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尚文,文章書畫之餘,搜研古器,補正經史,遂開金石之學。器物有限,而圖畫不易且難免失真,於是傳拓興。拓本行世,文人傳摩,或考據史實,或探討藝術,或詩文禮讚,長長短短題識以附,題跋之事於此興而盛焉。
近年,許是書法作品形式不易出新,抑或收藏之熱所促,金石題跋自清末民初以來又見新高峰。甲骨鐘鼎、碑誌造像、金玉磚瓦、布幣璽印,莫不傳拓題跋。坊間有金石題跋專項拍賣,其價之高令書畫遜色;又多見專項題跋展覽,觀而從之者眾。金石題跋眼見得從高深冷僻之學漸趨大眾娛樂,仿若隨便一古物之墨拓朱痕,邊上寫得三言五辭,便稱「題跋」。然囿於學識、惑於名利,多有真贗不辨、妍媸不計之失。觀清季及近現代諸家,若長於鑑藏之羅振玉、陳介祺等,長於書畫之趙之謙、吳昌碩等,長於考據之阮元、王國維等,長於訪碑之黃易、吳大澂等,挾乾嘉以來金石大興之緒,考證器物斷代、造型、名謂及使用,作以記錄。彼時諸家,大多是史料考據、文章詩詞、書法繪畫等兼工,是以題跋見史實、見文採,而更饒書意,文人雅韻沛然。
風過耳堂趙熊先生居西安,少小即染於金石翰墨,數十年朝乾夕惕,識真辨偽,金石鑑藏既豐而諸藝兼進,書法篆刻、詩詞文章皆養於長安悠深之金石底蘊而自成高格。歲次己亥暮春,趙熊先生集近六十件金石題跋成冊,有「金」如鐘鼎、尊爵、鏡洗及詔版之屬,有「石」如碑誌造像與石鼓之屬,有「磚瓦」如秦瓦、漢磚並印匋之屬,久負盛名之重器與近年新出之佳品同聚。最難得者,乃趙熊先生予每一拓片以精心題跋,書法則篆、隸、楷、行,文辭則考證、敘事、感慨、詩詞,史料價值、藝術高度與章法豐富性皆堪為後學之資。
如「西周折觥銘」一篇,右上先以隸書大字書「西周折觥銘」並落款,接著在下方行書敘寫折觥出土歷史並作器物考證,而後記述題跋情形並落款。拓片左邊先以朱墨臨摹折觥銘文,而後小楷寫釋文並落款。形式新穎而有古意,書體多樣而合於折觥古風,內容從學術考證到書法學習兼有。
又如「漢□巨昭殘碑」一篇,右上以朱墨擬此殘碑隸意書器物名並落款,上方小字隸書作史料考證、藝術解析、略抒感慨之情並落款。左邊先是朱墨隸書專為此拓所作詩篇,落款有「前識二日後」字樣。按,細讀是冊,大多類此,每一拓本之題跋多非一日書就,見得趙熊先生治學之嚴謹,亦可見先生悠遊金石、再三涵泳之樂哉。
全冊拓本選擇精心,纖毫之微亦見精神。文辭精當,敘述處誠如先生言「至於題跋的文風,也是一個問題。緣於金石拓本多為古器物,題跋文字的氣息自然與之相諧為好。如以文言文寫出,今人多有不能,於觀眾也有障礙;如通篇大白話,則與古歡相去遠矣。上世紀二三十年代興起並流行的半文半白的文字形式,也許是今日題跋中不得已的選擇」。文白之間,古風盎然;詩文部分則平仄韻律悉如古制。趙熊先生長於篆隸,兼工楷行,題跋中諸體參差而列,章法既古又新。先生又是篆刻名家,各式不同印章的點綴為題跋增添神採。跋中落款所見,丙申、乙未、戊戌、己亥等,顯是積多年之功,精選此批以呈。凡此種種匠心與苦心,足令後學仰之。
本文刊登於2019年第9期《青少年書法·青年版》「經典品讀」欄目。歡迎轉發,轉載請跟我們聯繫。歡迎微信訂閱《青少年書法》雜誌!
讀者可前往當地郵局訂閱。郵發刊號:36—227(青年版),每期定價12元,全年144元;36—101(少年版),每期定價12元,全年144元。
中原大地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主管
河南美術出版社有限公司主辦
青少年書法雜誌社
qsnsf.snb@163.com
qsnsfzz1985@163.com
河南省鄭州市鄭東新區祥盛街27號河南出版產業園C1-428室《青少年書法》雜誌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