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聲唱法——一種先解決音質、逐步解決音量的科學發聲訓練方法(建議收藏)

2021-03-05 歌唱家

內容較長,建議關注收藏後繼續學習

 在歌唱教學當中,經常遇到一些人在唱歌時為了追求音量而大聲喊叫,而且更多的是用胸聲、真聲大聲喊唱,這種喊唱聲音位置低、喉音很重、聲區不統一、聲音缺乏美感,並且到了一定程度聲音很難再唱上去,尤其是在高音區,即使高音喊唱上去,也非常難聽。那麼遇到一些這樣的問題我們該如何解決呢?我認為採用「輕聲」教學的方法,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是解決問題的捷徑。 


 輕聲與弱聲、微聲、半聲基本上是一個含義。在歌唱方法中,不是說各種唱法都能唱出輕聲、弱聲、微聲、半聲的。只有氣息比較深,聲音位置比較高,有好的 諧和共鳴的方法,才能將聲音控制的幅度從強到弱地自由變化。從pp——p——mf——f——ff——f——mf——P——PP。用符號表示可以看得更清 楚: 

    輕聲唱法在歌曲中廣泛使用,它是調節音量、表達感情的重要手段,例如《牧歌》的結束句「愛煞人」及《烏蘇里船歌》高音「啊朗赫赫呢哪」等,都要用輕聲弱唱。正確的輕聲弱唱是不好掌握的,許多人唱時多用假聲代用,效果較差。


 輕聲唱法要求從強音到弱音,中間不能隔斷控制,氣息要集中、均勻,用力不要猛、不要太強。氣息力點要深,支點略靠上,喉嚨打開,與強音一樣有混響共鳴,似 真非真、似假非假地在高位置上走動,聲音線條清晰、柔和而有力度,音色迷人,走動靈活。收聲時自下而上,最後消失在頭頂。

以下介紹「輕聲唱」訓練的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哼唱」 

  哼唱練習很容易獲得假聲和混聲,對聲區的統一有很大的幫助。用閉口哼唱和開口哼唱交替練習,使聲音逐漸變豎、變圓、變集中,使集中的聲音往頭腔裡輸送,以求獲得進一步的頭腔共鳴。

 

  練習要求:首先儘量把聲音位置掛在鼻咽處,用一種擤鼻涕的感覺來帶著哼,儘量找到「暈呼呼」的感受。其次,笑肌要提起,自然的面帶微笑。喉嚨要自然放鬆、打開,喉結放在最低的位置上。再次,要在橫膈膜有力的支持上哼唱,全身要通暢,尤其是肩、胸部位要放鬆,向下嘆著唱。最後,在正確的哼鳴下,再帶入其他母音,要求在帶入其他母音時,一定要注意其面罩共鳴的位置,呼吸支點等均要與哼鳴相同,包括聲音走動的方向、路線、感覺要一致。交替使用張口和閉口的發聲練習,可以幫助把聲音的集中點保持在頭腔的最高部位。如果歌唱者在哼唱一個長音時,肌肉是放鬆的,能把下巴慢慢地放鬆下來,直到口慢慢地張開,而對哼唱時形成的聲音共鳴不會有任何的幹擾,這也可以作為對正確哼唱和正確共鳴的一種測驗。 

  對以上幾個方面進行逐項檢查,反覆練習,一直到開口音正確了,然後才能將哼鳴抽掉。由於哼唱用力較小,聲音較輕,聲音一直迴旋在鼻腔和鼻咽之間,因此便於體會鼻腔和鼻咽腔的共鳴。在做哼唱練習時,喉頭一定要放鬆,上胸要放鬆,氣息要自然深沉而有控制。一旦有了鼻以上的共鳴感,就要將這種感覺慢慢地過渡到a、e、i、o、u幾個元音上去。要記住哼聲唱是大聲唱的基礎,只有掌握好哼鳴的位置和哼鳴的色彩,才能使聲音往鼻咽以上的眉心處集中而獲得高位置的頭腔共鳴。要反覆體會,反覆練習,才能體會和找到真假聲結合的自然歌唱狀態。哼聲唱不論高低、強弱都要帶有靠前富有穿透力的自然頭聲,為使高、中、低三個聲區的聲音銜接自然、統一創造良好的條件。哼唱的好處是使喉嚨自由與放鬆並防止喉音。如果整個聲音通道不是處於全然的放鬆狀態,就不能把聲音唱好。  


