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見過歐陽詢寫的《蘭亭序》麼?這才是最接近王羲之真跡的書法!

2021-01-20 三餘書社

這一年是公元353年,大書法家王羲之與他的好朋友一共42個人,在紹興的蘭亭飲酒作樂,席間趁著微醺之際,王羲之揮毫寫了一幅字,這幅字就是享譽書法史上的《蘭亭序》。

王羲之從梁代開始就被譽為了「書聖」,他的這件《蘭亭序》更是千古難得一見的珍奇法帖,此作歷經多人收藏,最後以「蕭翼賺蘭亭」的方式,被唐太宗的大臣從智永的弟子辯才手中騙了去。

宋拓行書《定武本蘭亭序》

此作到了唐太宗手中,其人愛不釋手,為了保存這一千古神跡,唐太宗命令當時最頂尖的一些書法家臨摹此帖。臨摹人有弘文館的馮承素諸人,也有頂級書壇高手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等人,臨摹的方法有「響搨法」,也就是用暗室透光法進行雙鉤臨摹,也有「對臨法」。

如今我們看到的「神龍本」《蘭亭序》便是「響搨法」進行雙鉤製作出來的作品,而對臨本有虞世南本,有褚摹蘭亭,還有最為著名的定武本《蘭亭序》。

宋拓行書《定武本蘭亭序》

這件歐陽詢所寫的定武本《蘭亭序》流傳非常曲折,此作成書之後,便摹刻上石,真跡早佚,此碑歷經了「安史之亂」之後,被郭子儀運到了開封!

五代時期,此作又輾轉到今天的石家莊欒城區,後來被定州市的縣令花重金買走,安置與定州,定州古稱「定武縣」,所以稱之為「定武本」。

此作後來被北宋的書法家薛紹彭父子翻刻,將此作帶到了開封,到了金兵入侵之時,此碑沒有遭到破壞,到了南宋高宗時期,此石為了保護周全,高宗將其放大揚州的石塔寺井中,從此真本已失!

宋拓行書《定武本蘭亭序》

直到明代的宣德年間,此碑才重見天日。現在此碑藏於浙江省博物館。

關於此碑,大書法家趙子昂曾經有一段跋文可謂至論,他說:

「古今言書者以右軍為最善,評右軍之書者以禊帖為最善,真跡既亡,其刻石者以定武為最善」。

意思是說天人都說王羲之的書法最好,而在王羲之最好的書法當中,乃是他的《蘭亭序》了,但此帖已經失傳很久了,如今存世最好的版本要屬歐陽詢的定武本了。

宋拓行書《定武本蘭亭序》

能夠得到了深得「二王」神髓的趙子昂得如此讚譽,可見歐陽詢對於王羲之《蘭亭序》的臨摹,達到了何種境界!

趙子昂曾經從老家坐船前往北京的途中,見到了這件定武本《蘭亭序》,於是觀看了一月有餘,並且題寫了著名的《蘭亭十三跋》。

我們以今人的眼界來看歐陽詢的臨摹的《蘭亭序》,不得不驚嘆於歐陽詢眼界之高絕。他以一種極為平和的筆法將王羲之的結字的變化和用筆的變化體現得從容而衍玗。

宋拓行書《定武本蘭亭序》

《蘭亭序》中的變化歐陽詢都能寫出來,而又有一種從容不迫的悠遊的裡面。有過臨帖經驗的朋友有過體會,對於法帖的臨摹,臨摹者向來是亦步亦趨的,不敢有半點放縱。

而歐陽詢則不然,他憑藉自己的超凡的眼界,和對於王羲之書法的獨到理解,以深厚的功力將此帖臨摹得神氣十足,這才是最接近王羲之真跡的書法,不愧為臨摹《蘭亭》之冠。從這方面講,虞世南、褚遂良等人皆不及也!

宋拓行書《定武本蘭亭序》

如今,我們將定武本《蘭亭序》中最好的流落在日本的「獨孤本」按照原作大小進行超高清地掃描復原。完美復原出跟原拓毫無二致的作品。

欲購此歐陽詢《定武本蘭亭序》,請點擊下面惠購:

