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後」大學女生畢業前捐獻造血幹細胞:找工作不急救人要緊

2020-12-13 東方網

二工大學生張薇捐獻造血幹細胞

  東方網記者傅文婧3月18日報導:一邊是即將踏上社會的「95後」大學女生,一邊是罹患白血病急需救助的14歲女孩,一份珍貴的造血幹細胞將她們緊密相連。3月18日上午,上海第二工業大學大四學生張薇,在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捐獻了自己的造血幹細胞,將為一名白血病少女送去生的希望。

  張薇人如其名,有著薔薇般的美麗心靈。2016年時,正在讀大學二年級的張薇參加了「大愛相『髓』——上海第二工業大學造血幹細胞捐獻志願者」活動,積極加入中華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成為了一名志願捐獻者。「當時沒想到這麼快就能配型成功!」張薇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今年初接到了上海市紅十字會的電話,告知她已經與一名患者血型初配型成功。張薇稍加思索便同意捐獻,隨後便開始給家人「做工作」。

  作為孩子的母親,張薇媽媽起初很為女兒的身體擔心。為此張薇利用寒假查閱了相關資料,又與醫生積極溝通,了解捐獻造血幹細胞的前後過程和醫學知識,最終消除了家人的顧慮,得到了媽媽的支持。

二工大黨委書記宋寶儒慰問張薇同學

  二工大校方在接到市紅十字會的通知後,本著對學生負責的態度也提醒張薇,捐獻之前要做慎重考慮。張薇則坦率地表示:「這沒什麼,我相信科學,也相信緣分。之前有很多學長都成功捐獻了。我既然登記入庫,又能配型成功,如果這個時候拒絕,那我報名做志願者豈非沒有意義了?」

  由於捐獻完造血幹細胞後,必須休養一段時間,而三、四月恰是企業校招的黃金時期。當被問及是否擔心,會因此錯過就業良機時,張薇堅定地表示,答應的事情一定要去做,何況這還關係到一個年輕的生命——找工作可以等,重病中的女孩等不起。

捐獻表彰儀式

  據了解,張薇是上海市第435例、上海第二工業大學第12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據二工大黨委書記宋寶儒介紹,捐獻造血幹細胞是二工大學生長期以來的愛心傳統。自2003年起,二工大學生就組建了「上海第二工業大學造血幹細胞捐獻志願者服務隊」,志願者們以「點燃生命的希望」為主題,通過各種宣傳形式,幫助同學們了解中華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和通過捐獻造血幹細胞拯救白血病患者生命的相關信息。帶動了一大批學生積極加入,迄今為止已有近5000名師生加入了中華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這其中有12名志願者成功捐獻造血幹細胞,創滬上高校造血幹細胞成功捐獻之最。

  宋寶儒表示,張薇同學的捐獻行動表現出可貴的大愛精神,也是學校多年立德樹人過程中、努力培養的結果。這條愛心之路,二工大會堅定不移地繼續走下去。張薇的行動,已經感召了許多師弟師妹積極響應,作為校方,也設立了「校長獎」等榮譽進行鼓勵和褒獎。同時,他也祝福張薇在加入社會以後,擁有理想的前途,「讓美麗的人生不斷綻放。」

