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幫腔」澳大利亞的美國、法國、紐西蘭,也成了笑話!

2020-12-14 新民晚報

「我可以,但你不可以」。

看看西方世界是如何奉行雙標理念的吧:

——力挺冒犯了穆斯林群體的法國《查理周刊》先知漫畫,卻給中國漫畫家創作的諷刺漫畫貼上「虛構」標籤。

——只允許「自己人」批評駐阿富汗澳軍的暴行,但「別人」不行。這是什麼邏輯?

圖說:沙耶斯塔·汗控訴澳軍砸開他的家門,殺死了他的兄弟。 來源: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說好的「漫畫權」呢?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社交媒體推特上發布了中國漫畫家創作的漫畫後,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以漫畫是「偽造的」為由要求中方道歉。

圖說:中國漫畫家烏合麒麟創作的漫畫

繼而,紐西蘭總理阿爾登「及時」地表達了「關切」,稱「圖片不真實」;美國國務院副發言人布朗則指責中方「使用經過數字處理的澳大利亞士兵的照片」,是在「傳播虛假信息」。

可是,諷刺漫畫不應該是漫畫家的創作嗎?更何況,這幅漫畫還是基於駐阿富汗澳軍暴行事實基礎上的創作。

難道只有使用傳統畫筆創作的漫畫,才配叫做「漫畫」?

連最熱衷於諷刺漫畫的法國人也要蹚澳大利亞的這趟渾水。其外交部發言人宣稱「漫畫令人震驚,內容偏激,具有侮辱性」。

然而,《查理周刊》那些冒犯了穆斯林群體、給法國招來殺身之禍的先知漫畫,怎麼說?一個堅決捍衛「漫畫權」的國家,怎麼就容忍不了中國年輕畫家的「漫畫權」呢?

無論哪個國家的藝術家都有諷刺批評澳軍暴行的自由。提及莫裡森當年公開為法國《查理周刊》所做的辯解「我們必須接受別人有不一樣的觀點」,《河濱先驅報》評論稱,中方對澳大利亞在言論自由問題上持雙標立場的質疑「是有道理的」。

圖說:駐阿富汗的澳軍 來源: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爆料人被迫害

什麼是真相?

真相就是,漫畫反映的澳軍在阿富汗的暴行可不是臆想。有澳大利亞國防軍總監察長辦公室歷時4年調查、聽取超過400名證人的證言,形成的足足465頁的報告為證。

更令人震驚的真相還有——

直到11月下旬,因澳軍在阿富汗暴行而面臨刑事指控的人只有一個——曝光暴行的隨軍律師戴維·麥克布萊德。

戴維·麥克布萊德於2011年和2013年兩度作為軍隊律師隨澳軍前往阿富汗。在聽到有關澳軍暴行的風聲後,他收集了大量證據,然而卻在上報時屢屢碰壁。

別無選擇,麥克布萊德將這些記錄了暴行細節的文件洩露給了媒體。

然而,除了個別澳大利亞媒體,幾乎沒有西方媒體在意麥克布萊德在整件事當中的作用,更別提他正在遭遇的清算了。

戴維·麥克布萊德因為向媒體洩露文件,於2017年被捕,被澳大利亞政府扣上了「威脅國家安全」的帽子,經受著牢獄之災。

而相關記者多年來也始終面臨著來自澳大利亞政府的持續恐嚇和威脅。

圖說:《坎培拉時報》:澳大利亞欠戴維·麥克布萊德一句感謝。

所以,才不是澳大利亞國防軍良心發現、「自曝家醜」,不過是聽不得別人批評自己罷了。

難道心裡有鬼?

到底是站在戰爭罪犯一邊,還是站在國際正義和人類良知一邊?

澳大利亞、紐西蘭、美國、法國用它們的雙標行動給出了回答。

這樣做,無非有兩個目的:

一、對澳大利亞來說,將中澳雙邊關係惡化的責任推卸給中方。

二、對澳大利亞以及其他西方國家來說,轉移公眾對澳軍,甚至本國軍隊在阿富汗暴行的關注。就像法國外交部所做的,明明畫面中只出現了澳大利亞國旗,它卻不知從哪裡看到了「對所有派軍駐紮阿富汗國家的侮辱」。難不成心裡有鬼?

