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徵明的這篇大字行書,非常有味道,我臨寫了一段,您給評價一下

2020-12-16 沐石陪您學書法

今天晚上,我們來嘗試臨習一下文徵明的一篇大字行書《行書自作詩卷》。初次臨習,希望大家多多指點,以求共同進步。

明代書法家文徵明大家都熟悉,他的書法廣泛的取法歷代名家,楷書他學鍾繇、二王;草書主要是懷素和黃庭堅;行書方面智永、蘇軾、米芾、趙孟等諸家他都接觸。

文徵明的書法有一個顯著的特點,他的筆法追求的是晉人的細膩,行筆動作講究細和巧,書法作品有一種清秀文雅之美。

而我們今天臨習的這篇大字行書,和他一般書風有很大的區別。結體上取法黃庭堅的長槍大戟,收放自如,氣勢開張,給人以灑脫勁健之感。不過,本篇大字行書雖是取法黃庭堅,卻沒有黃庭堅的抖擻作態,字裡行間老辣蒼勁,又不失精到自然。臨寫起來十分有趣。

只臨寫了一個片段,請多多指點指點。

由於是首次嘗試臨寫,所以只寫了一個開頭的片段。另外由於原帖是手卷性質的,而我們是豎式臨寫,已經改變了原本的章法安排,不到位的地方請大家批評指正。

下面我們通過單字來了解一下此篇大字行書的精妙之處。

這是原帖
這是我臨寫的

通過這個字我們可以看到,整個字的結體和黃庭堅的字非常像,中宮收緊的同時個別筆畫向外擴張。相信大家一對比,就能看出我的不足,筆勢連貫不足,筆畫質量根本就沒法和人家比。

這是原帖

這是我臨寫的

這個字,我主要是想學那個果斷有力的長撇,大家評價一下,我寫的這個撇怎麼樣?

這是原帖

我寫的

這個字因為筆畫比較少,所以寫的比較厚重,遺憾的是,我沒有寫出那種力量感,還是控筆不夠細膩啊,差距很明顯。

這是原帖

這是我寫的

你看原帖中下面那兩個點的呼應,而我寫的呢,要力量沒力量,要質量沒質量。大家臨寫此類筆畫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呼應關係。

這是原帖

這是我寫的

這兩個字的老辣果斷,寫不出力量感就失敗了,真的很難寫出那種韻味。

這是原帖

這是我寫的

上面這個字的轉折非常的流暢自然,充分顯示出文徵明的細膩控筆,我還得多多練習。

好了,圖片我們就看到這,如果說臨寫起來有什麼感受的話,個人認為需要注意的是:首先要敢於行筆,畢竟是大字行書,如果沒有筆力就會軟綿綿毫無生機;再者,要注意結體,這篇大字行書的開張之勢非常值得我們去學習借鑑;最後需要注意的是,要留意到文徵明筆法細膩的一面,行雲流水之餘,一定要注意點畫的質量。

