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世南的外甥,張旭的外祖父,他寫的《文賦》,有王羲之的味道

2020-12-23 沐石陪您學書法

虞世南,初唐書法名家,和同時期的歐陽詢、褚遂良、薛稷齊名,並稱「初唐四大家」。

虞世南的書法風格,大家都比較熟悉了,外柔內剛,圓融遒麗,看似不夠聲色,實則筋骨內藏。就像《述書賦》中評價的那樣:「永興超出,下筆如神,不落疏慢,無慚世珍。」

虞世南的書法是跟誰學的?學到之後,他又將筆法傳給了誰?

唐代草書名家張旭說過這麼一句話:「自永禪師過江,楷法隨渡。永禪師乃羲、獻之孫,得其家法,以授虞世南,虞傳陸柬之,陸傳子彥遠,彥遠僕之堂舅,以授餘。」

張旭簡簡單單一句話,把王羲之筆法的傳承次序表達得非常清楚。

虞世南的書法,是跟王羲之的七世孫智永學的。學到之後呢,傳授給了它的外甥陸柬之。繼續往下,張旭才從他的堂舅那裡得到了王羲之的筆法。

今天呢,其他名家不談,我們來聊一聊陸柬之,虞世南的外甥,張旭的外祖父,同時也是王羲之筆法傳承的一位重要人物。他寫的《文賦》,有王羲之的味道,被譽為「大唐第一行書」。

陸柬之是跟他舅舅學的書法,從風格上講自然也會有點像虞世南。最為重要的是,在陸柬之的用筆中,我們能清晰地看到王羲之的用筆意趣。遺憾的是,陸柬之傳世的作品並不多,在書法史上的名聲也不那麼響,所以有些朋友沒有重視。

現在我們能看到的陸柬之的作品不多,最出名的,一是《五言蘭亭詩》刻帖,另外一個就是今天要和大家重點介紹的《文賦》。

這篇《文賦》好在哪?

首先,他的用筆是和「二王」書風一脈相承的,甚至有點集王羲之字而成的意思。雖「工於效仿,劣於獨斷」,但對我們書法愛好者來說,這就是我們想要的絕佳的取法教材。

大家看下面這個片段。這種用筆,這種結體,甚至整體的章法布局,是不是有點類似《聖教序》的味道?

另外,這篇《文賦》字數比較多,共計1668個字。這麼多字,個個精到,用筆一絲不苟,對我們系統掌握也是大有幫助的。相比較那些字數比較少的手札尺牘,很明顯,類似《文賦》這樣的長篇更適合我們去學習取法。

最為重要的是,陸柬之的這篇《文賦》是墨跡。就像米芾說的:石刻不可學,須觀真跡,乃得趣。真跡我們看不到,但以現在的印刷水平,我們拿到的字帖也是能很清晰地反應出其中的用筆細節的。

經典之所以為經典,主要就是在用筆細節。臨寫過《聖教序》的朋友都知道,我們學其結體還可以,如果要追究用筆細節的話,那個有些斑駁的刻本就不能勝任了。怎麼辦?大家可以試試這個《文賦》嘛。

