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交通大學:立足甘肅服務交通 奮力建設高水平教學研究型大學 |
http://www.huaue.com 2015年12月1日 來源:甘肅日報 |
原標題:立足甘肅服務交通奮力建設高水平教學研究型大學 ——寫在蘭州交通大學第十一次黨代會召開之際 2015年12月,蘭州交通大學將召開第十一次黨的代表大會,全面回顧總結自2006年黨代會召開以來九年的辦學成就與發展經驗,科學謀劃今後五年的發展目標和基本任務,團結動員全校共產黨員和師生員工,把握機遇,科學謀劃,凝心聚力,為建設高水平教學研究型大學而努力奮鬥。 秉承傳統厚植優勢 蘭州交通大學(原蘭州鐵道學院)創建於1958年5月,由北京鐵道學院(現北京交通大學)、唐山鐵道學院(現西南交通大學)主幹系科成建制遷蘭組建而成,為我國第三所鐵路本科高校。原隸屬鐵道部,2000年實行「中央與地方共建、以地方政府管理為主」的體制。2003年4月,經教育部批准,由「蘭州鐵道學院」更名為「蘭州交通大學」。 1958年,隴海、包蘭、蘭新、蘭青四大鐵路幹線在蘭州交匯,國家決定組建蘭州鐵道學院,並賦予學校培養西部鐵路建設人才的辦學使命。我國鐵道運輸學科奠基人之一的林達美教授、著名橋梁專家胡春農教授、著名鐵道軌道專家沈智揚教授、著名有線通信專家孫祺蔭教授、著名機械專家張殿執教授、著名無線電技術專家班冀超教授、著名數學家趙禎教授等340多名教職工於建校當年從京、唐兩校成建制調入學校。之後鐵道部又抽調了一批留蘇科學技術副博士和研究生充實教師隊伍。他們學富才高、居室簡陋,以一副對聯抒發情懷和志向:臨圖遠望,看西陲壯麗山河,多無鐵路;執卷深思,獻來日崢嶸歲月,戮力邊疆。而今,蘭州已經成為我國西部重要的鐵路交通樞紐和物流中心。2014年12月,我國建設裡程最長的高速鐵路——蘭新高鐵全線通車,甘肅進入高鐵時代,正是蘭州交大為蘭新高鐵建設培養輸送了從指揮長到工程技術骨幹的一大批建設者,作出了重要而獨特的貢獻。 作為西北地區唯一的鐵路高校和較早設立的工科大學,學校始終秉承京唐兩校的優良辦學傳統,堅持實施「固基強能」的人才培養方案,把基礎理論教學和工程實踐教學擺在突出位置,教學管理嚴格、教風學風淳樸。土木工程、交通運輸、自動化(自動控制)、車輛工程、環境工程、通訊工程等軌道交通學科專業群優勢明顯,2005年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獲「優秀」結論。學校培養出以萬科集團董事會主席王石、中科院院士賴遠明為代表的一批傑出校友,全國交通系統中的局級以上領導幹部、總工程師達500多人,以「基礎紮實、能力較強、勤樸篤行、艱苦創業」的優良素質,受到用人單位的普遍好評和社會的廣泛認可。 學校不斷提高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水平,是全國承擔青藏鐵路科研項目最早最多的高校,所參加的青藏鐵路工程項目,2008年獲全國科技進步特等獎(列全國參與高校之首),在光熱綜合利用、真空綠色鍍膜、土木工程新材料、橋梁抗震與加固、城市揚塵處理、水資源處理及綜合利用、無線電(北鬥)技術及應用、生物農藥、染纈藝術與絲路文化挖掘研究等領域形成了穩定的科研方向,獲得了包括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在內的一大批高水平科研成果。 57年勵精圖治、開拓進取,蘭州交大已發展成為一所本科教學質量和整體辦學實力居省屬高校前列的教學研究型大學。為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高校、國家100所「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高校、教育部來華留學生示範基地、空軍後備軍官選拔培養學校、高水平運動員招收培養院校。校園佔地面積1565畝,校舍建築總面積72.7萬平方米,固定資產總值13.32億元,儀器設備總值2.55億元,館藏圖書240.5萬冊。學校現有在校全日制學生3萬餘人,教職工2200餘人,專任教師1500餘人,其中教授、副教授742人,擁有一支以4位雙聘院士為代表的高素質人才隊伍,創建了4個教育部長江學者創新團隊。設有65個本科專業、105個碩士點、34個博士點、4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建有19個省級重點學科,「交通運輸工程」學科全國評估排名第8位。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數據顯示,蘭州交大為省內擁有全國十強學科的三所高校之一。教育部2014年高等學校科技統計數據顯示,蘭州交大為省內科研經費過億的兩所高校之一。甘肅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公布數據顯示,蘭州交大2014屆畢業生平均就業率為97.26%,其中本科生就業率為97.17%,繼續位列省內高校第一。學生生源質量高,2015年理工類錄取新生平均分高出甘肅省一本線13分、二本線41分,錄取最低分超出當地二本線50分以上的省份有16個。 九年跨越書寫輝煌 第十次黨代會以來的九年,在甘肅省委、省政府和省教育廳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下,蘭州交通大學校黨委、校行政團結帶領全校師生員工,搶抓歷史機遇、攻堅克難、凝心聚力,牢牢把握社會主義辦學方向,主動適應國家戰略需求,全面落實甘肅省委省政府「科學發展、轉型跨越、民族團結、富民興隴」的戰略目標,充分發揮黨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作用,認真貫徹執行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譜寫了學校各項事業又好又快發展的新篇章。 ——學校核心競爭力顯著提升。2006年,學校提出了創建高水平教學研究型大學的指導思想;2009年,提出了「育人為本、質量為先、結構合理、特色鮮明」的發展思路;2011年,基於「協同發展」的理念,與西北師範大學一同倡導建立了「安寧五校戰略聯盟」;2014年,制定了《蘭州交通大學章程》,形成了黨委領導、校長負責、教授治學、民主管理的現代大學治理結構的基本框架。九年間,學校在國家科技進步獎、國家教學成果獎、國家工程中心、國家工程實驗室、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國家精品課程、國家特色專業點建設等方面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實現了由教學型大學向教學研究型大學的重大戰略轉變。 ——人才培養質量穩步提高。學校全面實行學分制和彈性學制,積極探索分級教學管理模式,啟動了教學質量與改革工程。獲批國家教學質量工程項目16項,省級教學質量工程項目72項,廳級以上教學成果獎215項;新增11個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建成234個校內外學生實習基地。開設「詹天佑班」「茅以升班」和「卓越工程師班」。加強實踐教學環節,改善實驗實訓條件,實現了土木、機械、通信、藝術等學科省級實驗室全覆蓋;建成了電工電子、智能車訓練、機器人訓練、嵌入式和藝術設計5個創新實踐育人基地。大學生在國際水中機器人大賽、全國結構設計競賽等30餘項國內競賽中連年取得佳績,獲國家獎269項、省級獎1247項。入圍全國高校就業工作50強,獲「全國普通高校就業工作先進集體」稱號。深入推進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2007年,獲碩士研究生推免資格。國防生教育形成了「領導科學、組織健全、保障有力」的格局。高職教育、繼續教育積極與市場接軌,滿足了多層次人才培養的需求。 ——學科布局與結構更加優化。19個一級學科獲批省級重點學科。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增至5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增至23個,專業學位授權類型增至6個;新增18個工程碩士招生領域,形成了涵蓋工、理、經、管、文、藝、法、農、教等9大門類的學科體系。2012年,在全國高校學科評估中,學校參評的交通運輸工程、土木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信息與通信工程4個學科成績優秀。 ——科技創新和社會服務能力明顯增強。學校教師主持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實現零的突破。承攬國家「863」「973」計劃項目26項,獲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13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41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2項,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35項。發表論文16184篇,出版教材、專著406部,授權專利287項,獲省部級以上科研成果獎87項。獲批軍工科研保密資質;新增27個省部級以上科技創新平臺;國家大學科技園成為全省高新技術研發、科技成果轉化和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典型示範基地。2014年,校辦產業銷售收入3.7億元,完成稅收3000多萬元。學校牽頭創建甘肅省太陽能光熱應用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成功加入「中國高速列車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等六個行業性戰略聯盟。積極開展雙聯行動、精準扶貧工作和兩個共同示範縣建設,多次受到上級部門表彰。 ——師資隊伍整體素質明顯增強。組織實施了「青藍人才工程」、青年教師培養計劃、雙師型師資培養計劃,大力營造吸引、培養、留住和用好人才的良好氛圍。學校教師中有10人先後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優秀教師」「全國師德先進個人」「全國模範教師」稱號,1人入選「長江學者特聘教授」,4人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4人入選「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1人獲得國家「西部開發突出貢獻獎」,1支團隊獲得「第四屆全國專業技術人才先進集體」榮譽稱號,18人入選「鐵道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人入選「甘肅省科技功臣」,1人獲得「蘭州市科技功臣」。學校已初步建成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人才隊伍。 ——服務保障平臺優化升級。以北校區為重點的校園基本建設力度加大,極大地改善了辦學條件,拓展了辦學空間,後勤保障和服務質量不斷提高。建成了公共資料庫、統一身份認證、校園雲計算服務三大信息平臺,圖書文獻、網絡化資源日益豐富。啟動了保障房建設、崗位津貼增長、困難師生補助等三大民生工程。廣大師生員工在學校共建共享發展中有了更多的獲得感。 ——對外合作和交流範圍日趨擴大。