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95後教師成功捐獻造血幹細胞:能幫助他人渡過難關是一件幸福的事

2020-12-27 騰訊網

2月25日上午9時,廣州軍區廣州總醫院的細胞採集室格外溫暖,分離機正有條不紊地提取捐獻者梁靖的造血幹細胞。時間一分一秒緩緩流淌,三小時後,200ml造血幹細胞成功提取,患者與死神之間的距離,逐漸被拉遠。

昔日無意之舉 今朝生命接力

梁靖是東莞市水霖實驗學校的一名英語老師,出生於1996年的他,「獻血史」可追溯至五年前。「當時我還是大學生,2014年6月首次獻血,覺得非常有意義。」梁靖說,當時,身邊許多同學紛紛走進無償獻血車,用健康血液傳遞生命力量。2015年,學校發布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以下稱「中華骨髓庫」)徵集信息,充滿愛心的梁靖當即決定加入,不久後,梁靖合格的血樣被成功納入中華骨髓庫。

沒想到,他的一次無意之舉,讓四年後一名白血病患者重燃生命希望。「梁靖,您好!您的白細胞抗原與一位血液病患者初配型成功。」2018年10月16日,梁靖收到來自中華骨髓庫重慶分庫傳來的一封郵件。「我可能和一名患者匹配上了。」梁靖將收到的信息告訴身邊同樣獻過血的朋友。對於即將幫助的患者信息,他知之甚少。「23歲,男性。」梁靖目光如炬,「作為一名教師,能幫助同齡人渡過難關,是一件幸福的事。」

2月20日下午,梁靖坐上了前往廣州的大巴。2月21日上午9時28分,體檢後的梁靖注射了第一針動員劑。起初,他還擔心會有強烈的不適感。事實上,疼痛反應不算太大。梁靖告訴記者,只有輕微的酸脹感,從腰部到背部,慢走一段時間後明顯緩解。

言傳又身教 95後教師傳大愛

第一針動員劑的成功注射為梁靖增強了信心。次日,他再次注射了兩針動員劑。2月25日捐獻之前,醫院每天都會為他進行體檢和動員劑注射。25日,梁靖在醫生的指導下進入採集室,上午9時20分許,分離機正有條不紊地工作著。3小時後,200ml的造血幹細胞被成功採集。負責造血幹細胞採集的醫生說,採集過程非常方便,只需要用到外周血,不需要採集骨髓。

「整個採集流程十分順利,沒太大感覺。」梁靖笑著說,此前,他有上網了解過捐獻造血幹細胞的注意事項和風險,也有朋友勸他不要冒險。但了解清楚後才明白,造血幹細胞具有可再生性,在合理的範圍內,一兩周就能回復至原來的水平。此次他捐獻了200ml的造血幹細胞,屬正常範圍。

「無情的病魔把我推向了恐怖無盡的深淵,當我的親人們與我配型都不符合的時候,我一度覺得沒有了希望……」在患者的感謝信中,梁靖印象最深的就是這句。「每個人都會遇到困難,都需要別人的幫忙,於我而言,這是很小的事情,但對他人,則是救命的希望。」梁靖說。

梁靖是全國第8040例、廣東省第680例、東莞市第46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也是東莞首名捐獻造血幹細胞的教師。從第一次獻血開始,到如今捐獻造血幹細胞,梁靖都沒和家人說過。「主要怕他們擔心,過段時間我會告訴家人。」如果不是因為去廣州捐獻需請假,他身邊同事也未必知曉這件事。2月26日上午,梁靖踏上了東莞返程車,回到學校後,馬上投入緊張的教學當中,這個95後教師言傳身教,用行動書寫大愛。(記者 張理萌)

