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間多媒體教室、4間遠程網絡互動教室、13間雙屏顯示教室、2間多屏互動研討教室、1間環形研討教室、3間階梯教室以及第一、第二報告廳,這是蘭州大學榆中校區第二教學樓內所包含著的眾多「硬核」教學設施。樓內還提供萬兆上聯、千兆至桌面的高速有線網絡,布設了300個業界最領先的WiFi-6無線設備,提供全覆蓋高速無線網接入,能夠滿足師生有線及無線高速上網的需求。這座新投入使用的教學樓「不僅會有效地緩解當前榆中校區教學資源緊張的情況,也為加快建設智慧校園提供了實踐支撐。」
調整優化各校區功能定位,修編校園建設總體規劃,提升校園文化景觀,推進樓宇節能改造維修,建立國有資產報告體系全面摸清家底,建成大型儀器設備共享管理平臺……蘭州大學第九次黨代會以來,通過不斷加強學校基礎設施和文化景觀建設,提升服務保障水平,優化育人環境,為學校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條件支撐和堅強保障。
調定位 補短板 改善學校辦學條件早在2001年榆中校區啟用後,蘭州大學便逐步形成了多校區辦學的格局。但城關校區實驗教學設備飽和,科研、教學、辦公用房極為緊張。從土地公房資源角度看,難以滿足其作為辦學主校區的需求。
而作為當初功能定位是開展本科教育、辦學資源基本能夠滿足教育教學需要的榆中校區,則公共設施缺失,已有硬體條件不能滿足「智慧教學環境」、「翻轉課堂」等新教學技術和教育理念要求。
為拓展辦學空間、改善基本辦學條件,從根本上解決目前多校區辦學所帶來的問題,從戰略上謀劃蘭州大學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美好未來,2018年蘭州大學調整了各校區功能定位,提出「做全做強榆中校區,做精做優城關校區」的發展定位,全力推進、加快實施榆中校區建設。
按照「興文、厚理、拓工、精農、強醫」的學科建設規劃,學校在榆中校區規劃建設人文社科組團I、人文社科組團II、地球科學組團、數理核學組團、生態草業組團、物質科學組團I、工程科學組團I等七個學科組團,規劃建設體育中心、學生發展中心,同時校外配套建設基礎教育園區和職工生活區等項目。
隨著2019年3月榆中生態創新城先期重點項目集中開工,榆中校區正式拉開了新一輪建設序幕,已開工建設學生綜合服務中心、第二教學樓、第二實驗樓、綜合樓、6棟學生公寓。目前學生綜合服務中心、6棟學生公寓、第二教學樓已投入使用;第二實驗樓、綜合樓爭取儘快投入使用。
同時,為解決學校公用房總量結構性不足和用房需求激增所引發的供需矛盾,緩解公用房長期無償使用所衍生出的資源分配不均、使用效益不高、再規劃調整難度大等一系列問題,經過前期試點,學校已經於今年全面推開了公用房有償使用制度改革。通過推行改革,「空間資源是辦學成本」的觀念全面樹立,公用房管理自我約束機制逐步完善,公用房資源實現良性流轉。
對兩個校區48棟公寓進行節能改造,增加外保溫,更換外窗,榆中校區學生公寓增加浴室;外立面、內外門廳升級改造,部分樓棟內牆粉刷、水房、衛生間整體改造……這是學校2018-2020年進行的維修改造工程。主要包括城關、榆中校區學生公寓、食堂,榆中校區圖書館,城關校區東區恪勤樓、城關校區西區體育館等共計76個單體工程及環境提升改造工程,為蘭大史上涉及面最廣的環境提升及維修改造項目。
榆中校區學術交流中心、醫學教學實驗樓、理工樓、學生綜合服務中心等設施交付使用,全面完成了一分部15-22號及二分部17號教職工公寓工程建設工作,推進老舊住宅電梯加裝,實施政府老舊住宅小區改造項目。六年來學校學生的學習生活條件大幅度改善,教職工辦公條件和引進人才的住宿條件逐步提升,民生工程也紮實推進。
抓改革 轉作風 提升管理服務水平「分管食堂師生滿意度不低於90%」「早中晚對教學設備巡查3次」「 工作目標完成情況與績效考核掛鈎」……2018年11月,後勤保障部分別與35位科級幹部籤訂了目標責任書,立下工作目標「軍令狀」,後續還與各科室下一級全體人員、各崗位基層工作人員完成目標責任書的層層籤訂,做到了100%全覆蓋。