相關焦點

  • 拍完畢業照,醫學生赴醫院捐獻骨髓造血幹細胞
    本報訊(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孫海華)5月30日,在拍完畢業照後,西安交通大學啟德書院學生馬明海匆匆趕往醫院,開始注射第一針骨髓動員劑。儘管注射後身體有些疼痛,甚至難以入眠,但想到遠在上海遭受病痛折磨的患者,馬明海堅持打完了6針。
  • 杭州市造血幹細胞捐獻突破200例!
    注重服務保障,促進捐獻工作可持續發展。每一例捐獻前,紅十字會工作人員都會做好與捐獻者所在單位及其親人的溝通,讓單位為捐獻者做好捐獻期間的工作調整和假期安排,進一步做好釋疑解惑工作,取得親人的理解和支持。捐獻中,各級紅十字會領導都到醫院看望慰問,組織當地以往捐獻者到醫院陪護鼓勵。
  • 東莞95後教師成功捐獻造血幹細胞:能幫助他人渡過難關是一件幸福的事
    2月25日上午9時,廣州軍區廣州總醫院的細胞採集室格外溫暖,分離機正有條不紊地提取捐獻者梁靖的造血幹細胞。時間一分一秒緩緩流淌,三小時後,200ml造血幹細胞成功提取,患者與死神之間的距離,逐漸被拉遠。
  • 濟南11年實現100例造血幹細胞捐獻
    一天內同時迎來兩位「95後」捐獻者25歲的女孩田博是濟南第99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她出生於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畢業後隻身一人來到濟南工作。2018年元旦佳節之際,家人團聚時刻,獨自一人在他鄉的她特想做一件有特殊意義的事情,於是她登上獻血車參加了無償獻血。
  • 杭州女孩捐獻造血幹細胞走紅:希望更多人加入捐獻隊伍
    杭州「最美小姐姐」許艾菲記錄捐獻造血幹細胞過程走紅網絡  杭州女生流水帳記錄捐獻造血幹細胞走紅  「捐獻造血幹細胞這種一般人不會有,而且一輩子只有一次的經歷,我要好好的做一個總結」。許艾菲捐獻造血幹細胞獲得的榮譽證書。圖片來源:新京報  杭州28歲女生許艾菲捐獻造血幹細胞的經歷:「四天八針,兩個手臂感覺要成馬蜂窩」,讓她獲得「最美小姐姐」稱號。許艾菲說,自己願意以親身經歷給潛在捐獻者一顆「定心丸」。
  • 從1到100的生命接力 濟南11年實現100例造血幹細胞捐獻
    濟南市造血幹細胞服務隊一天內同時迎來兩位「95後」捐獻者25歲的女孩田博是濟南第99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她出生於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畢業後隻身一人來到濟南工作。「後來,我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得知,捐獻造血幹細胞,於己無大礙、於人能救命。」田博說,她也希望通過捐獻造血幹細胞的行為,一方面傳遞出新時代年輕人的正能量,倡導誠信、友善的核心價值觀;另一方面希望喚起更多人對造血幹細胞捐獻的關注,用可以再生的細胞,挽救那些寶貴的生命。年輕幹練的24歲小夥濮益鑫,是一名家居銷售管理人員。
  • 中南大學湘雅學子為武漢少年捐獻造血幹細胞
    醫生為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付美晶同學頒發捐獻造血幹細胞榮譽證書。付美晶同學在湖南省人民醫院接受造血幹細胞提取。醫生在為付美晶同學做捐獻造血幹細胞提取前的準備工作。紅網時刻12月8日訊(通訊員 高雯 李宜昕 李雲舒 記者 劉力)12月7日,本該在醫院進行實習的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2016級學生付美晶再度回到長沙,她在湖南省人民醫院為武漢一名白血病患者完成了造血幹細胞捐獻。
  • 「95後」淮師大學生捐獻造血幹細胞 傳遞生命希望
    近日,在淮北師範大學行政樓會議室,學校師生代表、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等一行人,共同向即將捐獻造血幹細胞的研一學生楊帆同學送上了祝福。他也成為淮師大首例造血幹細胞捐獻志願者。說起與捐獻造血幹細胞結緣,楊帆告訴記者,這要追溯到2016年一次偶然的義務獻血經歷。今年3月份,正在準備研究生複試的楊帆突然接到電話,告知他的血樣與一位白血病患者初配成功,聽到這個消息楊帆的內心既激動又糾結。
  • 捐獻造血幹細胞的85後陳維維登上中國好人榜單
    其中曾被媒體廣泛報導,就職於鄞州白鶴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捐獻造血幹細胞的陳維維,榮登中國好人榜助人為樂好人。自願成為造血幹細胞捐獻志願者配對成功稱「像在做夢」85後的陳維維,現就職於鄞州白鶴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從事辦公室和人事工作。
  • 5年捐獻全血2400毫升,本月又成功捐獻造血幹細胞!花果山景區這個...