與24個國家和地區的35所機構建立了合作關係,尤其是與美國依阿華州立大學2+2雙學位聯合辦學項目,已成為甘肅省和國外知名大學聯合辦學的典範。成為中國政府獎學金、中美人文交流專項學分生獎學金、中歐學分生專項獎學金留學生接收院校和來華留學示範基地建設高校,目前共有來自全球27個國家和地區的近200名留學生。先後與24家大型企業建立了「訂單式」培養合作關係,為行業發展培養了1600名緊缺人才;社會力量參與辦學運行機制不斷完善,合作辦學單位發展到108家;組建了34個省級和地市級校友會,吸引8萬餘名校友入會。 ——黨建與思想政治工作得到進一步加強和改進。認真組織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創先爭優活動,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和「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教育和引導廣大師生黨員努力做踐行「三嚴三實」的楷模。大力推進黨代會代表常任制試點工作、基層黨建創新工程和黨員先鋒崗建設,通過開展入黨積極分子培訓、新生黨員培訓、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訓等一系列活動來培育骨幹、深化認識、堅定信仰、凝聚人心,學校黨員人數達到7306人,其中教職工黨員佔教職工總數的56.5%,學生黨員佔學生總數的18.8%,堅持由「規模建黨」向「質量建黨」轉變,廣大師生對黨員的認同度不斷增強。注重加強制度建設,優化幹部素質,建成了「甘肅省幹部教育培訓蘭州交通大學基地」,完善了幹部公開競聘、掛職鍛鍊、輪崗交流和後備幹部入庫等20多項制度。將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置於學校整體事業發展的總體格局之中,嚴格履行黨委主體責任和紀委監督責任,全面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和省委雙十條規定,不斷提高廉政工作的科學化水平。著力健全育人工作機制,形成育人合力,大力推行導生制、忘年交懇談和領導幹部聯繫學生班級等制度,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全過程。努力培育以愛國、敬業、自強、創新、艱苦奮鬥、臻於至善的「詹天佑」精神為特色的現代大學文化。學校先後榮獲「甘肅省思想政治工作先進集體」「全省先進基層黨組織」「教育系統先進基層黨組織」「全省創先爭優先進基層黨組織」等榮譽稱號。 回望九年發展歷程,交大人發揚攻堅克難的拼搏精神,負重前行,埋頭苦幹,破解了一道又一道難題;發揚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解放思想,變化變革,應對了一次又一次挑戰;發揚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抓住機遇,開拓開放,取得了一個又一個成就,走出了一條具有自身特色的辦學之路,為實現既定辦學目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擘畫未來再譜華章 十三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也是蘭州交通大學建設高水平教學研究型大學的重要時期。學校發展適逢我國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國家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甘肅省實施創新驅動和精準扶貧戰略、高速鐵路網和西部鐵路網快速擴充等重大戰略機遇期。立足新起點,應對新挑戰,學校將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地方行業發展新需求和高等教育競爭新趨勢,站得穩、跟得上、有作為,培植新的牽引點和發力點,實現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水平的全面躍升。 學校確定的未來五年的奮鬥目標是:到2020年左右,保持辦學規模基本穩定,辦學特色和優勢更加明顯,主要辦學指標和整體實力達到國內同類校院先進水平,建成一所行業特色鮮明、服務地方能力突出、擁有若干國內一流學科的高水平教學研究型大學。 學校黨代會確定未來五年的重點工作和基本任務是: ——堅持依法治校,構建現代大學治理體系。堅持以《蘭州交通大學章程》的實施為契機,積極探索現代大學治理模式。在法律規範的框架內構架學校與政府、學校與社會之間的新型關係,有效防範和降低辦學風險。 ——創新培養模式,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穩定本科生招生規模,鞏固教學的中心地位。紮實推進「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研究制定專業評估方案,引入專業建設淘汰機制;紮實推進「卓越工程師培養教育計劃」;不斷創新和完善教學管理模式;加大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建設力度;利用好網絡教學平臺、爾雅通識課等資源,探索基於信息技術的慕課、微課、翻轉課堂等教育教學新模式。 ——完善體制機制,提升科技創新和服務能力。實施「創新團隊建設計劃」「創新能力提升計劃」「重大需求牽引計劃」「協同創新推進計劃」等八大計劃,力爭到2020年,新增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或國家工程中心,2個教育部長江學者創新團隊,5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主持的國家重大科研項目達到10項;獲省部級以上科研獎勵50項左右;與十二五期間相比,申請國家專利數增加130%,發表SCI、EI、CSSCI論文數量分別增加30%、40%和60%。