  用「恩」字做哼唱練習時,可使前鼻腔硬顎之上感到震動而軟顎前部扯緊。「恩」字位置較靠前,用這個位置歌唱表現為輕型女高音色彩。用「昂」字哼唱,可打開鼻咽腔,使硬顎後部軟顎感到震動,共鳴點適中,鼻、咽、胸三腔同時感到震動,聲音色彩比較明亮,為典型的抒情女高音色彩。用「翁」字哼唱,如:中、東、雍等字,喉位降低,軟顎打開更大,舌根產生震動,胸腔共鳴增多,發聲時有較暗的聲音色彩,這種聲音為戲劇性聲部所特有。萊莉·彭斯在《談歌唱》一書中曾說:「我用哼音歌唱許多音階和練習曲,這種練習對我是非常有用的。」 

   

  第二階段:「小聲唱」 

  在哼唱的基礎上,使聲音慢慢地出來,採用小聲唱,使聲音容易集中,歌唱者不緊張,不疲勞,思想也相對的集中,思維也會活躍,有利於主觀的控制和正確狀態的形成,以及使氣息能夠合理地運用。學生通過可自己發聲的反饋,去自覺地建立起正確的聲音概念。在此階段,嚴禁大聲歌唱,樹立起正確的小聲唱概念,可以幫助學生調理出舒適、優美、光彩的、規範化的音色,而後通過發聲器官的相互配合,唱出清晰、明亮、輕鬆的小聲來,這也是聲音訓練的基礎。 


  小聲唱, 可以避免學習聲樂中的大聲喊叫的毛病,並且也能解決高音唱不上去的問題,對聲音的統一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同時,小聲歌唱可以對吐字不清有很好的幫助;對歌唱的感情有很好的培養。在學習過程中,很多同學不願意去做小聲唱的練習,急於求成,對老師的要求充耳不聞,從而在聲樂學習道路上,耽誤了時間,走了彎路。教師要給學生強調輕聲歌唱的好處,用道理去說服他們。 

   

  第三階段:「假聲唱」 

  每個人都能發出輕而微弱的假聲,假聲的音量和力度都很微弱,聲音效果虛弱纖細,與唱歌音響有一定的距離,但絕不可忽視了它的獨立作用。歌唱者在演唱高音的時候,常常出現發緊、發憋的現象,都是由於沒有很好地練習發假聲的機能。沒有假聲,就不會練出來正確的半聲唱法,也得不到真假混合的大聲,也就不會用頭聲歌唱,表現力也必然很差。


     重視練習掌握和運用假聲這一發聲技巧,它會給歌聲的高位置帶來奪目的光彩,同時也會給自己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在練習時要注意的是:在嘴前、舌頭上發出像蚊子似的假聲,這是靠提喉、擠卡發出的虛聲,這種聲音只能單獨存在,形成真與假很不協調的音色,不能摻入過渡到頭聲中產生真假混合的聲音,從而導致聲樂學習的失敗。這就需要在學習時一定要分清歌唱中所要求的正確的假聲。


假聲的唱法有兩種:

一種是從嘴前哼出來的極其微弱的細聲,另一種是喉包裡發出的小筒狀的聲音。


我認為第一種唱法是不科學的,第二種唱法是科學的。那麼如何辨別發假聲的好與壞呢?我們只能從感覺和唱出的音色上來辨別。正確的假聲發源地在震源體上,通過很薄的聲帶邊緣和少量的氣息撫摩著聲帶發出的小振頻的聲音來。應該明確指出,假聲並不是假聲帶所發出的聲音,它絕不是發聲的震源體,它本身也沒有調節的能力,發出來的音量很小、很弱。雖然如此,但它還是利用了發聲各腔體的作用,在整個歌唱聲音中起高位置嚮導作用。它也是聲帶機能的一種表現,在全部聲音中佔百分之二十。


