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中國頂級高精狙擊步槍。
記者:看這些槍都擺在這兒覺得特威武,您看著它什麼感覺?
範方梅:特喜歡。
一位愛槍勝過愛口紅的女設計師。
範方梅:每一個零件的差異,它的尺寸是怎麼回事,我覺得女同志去做比男同志做更讓人放心,
中國的狙擊步槍如何贏得世界認可?
範方梅:真的是我都不知道,當時喜極而泣,覺得特別激動。
面對面,專訪中國兵器裝備集團高精狙項目負責人範方梅。
記者:看這些槍都擺在這兒覺得特威武,您看著它什麼感覺?
範方梅:特喜歡。
記者:特別喜歡,喜歡哪一部分?
範方梅:所有的都喜歡。
記者:有沒有你特別用心,但是又其實特別難做?
範方梅:槍管的設計,這是我們最用心的一部分。其他的就是我們說的人機功效這一塊,人和槍結合的這些可調節的地方。
記者:人使用它的時候那種感覺、感受是吧,包括舒適度。
範方梅:對,包括腳架的高低。
記者:這是可以調節嗎?
範方梅:對,這是可以調節的。
這是7.62毫米高精狙擊步槍。狙擊步槍項目負責人範方梅和她的研發團隊花了3年多的時間研製出的我國新一代高精狙步槍。範方梅,外表看起來娟秀纖細,卻與油乎乎、冷冰冰的槍枝打了30年的交道。
記者:你看男孩子小的時候都喜歡玩槍,女孩子喜歡玩娃娃,至少我是這樣,我不知道您。
範方梅:我小的時候跟男孩差不多,男孩會玩的我都會玩。
記者:為什麼你會喜歡男孩子玩的那些舞刀弄槍的東西?
範方梅:這可能就是我小哥,就比我大一歲多一點,經常跟著他在外面瘋跑、玩。
記者:那個時候不覺得這個槍,是在男孩子世界當中他們才感興趣的東西。女孩子好像有點格格不入的感覺。
範方梅:對我來說好像沒有這種感覺。
與一般的女孩不同,上學的時候,範方梅更擅長數學和理化,文科則不佔優勢。高中時,範方梅立志成為一名工程師。上世紀80年代末,她從南京理工大學特種產品專業畢業,被分配到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從事國防產品科研工作。當時,模仿蘇德拉戈諾夫的7.62毫米半自動狙擊步槍在這個兵工廠剛剛開始定型生產。年輕的範方梅跟著老一輩設計師們做輔助工作。
記者:那個時候你們在跟老的制槍的人溝通的時候,他們對這個槍的情感是什麼?
範方梅:我到現在有的時候真的內心對他們有一種很敬佩的。因為我跟他們的接觸,跟他們學習的過程當中,我發現他們做事特別嚴謹。人家的筆記本拿出來我們一看,真的寫得很規矩。每天每次實驗是怎麼回事,所有的實驗記錄寫得很清晰。
記者:他們對這個職業的嚴謹變成了學業當中的東西。
範方梅:確實是,他們對我們最大的一個影響就是包括對我們來說,確實是影響了我們很多。
狙擊步槍的學名叫「高精度戰術步槍」,通常配有光學瞄準鏡或夜視瞄準具,狙擊手可在600~1000m內殺傷重要單個有生目標。最初的狙擊步槍並非專門製造,而是在普通步槍中挑選精度相對較高的作為狙擊槍使用,但是隨著狙擊戰術的普遍應用,狙擊步槍成為各國軍隊的重要裝備。對於一個國家的軍工產業而言,最尖端的製造,並不單指飛彈,戰鬥機,航母等高科技裝備,一支槍也是這個國家軍工製造最尖端科技成果的一種展示。然而,2009年,國際狙擊大賽,由於使用槍枝的精度不夠,中國選手第一輪就被淘汰出局了。
記者:首輪就被淘汰了。
範方梅:對,當時他們用的是我們廠做的,仿前蘇聯的SVD7.62毫米狙擊步槍。
記者:差在哪兒?