師生衣食住行無小事。為不斷提升師生滿意度,學校將城關校區劃分為118個區塊,並以此確定用工人數和物資配額,按服務標準開展考核;引進蘇州科橋餐飲公司、西安晏煌餐飲公司等社會化企業,推行自助稱重售賣、延長夜宵時間、全面更換桌椅及洗消設備等;在榆中校區學生公寓內設立浴室、自習室,各樓宇引入烘乾機、晾衣架,增開8個班次通勤車,對天山堂燈光進行改造,在家屬區劃停車位及導向線、更換樓門門禁,設置行人門禁,對學生公寓公共區域設施進行整體修補……
蘭州大學的校車主要肩負著師生在榆中和本部間的學習工作的便利出行。而在離校高峰期學生面臨乘車難問題,為了方便師生,學校多措並舉,讓同學們從學校回家的路更順暢,讓同學們的日常通勤更方便。
從2017年寒假開始,校車在節日離校高峰增開了到機場和到榆中高鐵站的通勤車輛,方便同學們假期乘車回家,使通勤路線更人性化。目前,到榆中高鐵站的車費是3元,參考公交車的票價;到機場的車費為30元,參考計程車的標準。
把責任扛在肩上、記在心上,形成更科學、專業、清晰、高效的體制機制,使全體人員樹立更主動、超前、創新、先進的服務意識,這是近年來蘭州大不斷提升服務師生水平的一個縮影。
「我和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老師建立了微信群,在群裡和老師溝通,解答他們的疑問。剛剛有一個老師還在諮詢我國外報銷單據是否需要翻譯成中文。」剛回復完微信消息的財務處老師說。針對有些老師存在財務困惑時不知道找誰的問題,近年來學校實施了財務人員聯繫學院制度,每個人負責聯繫一個學院,回應老師關切。哪裡有需求哪裡就有服務,學校財務管理水平和服務能力也不斷提高。
為配合學校人才強校戰略,貫徹「近者悅,遠者來」的人才工作理念,學校為高層次人才提供住房保障,僅2019年便按照「拎包入住」標準維修改造人才周轉公寓61套(含3套酒店式公寓),聘用2名管理人員專門對接人才周轉公寓服務工作,制定《人才周轉公寓服務手冊》,完善人才周轉公寓服務流程,細化服務標準,促進人才周轉公寓管理服務規範化、精細化、專業化。
同時,為解除人才的後顧之憂,學校將服務保障工作做深做細做實。建立人才服務檔案,簡化流程,為人才提供一對一「配送式」服務;解決人才落戶、子女入託入學等問題;為高層次人才開通醫療保健「綠色通道」等,進一步提升人才對學校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促融合 強賦能 打造一體智慧校園「以前每逢新學期開學交學費都要記得提前在銀行卡裡把錢存好,因為錯過了學校開學前為期一周的銀行統一託收,就需要自己再到財務處跑一趟。」基礎醫學院的梁同學表示,「現在通過學校財務處微信公眾號就可以隨時隨地交好學費了。」
財務處通過參與「雲上蘭大」數據治理一期項目,配合學校網信辦整合校內外資源,完善績效管理和激勵機制,不斷推進財務管理軟體的部署、升級和優化,讓信息多跑路,師生少跑腿。
利用信息化手段,將部分制式表格或說明事項嵌入「預約系統」,不斷提高學校報帳工作的規範性,實現報帳流程再造。同時,科研項目額度調整、OA系統公務卡申請等服務項目,也通過統一的網上申請作業系統,簡化了辦事手續,節省了時間。
近年來,為實現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信息技術在學校的教學、科研、校務管理、學生學習、校園生活、社會服務等方面全面且深度應用和融合,實現現實校園與網絡空間環境一體化和良性互動的校園信息化環境,學校加快了「雲上蘭大」建設,構建泛學習生活一體化智慧環境,實現信息化整體向「智慧校園」轉變提檔。
目前,蘭州大學APP按每月推出1-2個新應用的進度持續推進;土地公房管理、資產管理、人事管理、研究生招生管理系統已完成開發工作,並已上線運行;個人工作檯、領導駕駛艙、統一身份認證升級工作於2019年11月完成上線運行;協助完成基建管理、大型儀器共享平臺及後勤相關信息化項目上線;綜合業務管理系統、住房管理系統、非教學單位目標任務績效考核系統、雙一流建設評價等系統也已完成並上線運行。