宋拓行書《定武本蘭亭序》

相關焦點

  • 傳世《蘭亭序》中最好版本,由歐陽詢創作,流傳書法史1000多年
    談起中國書法史,王羲之這個名字是無論如何都繞不過去的,畢竟「書聖」的名號可是代表了書法史上的最高水平,他筆下的行書《蘭亭序》,更是被譽為「天下第一」!相傳,唐太宗李世民十分喜愛王羲之的書法,曾不遺餘力地從全國搜集右軍真跡,王羲之之所以在書法史上有那麼高的名氣,其實也有李世民的推波助瀾。在李世民得到《蘭亭序》真跡之後,對其是愛不釋手,曾讓弘文館拓書人馮承素、諸葛貞、韓道政、趙模等人摹成副本,歐陽詢、褚遂良等人也曾臨摹過。
  • 王羲之所有的書法消失?包括《蘭亭集序》,這事竟與他有關?
    我們之前已經介紹過王羲之這個大書法家,為什麼要分兩篇文章來寫王羲之?因為王羲之的書法裡面,有件作品特別被大家推崇的就是《蘭亭集序》,天下第一行書,這需要單獨寫篇文章來表達我對它的喜愛。據說唐太宗最喜愛王羲之的書法,雖收集很多,但是唯獨沒有《蘭亭集序》,為此令人明察暗訪。浙江紹興永欣寺有位和尚叫辯才,是王羲之第七代孫僧智永嫡系的再傳弟子,藏有《蘭亭集序》,從不示人。李世民多次出高價想買下,可辨才和尚始終推說不知真跡下落。李世民看硬要不成,便改為智取。
  • 王羲之4幅書法作品,有幅真跡珍藏在日本,名氣不輸《蘭亭序》!
    文 / 小白書法是我國的傳統文化,當我們談到中國書法文化時,大家肯定也會非常的感興趣,在我國的古代就有很多著名的書法家,比如楷書鼻祖鍾繇、唐朝的著名書法家顏真卿、歐陽詢、張旭,這些書法名家的名氣那也是非常的大,要說哪位書法家的名氣最大,那當然是書聖王羲之了
  • 楊金平:《蘭亭序》真跡絕非偽作
    王羲之用行書寫下了《蘭亭序》,他以後多次書《蘭亭序》,但均不如原作,所以《蘭亭序》原稿被王羲之視為傳家之寶,傳至王羲之第七世孫智永,智永在永欣寺出家為僧,臨終時將祖傳《蘭亭序》真跡傳給了弟子辨才和尚,企望在永欣寺裡保存。
  • 王羲之《蘭亭序》真跡是如何消失的?慶幸尚存拓本
    王羲之《定武蘭亭序》拓本柯九思本元代柯九思藏本《定武蘭亭序真本》,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其中「湍」、「帶」、「右」、「流」、「天」五字已損。於是《蘭亭序》的真跡和其他一些王羲之書法都陪葬進了唐太宗的陵墓。即使後來的盜墓者也沒有發現過任何一個字,《蘭亭序》就這樣在世間消失了。
  • 《蘭亭集序》的真跡到底在哪?誰找到這個墨寶,誰就能富甲一方
    王羲之自幼熱愛書法,但他並未完全按照前人的書法字體從中選擇一種進行照抄練習,反而在充分研習了各家書法字體後融入了自己的風格,自成一派。王羲之的字內斂中不失含蓄,蒼勁中不失秀美,對後世的書法帶來了十分深遠的影響。但這之後《蘭亭集序》的真跡到底何去何從了呢?這就不得不提到歷史上大名鼎鼎的唐太宗李世民!
  • 書聖-王羲之《蘭亭序》全集--高清單字欣賞系列3-1
    《蘭亭序》表現了王羲之書法藝術的最高境界。作者的氣度、鳳神、襟懷、情愫,在這件作品中得到了充分表現。古人稱王羲之的行草如「清風出袖,明月入懷」,堪稱絕妙的比喻。世人也常用曹植的《洛神賦》中:「翩若驚鴻,婉若遊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仿佛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颻兮若流風之回雪。」一句來讚美王羲之的書法之美。傳說王羲之小的時候苦練書法,日久,用於清洗毛筆的池塘水都變成墨色。
  • 王羲之最有名書法欣賞,《蘭亭序》行雲流水,被稱天下第一行書!
    要問大家最喜歡哪一位書法名家,我想很多網友會想到書聖王羲之,書聖王羲之的名氣那在中國的書法界非常的大,說到王羲之的書法作品大家肯定會想到《蘭亭序》,這幅書法作品非常的漂亮,也贏得了很多書法愛好者的喜歡,因為千百年來無人能超越,所以也被後人稱為是天下第一行書,看到這裡以後大家是不是也想欣賞一下王羲之的作品《蘭亭序》呢?
  • 王羲之蘭亭序真跡在哪 價值連城卻難存於世
    王羲之善楷書、隸書、行書、草書、其字體自成一派,由此可見王羲之書法造詣,不過有網友就問了王羲之蘭亭序真跡在哪?下面小編就來說一說。   王羲之一生最好的書法,首推《蘭亭集序》。那是他中年時候的作品。東晉有一個風俗,在每年陰曆得三月三日,人們必須去河邊玩一玩,以消除不祥,這叫做[修褉]。
  • 《蘭亭集序》的真跡沒多少人見過,但還是很多人誇它天下第一?