範方梅:主要就是精度。
記者:其實就是打得準不準。
範方梅:對,當時去的時候把這個槍拿出來,人家都用很奇怪的目光看他們,你們怎麼還在用這種槍?因為國外的那些參賽選手基本上都用的是世界名槍。我們還拿著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準確是七十年代末仿製的一個前蘇聯的狙擊步槍參加比賽。2009年你想一下,所以當時我覺得主要差距就是我們的裝備上,實際上我們狙擊手的素質還是非常高的。
記者:當狙擊手跟你描述,他們都用異樣眼光看著我們的時候,你作為一個制槍人。
範方梅:確實真的有點想掉淚的感覺,你想我們做了這麼多年還沒有做成一款讓人家能夠認可,展現我們實力的一個狙擊步槍。
一個有著百萬軍隊,有著全體系生產鏈條的中國軍工製造,竟然沒有一支合格的狙擊步槍,比賽的失利,讓差距成為一種挑戰。
記者:那個時候如果我們開始研究,開始製造,能夠在多長時間裡就趕上世界先進?
範方梅:當時我們估計的話,至少應該有5年的時間。
記者:是一個樂觀估計嗎?
範方梅:應該算是一個樂觀估計,因為對比我們的差距確實太大了,不是一點點的。
這裡是槍枝動態測試試驗室。每一支槍的生產過程中,都要拿到這裡做壽命、準度一系列的測試。而對於高精狙步槍而言,它的精度測試更不可少。
記者:我這個子彈從槍裡打出去,從彈道出去之後它能夠是一個直線,我想打哪兒它就能打哪兒,這是精度的描述嗎?
範方梅:彈丸從槍出去以後,它在空氣當中以拋物線的彈道,但是你出去以後影響它的精度裡面有很多因素。一個本身彈丸在出槍速度矢量就是方向,另外一個就是子彈的彈型。因為它在空氣當中飛行它有阻力,那麼採取什麼樣的彈型,從彈口出去是一個旋轉的。
記者:它本身就自己旋轉,同時還得遇到風,它在空氣當中還會方向改變。
範方梅:對,它有一些阻力,槍就賦予一個出去的初始狀態。要是初始狀態不好的話,出去可能就全部散了。
衡量一款狙擊步槍的精準度,國際上通常使用的指標是角分,如果射手所持狙擊步槍精度為1角分,則意味著該槍在100米距離上的射彈散布直徑為2.9釐米。精度上的絲毫偏差,意味著槍枝生產技術水平的巨大差距。
記者:那個時候我們。
範方梅:簡單說如果角分就是2.9公分,一角分來算的話應該是它的4.5倍,在實際當中估計是3.5到5倍左右。
範方梅:這麼一個範圍,這個不是一點點的差距。
記者:這個差距對於您來說,對於你們這個團隊來說意味著什麼?
範方梅:對我們來說卯足勁把我們所有的行業內的優勢都把它集結起來,發揮出來,一定要做到世界的先進水平。不管我們有多大的困難有多大的代價,這是我們當時發自內心的,因為對我們刺激太大了。
2009年,範方梅被選為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建設工業狙擊步槍項目負責人。
記者:是不是在整個行業當中女性的出現都比較特殊?
範方梅:我沒有這種想法,不管什麼行業它都有分工不同。搞武器它不僅僅就是簡單的設計、畫畫圖這些,還離不開我們的一些分析。可能男同志結構設計能力比較強,女同志做事比較細。每一個零件的差異,它的尺寸是怎麼回事,我覺得女同志去做比男同志做更讓人放心。
記者:這時候性別變成了一種優勢。
範方梅:是,我從來都是這樣認為。因為在工作實踐上這種搭配,怎麼組合它,把每個人最大的才能發揮出來。
記者:但是很多的時候大家會說男的要是做槍的研究,他本身就有愛好,他對這個事他迷,女的有那麼迷嗎?
範方梅:迷我覺得特別像男孩那種迷的女同志少,但是我們覺得我們對工作的一種責任感,做這個工作去盡力做好它。
範方梅和團隊的研發是從查閱85式7.62毫米狙擊步槍研製階段的資料和試驗數據開始,同時收集國內外狙擊步槍發展動態,可是這一步走得並不順利。
記者:最需要克服的東西是什麼?
