拒。此時家長一定要堅持讓孩子有規則意識、對自己的承諾負責、強化自己的能力,這才是真正的靠譜的爹媽,而短視的「護犢子」只會讓你毀了親娃。

【我是勵志職場辣媽,多平臺邀約原創作者,專注孕產、親子、育兒,親子閱讀踐行者,健康育兒倡導者。】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寫完作業我要玩手機」,孩子總跟父母談條件,背後原因要知道
    菲菲媽最近很苦惱,因為孩子經常跟她談條件,比如說,她要菲菲一回家就馬上做作業,菲菲就會說:「要我做作業可以,但寫完作業的話就要讓我玩手機,不答應我就不寫。」吃飯的時候,菲菲不肯吃,媽媽哄她吃,她就說:「要我吃飯可以,吃完要給我買巧克力,不然我就不吃!」
  • 孩子缺乏安全意識背後有深層原因
    若有「熊孩子」自己衝過去,父母必會制止並進行一番安全教育。最近,上海齊家教育的網絡微課,圍繞「熊孩子」的一次「過馬路」事件展開了深入討論,讓我們通過事件,看到孩子的安全意識缺乏背後的深層原因,思考父母該如何幫助孩子從危險的自我中心中走出來,學會遵循規則,敬重「愛的權威」,建立真正的生命安全意識。
  • 孩子愛犯熊,大多是因為沒有規則意識
    ▼ 熊娃常闖禍,背後原因值得深思日前,有一位父親帶著孩子去4S店買車,不料這隻熊孩子趁大人不注意,用手中的玩具一連劃傷8輛進口奧迪。最終,這位父親不僅車沒買成,反而被4S店告上了法庭,面臨巨額賠償。平時,在公共場合下,熊孩子大吵大鬧常常讓大家很反感。有一位母親帶孩子去音樂廳,本是一個安靜高雅的場所,這個熊孩子卻不受控制大大聲哭鬧。
  • 做父母的注意了,孩子其實是在忍辱負重寫作業。
    孩子都是忍辱負重寫作業,大部分父母起到的都是反作用。孩子每天都會想怎麼應付父母,而不是怎麼做題,他們會花費大部分精力思考怎麼能讓我爸爸媽媽別發飆。這導致孩子一寫作業就緊張,他沒有感受到愛,滿腦子都是要被罵了,他不可能靜靜學習。所以父母越兇,孩子我學習的困難越大,很多家長不理解,認為嚴一點,小的時候養成好習慣很重要,這是錯誤的想法。
  • 幼兒規則意識養成的策略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幼兒園>教學日記>正文幼兒規則意識養成的策略   (一)咪咪正在玩米老鼠玩具,衝衝走過去對她說:「你的玩具給我玩。」
  • 錢志亮:回家作業八步曲,孩子早養成早受益!
    在外面穿的衣服、鞋子不可避免地會有許多灰塵,所以放學回家後,一定要先換好拖鞋,將書包放在固定的地方,然後換上在家裡穿的衣服,並將脫下的衣服掛起來。 回家換衣服和鞋的習慣在幼兒園時就在執行,只不過一般情況下是成人幫助完成的。到了大班,家長可以有意識地培養孩子,試著讓他們自己按照這樣的要求去做,幫助他們養成好的習慣。
  • 孩子考不了高分,當不了狀元,也要注意好習慣養成。
    (唐楚玥的爸爸)沒有人生下來就是自律的,自律之前一定是他律,也就是在孩子小時候,父母一定要幫孩子養成好的習慣。像我們說的「早上7點之前必須起床,晚上10點之前必須睡覺」,「先做完作業再玩」,這些都是「規矩」,也就是「習慣養成」。我們說的「習慣一旦養成就很難改了」,「積習難改」,就是說的儘早養成好習慣的重要性。好習慣養成要在上學前,越早越好。唐楚玥的爸爸說:「她上幼兒園的時候,從那個時候我們就注意習慣的培養,因為一旦大了,她的壞習慣養成了,你再來糾正就事倍功半了。
  • 孩子愛打小報告,注意幾點,幫助父母正確認識背後的原因
    那麼孩子愛告狀的背後具體到底有哪些原因呢?1、秩序感和服從意識的相互作用進入三歲以後,孩子開始有了道德意識。他們很注重秩序感,父母們發現此時孩子特別愛把東西按自己的規則擺成一定形式。同時孩子還對一些簡單行為形成了自己的判斷,能分辨哪些錯誤哪些正確。另一方面,孩子此刻對權威者有一種天然的服從感。當他們意識到秩序感被打破後,就會有意識地向權威者告發,企圖維持秩序感。
  • 有些孩子一上幼兒園生病頻繁,家長煩惱!背後3原因父母4招預防
    導讀:有些孩子一上幼兒園生病頻繁,家長煩惱!背後3原因父母4招預防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有些孩子一上幼兒園生病頻繁,家長煩惱!背後3原因父母4招預防!