關於陸柬之書法的妙處,歷代名家許多誇讚。

清代的劉熙載說:書有振、攝二法。索靖之筆短意長,善攝也;陸柬之之節節加勁,善振也。

項穆也曾誇:予嘗見其所書,無一筆不出右軍,第少飄逸和暢之妙耳。

如果你也喜歡王羲之,如果你也想更全面地了解王羲之的用筆,建議大家多多品讀臨寫一下陸柬之的這篇行書經典《文賦》。

下面是連結,喜歡的朋友,可以下手了。

相關焦點

  • 「原創連載」抄了祖先的《文賦》,卻讓他在書法史上大放異彩
    陸柬之的舅舅是虞世南。陸柬之還是另外一個大書法家的外祖父,張旭,他是張旭的外祖父。他的兒子陸彥遠,同樣在書法史留下了自己的名字,他被稱為小陸,大陸當然是他的父親陸柬之。盛唐時期,書法家燦若群星。虞世南是智永的學生;歐陽詢、虞世南是同事;褚遂良是歐陽詢、虞世南的學生;歐陽通是歐陽詢的兒子,他也是有機會認識虞世南的;而李世民則書學虞世南,遠韶王羲之;而陸柬之則是虞世南的外甥,有沒有注意到一個有意思的現象?這個現象就是,他們都是圍著虞世南為中心的。智永為什麼守舊、守古,為的就是守住王家法!王家法傳給誰了?虞世南。盛唐為什麼廣為讚賞王羲之,並流行王羲之?
  • 臺北故宮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書法功力直逼王羲之,流傳1000多年
    在初唐年間,就有這樣一位書法奇才,他是虞世南的外甥,草聖張旭的外祖父,被世人冠以「文書雙絕」的稱號,此人就是陸柬之。陸柬之出身於江東世家吳郡陸氏,少時跟隨舅舅虞世南學習文學,後入仕隋朝,官至朝散大夫。在那個時代,陸柬之的書法相當有名氣,入唐之後,得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盛讚。
  • 為什麼書法寫小字容易大字難?缺這筆法!有人靠它差點超過王羲之
    他是大書法家虞世南的外甥,他也是草聖張旭的外祖父。在這種家庭環境中,書法水平想不高都很難。陸柬之使用的節節加勁的書法筆法是什麼樣子?《宣和書譜》這樣描寫陸柬之使用的節節加勁的書法筆法,「如偃蓋之松,節節加勁」。
  • 張旭以草書聞名,他的楷書你見過嗎
    張旭的狂草那是盡人皆知,而且歷代備受好評,幾乎沒有人批評說寫得不好的,蘇東坡曾盛讚張旭的草書。寫一手好字那是從古至今都是受人敬佩的,寫好字,即便在古代,也是一件有難度的事,現代人說寫好字很難,古代亦如此,在古代學寫字都得拜師,這個傳統一直到明清都有的,現代人都去學校學書法,現在還有書法博士。
  • 康裡巎巎《草書張旭筆法卷》,瀟灑爽利,學王羲之的高手
    康裡巎巎學書法,也是非常勤奮的,據說他可以日書三萬字。就書法成就而言,他和趙子昂、鮮于樞等人齊名,被譽為「北巎南趙」。說了這么半天,康裡巎巎的書法到底是什麼樣呢?下面,我們就來欣賞一下康裡巎巎寫的《草書張旭筆法卷》,瀟灑爽利,也是學王羲之的高手。
  • 張旭的筆法01
    這一點,不僅有流傳至今的蔡邕《筆論》、《九勢》,趙壹《非草書》等典籍為證,並且有這一時代的書法作品 實物印證,大致是可信的。張旭肚痛帖筆法是書法藝術的秘訣和鑰匙,自然引起學書者的極大注意。不過在典籍中看,筆法一般是秘而不宣的。相傳宋翼為鍾繇弟子,作字平直相似,狀如算子,鍾繇叱 之,翼三年不敢見繇,即潛心改跡。
  • 他的書法取虞世南、歐陽詢諸家,後上朔至王羲之,自成體系
    他的書法從小受歐陽詢、虞世南二位書法名家的書風影響, 而後又經魏徵的舉薦, 任職於唐太宗身邊。唐太宗是位崇尚書法且文化造詣極深的帝王, 他將王羲之奉為「盡善盡美」的書法典型, 所以褚遂良書風也受王羲之的影響極大。褚遂良的一生, 光明磊落, 成為道德品行上受人尊重的忠臣。其書法也是當時學書者的楷模, 並對後世的書法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假若張旭是當代人,他還會酒醉後吼叫,以頭髮蘸墨作書嗎?