範方梅:槍管內膛跟彈的匹配設計是最難的槍和彈之間的匹配,那麼槍和彈之間的匹配也涉及到了很多內膛結構的參數,影響因素也是很多的。
記者:當時我們有經驗可以借鑑嗎?
範方梅:幾乎沒有。理論上究竟是該如何設計,我們是查閱不到國外的它相關的一些資料。
記者:這是完全保密的。
範方梅:買國外的槍不像現在這樣容易。
記者:沒有任何拿來可以參考。
範方梅:我們唯一能夠參考的就是之前我們自己自動步槍的經驗,但是這兩個本身所參考和借鑑的東西不是很多。
範方梅:記得我們有一次算吧,因為有的時候算算,可能在某個地方卡住了,就想不明白為什麼會有這種事。這種情況或者這種實驗結果跟我想像的不應該出入,
哪個環節出問題,當時我們腦子裡想的就是精度。
記者:是不是做夢眼前都是數字?
範方梅:有時候真的是,有的時候半夜醒來突然想到一個比較好的想法,趕緊拿筆記一下,第二天上班把這個東西回顧一下,再對一下這個數據。
100米距離,一個硬幣大小的射擊範圍,這是範方梅負責研發的7.62毫米高精狙擊步槍的射擊精度。2絲,0.02毫米,一根頭髮絲的粗細,這是這款步槍試製樣品的零件加工精度。製造一支槍涉及幾十個加工環節,每一個環節都會影響槍枝最終的精度。經過半年的時間,範方梅的項目團隊終於造出了第一批7.62毫米高精狙擊步槍。
記者:這半年的曙光迎來的時候是不是意味著一切都豁然開朗了?
範方梅:也不是。
記者:還是說它只是一個起點?
範方梅:對,只是一個起點,後來過程中還有些反覆。
按照國際標準,每一支高精狙步槍要在一百米距離內,連續三發子彈擊中不大於一元錢的硬幣,然而在槍枝動態測試試驗室裡,第二批高精狙步槍的測試沒有合格,這給了範方梅當頭一棒。付誠是團隊裡項目技術質量的工程師。
記者:哪個環節要做突破?要做修改?
付誠:就是在於它表處理之後的工藝參數的優化,保證我槍管表處理之後的參數,達到我的產品設計的要求。
記者:你指的這個表處理是什麼?
付誠:就是對於槍來說,它最後要穿一層衣服一樣。保證我那個槍具有一些耐腐蝕性,或者是長期使用的要求。
記者:可是你們怎麼找到?多長時間合適?
付誠:這個需要我們大量的實驗驗證。我們就是每一批次,或者是每一根管子都詳細記錄了時間參數和它的一些工藝參數進行對比。
記者:能細到什麼程度?
付誠:能細到我們每半個小時都要檢測一次,在半個小時之內沒有變化我們就不調整。有問題了我們就專家團隊一起大家進行討論分析,找出它的問題原因之後再進行修正。
記者:咱就舉例子,就拿這個薄厚來說,你說這衣服薄那麼一毫米,厚那麼一毫米看不出來差別。
付誠:薄一絲或厚一絲都會直接造成我們槍管的精度,還有槍彈的匹配性會有非常大的影響,對我們精度指標會有影響。
記者:你指的一絲是頭髮絲還是鋼絲?
付誠:頭髮絲。我們絲就是0.01毫米,就是頭髮絲的直徑。
失敗的原因在於槍管的彈道上,範方梅帶領團隊,在400餘根槍管,8萬餘發子彈,8萬多個試驗數據中,重新設計這支步槍的槍管內膛。優化後的7.62毫米口徑高精狙步槍,再次進行測試,百米開外,三發子彈連續擊中靶心,這次打靶成績達到0.5角分的國際精度先進水平。
記者:真正要在最關鍵的環節,考驗的那天,您緊張嗎?