唱假聲時,聲音雖然很小很輕,但絕不消極、被動、松垮,它是建立在有呼吸基礎上的假聲,而不是無呼吸、有氣無力的虛、暗、弱、小的聲音。初學者唱假聲時喉頭容易向上移動,這時候要引導學生穩定喉頭,加微笑狀的感覺使聲音進入頭腔。在學習者的意念中要做到假聲真唱,要以興奮的、積極的狀態,向遠處喊人的精神狀態去唱。做到唱假不假,假聲真唱,唱出來的假聲要做到不空、不暗、不虛。要不厭其煩地去練習。  


正確運用好假聲,是聲樂訓練中能否進入半聲、進入頭腔突破高音的關鍵。這一階段的訓練要注意儘量選用從高到低的練聲曲練習,因為這樣容易體會頭聲的最佳位置。有的教師認為男高音沒有假聲,不需要練習。我認為科學的唱法應該是混聲唱法,即「以真聲為基礎的按比例真假混合唱法」。不論哪個聲部,不論男女老少,高低聲區都應當是混聲,只是比例不同而已。人們對女高音在高聲區用混聲沒有異議,但對男高音也用混聲有些疑惑不解,其實,就是男低音也應當是混聲。 

  第四階段:「半聲唱」 

  這種唱法是在深呼吸的狀態下,保持哼唱狀態的同時,增加聲帶的張力,加強氣息的支持,進一步打開喉嚨,用一定力度的控制能力來發出半聲來,記住在演唱時要用「哼鳴」和「小聲唱」的感覺來帶出半聲唱,否則,聲音就會有改變。半聲唱只是音量上聲音擴大了,其歌唱的感覺並沒有變。 


  首先,在練習漸強的哼唱的同時,仔細體會氣息對哼鳴的支點感覺,同時要嚴格保證大聲時的不變和位置的準確,注意氣息控制的均勻和聲音之間的關係。 


  其次,在練習漸弱的發聲中,要仔細體會音量漸弱的發聲動作須嚴格保持不變,以保證聲音共鳴位置的準確與氣息支持作用的穩定。 


  再次,要根據自己掌握的情況,音量可以從中強至中弱進行。鞏固以後,可以從弱到強甚至更強的範圍中進行練習。要注意,這一階段的練習一定要加強興奮感,進一步打開喉嚨,在哼唱狀態下放大聲音,讓聲音得到頭腔共鳴以及胸腔共鳴。這種既有氣息支持,又有穩定的喉頭以及整體共鳴的聲音會給人一種朦朧的美感。在練習當中,最好多用「嗚」母音練習,練習中加入「嗚、淤、依」母音,容易找到通向頭腔的通道。由於發「嗚」母音時舌位低,軟顎和小舌向上拱起,口腔內開度較大,氣息能很集中地呼出,因此,容易唱出既豐滿又通暢的半聲,對打開頭腔,由輕聲過渡到真聲,都有很大的幫助,從而達到輕聲唱法的目的。我們既要利用輕聲弱聲尋找半聲的效果,又要重視輕聲唱法的基本功,重點抓住「建立正確的輕聲歌唱」,它直接關係到輕聲練習四個階段的聲音通暢和適應性。解決好「歌唱的喉嚨狀態」,發出真中摻假、假時藏真、真假混合在一起的甜美圓潤、剛柔兼備、易於控制、能強能弱的歌唱性聲音。而建立歌唱性的聲音是聲樂學習的第一步,也是歌唱者較難掌握的一步。 


  最後,根據學生聲音的具體情況,注意適度打開喉嚨,體會自然張口往裡深吸氣時剎那間喉嚨的狀態和感覺,體會自然深吸氣時的瞬間過程,軟顎自然上提,舌根下降,喉結下放,喉肌鬆弛,這時整個身體、呼吸器官、發聲器官及至共鳴器官都進入了開而放鬆的歌唱最佳狀態,唱出飽滿的聲音,從而達到「輕聲唱法」的目的。 


  「輕聲唱法」作為一種先解決音質、逐步解決音量的科學的發聲訓練方法,對於歌唱器官在歌唱時的協調活動非常有利。因為歌唱是一種特殊形式的運動,正確的歌唱是各發聲器官的協調活動的結果,一個器官的興奮總要伴隨著另一個器官的抑制,如果用喊叫式歌唱,全部注意力不由得便集中到聲帶上,這樣,必然使其他一部分發聲器官與歌唱器官的神經系統難以形成協調的神經聯繫,發聲器官的協調活動最終難以實現。而用輕聲唱歌,則極大地減輕了聲帶的負擔,對於協調各發聲器官的活動無疑能起到積極作用。