而這樣做的效果,大家也都看到了。

有人失望了。

「今天是我第一次真正考慮放棄澳大利亞的國籍了。」在中國當主持人的澳大利亞人Hazza在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的推文下回復稱,自己作為一個澳大利亞人感到非常慚愧。他後來又在微博上表示,自己認為澳大利亞領導人要求中方道歉是很不合理的,「畢竟我們應該對阿富汗道歉才對」。

更多人看清了。

澳大利亞前駐波蘭和柬埔寨大使、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名譽董事凱文稱,澳大利亞正迅速成為一個「悲哀的笑話」,一個挑起對華爭端的典型。

當加害者將自己偽裝成受害者模樣的時候,聽一聽真正受害者是怎麼說的吧。

「飽受苦難的阿富汗人民對於中國譴責(外國軍隊)在阿富汗境內的非法殺戮行徑表示歡迎,我們也歡迎其他國家支持將殺害無辜阿富汗人的兇手繩之以法這一立場。」《阿富汗時報》力挺中國,稱中方的嚴正表態是一個「優秀的範例」。

阿富汗政治分析家扎比胡拉·扎馬拉伊說,漫畫的發布並非是對澳大利亞的侮辱。「事實上,它讓人們關注澳大利亞軍人犯下的罪行,有助於將他們繩之以法。」

一名白髮老父親正在阿富汗獨立人權委員會烏魯茲甘省負責人斯坦尼克扎伊的辦公室裡哭訴;

烏魯茲甘省的另一個居民沙耶斯塔·漢,兄弟被澳軍「合法射殺」、父母精神也因此遭受嚴重打擊。

澳大利亞和它的幫腔們,能收起虛偽的雙標,給他們一個公道嗎?