範方梅:不太緊張了已經。
記者:為什麼不太緊張?
範方梅:因為之前我們在廠裡面自己摸了底,包括我們的精度,當時我們也請了一些高手,請了部隊的狙擊手來給我們做了一些試驗。我心裡有這個數,精度到底是一個什麼水平。實際上我心裡已經很有數了,定型的時候我們感覺終於鬆了一口氣,這個項目我們終於做完了。
2012年的國際特種狙擊手比賽在哈薩克斯坦舉行,代表中國參賽的狙擊步槍,正是7.62毫米口徑高精狙步槍,為了讓狙擊手做到人槍合一,項目組的袁安專門隨隊進行一對一的舒適性調試。
記者:為什麼需要在舒適性上做調整?
袁安:比如說狙擊手,有的個子高,有的個子矮一點,每個人的臂長或者是身高,從臉頰到眼睛的距離。這些每個人都不一樣,如果槍不能調整的話,他在使用過程中有的人可能使用起來舒服,但是換一個狙擊手他使用起來可能就不舒服,他老是覺得彆扭,瞄準的時候心情狀態也不好,很影響他們的發揮。
記者:我們要為每一個人做調整嗎?
袁安:基本上說我們很多地方,特別是有關瞄準的方面都做了一個可以調節的精度。
記者:這範圍,這多高多矮,它這怎麼調?
袁安: 比如說多高的人距離需要多少,儘量擴大範圍,從1米62到1米8、1米9這個樣子。
記者:貼腮的那個部位,這個每個人的感受可是千差萬別的。
袁安:對,比如說在寒冷的地方,有的材料貼上去感覺很冰冷,在比較熱的地方溫度比較高的話容易出汗,出汗有的材料一貼上去感覺打滑,有的人可能喜歡軟一點的,有的人喜歡硬一點的。
記者:可這是眾口難調,怎麼能保證每個人都滿意?
袁安:當時我們就是設計了很多種方案,然後再讓狙擊手進行體驗。
記者:你指的這個使用方案,是指那個材質嗎?這塊到底用什麼東西?
袁安:一個材質還有它的形狀,怎麼貼上去更舒服一些。
2012年7月27日,中國代表隊第一次帶著這支國產7.62毫米高精狙擊步槍,在哈薩克斯坦參加了國際特種狙擊手比賽,在全部17個比賽課目中,中國代表隊獲得14個課目的第一名,代表中國參加比賽的兩個小組以絕對優勢分獲總分第一名、第二名。雖然這只是一場比賽的勝負,但對於中國軍工製造來說,卻是一次巨大的進步。
範方梅:他們參賽的那幾天,說老實話寢食難安的感覺到底怎麼樣,還有它不可能實時地把比賽結果能夠告訴我們。
記者:等於在這個過程當中你特別想知道現場發生了什麼,但知道不了。
範方梅:對。
記者:那怎麼辦?多難熬。
範方梅:是,後來傳回消息就是喜極而泣。當時覺得特別激動,這個比賽證實我們的實力,不僅僅是我們中國狙擊手的實力,對我們裝備也是一個認可。我記得當時他們在國外的時候,打電話給我他說方姐,國外那些狙擊手也很感興趣,就問他們這個槍叫什麼什麼,然後他們就跟我說了很多。他說方姐,你能把這個槍改個名嗎?我們跟人家推廣也好說,說起一個比較霸氣的名字。
記者:起了嗎?後來。
範方梅:沒有,因為我們起名有一些要求。
記者:電話那頭的你是什麼樣?
範方梅:當時我就特別興奮,特別高興。我說謝謝你們,謝謝你們,感謝他們把槍的性能發揮出來了。
記者:你看你現在說到的時候眼睛裡也有淚。
範方梅:是,我特別就是說,因為好的槍必須要好的狙擊手來發揮它的性能,所以當時確實真的很激動。
記者:您也用您的專業知識當時讓他們信任了這個槍枝背後的團隊,這個女性帶領的團隊。
範方梅:讓我覺得就是說,從事這個行業然後覺得無悔,做這個產品以後我覺得對得起我這份職業。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