總之,「輕聲唱法」通過教學實踐,證實了它有很多的好處:

第一,它可以使聲帶得到相應的保護,避免大音量練唱時聲音粗糙、刺耳以及過分用力所造成的聲帶損壞。


第二,輕聲訓練可以自然地使聲音裡混進假聲成分,較容易地找到發高音的位置,增強歌唱時發高音的能力。如果高聲區混不進假聲,唱高音就會相當困難。


第三,輕聲訓練可以校對歌唱聲音的正確與否,可以識別不正確的聲音,培養敏感準確的聲音辨別能力。因為輕聲唱法是用小聲去唱,可以用它控制練習咬字、吐字的清晰度、準確性。


第四,輕聲唱法可以解決聲樂學習中大聲唱歌、過分用力的毛病,把該放鬆的肌肉如下巴、喉頭等打開、放鬆。


第五,輕聲唱法可以加強聲帶發聲機能的耐力,既能保持聲帶健康,又能醫治受傷的聲帶,使其恢復能力。通過輕聲唱法的訓練,大部分學生能順利地找到正確的發聲狀態和感覺,對統一聲區,解決高音有著明顯的效果,對於男高音的「恐高症」也是一劑良藥。輕聲唱法既適合於美聲唱法,也適合於民族唱法的訓練。

是對歌唱家的一種鼓勵 

 分享至朋友圈是最好的支持

今天晚上8點微信直播聲樂大師課《連歌唱家都震驚的「輕聲唱法」!4招就能學會!

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進入課堂報名頁面。千萬別錯過哦!