(張理萌)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杭州市造血幹細胞捐獻突破200例!
    2016年,杭州市作為全國戶籍制度改革的試點城市,將捐獻造血幹細胞納入積分內容,幫助有意落戶的捐獻者成功實現「安家」願望。江幹區造血幹細胞捐獻者粟俊銘,成為浙江省首位積分落戶政策享受者。在2010年8月的一次獻血活動中,他加入中華骨髓庫,成為志願捐獻造血幹細胞的一員。讓李吉沒想到的是,僅僅6年,自己種下的生命之樹這麼快就收穫了果實。「我知道,配對成功僅有幾萬分之一的概率,而這個機會竟然會落到我的頭上,除了驚訝,感到既幸運又幸福。」李吉說。正式捐獻造血幹細胞這天,陪伴李吉的還有他的妻子章小玲以及5歲的兒子。
  • 濰坊水果攤主雷希民配型成功 今赴濟南捐獻造血幹細胞
    得知自己的造血幹細胞血樣與一名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後,他毫不猶豫地去挽救這名患者的生命。6月6日,記者見到了已做好充分準備的雷希民,他7日就去濟南捐獻造血幹細胞。記者了解到,今年以來,我市已有4名市民成功捐獻造血幹細胞,挽救了4名白血病患者的生命,雷希民是我市今年的第5名配型成功者。  還沒告訴母親,表姐陪他去捐獻  雷希民今年37歲,長得非常帥氣。
  • 「最難忘」教師節千裡奔赴搭起「生命橋」──長汀首例造血幹細胞捐獻志願者赴福州捐獻
    「最難忘」教師節千裡奔赴搭起「生命橋」──長汀首例造血幹細胞捐獻志願者赴福州捐獻【9月10日,在這個全國教師接受讚歌和祝福的節日裡,龍山中學九年級數學教師易素楠度過了人生中「最難忘」的教師節。2015年,易素楠在街上看到了「志願捐獻造血幹細胞」活動,覺得這是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就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加入,並光榮成為中華骨髓庫的一名志願者。時隔五年,就在易素楠快要忘記這件事情的時候,今年7月9日她接到省紅十字會電話,告知有位重度地中海貧血患者與其初步配對成功,需要再次進行高配檢測和體檢。易素楠在家人的支持下,欣然應允。
  • 「95後」大學女生畢業前捐獻造血幹細胞:找工作不急救人要緊
    二工大學生張薇捐獻造血幹細胞  東方網記者傅文婧3月18日報導:一邊是即將踏上社會的「95後」大學女生,一邊是罹患白血病急需救助的14歲女孩,一份珍貴的造血幹細胞將她們緊密相連。3月18日上午,上海第二工業大學大四學生張薇,在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捐獻了自己的造血幹細胞,將為一名白血病少女送去生的希望。  張薇人如其名,有著薔薇般的美麗心靈。2016年時,正在讀大學二年級的張薇參加了「大愛相『髓』——上海第二工業大學造血幹細胞捐獻志願者」活動,積極加入中華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成為了一名志願捐獻者。「當時沒想到這麼快就能配型成功!」
  • 安徽理工大學學子姜茂豪成功捐獻造血幹細胞
    7月27日,安徽理工大學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電氣工程與智能控制專業2020屆畢業生薑茂豪,在中科大第一附屬醫院為上海市一名危急患者捐獻造血幹細胞,幫助對方重燃生命希望。學院黨委副書記徐澤綿、學生輔導員楊洋專程前往醫院看望慰問姜茂豪同學。
  • 5年捐獻全血2400毫升 「90後」姑娘許雲:幫助別人 成長自我
    2014年大專畢業後,她來到家附近的花果山景區管理處做起了講解員。「平日裡年紀大的鄰居網購、交水電費、存取款……大事小情都是她熱心代辦。」許雲的母親說,女兒一直特別愛幫助人。一次偶然的機會,許雲看到父親無償獻血後拿回的獻血證,萌生了獻血的想法。「能幫到別人是一件很開心的事,父親也會為我驕傲的。」
  • 5年捐獻全血2400毫升,本月又成功捐獻造血幹細胞!花果山景區這個...
    5年捐獻全血2400毫升,今年11月又成功捐獻造血幹細胞!出生於1991年的許雲,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青年一代的責任與擔當。「我做的都是小事,希望能夠帶動身邊的人幫助別人。」許雲輕撫江蘇省紅十字會授予的博愛獎章,微笑著說。目前,許雲身體狀況良好,元旦前後將回到花果山景區管理處工作。
  • 南陽女子想在去世後捐獻眼角膜 曾報名捐造血幹細胞
    這個年紀,人生的旅途還很長,連前半生都沒過完,她卻把後半生的事給計劃好了。她有一個心願——去世後捐獻眼角膜,為他人帶來一片光明。於是不知手續如何辦的她,撥打了晚報熱線求助,才讓記者了解到她和她這個心願背後的故事。她叫王昭軍,是市公交總公司的一名現場管理員,就是以往人們所稱的「調度員」。「我想做些幫助別人的事。」
  • 濟南11年實現100例造血幹細胞捐獻
    一天內同時迎來兩位「95後」捐獻者25歲的女孩田博是濟南第99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她出生於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畢業後隻身一人來到濟南工作。2018年元旦佳節之際,家人團聚時刻,獨自一人在他鄉的她特想做一件有特殊意義的事情,於是她登上獻血車參加了無償獻血。
  • 大愛東莞,來看東莞市造血幹細胞捐獻工作如何實現十年蝶變
