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不Open:閉門造車、融資不斷,創始人馬斯克:應該更加開放

2020-12-25 量子位

魚羊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

OpenAI再度引發熱議。這次起因卻是一篇深度特稿。

此前,創立於2015年12月的OpenAI,在短短4年間,已經成為全世界最具盛名的AI研究機構。但盛名之下,卻也伴隨著質疑:CloseAI?宣傳太過火?

現在,MIT科技評論記者Karen Hao在30多次採訪之後,為大眾揭開了OpenAI神秘面紗的一角。

想要讓AGI(通用人工智慧)服務於人類的OpenAI,現在卻致力於保持機密性,保護其形象,保持員工忠誠度。

她表示:OpenAI公開擁戴的理念,與其閉門造車的方式之間,顯然存在偏差。

報導一出,OpenAI創始人之一的馬斯克發表推文,稱「OpenAI應該更加開放」。

應該對所有人工智慧都進行更好的監管,特斯拉也不例外。

需要營利的非營利組織

OpenAI的成立宗旨,是通過促進和發展友好的人工智慧,而使人類整體收益。而他們的努力,最終指向AGI(通用人工智慧)。

在伊隆·馬斯克(Elon Musk)和薩姆·阿爾特曼(Sam Altman)創立OpenAI之初,這一非營利組織立下目標:通過與其他機構和研究者的自由合作,向公眾開放專利和研究成果。

但當Karen Hao走進OpenAI,進行了30幾次採訪之後,她指出:OpenAI已經將其使命從安全、公平地開發和分發人工智慧技術,轉變為一家不斷融資的秘密公司。

這家公司公開擁戴的理念,與其閉門造車的方式之間,顯然存在偏差。

一切變化之始,大概還是源於「營利」二字。

OpenAI新任執行長薩姆·阿爾特曼明確表示:

OpenAI需要賺錢才能進行研究。

畢竟,在通向AGI的研究道路上,想要取得突破性結果,對計算資源的要求每3、4個月就會翻一番。而這背後,都是巨額的經費在燃燒。

還有頂尖研究人員的薪資。據《紐約時報》報導稱,2016年的時候,OpenAI只有50多人,但僅是薪水和福利就支出了700多萬美元。

資金壓力之下,2019年3月,人們注意到,OpenAI的結構變了。

這家宣稱要為人類謀福利的AI非營利組織宣布,成立一家「利潤上限」公司OpenAI LP

也就是說,在回報達到投資上限(首批上限100倍)後,任何對OpenAI LP投資的利潤都將轉移到非營利組織OpenAI Nonprofit上,該公司將按其認為合適的方式分配這些利潤。

到了7月份,OpenAI又接受了微軟10億美元的投資。對此,Keras作者Franois Chollet曾直言:

喊著非營利的旗號,卻投向營利機構的懷抱…是在鬼扯…

而OpenAI內部,也並沒有想像中「open」。

Karen Hao在採訪中了解到,OpenAI的大多數突破都投入了大量計算資源,他們認為,計算驅動策略是通往AGI最好的方法。

而這些結果,並沒有「自由合作,向公眾開放」。相反,OpenAI明確指示員工和實習生不要透露相關信息,離職人員則籤署了保密協議。

現在,OpenAI的管理層似乎已經擺脫了最初的想法,不再認為開放是構建有益AGI的最佳方法。

對此,OpenAI的發言人稱:

安全和安保問題未來將會迫使我們減少傳統出版,同時強化共享安全、政策和標準研究的重要性。我們希望緩慢發布結果,以了解潛在的風險和影響。

GPT-2:是噱頭還是深思熟慮

這就不經讓人聯想到了擠牙膏式開源的GPT-2。

在最初的驚豔亮相之後,GPT-2採用了分階段開源的方式。而OpenAI的理由是:GPT-2太危險,擔心其被居心不軌的人武器化。

這引起了學界的反感。羅格斯大學助理教授布裡特·巴黎(Britt Paris)就說:「OpenAI試圖利用對AI的恐慌來進行資本化。」

而OpenAI越來越精良的宣傳工作,更為GPT-2引來了「噱頭」的評價。

他們在努力經營公司形象,保持機密性,保證員工忠誠度,那麼,OpenAI還是那個開放透明的OpenAI嗎?

不過,Karen Hao還是指出,OpenAI仍是人才和前沿研究的堡壘。

OpenAI面臨著折衷,這不僅是因為財力問題,而且還因為OpenAI選擇了AGI戰略。壓力迫使OpenAI做出似乎離其初衷越來越遠的決定。它急於進行炒作以吸引資金和人才,捍衛其研究以期保持優勢,並追逐投入巨大計算資源的策略——不是因為他們視此為通向AGI的唯一途徑,而是因為這似乎是一條捷徑。

網友熱議

這一長篇報導,引發了社交媒體上的熱烈討論。

對OpenAI這家明星AI研究機構,網友們大概是又愛又恨。

有網友說:如果AGI真的能實現,還是希望能由OpenAI這樣的組織,而非Google、亞馬遜、facebook這樣的公司完成。

但也有網友認為,OpenAI使用了太多公關技巧。

(從採訪來看,)GPT-2就是個噱頭。

還有人覺得,AGI只是OpenAI用來表現他們技術領先的工具。

我認為他們不會成為AI領導者,可以預測OpenAI最終將被收購。

北郵陳光老師則引用了Franois Chollet的一段話,並表示:看完剖析OpenAI那篇文章,對這幾句話有了更深的理解——相比初衷,是否有持續正確的激勵,真正決定了實驗室將走向何方、能走多遠。

那麼,你怎麼看?