  • 孩子沒有規則意識,容易在很多事情上吃虧,越早建立規則意識越好
    社會想要和諧的運行,必須要在規則之下,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要遵守規則才能更好的為人們服務,孩子最初是沒有規則意識的,他們橫衝直撞,碰壁之後才明白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家長如果能夠在教育的過程中越早幫助孩子建立規則意識,越能夠讓他們更好的適應這個世界。
  • 孩子為什麼偷東西,不是道德處理問題,背後的原因家長要知道
    背後的原因父母一定要知道。 01.為什麼孩子喜歡偷東西? 通常四、五歲之前的孩子處於前道德階段,在這個階段孩子是沒有道德意識的,由於認識的局限性,他們不能對行為的道德價值作出自我判斷,規則這一問題對孩子來說還沒有約束力,他們只願意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執行規則,所以這個階段被稱為單純的個人規則階段,看到喜歡的東西就拿回家,就是孩子自己的規則。
  • 孩子上幼兒園,父母要給他們樹立4個安全意識,呵護孩子安全成長
    孩子上幼兒園後,一天中有三分之一的時間不能在父母身邊。幼兒園的老師也不可能對每個孩子都能很細心,難免有忽略的時候,比如老師沒注意看孩子,孩子走樓梯不小心摔了等等。因此,孩子的人身安全就成了父母要注意的首要問題,上幼兒園後父母要教孩子一些基本的安全常識。
  • 為什麼家庭作業末尾,要讓家長籤字,背後原因多數父母不知
    相信很多家長發現孩子上學以後,每次完成家庭作業,都要讓家長籤字,這讓家長們特別不理解,認為這是多此一舉。那麼孩子完成家庭作業以後讓家長籤字,究竟是多次一舉還是背後另有原因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籤字背後有點滴的陪伴每一份家庭作業的末端,家長籤字的同時,還暗含著家長點滴的陪伴,相信很多家長並不是隨便籤字就了事了,而是會認真的幫助孩子檢查作業,糾正孩子的錯題。有些家長可能會不理解,如果家長都把作業檢查完了,老師做什麼?
  • 遵守規則的孩子,不容易長偏,父母從小要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
    「媽媽,我可不可以先看會兒電視再寫作業?」「不行!」「媽媽我可以跨越護欄到對面去嗎?」「不可以!」……我們常常會告訴孩子這也不行、那也不要,但是卻沒有明確告訴孩子他需要遵守什麼,不該違背什麼。父母要灌輸給孩子規則觀念父母要經常給孩子灌輸一個觀念:「萬物莫不有規矩。」
  • 孩子做作業不積極,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其實是父母沒有用對方法
    無獨有偶,有些孩子有時候反應能力比較差,一道題目家長講了好幾遍都弄不清楚,弄得家長氣不打一處來,抄起手中的傢伙就開始打孩子,甚至丟下一句,自己做,這樣孩子在學習上就沒有積極性,做作業也會馬馬虎虎,所以家長教孩子學習的時候一定要耐心,不要動不動就打罵孩子,父母要學會用正確的方式陪孩子做作業。
  • 16歲吸菸少年,背後是規則底線意識缺失
    其實,背後的原因特別清楚:孩子沒有底線規則意識,雖然再犯可能「開除」,但卻認為那個「被開除」的懲處不會真的落到他頭上,他永遠有試錯改錯的機會!但他不知道,一個從專收差生的私立學校被開除的高二少年,有可能這輩子都拿不到一張高中畢業證了!有可能會因為這一念之差,人生軌跡一路向下!孩子,為什麼會走到今天?客觀的講,孩子是被父母一點點毀掉的!
  • 千萬不要錯過孩子「習慣養成」的最佳時間
    這位白髮蒼蒼的老學者回答道:「是幼兒園。」「在幼兒園能學到什麼東西呢?」「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夥伴們,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東西放整齊,吃飯前要洗手,做錯事要道歉,午飯後安安靜靜地休息……」出乎意料的回答直接說明了幼時養成良好習慣對人一生起到的作用和深遠影響。幼時是培養習慣的最佳時間。
  • 倒數3逼迫孩子聽話,帶來心理傷害,樹立規則意識家長要有招
    最近朋友因為工作關係,做了一個關於孩子「最討厭的事情」的一個調查,大多數孩子都是說,父母不讓看電視或者玩手機,再者就是不讓吃太多的零食,或者作業太多,不想去補習班等等,但其中一部分的孩子他們是這樣說的,他們最討厭的是「父母數數」,特別是數到3的時候,他們就知道,自己即使討厭某些事情,自己也不得不去做了。
  • 三年級前,一定要讓孩子養成這3個學習習慣,再晚就遲了
    上小學後,很多家長為了省事,做作業的時候會直接把答案告訴孩子,甚至幫孩子寫。這就會讓孩子錯過獨立思考的過程,也會讓孩子養成依賴家長的不好習慣。一旦變成了這種情況,那就會愈演愈劣。>我們要有意識讓孩子去獨立學習,自我管理。
  • 缺乏規則感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關於規則教育,父母要多注意
    導讀:缺乏規則感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關於規則教育,父母要多注意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缺乏規則感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關於規則教育,父母要多注意!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