開創校地合作新局面,建立健全學校與地方政府、行業企業合作的長效推進機制。 ——立足一流學科建設,推動學科協調發展。構建科學合理的學科生態體系,以建設一流學科推動一流大學建設,加大交通運輸工程、土木工程等特色專業的建設;設定學科發展目標,建立學科動態調整機制;支持在西北地區和鐵路行業位居先進水平的學科參加教育部學科評估,力爭工程類學科入選ESI全球前1%,3個以上學科排名進入全國前30%;重點支持建設3至5個優勢特色學科,並爭取進入國家一流學科行列。 ——實施五大計劃,打造高水平的師資隊伍。組織實施「專家名師打造計劃」「高端拔尖人才引進培養計劃」「創新團隊打造計劃」「工程實踐能力拓展計劃」和「學術創新能力拓展計劃」五大人才計劃,培育5名以上國家級專家名師人選、20名左右省級專家名師人選;培育30個特色鮮明的高水平創新團隊;選派鐵路特色優勢學科的中青年教師到大中型企業或重點研究機構進行工程實踐訓練,進一步加大選派教師赴國內外知名高校、科研機構和大型企業進行合作研究、訪問交流和學習深造的力度。不斷優化教學、科研和管理隊伍結構。 ——注重交流合作,進一步提高辦學國際化水平。爭取和國外有關高校、研究機構或科技企業建立聯繫,形成穩定的教育交流和科技合作關係;發揮「一帶一路高校戰略聯盟」和「中俄交通大學校長聯盟」作用,落實好《敦煌共識》精神;積極主辦或承辦國際學術會議;深入貫徹執行國家出國留學政策,穩步發展留學生教育,到2020年,實現來華留學生數量翻一番;加強學校理事會建設;爭取在所有省會城市設立地區校友會,在美國、加拿大、日本等幾個校友較為集中的國家設立校友會。 ——深化內部改革,全面釋放辦學活力。建立科學有效的經費管理機制,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提高資金使用效益;推進人事制度改革,探索實行職員制;重視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改善辦學條件,努力打造「園林化、景觀化、生態化、人文化」的校園環境;進一步加強國有資產和實驗室管理,實施公共資源的有償使用和共享機制;大力提升數位化校園建設水平;穩步推進後勤管理和運行體制改革。 ——全面從嚴治黨,為改革發展提供堅強保證。設計、走好蘭州交通大學的特色發展之路,關鍵在學校黨委的正確領導。要更加突出黨委「把握方向、謀劃長遠、抓住根本、帶好隊伍」的工作職能。「把握方向」就是要堅持黨的教育方針不動搖,堅守黨的意識形態陣地不鬆懈,把握住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辦學方向不偏離。要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管理權、話語權,規範黨內政治生活、嚴守政治規矩,教育引導黨員、幹部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堅持德育為先原則,確立正確的育人導向,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青年學生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積極響應黨的號召,在投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中,讓青春煥發出絢麗的光彩。「謀劃長遠」就是要繼承好過往,把握好當下,謀劃好未來,保證頂層設計始終符合規律、切合實際、反映時代要求。要在戰略上保持定力,在戰術上精準發力,結合學校「十三五」發展規劃,促進內涵發展,形成品牌效應,走出一條屬於交大人自己的發展之路。「抓好根本」就是要以人才培養為中心,抓好保障學術自由、管理有序的運轉體制和機制。黨委要建好制度、立好規矩,為「黨委領導、校長負責、教授治學、民主管理」提供堅強的制度保障。要把黨的領導融入保障和服務之中,努力做踐行「三嚴三實」的楷模,以黨風帶校風、以校風帶學風。「帶好隊伍」就是要加強幹部隊伍建設,為學校發展提供有力的領導保障。要堅持民主、公開、競爭、擇優和幹部「四化」方針,努力打造「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於擔當、清正廉潔」的「五好」幹部隊伍。要重視發揮群團組織、民主黨派在學校改革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凝聚各方面力量共同奮鬥,努力形成全校上下心情舒暢、同舟共濟、群策群力、共謀發展的生動局面。 回顧歷史,交大人心潮澎湃、思緒萬千,幾代人紮根黃土高原,安身立命、無悔追求的壯美畫卷徐徐展開;展望未來,交大人豪情滿懷、信心百倍,三萬餘名師生懷揣高遠理想,目標堅定、鬥志昂揚,熱盼書寫新輝煌。功崇惟志,業廣惟勤。我們堅信,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蘭州交通大學全體師生員工一定會同心同德,振奮精神,凝聚力量,為實現創建國內高水平教學研究型大學的宏偉目標奮勇前行。蘭州交通大學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 |
關於蘭州交通大學更多的相關文章請點擊查看 |
特別說明:由於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華禹教育網(Www.Huaue.Com)所提供的信息為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僅供參考,相關信息敬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