相關焦點

  • 用力用心使勁唱遠遠不及輕聲唱法
    歌唱半聲唱法(輕聲唱法)的訓練有多大的適用性?在歌唱教學中,常遇到為了追求音量而大聲喊叫,而且更多的是用真聲大聲喊唱,這種聲音位置低、喉音重、聲區不統一、缺乏美感,到了一定音高就受限制,即使高音喊唱上去,也非常難聽。著名的歌劇女高音金克·米蘭諾在介紹她的聲樂學習過程時說,她的老師從不允許她把聲音唱得很大,所有的練習都是小聲唱,這種方法有顯著效果。
  • 最科學的聲樂「輕聲」教學法,快快收藏!
    著名的歌劇女高音金克·米蘭諾在介紹她的聲樂學習過程時說,她的老師從不允許她把聲音唱得很大,所有的練習都是用小聲去唱,這種方法對她有顯著效果。輕聲是測驗和練習母音的一種技法,可以用來糾正各個母音不良的發聲狀態,可以改善讀字不清。
  • 為什麼說美聲唱法是最科學的唱法?
    -02-   音色優美、音質統一   義大利美聲學派的音色優美、音質統一的奧秘是科學的運用聲帶的振動頻率。   用意識和母音變化及咽部管狀的調節,有利的控制聲帶頻率的振動機能,並充分發揮聲帶優美的音色及音質上下統一,這對聲樂發聲有很大的用處。   尤其是在合唱中的優美音色、純淨的音質和諧和的和聲;再加上女高音、男高音、高泛音的音色。
  • 「輕聲唱法」,讓你音色像王菲一樣「仙」起來
    所以,好的音色應該搭配好的唱歌技巧,練好了一些發聲技巧,甚至能為你的聲音錦上添花。舉個例子,天后王菲的嗓音經常被形容為天籟之音,她的很多歌聽起來很「仙」,這除了王菲本身的音色悅耳,其實也因為她運用了一些「輕聲唱法」。
  • 學習聲樂必備的「半聲唱法」開啟正確學習聲樂之路!
    半聲唱法 輕聲唱法的訓練 在歌唱教學當中,經常遇到一些人在唱歌時為了追求音量而大聲喊叫,而且更多的是用胸聲、真聲大聲喊唱,這種喊唱聲音位置低、喉音很重、聲區不統一、聲音缺乏美感,並且到了一定程度聲音很難再唱上去,尤其是在高音區,即使高音喊唱上去,也非常難聽。
  • 通俗音樂從唱法方面來看,主要有以下幾種
    也是一種聲帶不完全振動的歌唱狀態(大約2/3的聲帶在振動),其音質、音色均介乎真聲與假聲兩者之間,既不太實,也不太虛;既不太亮,也不太暗,屬於中等力度的一種唱法,但在力度上彈性較大,有一定的伸縮餘地,適應性較強,便於演唱多種風格、不同力度的歌曲。
  • 什麼是美聲唱法?秒懂美聲唱法與流行唱法的區別
    美聲唱法起始於17世紀初義大利的佛羅倫斯,距今有400多年的歷史。它不僅是一種發聲方法,還代表著一種演唱風格,一種聲樂學派。由於它的發聲方法科學,聲音優美,表現力豐富,因此得到世界的普遍承認和接受。美聲唱法堅持聲部分類,聲區統一,聲音連貫,母音統一,吐字清晰以及良好的呼吸支持,充分打開的喉嚨,共鳴腔體的運用等原則。它由於發聲科學,聲音優美,表現豐富而得到世界的公認。那麼,美聲唱法的特點是什麼呢?
  • SVS唱法創始人聲樂導師—伍文彬
    回國後在教學研究中將歐美流行發聲技術和中文咬字發聲相結合,獨創出一套「SVS立體式聲線唱法」,將真正的歐美流行唱法訓練方式應用於中國流行聲樂教學中,創新改革,打破中國傳統落後的流唱法教學模式,為當今流行聲樂教學提出了先進科學的理念,提倡開發屬於個人的音質和定製專屬於個人的唱法。對中國流行聲樂的教學和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 終於明白美聲唱法發聲技巧,快快收藏起來吧
    核心提示:美聲唱法是產生在義大利的傳統唱法,並被世界各地的歌唱家,聲樂教育家不斷研究探索,推廣發展的一種科學的發聲方法。今天給大家分享了美聲唱法發聲技巧,趕緊來看看吧!美聲唱法發聲技巧 1、歌唱發聲的氣息支持 在我國戲曲使用的大都是丹田氣(肚臍往美聲唱法是產生在義大利的傳統唱法,並被世界各地的歌唱家,聲樂教育家不斷研究探索,推廣發展的一種科學的發聲方法。今天給大家分享了美聲唱法發聲技巧,趕緊來看看吧!
  • 流行唱法怎麼唱?流行唱法的氣息運用,流行唱法的聲音位置
    也由於它的這些有別於美聲、民族唱法的現代時尚、貼近人們生活的表演風格,使流行唱法比起其他唱法具有更強的娛樂性和商業性,再加上流行唱法入門比較容易,一些簡單的流行歌曲沒有經過專業訓練也可以自如演唱,所以流行演唱受到大眾尤其是青年人的喜愛,具有非常廣泛的群眾基礎。但這並不代表流行演唱就缺乏專業性和藝術性。
  • 藝考音量音高音質的訓練