    臨帖之餘,喜讀書畫理論書籍,古代書史書論及當代理論皆有涉獵。書法自古以雅俗分高低,近十餘年忽冒出評論書法的新名詞——醜書;以其望文可以知意的直白性,迅速廣為流傳,成為評價書法的新名詞;字形醜怪者古今皆有,但古人為何不以字形論書,因為以外形論書是很膚淺的,王羲之四世族孫南朝書法家王僧虔在《筆意贊》中說:「書之妙道,神採為上,形質次之,兼之者方可紹於古人」。
  • 陸機《文賦》原文、譯文、陸柬之行書《文賦》
    他是虞世南的外甥。官至朝散大夫、太子司議郎、崇文侍書學士。書法早年學其舅,晚學「二王」,「落筆渾成,恥為飄揚綺靡之風,」故有「晚擅出藍之譽」。傳世書跡以《五言蘭亭詩》刻帖與《書陸機文賦》墨跡為最著。陸柬之最初書學虞世南,又學歐陽詢,晚臨摹王羲之、王獻之父子。
  • 草聖張旭草書冠絕古今,那麼他的楷書如何呢?其實也有代表作!
    唐人張旭的草書寫得好,這是不爭的事實。但是,書法史上被尊為草聖的只有一人,此人也姓張,就是東漢的張芝。張芝是草書的創造者,張芝才是真正的「草聖」,王羲之、王獻之和張旭、懷素學草書,都是師法張芝的草書。上圖為張旭的楷書。
  • 王羲之這幅字流落日本1300多年,字字精彩,將情感與書法完美融合
    若虞世南,得其美韻而失其俊邁;歐陽詢得其力,而失其秀;褚遂良得其意,而失其變化;薛稷得其清,而失於窘拘,顏真卿得其筋,而失於粗魯;柳公權得其骨,而失於生獷;徐浩得肉而失於俗;李邕得氣而失於體格;張旭得法而失於狂,唯獻之俱得之,而失於驚急,不得其蘊籍態。
  • 他是書法史上最用功的人,每天能寫3萬字,草書獨步天下!
    在不知道有沒有際遇和不明白自己的天分的時候,不斷的努力是成功的基本基石,在書法領域更是如此,歷史上沒有任何一個書法家,不是經過艱苦的學習和探索才成名成家的!但是若要論到下功夫,恐怕沒有人能跟下面這個人相提並論,他每天能寫3萬字,按正常速度的話,應該在12個小時左右。
  • 你見過歐陽詢寫的《蘭亭序》麼?這才是最接近王羲之真跡的書法!
    這一年是公元353年,大書法家王羲之與他的好朋友一共42個人,在紹興的蘭亭飲酒作樂,席間趁著微醺之際,王羲之揮毫寫了一幅字,這幅字就是享譽書法史上的《蘭亭序》。臨摹人有弘文館的馮承素諸人,也有頂級書壇高手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等人,臨摹的方法有「響搨法」,也就是用暗室透光法進行雙鉤臨摹,也有「對臨法」。如今我們看到的「神龍本」《蘭亭序》便是「響搨法」進行雙鉤製作出來的作品,而對臨本有虞世南本,有褚摹蘭亭,還有最為著名的定武本《蘭亭序》。
  • 虞世南《賢兄帖》,得大令之宏規
    虞世南《賢兄帖》,行草,拓本。釋文:賢兄處見臨樂毅論,便是青過於藍,欣忭無已,數願學耳。世南近臂痛,廢書不堪?縷也。虞世南呈,十三日遣書。謹空,得書為慰,可言也。虞世南《賢兄帖》虞世南書法近師智永,遠承王羲之、王獻之父子。
  • 民國書法排名第一的人,被世人譽為「王羲之再世」!
    任何一個卓有成就的藝術家的誕生,都是一切巧合的累加,除了天分與努力還要有良好的學習際遇,就像懷素遇到了鄔彤,就像黃庭堅見到了張旭與懷素的真跡,記性趙子昂遇到了鮮于樞等等。近代以來,有這樣一位大書法家,他獨特的天分與際遇,加之他畢生對於禪宗的領悟加持了其書法得精神氣格,是他成為了600年不世出的一位書法泰鬥,推崇者,將其評為「王羲之在世」,其書法再現了魏晉風流,在民國排第一!他就是白蕉!
  • 大唐第一行書——陸柬之《文賦》!
    年少時他依舅家學書,其舅父即是當時極負盛名的書法家虞世南。陸柬之傳世作品甚少,《絳帖》載有陸書廿五字,此外僅有的也就是被稱為二陸文賦的《陸柬之書陸機文賦》了。 《文賦》為墨跡本,是初唐時期少有的幾部名家真跡之一。
  • 王羲之肚子疼寫了封信,數百年後成了垃圾堆中撿出來的寶!
    上海博物館藏品不下百萬件,但其中有一件寶貝,是從垃圾堆裡撿回來的「鎮館之寶」。這件鎮館之寶和王羲之有關,真身是一張他的「請假條」,而請假的原因,是因為……肚子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