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年是公元353年,大書法家王羲之與他的好朋友一共42個人,在紹興的蘭亭飲酒作樂,席間趁著微醺之際,王羲之揮毫寫了一幅字,這幅字就是享譽書法史上的《蘭亭序》。
王羲之從梁代開始就被譽為了「書聖」,他的這件《蘭亭序》更是千古難得一見的珍奇法帖,此作歷經多人收藏,最後以「蕭翼賺蘭亭」的方式,被唐太宗的大臣從智永的弟子辯才手中騙了去。

此作到了唐太宗手中,其人愛不釋手,為了保存這一千古神跡,唐太宗命令當時最頂尖的一些書法家臨摹此帖。臨摹人有弘文館的馮承素諸人,也有頂級書壇高手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等人,臨摹的方法有「響搨法」,也就是用暗室透光法進行雙鉤臨摹,也有「對臨法」。
如今我們看到的「神龍本」《蘭亭序》便是「響搨法」進行雙鉤製作出來的作品,而對臨本有虞世南本,有褚摹蘭亭,還有最為著名的定武本《蘭亭序》。

這件歐陽詢所寫的定武本《蘭亭序》流傳非常曲折,此作成書之後,便摹刻上石,真跡早佚,此碑歷經了「安史之亂」之後,被郭子儀運到了開封!
五代時期,此作又輾轉到今天的石家莊欒城區,後來被定州市的縣令花重金買走,安置與定州,定州古稱「定武縣」,所以稱之為「定武本」。
此作後來被北宋的書法家薛紹彭父子翻刻,將此作帶到了開封,到了金兵入侵之時,此碑沒有遭到破壞,到了南宋高宗時期,此石為了保護周全,高宗將其放大揚州的石塔寺井中,從此真本已失!

直到明代的宣德年間,此碑才重見天日。現在此碑藏於浙江省博物館。
關於此碑,大書法家趙子昂曾經有一段跋文可謂至論,他說:
「古今言書者以右軍為最善,評右軍之書者以禊帖為最善,真跡既亡,其刻石者以定武為最善」。
意思是說天人都說王羲之的書法最好,而在王羲之最好的書法當中,乃是他的《蘭亭序》了,但此帖已經失傳很久了,如今存世最好的版本要屬歐陽詢的定武本了。

能夠得到了深得「二王」神髓的趙子昂得如此讚譽,可見歐陽詢對於王羲之《蘭亭序》的臨摹,達到了何種境界!
趙子昂曾經從老家坐船前往北京的途中,見到了這件定武本《蘭亭序》,於是觀看了一月有餘,並且題寫了著名的《蘭亭十三跋》。
我們以今人的眼界來看歐陽詢的臨摹的《蘭亭序》,不得不驚嘆於歐陽詢眼界之高絕。他以一種極為平和的筆法將王羲之的結字的變化和用筆的變化體現得從容而衍玗。

《蘭亭序》中的變化歐陽詢都能寫出來,而又有一種從容不迫的悠遊的裡面。有過臨帖經驗的朋友有過體會,對於法帖的臨摹,臨摹者向來是亦步亦趨的,不敢有半點放縱。
而歐陽詢則不然,他憑藉自己的超凡的眼界,和對於王羲之書法的獨到理解,以深厚的功力將此帖臨摹得神氣十足,這才是最接近王羲之真跡的書法,不愧為臨摹《蘭亭》之冠。從這方面講,虞世南、褚遂良等人皆不及也!

如今,我們將定武本《蘭亭序》中最好的流落在日本的「獨孤本」按照原作大小進行超高清地掃描復原。完美復原出跟原拓毫無二致的作品。
欲購此歐陽詢《定武本蘭亭序》,請點擊下面惠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