    5年捐獻全血2400毫升,今年11月又成功捐獻造血幹細胞!出生於1991年的許雲,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青年一代的責任與擔當。「我做的都是小事,希望能夠帶動身邊的人幫助別人。」許雲輕撫江蘇省紅十字會授予的博愛獎章,微笑著說。目前,許雲身體狀況良好,元旦前後將回到花果山景區管理處工作。
  • 成為捐獻造血幹細胞志願者和採集捐獻手術相隔四年是同一天
    王曉芳微笑著說,捐獻過程就像打了一次點滴。一周前,王曉芳剛剛做完造血幹細胞捐獻手術,成為西豐縣第一個捐獻成功的人,也挽救了一個出生不久幼兒的生命,但是對於王曉芳,欣慰之餘更多的是憂慮:需要挽救的人太多,捐獻者太少。「我是西豐的首例,但我真心希望我不是惟一的一例。希望成功捐獻造血幹細胞的人越來越多,通過我們共同的努力,幫助更多的白血病患者獲得新生。」王曉芳說。
  • 大愛相「髓」伴「理」成長——解密造血幹細胞捐獻的「安理」現象
    安青網訊7月27日,安徽理工大學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2020屆畢業生薑茂豪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省立醫院)完成了造血幹細胞的捐獻,成為了淮南市第30例、安徽理工大學第8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這一舉動再次刷新我省高校造血幹細胞捐贈者紀錄,也讓安徽理工大學仍居省內高校大學生捐「髓」數量榜首。
  • 南陽女子想在去世後捐獻眼角膜 曾報名捐造血幹細胞
    這個年紀,人生的旅途還很長,連前半生都沒過完,她卻把後半生的事給計劃好了。她有一個心願——去世後捐獻眼角膜,為他人帶來一片光明。於是不知手續如何辦的她,撥打了晚報熱線求助,才讓記者了解到她和她這個心願背後的故事。她叫王昭軍,是市公交總公司的一名現場管理員,就是以往人們所稱的「調度員」。「我想做些幫助別人的事。」
  • ■山東第一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獲評山東省造血幹細胞捐獻工作...
    近日,山東第一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獲評2020年度山東省造血幹細胞捐獻工作先進集體。2020年,該院血液內科順利完成造血幹細胞徵募入庫100例,造血幹細胞採集40例。
  • 安醫大90後研究生捐獻造血幹細胞 挽救3歲男童生命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12月15日,經過幾天的住院準備,90後研究生劉翔國在中科大附一院成功捐獻造血幹細胞,隨後,他的造血幹細胞被送往廣西,為一位身患地中海貧血的陌生3歲男孩送去重獲健康的希望。「算是圓了我救人的初心吧。」
  • 原來,廣東第1000例造血幹細胞捐獻是他!
    為促進造血幹細胞大量增生並釋放到外周血中,捐獻者需於採集前4天到醫院每天接受皮下注射動員劑。12月19日晚上10點半,剛下晚班的黃慶良,從工作的餐廳趕到醫院開始注射動員劑,並準時進行採集外周血造血幹細胞。 12月23日上午,經過3個小時的採集,飽含著愛心和祝福的「生命種子」由專人送到患兒所在醫院,移植入患兒體內,點燃患兒生命的希望。
  • 「90後」護士赴濟捐獻造血幹細胞 為我市第39例捐獻者
    周偉赴濟南捐獻造血幹細胞配型成功後 她珍惜這來之不易的「緣分」周偉說:「2014年我正式成為一名造血幹細胞捐獻志願者,今天得知配型成功的消息後,在單位高興地跳了起來。陌生人之間造血幹細胞配型的成功概率只有十幾萬分之一,我很珍惜這來之不易的『緣分』。」
  • 嵊州醫生捐獻造血幹細胞 讓千裡之外的患者重生
    接到電話後當即回覆:願意「用自己微薄之力挽救一個人的生命,我很榮幸。」回憶起5個月前的那次造血幹細胞捐獻壯舉,36歲的裘陽謙遜地表示。2017年12月的一天,裘陽突然接到中國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的電話,他與北京一名29歲白血病患者的骨髓配型成功。
  • 桃源縣人民醫院醫師馮文怡捐獻造血幹細胞
    紅網時刻9月25日訊(通訊員 李澤紅 張燕英 張朝暉)今天上午,桃源縣人民醫院神經外科醫師馮文怡將赴長沙為一位白血病患者捐獻造血幹細胞(俗稱骨髓),他是該縣第三位、衛生系統首例成功捐獻造血幹細胞者。常德市、桃源縣相關部門為其舉行了歡送儀式。
  • 青島「90後」小夥赴濟捐造血幹細胞,為在讀醫學博士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臺雪超1月6日,冒著數十年一遇的嚴寒,「90後」在讀醫學博士王一休踏上了開往濟南的列車。他將在濟南捐獻造血幹細胞挽救1名白血病兒童的生命,捐獻成功後,他將成為山東省2021年度首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青島市第102例捐獻者,同時是青島市首例在讀博士造血幹細胞捐獻者。王一休是棗莊人,出生於1992年,2011年考入山東大學臨床醫學專業。大學期間,他熱心公益,2012年開始多次參加獻血活動,同年加入中華骨髓庫,隨時準備捐獻造血幹細胞挽救他人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