以培養創新型交叉學科人才、開展前沿科技探索和創建雙一流科研環境為目標,學校還啟動了高性能計算平臺建設,並成立非實體化的蘭州大學超算中心。在完成13個院系、26個專業高性能計算需求調研後,提出蘭州大學校級高性能計算平臺建設工作方案和初步建設意見及規劃,最終建成了1200萬億次浮點運算能力、4PB存儲和100G高速計算網絡的校級高性能計算平臺,其計算能力位列西部高校之首。目前平臺已向全校師生正式開放運行,為112個研究方向和227個科研項目提供項目計算支撐。期間超算中心還組織全校師生開展高性能計算相關培訓,提高用戶的高性能計算應用水平。
信息化手段也被充分運用到學校後勤服務工作中。2019年,學校建立倉儲採購管理系統,提高後勤物資管理效能;建立人力資源管理系統,實現人員考核、培訓、績效等精細化管理;建立物業流程管理與數據分析系統,深化物業改革工作;在食堂建立原材料檢測實驗室,採購餐具表面潔淨度儀器、自助稱重售賣系統。在能源管理方面,建立了地下管線三維信息模型、供水管網滲漏報警系統、供電分層計量改造,2019年一年中獲得3個軟體著作權,經過教育部專家組評審,學校也獲得了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財政部聯合頒發的「節約型公共機構示範單位」榮譽稱號。
樹文明 優環境 營造濃厚育人氛圍「作為學校的一分子,我想親身地參與到學校的文明建設中來,為文明校園創建貢獻自己微薄的力量。通過參加志願者我體會到了文明校園創建的不易,自己的力量很小,但是每做完一件事都會感覺到自己的成長和校園的變化。」在蘭州大學省級文明校園創建工作中,外國語學院志願者劉海燁同學說。
為了建設美麗校園,營造一流的育人氛圍,蘭州大學積極參與到文明校園創建活動中,加強校園精神文明建設,讓文明成為蘭大校園的最美底色。
「我們將長期無人使用,車身殘破、車體生鏽、車胎破損乾癟、鏈條斷裂、車體傳動部位鏽蝕等情形的自行車視為廢舊無主自行車,這次一併進行集中清理。」保衛部治安科科長楊竹林介紹,保衛部為助力建設文明校園,開展了廢舊自行車清理行動。「對於外觀完整,性能完好的自行車,師生可持有效證件和車鑰匙到集中臨時存放點認領。」據了解,本次專項行動共清理城關校區西區自行車152輛、城關校區東區自行車20餘輛、榆中校區自行車80餘輛,共計近260輛。為了整頓校內車輛停放秩序,保衛部還專門下發了通知,並派專門人員進行車輛停放引導,對車輛停放等細節做出具體要求,車輛停放整齊度顯著提升。
校內張貼文明宣傳標語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畫、施工場所物料堆放整齊並勾畫黑底黃條標準警示線、學生廣泛參與的校園文化藝術節和各類文化活動……文明校園的理念植根於每一位師生心中,學校在2018年榮獲「甘肅省文明校園」稱號,全國文明校園創建工作也深入推進。
為確保校園安全,對蘭州大學榆中校區825個監控點位進行高清改造,新增監控報警柱20個,新增人臉識別攝像機50個;在城關校區東區、城關校區西區觀雲樓等安裝高清監控攝像頭383個,新增監控報警柱4個,新增人臉識別攝像機51個,學校監控系統覆蓋率得到進一步提升,清晰化程度和夜間效果進一步提升,同時實現了榆中校區和城關校區西區的監控智能化。同時還搭建完成了基於人臉識別的人臉大數據平臺,實現了監控系統由單一的安全防範功能向安全防範和學生精細化管理相結合方向轉變。
六年裡,學校還建設完成了城關校區西區整體及部分家屬區的景觀提升改造工程。假山活水相映生輝,林木野趣生機盎然。校園景觀的營造,不僅僅是環境的美化升級,更是在雕刻一段關於空間與時光的過程,一磚一石,一草一木,凝聚著百十蘭大的篳路藍縷,延續著代代學子的青春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