以上是我臨寫這篇大字行書的個人觀點,寫的不好,請大家多多批評指正,後續會帶來更多臨寫的作品,希望和大家共同進步。

相關焦點

  • 「四絕全才」文徵明,77歲寫大字楷書,溫純精絕、堅毅硬朗如顏柳
    但若是以此為專業的書家,想要寫得一手好字,除了必要的技法訓練,更重要的須保持一顆能沉下來、不浮躁的心,臨池不綴、堅持不懈!比如明代的著名書畫家文徵明,就是很積極的例子。可以說文公是笨鳥先飛,勤能補拙的標誌性人物,和耳熟能詳的大書法家相比,雖了些天賦,但難能可貴的是他堅持日書至耄耋,並最終成為了詩文書畫無一不精的「四絕全才」。
  • 清代最美的行書,專家:沒藝術性!網友:自己寫不好,肆意貶低
    而行書,介於兩者之間,是實用性和藝術性兩者的結合,從書聖王羲之發揚光大後,迅速成為從官方到民間最為流行的書體!大家都知道,天下第一行書,是王羲之的《蘭亭序》!而清代最美的行書,是大學士梁詩正所寫!啟功先生非常推崇梁詩正,經常臨摹梁詩正的墨跡,可以說,梁詩正就是啟功的書法老師!如果您仔細對比梁詩正的墨跡與啟功書法,會發現竟然有七分相似之處!
  • 一樣的蘭亭序,不一樣的味道,當代4大名家寫王羲之,您看好誰?
    王羲之的行書經典《蘭亭序》,在書法史上簡直就是圖騰一樣的存在,後世無數名家紛紛效仿取法,以能得王羲之筆意為自身的至高追求。直到現在,還有很多高手名家鍾情於王羲之的這篇《蘭亭序》,面貌各異,精彩紛呈。大家也來看一下,一樣的蘭亭序,不一樣的味道,當代4大名家寫王羲之,您更看好誰?1陳忠康的《蘭亭序》,妙在像與不像之間。
  • 趙子昂68歲所寫大字行書,被稱為行書典範之作,書法中沒有俗氣!
    其實他不僅僅在楷書上有著深厚的造詣,在行書上也有著不俗的表現,這幅《送瑛公住持隆教寺疏卷》,是他在六十八歲的所寫,也是趙子昂書法之中少見的大字行書,在書寫完這幅書法之後的第二年,趙子昂就離世了。趙子昂的行書有著遒勁飄逸之感,是融合眾家之所長,有著鍾繇古樸沉穩,也有著王羲之和王獻之的飄逸流暢,在飄逸流暢之中不不失骨力,在瀟灑中見高雅,秀逸中吐清氣。
  • 書法技巧:寫好看的字要注意這6個特徵,文徵明的法寶!
    書法技巧:寫好看的字要注意這6個特徵,文徵明的法寶!【麓風軒】書法公益課堂,寫字經驗分享——有網友提問說:怎麼寫毛筆字好看?1、溫文爾雅寫得好看的毛筆字,很少狂怪,都溫文爾雅如謙謙君子,透出一股書卷氣。明代書法家文徵明,他取法王羲之《聖教序》,又寫得溫潤如玉,這樣寫起來真是好看極了。如「誰」字。
  • 華藝國際18春拍將呈獻祝枝山與文徵明書法
    近人馬宗霍《書林藻鑑》中云:自明祝允明、文徵明、王寵出,始由松雪上窺晉唐,號為明書之中興,三子皆吳人,一時有「天下法皆歸吳中」之語。可見至祝允明、文徵明出,針砭時弊,力挽頹風,書法方始中興。祝允明的書法理念,大概不外乎兩篇文章,一曰《奴書訂》,一曰《評書》。在《奴書訂》中,祝允明說:「觚管士有『書奴』之論,亦自昔興,吾獨不解此。藝家一道,庸詎繆執至是,人間事理,至處有二乎哉?為圓不從規,擬方不按矩,得乎?自粗歸精,既據妙地,少自翔異,可也。必也革其故而新是圖,將不故之並亡,而第新也與。」
  • 寫行書這幾種紙最好用,非常有「古意」
    行書最好用的紙,應該是最貼近古人的紙。可以用「蠟箋」比如這種黃色的仿古蠟箋,顏色也好看,效果也好,非常像古人用紙。雖然工藝不同,但是表現效果很好。這種紙用作創作的話,是非常好用的。大尺幅就如同下邊這樣。這種紙也不太貴,三五塊錢一張,如果基礎高的話,用這種紙一點都不費錢,出來的作品就是有檔次。
  • 當代書法名家彬淋,17幅獲獎行書作品欣賞,網評:文徵明的翻版
    也有網友給我們留言說:「彬淋先生的書法,我不隨便誇獎也不輕易指責,像這種字初看一眼還覺得可以,如果多看幾遍,要按過去老師批改我們寫的毛筆大字,對達標的打個紅包圈,那麼這些照片上的字夠打紅圈的好像不多,也許是我要求人家太嚴重點,」小編從事書法藝術的編輯工作已經有兩年了,對書法的認知也積攢了一些理論觀點,我認為對於不少書法愛好者來講,除了寫得一手好的楷書尤為重要外
  • 「書法問集」95、楷書寫挺好行書卻很醜怎麼辦,練行書有技巧嗎?
    行書和連筆字是不一樣的!楷書寫得挺好,行書肯定不會很醜,但是需要練習。練過楷書之後,一下就能寫好行書那是不可能的。這一點很重要。提問者問的問題,楷書挺好,行書很醜是不成立的。所以楷書你的楷書練好了嗎?我是一人。行書和楷書一樣也是一種書體,有自己的技法,需要學習。注意:如果你學的楷書是歐顏柳趙,那麼行書推薦學習王羲之體系。個人建議,初學者不要學習宋四家的行書。
  • 虞世南的外甥,張旭的外祖父,他寫的《文賦》,有王羲之的味道
    他寫的《文賦》,有王羲之的味道,被譽為「大唐第一行書」。陸柬之是跟他舅舅學的書法,從風格上講自然也會有點像虞世南。最為重要的是,在陸柬之的用筆中,我們能清晰地看到王羲之的用筆意趣。遺憾的是,陸柬之傳世的作品並不多,在書法史上的名聲也不那麼響,所以有些朋友沒有重視。
  • 當代行書學習的極品行書字帖欣賞,筆勢雋秀結體瀟灑,真書法也