    從2010到2020,東莞造血幹細胞捐獻工作已走過十年。 如今,東莞市紅十字會形成「紅會統籌、多方聯動、志願者全程參與」的造血幹細胞捐獻工作模式。
  • 從1到100的生命接力 濟南11年實現100例造血幹細胞捐獻
    濟南市造血幹細胞服務隊一天內同時迎來兩位「95後」捐獻者25歲的女孩田博是濟南第99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她出生於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畢業後隻身一人來到濟南工作。「後來,我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得知,捐獻造血幹細胞,於己無大礙、於人能救命。」田博說,她也希望通過捐獻造血幹細胞的行為,一方面傳遞出新時代年輕人的正能量,倡導誠信、友善的核心價值觀;另一方面希望喚起更多人對造血幹細胞捐獻的關注,用可以再生的細胞,挽救那些寶貴的生命。年輕幹練的24歲小夥濮益鑫,是一名家居銷售管理人員。
  • 大愛相「髓」伴「理」成長——解密造血幹細胞捐獻的「安理」現象
    受疫情影響,捐獻造血幹細胞的一系列事情也被推遲了,他再次接到通知已是兩個月後。此時的他顯得有些著急,一個勁地發問:「需要我做什麼?我什麼時候去捐獻?去哪裡捐獻?」經工作人員詳細解釋後,他才明白從採集捐獻樣本到配型成功後捐獻,通常都需要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
  • 點讚|西電學子張同成功捐獻造血幹細胞 救治一位母親
    至此,張同是西電有新聞報導的第8例學生造血幹細胞捐獻者,也是全國第9619例,河南省第854例造血幹細胞成功捐獻者。張同捐獻造血幹細胞這件事,還要從四年前的一天說起。大一的一天中午,本打算去獻血的張同因為吃飯去晚了,丁香食堂東門路邊只剩下中華骨髓庫的攤位。雖然據工作人員說只有十幾萬分之一的配型成功概率,張同心想這樣同樣也能救人,沒怎麼猶豫就填了表抽了血。
  • 嵊州醫生捐獻造血幹細胞 讓千裡之外的患者重生
    在2013年的一次獻血中,裘陽得知有自願捐獻造血幹細胞的活動,又馬上加入其中,成為中華骨髓庫成員之一。作為醫生,裘陽知道,骨髓配型成功的機率很小,只有十幾萬分之一。「當聽說有人配型成功,我的造血幹細胞可以救人,真的非常開心,就像中了大獎一樣。」裘陽很理解患者及家屬迫切的求生欲望,而對於白血病患者來說,移植造血幹細胞也是最後的救命稻草。
  • 「95後」淮師大學生捐獻造血幹細胞 傳遞生命希望
    近日,在淮北師範大學行政樓會議室,學校師生代表、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等一行人,共同向即將捐獻造血幹細胞的研一學生楊帆同學送上了祝福。他也成為淮師大首例造血幹細胞捐獻志願者。說起與捐獻造血幹細胞結緣,楊帆告訴記者,這要追溯到2016年一次偶然的義務獻血經歷。今年3月份,正在準備研究生複試的楊帆突然接到電話,告知他的血樣與一位白血病患者初配成功,聽到這個消息楊帆的內心既激動又糾結。
  • 中南大學湘雅學子為武漢少年捐獻造血幹細胞
    醫生為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付美晶同學頒發捐獻造血幹細胞榮譽證書。付美晶同學在湖南省人民醫院接受造血幹細胞提取。醫生在為付美晶同學做捐獻造血幹細胞提取前的準備工作。「做這個決定其實內心想法很簡單,這對我來說不是一件艱難的決定,但是一個十分有意義的決定,希望能夠盡己所能幫助別人,今後做醫生也是一樣。」付美晶在接受採訪時說道。從「無辣不歡」到「清淡飲食」2018年付美晶第一次踏上獻血車獻血後,護士向付美晶介紹了骨髓捐獻。
  • 學習強國|武夷學院在校大學生捐獻造血幹細胞
    學習強國截圖△7月30日11時許,福建省腫瘤醫院血液內科造血幹細胞採集室內,21歲的武夷學院大三學生周鈺源實現了捐獻造血幹細胞的心願,成功捐獻了219毫升造血幹細胞混懸液,去挽救一位5歲白血病患者的生命。
  • 捐獻造血幹細胞的85後陳維維登上中國好人榜單
    其中曾被媒體廣泛報導,就職於鄞州白鶴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捐獻造血幹細胞的陳維維,榮登中國好人榜助人為樂好人。自願成為造血幹細胞捐獻志願者配對成功稱「像在做夢」85後的陳維維,現就職於鄞州白鶴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從事辦公室和人事工作。
  • 四川綿陽民警捐獻造血幹細胞 成功救治上海6歲女孩
    8月24日早上8時,四川省鹽亭公安局交警大隊民警劉小平經過6天的造血幹細胞動員劑注射後,在成都一家醫院無償捐獻造血幹細胞混懸液168ml(毫升)。工作人員立即將採集到的混懸液包裝好後乘飛機護送到千裡之外的上海市,並於當天18時成功輸入給接受捐獻患者——上海一位6歲女童。↑劉小平捐獻造血幹細胞1998年,劉小平加入到公安隊伍,目前是鹽亭縣一名普通的交通警察。
  • 「90後」護士赴濟捐獻造血幹細胞 為我市第39例捐獻者
    7月30日,記者從東營勝利醫院獲悉,我市第39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周偉,赴濟南成功捐獻後歸來。周偉現為勝利醫院麻醉手術科一名「90後」護士,今年4月,她接到中華骨髓庫山東分庫的電話,一名患者需要移植造血幹細胞挽救生命,而她和這位患者初次配型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