深海區工作室 深海三文魚

相關焦點

  • 讓人背後捅刀不自知,澳大利亞成國際笑話之際,盟友們卻笑出聲
    導讀:一個犯了戰爭罪行的國家還妄圖讓第二大經濟體道歉,卻不知道自己已經讓人背後捅刀了,澳大利亞成為國際笑話之際,盟友們卻笑出聲了!澳大利亞的軍人在阿富汗犯了殘忍的罪行,中國青年畫家看不過去用自己的漫畫諷刺澳大利亞,澳大利亞卻因此要求第二大經濟體向其道歉,還說漫畫是偽造的。事實卻是罪行是澳大利亞自己公布的,事實擺在眼前澳大利亞居然厚著臉皮說漫畫是偽造的。
  • 加拿大、英國、澳大利亞、紐西蘭為啥總是追隨美國?
    英國、澳大利亞、紐西蘭、加拿大是在二戰後才跟著美國混的,二戰之前除了美國以外,澳大利亞、紐西蘭、加拿大都是跟著英國混,直到二戰把英國打廢了,大家才轉投美國門下。(2018年五國代表在澳大利亞舉行會議)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都曾經是英國的殖民地,但是美國獨立時間最早,並且日後發展的最好。到20世紀初期時,美國已經成為資本主義國家的NO.1了,早就不用向英國點頭哈腰了。
  • 替澳大利亞說話時,法國和紐西蘭忽略了一個事實
    替澳大利亞說話時,法國和紐西蘭忽略了一個事實!推特上最近出現了一張「備受爭議」的藝術插圖,插圖上有一名澳大利亞士兵正在用手裡的刀抵住一名阿富汗兒童的喉嚨,並寫著「不要害怕,我們是來給你們帶來和平的」。幫助澳大利亞國防軍司令安格斯.坎貝爾向世人透露「澳大利亞軍方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發現澳大利亞士兵在阿富汗把無辜平民「偽裝成敵人」殺害後,幫助士兵隱瞞「非法殺害」無辜老百姓」的事實。趙立堅先生推特上發布的藝術插圖只是為了揭露了一個已經被澳大利亞國防軍司令安格斯.坎貝爾證實的真實事件,卻被惱羞成怒的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說成是偽造的,要求中國為此事道歉。
  • 繼法國、紐西蘭後,英美也跳出來站隊澳大利亞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海外社交媒體平臺發布圖片和簡訊,指責澳大利亞士兵殺害阿富汗平民和戰俘後,美國和英國也跳出來與澳大利亞「站隊」。據英國《衛報》報導,英國政府誓言與澳大利亞站在一起,「保護我們的主要利益和價值觀」,並反擊「虛假信息」。美國駐澳大利亞大使也跳出來指責一名中國外交部官員(趙立堅)「通過捏造的圖片和虛假的聲明散布有關澳大利亞的虛假信息」。
  • 紐西蘭趕忙聲援老夥伴,豈料澳大利亞變臉如翻書,簡直不要太尷尬
    中國不是孤獨發聲,眾國家紛紛炮轟澳大利亞央視中文國際頻道《中國新聞》連續插播了三天關於澳大利亞的《國際銳評》,文中用犀利的言辭指責了與澳大利亞同聲共氣的美國和英國等國家,企圖通過此舉來對中國作威作福的做法,更是一針見血的指出澳方總理企圖轉移公眾視線的黑暗心理和不敢面對事情真相的底氣不足。
  • 澳大利亞軟了,美國急了?|澳大利亞_時政|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中澳|...
    據美聯社紐西蘭消息,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當地時間12月3日表示希望與中國進行建設性接觸,他的目標是讓兩國「愉快共存」。儘管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企圖讓自己燒起的這把火「冷」下來,但澳大利亞國內一些政客仍在放大嗓門指責中國,法國、美國、英國等也為澳大利亞「站臺」。莫裡森為何在強硬要求中國道歉後態度又軟化?一部分西方國家為何此時置事實於不顧,力挺「澳大利亞」?中澳關係當下究竟糟糕到什麼程度?
  • 盤點英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及紐西蘭之間的關係
    一,英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及紐西蘭幾乎同文同種。1,英語是英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及紐西蘭的第一語言。英語是67個國家的官方語言、世界上有超過20億人說英語。2,英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及紐西蘭都是盎格魯-撒克遜人建立的國家。二,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紐西蘭都曾是大英帝國的殖民地。
  • 英議員稱中國借造梗「痛擊」澳大利亞,呼籲政府表態
    繼澳大利亞總理「跳腳」,紐西蘭總理、法國政府「站隊幫腔」後,英國又有議員發聲「秀存在」。據《雪梨先驅晨報》,當地時間12月1日,英國保守黨議員、前黨首鄧肯·史密斯(Duncan Smith)無端指責漫畫是「令人瞠目」的「造梗」行為,證明中國正「痛擊」(beat up)澳大利亞,喊話英國政府「應該予以譴責」。
  • 原本不相干的紐西蘭突然站隊了澳大利亞
    紐西蘭突然支持澳大利亞,其實並不讓人感到驚訝,畢竟紐西蘭是同屬於「五眼聯盟」國家之一,此時不幫更待何時?而且法國也站在了澳大利亞那邊,此後還會有更多的西方國家站澳大利亞那邊去。該機構由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的情報機構組成。這五個國家組成的情報間諜聯盟內部實現互聯互通情報信息,竊取來的他國商業數據在這些國家的政府部門和公司企業之間共享。很顯然,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就是其中的「兩隻眼睛」,目前另外「三隻眼睛」還沒有什麼動靜。現在紐西蘭蘭總理阿德恩冒出來不分「青紅皂白」也要公然給澳大利亞站隊,做法實在有些過分並且欠妥。