    (1):音量訓練。  音量是指聲音的強弱、大小。它主要決定於氣息和共鳴器。不少人在朗誦中把握不好自己的音量,或大或小,前者對身體消耗太大,又不利於恰當的表情大義,後者或造成聽眾聽不清,甚至聽不見的現象。因此,音量的把握也需要必要的訓練。
  • 氣聲唱法的學習方法(建議收藏)
    氣聲唱法是通俗流行唱法中呼吸的一種運用,這豐富了流行唱法的表現力。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關於通俗流行唱法中的氣聲唱法的學習方法相關資料。氣聲唱法發聲方法發聲規律:有意不讓聲帶完全閉合,讓氣流通過未完全振動的聲帶時發出。在這種聲音中,因帶有明顯的氣流聲,而使聲音色彩略顯暗淡、虛婉,甚至帶有一些啞聲。氣聲唱法一般用於稍慢速度的輕吟低唱歌曲中,特別是感嘆、纏綿、如泣如訴或是溫存的竊竊私語的段落,用上了氣聲唱法能使感情表達極為真切,更富有感染力,像是發自心底的聲音。
  • 淺談美聲唱法男高音整體歌唱訓練技巧
    文章著重就構建男高音聲部的方法與要領,特別是解決高音技術這一核心問題,強調了「關閉」唱法中的十字要領是解決核心難點的金鑰匙。應遵循科學、正確的聲樂教學方法原理,注重男高音實際演唱中的訓練實效。   許多聲樂界的世界級前輩名家都對歌唱方法做過總結。
  • 解決所有發聲問題的方法!
    是在傳統的播音主持配音教學課程基礎上,突出「訓練」和「治療」的核心理念。這是從根本上解決學員發聲難、發聲不好聽、發聲不自信的多方面問題。從目前市場上看,有一部分學員是由於先天聲帶質量或機能偏弱,導致發聲的音色出現啞、暗、劈、噓四大問題。
  • 學唱歌|歌唱中三種唱法的定義以及運用
    其顯著特點在於通過人體解剖學倡導的一系列迫使發聲機構以最精細和微妙的變化自我調整的方法,獲得與人類語言有關的音質、強度、音色以及共鳴進行協調變化出樂感的聲音,來積極參與音樂形象的表現,從美聲技巧的效能中可以建立出這些概念。因此說,美聲唱法注重發聲的科學性,特別講究聲音,追求聲音的光彩、力度和連貫、流暢、柔美。
  • 淺談合唱中音準訓練的有效方法
    1.發聲的技巧。   發聲技巧是影響音準的一個重要因素。不講方法的演唱容易導致音高偏差,音準難以掌控。究其原因,歸根結底是缺少教師科學有效的引領。教師引導的缺失,直接導致學生的練習缺少科學性,轉換聲區的技巧無法掌握,對控制與音高相關的聲帶張力技巧的訓練更是無從談起。
  • 淺析流行唱法中「氣聲」的練習和運用!
    流行唱法又分為直聲唱法、氣聲唱法、柔聲唱法、喊聲唱法、啞聲唱法、輕聲唱法、沙聲唱法、哭聲唱法等幾種主要藝術表現方法。今天和大家一塊交流下「氣聲唱法」的內容。「氣聲唱法」是一種氣與聲不按發聲規律組合發聲的方式。正常的發聲,是聲帶完全閉合,體內氣流衝擊聲帶完全振動或部分振動發聲。
  • 流行唱法中混聲的教學實踐與應用
    人的聲帶有兩種發聲機能,一種是發胸聲的重機能:一種是發假聲或頭聲的輕機能,這兩種機能也不能完全割裂開來。發真聲時,兩聲帶靠攏,作整體振動;聲帶張力較強,且依張力大小來調節音的高低。真聲主要是固體振動,發出的聲音剛勁有力、明亮結實,使用中、低聲區方便自如,與人平時講話的音質比較接近。聲門隨著音頻開合、聲帶全振、聲音飽滿響亮,其真聲發出的聲音具有強烈的「個性」,正如我們平時聽聲音就能辨別是誰說話一樣。
  • 美聲唱法與民族唱法的異同
    美聲唱法,義大利文為BelCanto,意思是美好的歌唱。主要是指17世紀產生於義大利的一種演唱風格及歌唱方法。二、通過嚴格訓練後,達到對極為華麗的、具有高度技巧性的音樂作品能夠唱得毫不費力。三、通過聆聽賞析義大利優秀歌唱家的歌唱並能融會貫通,充分掌握美聲唱法的風格。這三項要求,給美聲唱法做了一個較為科學、完整的總結。 在17、18世紀,美聲唱法正處於蓬勃發展的時期,歐洲出現了閹人歌手,他們將美聲唱法推向了顛峰,在聲樂史上人們稱這一時期為美聲唱法的黃金時期。
  • 假聲位置真聲唱法
    也就是說在強有力的深呼吸支持下,聲門擋氣並獲得咽管內共鳴後的聲音效果,它是混合共振集中的「芯兒」,是一種有效的擋氣動作和能力使聲帶振動後獲得的金屬般色彩的混合共振音響。「假聲位置真聲唱法」的基本要求是學生整體歌唱,使氣息、聲帶和共鳴腔體高度協調,是對人體自身原有發聲器官進行重新調整和改造所使用的一種訓練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