完整報導連結:https://www.technologyreview.com/profile/karen-hao/

— 完 —

相關焦點

  • 馬斯克為何被Open AI「踢」出局?
    2015 馬斯克聯合 LinkedIn 創始人 雷德·霍夫曼(Reid Hoffman),創始人加速器Y Combinator的總裁薩姆·阿爾特曼(Sam Altman)及 Pay Pal 創始人彼得·蒂爾(Peter Thiel)等人共同宣布創立 Open AI ,這是一家非營利組織
  • OpenAI變CloseAI?非營利研究組織轉型「上限利潤」企業吸引資金
    博客連結:  https://openai.com/blog/openai-lp/  「我們希望在繼續履行使命的同時提高籌集資金的能力。  之前,OpenAI的創始人之一馬斯克因為某些原因離開董事會或多或少對OpenAI的融資產生了影響。  為了追求新的目標,OpenAI需要商業籌集數十億美元。
  • 本周人物 | 特斯拉CEO馬斯克_易車網
    甚至可能很多人都覺得這是對的,就應該這麼做。這也許就是馬斯克的個人魅力。試想如果放在一家中國上市車企掌門人身上,他可能會被投資者的唾沫星子淹死,視為「大逆不道」。在超越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臉書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後,他直追亞馬遜創始人傑夫·貝索斯,暫列世界第二富豪。
  • 馬斯克的至暗時刻
    一拿到賣Paypal的錢,馬斯克立馬把1億美元投入SpaceX中,並組建了一支全明星團隊。馬斯克雄心勃勃地向世人宣告,SpaceX將成為「太空行業中的西南航空」。就在Paypal被收購當月,馬斯克和賈斯汀的第一個孩子又不幸夭折。馬斯克更加拼命工作,藉此來逃避巨大的悲痛,賈斯汀後來這樣解釋他的行為:「他一直不斷向前,只有這樣他才能生存下去。」
  • 馬斯克就是比特幣創始人「中本聰」?他一句話回應:絕了-馬斯克...
    日前,有外媒報導稱,SpaceX前實習生Sahil Gupta認為,Space X創始人、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就是傳說中的比特幣的創始人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
  • 蘋果創始人賈伯斯和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當獵頭的故事
    蘋果公司的創始人賈伯斯和特斯拉創始人埃隆·馬斯克都曾經親自出馬做過「獵頭」工作,有趣的是,他們兩個都曾經挖過同一個人 —— 喬治· 布蘭肯希(George Blankenship)。
  • 馬斯克:2次被踢出局後,我悟出來的6條投資哲學
    2004年4月,特斯拉在A輪融資中獲得了635萬美元的投資。此時此刻,他還在不斷投資於SpaceX的組建工作,而特斯拉的融資輪次也越來越大,越來越頻繁。雖然並不是他「創辦」了特斯拉,但是隨著他不斷的經營和財務投入,他的影響力也在不斷的上升。時間來到2006年,在遵循了馬斯克的建議和鼓勵之後,他的堂兄Peter和Lyndon Rive成立了SolarCity。
  • 馬斯克與特斯拉的「眼中釘」,你應該了解的Lucid Motors
    而Atieva也多次在公開場合提到,Atieva的電池包技術要比特斯拉的更加先進。我們知道一直以來特斯拉最引以為傲的就是其電池管理技術,而馬斯克這個人又受不得委屈,但面對Atieva的公開叫板,這位「矽谷鋼鐵俠」卻一直沒什麼脾氣。
  • 特斯拉一季度巨虧7億美元,馬斯克:是時候融資了
    這份註定「不好看」的成績單顯示,該公司今年第一季度虧損達7.02億美元,營收較上一季度也大跌37%。雪上加霜的是,特斯拉此前宣稱「充足」的現金流,當季結束只剩下22億美元,連一直「嘴硬」的該公司執行長埃隆•馬斯克(Elon Musk)也鬆口:是時候融資了。
  • 強腦科技創始人:馬斯克的腦機接口僅是腦手術和工程學的突破
    除了馬斯克的Neuralink外,目前國內也有一家公司在做腦機接口的硬體設備。不同於Neuralink的直接植入晶片,這家公司走的非侵入式腦機接口方向。BrainCo (強腦科技)創立於2015年,是哈佛大學創新實驗室孵化的第一支華人團隊。創始人韓璧丞是哈佛大學腦科學中心博士。