    前言:歡迎您來到清雅閣,清雅閣的創辦初衷便是以傳承中華文化精神,發揚中國國粹藝術。為廣大藝術愛好者搭建藝術交流平臺,我們將始終秉持創作優質書畫內容的宗旨砥礪前行。您的每一次參與都是我們創作優質內容的強大動力。聲明:本文由清雅閣原創發布,圖文版權歸清雅閣所有;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致 謝!行書的學習的第一步就是選帖,帖子是決定你書法發展方向的重要指南針。
  • 天下第一行書文徵明《北山移文》
    文徵明後來用行書,書寫了《北山移文》。使得這篇文章更加的名氣大盛,也因為《北山移文》的內容,所以文化研究者均認為,文徵明之所以行書這篇文章,正是自己對文化界裡,一些荒唐現象的態度。我想每一個藝術都是一樣的,藝術本身沒有價值,都是因為創造藝術的那個人或者傳播藝術、繼承藝術的那個人有著超乎常人的精神品質,繼而一門藝術才有了不可被埋沒的地位。
  • 她的這本行書字帖曾1年銷售100萬多冊,寫的魯迅的詩歌
    周慧珺這本行書字帖曾1年銷售100萬多冊,寫的魯迅的詩歌。八九十年代,全國興起了一場「書法熱」,學習書法幾乎成了一種時尚,那個年代的人大都也都會有一個興趣愛好,要麼書法、要麼笛子、口琴、手風琴、二胡、繪畫,因為書法的工具比較好貨的,投資也不大,所以練習書法的人非常多。
  • 蘭亭序乃第一行書,那第五行書是什麼?
    李志敏評價:「王羲之的書法既表現以老莊哲學為基礎的簡淡玄遠,又表現以儒家的中庸之道為基礎的衝和。」代表作《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 那麼,我現在問你天下第四、第五行書的名字,你可能就啞口無言了。在百米賽跑的時候,第一名和第二名差之毫厘,甚至成績只相差幾毫秒,可至今你只記得百米賽跑冠軍博爾特和中國飛人蘇炳添,第二名不曉得是誰?
  • 他天生愚笨,曾寫一幅書法草稿,讓很多書法家汗顏!
    在一些傳世的書法中,有很多是草稿,比如顏真卿的《祭侄文稿》,塗塗抹抹一幅書法,被稱為行書的典範之作。在明代的書壇也有一個人的草稿成為行書的典範,被後人稱讚不已。這個人就是文徵明,他一生創作了大量的書法作品,但是以草稿形式流傳的卻很少,我們從這幅草稿之中可以感受到文徵明的書法造詣。文徵明在書法的學習上比較艱辛,與同時期祝枝山、唐伯虎相比,他用功比這兩個人要多。
  • 想寫好行書,先看看書聖怎麼寫
    行書的歷史也源遠流長,可遠追至古隸時期,早起有魏初時期的鐘繇、胡昭兩家寫行書,再有秦代竹簡,再有西漢的帛書,然而行書的成熟期在魏晉時期,北朝書論家王愔云:「晉世以來,工書者多以行書著名。昔鍾元常善行押書,爾後王羲之、王獻之並造其極焉」。由此可知道行書的歷史源流。
  • 「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文徵明,楷書峻峭精微,頗具大家風範
    文·段宏剛書法圈一直有「晉人尚韻、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態」的書法,如果從這個理念來理解「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文徵明(1470年——1559這四人繼承了傳統的文人畫風格,尤其是文徵明,是江南吳派文人畫的代表人物,在青綠山水和水墨山水上都留下了經典的傳世之作。文徵明由於藝術造詣非常全面,除過繪畫,在書法、文學等領域都有可圈可點的成就。
  • 近距離賞析文徵明76歲小楷《前後赤壁賦》拓本,如巍巍山勢!
    導語:近距離賞析文徵明76歲小楷《前後赤壁賦》拓本,如巍巍山勢!今天這一篇我們來近距離欣賞文徵明在自己76歲高齡的時候寫的一幅《前後赤壁賦》小楷,雖然是拓本,但是文公的小楷筆意依舊能夠非常完美的展現出來,文公此篇小楷,就如同巍巍山勢一般,體現了文公小楷的登峰造極,爐火純青。
  • 姜昆行書寫了4個字,估價2到3萬元,臨蘭亭序有3分像嗎?
    姜昆行書寫了4個字,估價2到3萬元,臨蘭亭序有3分像嗎?姜昆是一位非常著名的相聲老藝術家,他在舞臺上的表演詼諧幽默,引人捧腹大笑,可謂是一位傳承相聲說學逗唱真諦的這樣一個優秀人物。他作為藝術名人,又有比較好的書畫文化修養,所以他的書法作品在書畫藝術品拍賣市場就以非常不錯的品相獲得了不少的關注,收藏名人書畫作品又成為一種潮流,在藝術品質與大眾追求的雙重動力的推動下,姜昆的書法作品也有不俗的價格表現。以下給大家推薦了一幅姜昆先生創作的行書書法作品,這幅書法作品寫了4個字,就是大家都喜歡寫的室雅蘭香這4個字。
  • 【毛毛學堂】帖,應該是「傻臨」還是「巧臨」?明代李淳說透楷書結字規律
    並不是說一小時紙能寫十個字,而是說吃透這十個字。《孔子廟堂碑》中難寫的字,如「讓」、「乃」、「盛」、「盡」,我是寫了五六遍才基本上掌握的。這樣算起來,一小時十個字還是多說了呢。以一小時十個字算,一千九百字需要一百九十小時。我要上班、做家務、陪老婆、陪孩子、應付各種雜事,平均每天習字的時間頂多也就是兩小時。這樣堅持不懈,每天堅持臨帖,需要95天,也就是三個月的時間通臨一遍《廟堂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