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逛微博時,看到一個段子被攻破的過程:
這張圖片應該是很多雞湯文章和雞湯段子慣於引用以說明自己雞湯文內容的最為著名的一張圖片了,可惜在科學家眼中,這種傻缺一樣的事情畢竟是很少發生的。
在科學面前,所謂雞湯都不過是幼稚的玩笑
勸人向善,讓人學會努力學習,保持自信,這些東西都不應該批判,甚至說是現代社會的主流即所謂正能量的東西,可惜的是很多人只知道寫文章卻不知道用正確的合理的方法熬製雞湯,結果是現在市面上多數的雞湯都能被科學及理性一招制服,科學的理性對雞湯的非理性,很顯然勝者不會是後者。
利用欺騙和謊言來證明自己的雞湯理論,這不愧為世紀大騙局,這種人不會名垂青史只會遺臭萬年,在現代社會我們最需要的不是心靈的慰藉,而是徹底認清真相,感性的世界謊言連篇,理性不復存在,人人都以為自己掌握了世界真理,尤其是一些從事銷售行業的。
在很多銷售企業,我們不難看到滿牆都寫著說個人努力、團隊之類的標語,這種東西促成了整個行業的不理智,把能夠賣出東西當成一個人的能力,能力也就會不擇手段靠著欺騙和謊言,然而終究謊言只是謊言,就像羊糞球變不成華華丹。
科學足夠殺死百分之八十的雞湯謊言。在網絡發達的時代,人們可能會覺得比沒有網絡的時代信息獲取更方便,也不容易陷入信息閉塞,大眾可能會更為理智以及擁有更多知識,但是我們在使用網絡的時候,更多是為了讀書——所謂網絡小說以及看看電視劇、看笑話、讀段子之類的,事實上科學並不能做到消除謠言及編造的故事,它的便利性只能讓留言傳播地更為廣泛。
同時由於很多年紀大的人喜歡這種虛偽的東西,自己要求別人按照雞湯文來做事,卻不拿這套標準來約束自己,所以當出現對這些謊言進行闢謠的內容時,反而傳播地很緩慢。
如果我們往前追溯:
最大的一個雞湯笑話,非莫言三連莫屬,著名作家莫言對網絡上流傳的一段所謂莫言說的雞湯進行了闢謠,如果我們看這些理論,雖然有道理,但是無名無姓的人說出來,怕沒有多少人會進行傳播,一旦署名某些名人,自然而然就會有名人流量效應,為自己增加關注,只是作者並未想到本尊會出來闢謠,儘管這件事實際上並不一定會給此人帶來多大損失,甚至反而帶來許多利益。
從現代人的角度來說,我們生活在一個壓力巨大的社會中,不得不依靠一些精神上的娛樂產品來激勵自己,放鬆自己,有些人會選擇一些藝術的方式,有些人會讀書,有些人會仰仗雞湯,有真知識和擁有一肚子謊言、偽知識完全不是一個境界,人之所以要多讀書,就是這樣道理,並不因為你是人所以要讀書,而因為你生活在當今這樣的社會,你才需要讀書。
我們知道,中國古代也有很多自我安慰的名言,很多是矛盾的,早期的雞湯告訴大家,你應該如何,不應該如何,可是這些東西卻完全是用來約束他人或者勸導自己的,矛盾之所以存在是因為人對待自己和對待他人的標準是絕對不一樣的,比如當皇帝要誅殺奸臣九族的時候,身為奸臣必然會喊冤,而身為老百姓,則更可能是拍手稱快,說到底不同的人會留下不同的世界觀以及名言,卻完全是出於自己的立場,也就是說,這些矛盾的東西其實並沒有什麼高下之分,只看你讀者會在關鍵時候如何選擇了。
腦子是對抗雞湯毒料的最好的工具
一個人如果沒腦子,對任何問題都會從感性角度也就是不經思考想到什麼就是什麼地去處理,雞湯騙的就是這些人,不客氣地說,很多女人和老年人都是這樣活著的,和動物之間的區別就是會說話。
否則,雞湯就沒有任何市場了,人類的精神世界即便再空虛也不會去喝這種飲料。
人都是有腦子的,但是人們卻不願意發揮自己腦子的功能,只保留身為動物的特性,吃喝玩樂,那麼人類和動物完全沒有區別,而雞湯文是分辨人類和動物的一條分界線,你相信勵志這倒是沒什麼,問題是你會不會在讀完一則雞湯後去驗證一下雞湯文中所發生的事情的真假,許多人在學校畢業之後依舊沒有獲得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只是知道一味接受信息,唯一的區別是學校必須學習一些自己不願意學的內容,出了學校就可以自由接收自己想知道的東西而且是只接收自己想知道的信息。
不讀書不要緊,現代社會資訊時代,一個人一個禮拜在網際網路上獲取的信息就可能是幾本書的知識量,問題是我們是否樂意接受這些知識,尤其是真正有價值的信息,因為我們必須明白,比起讀書,看網絡內容更鍛鍊人,因為書往往會把某一問題的專業內容都集中在一起,而網絡則可能有更多的虛假信息打著各類標籤讓你信以為真,所以腦子在網際網路時代是人類的必備產品,如果你不想要,那你只能活在雞湯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