  • 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每個人都會死!所以不需要使用新冠肺炎疫苗
    所以不需要使用新冠肺炎疫苗!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的表態預示了美國的未來乃至命運!截至目前,美國新冠肺炎死亡人數超過了26萬,確診人數接近1300萬人。這場巨大的災難已經給美國造成了巨大的衝擊,甚至很可能會讓美國霸權在動蕩中走向消亡。現在,多款效果不錯的疫苗出現了,可美國卻無法最大程度地利用新冠肺炎疫苗。
  • 數字社會的隱喻:開放科學(open science)
    舊酒換新裝:開放科學的同義贅述 「開放」一詞一直深深植根於科學對自身的理解之中。後輩們不斷站在牛頓所謂巨人的肩膀上求索鑽研,使我們對科學有了更深的了解。現代科學先驅之一的羅伯特·默頓(Robert K. Merton),將「社群主義」(communalism)視為現代科學的五大規範之一。
  • 乘風破浪的奶奶—梅耶馬斯克,特斯拉創始人埃隆馬斯克的母親
    網上有段話是這麼介紹梅耶馬斯克的,童年時隨父冒險的勇敢無畏;婚姻中爭取自由的獨立反叛;離婚後帶娃事業兩不誤的拼搏努力;60歲宣告人生才剛開始的霸氣瀟灑!活成女性羨慕的模樣。特斯拉創始人——埃隆馬斯克說「我的母親才是我的英雄,我的成功多半源於我母親的培養和她特立獨行的品性」。
  • 馬斯克呼籲對人工智慧進行更嚴格的監管
    這位特斯拉和SpaceX的創始人是最直言不諱地表達對人工智慧擔憂的知名人物之一稱,如果不加以控制,人類將面對「最大的生存威脅」。 當然,考慮到馬斯克創辦的公司的性質,他也很清楚人工智慧的潛力。 去年2月,馬斯克因為與OpenAI的工作存在分歧而離開了該公司。 本周早些時候,馬斯克表示,OpenAI應該更加透明,並明確表示,在安全性方面,他對谷歌前工程師達裡奧·阿莫代的信心「不高」。
  • 誰分走了馬斯克的蛋糕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至2020年,車企主推的仍然是L2.5及更低級別車型,可投資者卻更加激進了。登陸二級市場後,小鵬汽車市值超過了百度,蔚來汽車市值超過了寶馬。二級市場的熱情,飛快傳遞到一級市場,是以看到自動駕駛公司高額並高頻地融資。市場主角曾經是造車新勢力,但今天,行業分工越來越細,負責細分領域的公司迎來高光時刻。
  • 馬斯克的激進管理法:如果你想解僱某人,應該馬上解僱-虎嗅網
    「如果你想解僱某人,應該馬上解僱,否則就是浪費彼此時間。」對特斯拉創始人伊隆·馬斯克來說,很多問題都可以用裁員解決。馬斯克一直推崇問責制的管理方法,他曾經說:「如果你想解僱某人,應該馬上解僱,否則就是浪費彼此時間。」一位特斯拉前員工告訴《財經》,曾經有兩個HR副總裁因工廠經常有工人受傷被開除,但工廠受傷事故可能是因為新人太多或者設備不熟悉。
  • 馬斯克退出臉書是什麼狀況 臉書是誰的馬斯克在下一盤什麼大棋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馬斯克退出臉書是什麼狀況 臉書是誰的馬斯克在下一盤什麼大棋 2021年初後不到半個月,科技行業的瓜是一系列的好戲。 1月13日,馬斯克宣布退出Facebook,並宣布他將很快開發一款新的手機作業系統來取代安卓和蘋果作業系統。
  • 馬斯克暴富效應:跟著特斯拉在中國吃肉?
    對於馬斯克而言,特斯拉能否受到消費者青睞似乎比股價的漲跌更為重要。回看過去,特斯拉驚人的成長速度固然離不開多年的技術沉澱,但同樣也離不開馬斯克的極客精神。馬斯克已成為特斯拉的另一個標誌。但一個疑問是,馬斯克推動特斯拉倍增的秘密到底是什麼?
  • 馬斯克放著躺賺的生活不過,谷歌創始人說,這正是他了不起的地方
    前面說過馬斯克是個自學成才的編程高手,畢業後做Zip2和X.com(後改名為Paypal)賺了兩億美元。有了足夠的錢後,他開始想實現自己的夢想,把目光瞄向太空、電動汽車、能源清潔,跨領域做起自己並不熟悉的事情。
  • 馬斯克為何怒懟貝索斯是"抄襲狗"
    馬斯克這幾年一直與貝索斯「過不去」,持續在社交媒體上怒懟貝索斯。而至今,沒有看到貝索斯回懟和回應。裡面確實存在不少蹊蹺。  就在日前馬斯克的太空技術公司把太空人送上太空後,馬斯克怒懟亞馬遜是壟斷企業,應該分拆掉。而聯邦政府正在調查亞馬遜涉嫌壟斷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