  • 美英法等「站隊」澳洲,卻在背後接管其中國市場,紐西蘭急忙退出
    因為澳大利亞粗暴幹涉中國的內政事務,兩國之間的關係因此降至冰點。與此同時澳大利亞與中國之間的經貿合作也大幅下降。而近日,趙立堅在推特上發布中國畫家「烏合麒麟」的一幅諷刺漫畫,譴責澳大利亞士兵在阿富汗屠殺平民和囚犯的行徑,呼籲追究責任。
  • 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的英語口音 Aussie and Kiwi Accents
    說英語的國家有很多,今天小編想跟大家聊一下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的獨特口音。如果你現在看太懂上面這個關於聖誕老人的煩惱的視頻的笑點,別急,讀完文章再回來看哦澳大利亞人大多都是英國人的後代,澳洲口音像英國地方口音和愛爾蘭口音的混合品種。年輕人的口音和英美年輕人差別很小。即便如此,澳大利亞口音依然遭到了各國人民「喪心病狂」的嘲笑。
  • 澳大利亞和紐西蘭有什麼關係?
    紐西蘭有些苦惱,只要外人提到澳大利亞,往往會提到澳大利亞還有紐西蘭這個小兄弟。雖然在地理距離上,紐西蘭和澳大利亞最近的也有2250公裡。而從北京到廣州,也差不多在兩千二百公裡左右。二,澳大利亞人口2488萬,紐西蘭479萬,也不到澳大利亞的零頭。三,澳大利亞人均GDP為5.38萬美元,紐西蘭4.29萬美元。四,在國際江湖,澳大利亞出的風頭要比紐西蘭多,嗓門也大。
  • 怪不得替澳大利亞洗白,紐西蘭殘害阿富汗小男孩照片公布
    五眼聯盟一個個跳出來,紐西蘭宣稱,澳大利亞士兵屠殺阿富汗平民「不符合事實,是偽造的」。結果,紐西蘭特種兵殘害阿富汗男孩就被曝光了。紐西蘭士兵殘害男孩紐西蘭特種部隊在阿富汗也沒少幹缺德事。紐西蘭陸軍特種部隊也被指控犯有戰爭罪。
  • 紐西蘭和澳大利亞領導人為美國「心痛」,發聲譴責暴力
    與此同時,不少人也注意到,一些美國政客和媒體,以及外國領導人對這兩件事的反應和用詞截然不同。他們支持大肆破壞香港立法會的暴徒,卻指責川普支持者在美國國會大廈中的暴力行為。其中,就包括曾在涉港議題上指手畫腳、同屬於「五眼聯盟」的紐西蘭和澳大利亞。示威者攻佔國會,與持槍警察對峙,圖自澎湃影像「現在發生的事情是不對的。」
  • 紐西蘭 vs 美國 vs 澳大利亞,一位移民的生活回憶錄!
    我曾經在紐西蘭住過7年,現在在美國已經7年了。在澳大利亞,我也工作過半年,並且近兩年去過澳大利亞很多次,在澳洲也有很多的親戚。所以說,我對澳洲也很了解。下面就讓我講講我的見聞:    這就成了「蛋生雞還是雞生蛋」的死循環。當時可急壞了我了!最後還是靠我的老系主任找他的熟人,是銀行行長,這才給我辦下來我在美國的第一張信用卡,解了這個死結。  在紐西蘭和澳洲,新移民只要拿著工作合同和護照去銀行,人家當場就給你辦信用卡,甚至房屋貸款。所以,這根本就不是個事兒。  另外,來美國的新移民,由於沒有信用史,租房都極為麻煩。
  • 紐西蘭為何沒能與澳大利亞合併為一國?
    在大洋洲的這倆國家背後,美國又有哪些操控?▲澳大利亞和紐西蘭曾於20世紀初組成「澳大拉西亞」參加奧運會,這是當時澳大拉西亞參加奧運會的旗幟1.殖民時代的一奶同胞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的地理位置決定了,這兩地方遠離人類文明的中心(歐亞大陸),因此一直是荒涼之地,說是世界盡頭,一點也不為過。
  • 紐西蘭和澳大利亞
    國家面積的不同澳大利亞是一個更大的國家,有著更加多樣化的生活條件和商業或職業機會。這也是許多紐西蘭畢業生來澳大利亞工作的原因之一。地質的不同澳大利亞是個世界古老的大陸。紐西蘭是世界上地質最活躍的地區之一,經常發生地震、火山和海嘯。形狀和狀態都有點跟日本類似!地貌景觀的不同澳大利亞地勢平坦,紐西蘭多山。
  • 上「雲上南博會」直播間 看雲南與澳大利亞、美國、法國以及港澳...
    12月14日,2020「永不落幕的南博會」在線展邀請了雲南省駐香港商務代表處、雲南省駐澳門商務代表處、雲南省駐澳大利亞(雪梨)商務代表處、雲南省駐美國(紐約)商務代表處、雲南省駐法國(巴黎)商務代表處五個雲南省駐外商務代表處進行線上直播推介,介紹了近年來雲南省與該國的合作情況、貿易情況、投資優惠政策等內容,同時積極推介和推動兩地貿易投資合作發展
  • 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國家留學籤證可以申請嗎
    美國駐華使領館從春節至今一直沒有開門,在國內一直都可以通過緊急面談申請學生籤證,但需要符合一定的條件,比如通過緊急面籤申請學生籤證,開課時間須在60天之內,同時因為疫情影響還需有其他特殊的理由,比如校內授課。
  • 澳大利亞如此貪婪,為何沒有吞併紐西蘭?
    縱觀澳大利亞的擴張之路,可以說是貪婪無比,連南極土地都不放過。經過一系列的擴張之後,到20世紀中期,南太平洋的島嶼,除英法領地之外,基本都處在澳大利亞的掌控之下,只有紐西蘭是個例外。紐西蘭位於太平洋西南部,面積約27萬平方公裡,那裡氣候溫和溼潤,有廣闊的森林和牧場,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