    我們都沒有見過蘭亭序的真跡,包括唐朝末年以後以後的歷代書法家都沒有見過王羲之《蘭亭序》的真跡,真跡據說已經被李世民帶入自己的陵墓,所能夠見到的僅僅是馮承素的摹本。唐太宗李世民本來就是一位書法迷,也是王羲之的忠實粉絲,就是他命令馮承素臨摹的《蘭亭序》並且把摹本分發給親近大臣,皇上的命令自然不敢怠慢,都說馮承素的摹本「下真跡一等」,就是和蘭亭序真跡非常相似,也是非常可信的。我們沒有見過,但是有人見過,並且給予很高的評價。
  • 王羲之《蘭亭序》單字放大,有多美!(324字全文,值得收藏)
    人們傳說王羲之的真跡一直都被清高宗弘曆視為「三希」之首。快雪時晴帖所用的書法為行草,一共4行有28個字,書勢端莊,運筆大氣流暢,神完意足。至於王羲之的楷書《樂毅論》《黃庭經》《東方朔畫贊》等都有其刻本流傳於世,都是小楷的上乘範本。《蘭亭序》是王羲之流傳後世在諸種書跡的法帖中聲譽是最高的、流傳也最廣、影響力最深的一部作品。
  • 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為何是書聖王羲之寫的一幅草稿作文
    ,其經典書法作品《蘭亭集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這篇行書書法草稿作品,被唐代李世民皇帝奉為經典,命大臣以雙鉤法臨摹書本,贈送皇親近臣,以便瞻仰書聖王羲之的書跡風採。而他本人,因對這份書法極其珍愛,居然駕崩後,把這個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的書法作品帶進了自己墳墓。從此,書聖王羲之的《蘭亭集序》決然於世,在無人能得觀其真跡之風採。
  • 王羲之《蘭亭序》真跡出土值多少錢?網友:值10億!
    文 / 小七各位網友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老朋友小七,當我們談到中國的書法文化大家都非常的感興趣,作為一名書法愛好者,我想大家最喜歡的書法家應該就是書聖王羲之了吧,因為他的代表作《蘭亭序》那可是千年無人超越,而且還被後人稱為是「天下第一行書」
  • 百姓偷東西叫盜竊,蕭翼替李世民偷《蘭亭序》,竟成「雅賊」了
    當皇帝要寫詔書,要批紅,字寫得像狗爬似的,那多毀壞皇帝的形象呀,這麼愛惜羽毛的李世民肯定不幹。於是李世民開始練習書法,一度到了痴迷的程度。由於李世民的帶頭作用,當時朝廷出了許多書法家。在貞觀朝的弘文館學士中,有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三位,在中國書法史上都是很有地位之人。
  • 八大名家臨摹《蘭亭集序》,賞心悅目,各領風騷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提到書聖王羲之的大作《蘭亭集序》,這幅天下第一行書,一千多年來無不讓各路的書法家、愛好者心折讚嘆。雖至今未見真跡,但卻絲毫不影響歷代名家對其的追捧,千百年來,無數名家紛紛臨摹《蘭亭集序》,並以此為榮。
  • 王羲之選擇毛筆標準很高,歐陽詢卻不擇紙筆,本是一句奉承被聽歪
    王羲之對毛筆的選擇要求也很高,我們從王羲之的老師衛夫人寫的《筆陣圖》得知,王羲之選毛筆也不是隨便選的,要用八九月間的崇山絕仞中兔毛,還要求毛筆「其筆頭長一寸,管長五寸,鋒齊腰強者」。歐陽詢也是一位書法大家選毛筆卻與眾不同。到底誰對?我們先看一下「歐陽詢寫字不擇紙筆」這句話是從哪來的?南宋書法家陳槱在《負暄野錄》中記錄了這樣一件事。一天,褚遂良問虞世南,我的書法和歐陽詢比誰的好?虞世南回答,歐陽詢不擇紙筆也能寫得差不多,你能達到這個水平嗎?
  • 命運多舛的《蘭亭集序》
    提到中國書法,王羲之是怎麼著都不會被繞過的一個人,而提到王羲之,《蘭亭集序》則是怎麼著都不會被繞過的一幅作品。《蘭亭集序》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是東晉永和九年「書聖」王羲之與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位名士在蘭亭宴飲之後醉酒寫得。
  • 眾多《蘭亭序》摹本中,為何這一版本仿真跡最有代入感
    眾多《蘭亭序》摹本中,為何這一版本仿真跡最有代入感《蘭亭集序》被世人贊為天下第一行書。東晉穆帝永和九年三月初三,時任會稽內史的王羲之與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位士族高官同遊山陰(今浙江紹興)蘭亭「修禊」,眾人作詩吟詠,王羲之手書為他們撰文作序。
  • 郭沫若:《蘭亭序》是王羲之的翻版。文章不是他寫的。你怎麼看
    他們一邊飲酒賦詩,一邊在紹興蘭亭修牆。後來,《蘭亭序》被唐太宗得到,被認定為王羲之的真跡。據說最後的真跡是和唐太宗一起下葬的。到了南宋,有人開始質疑《蘭亭序》是不是王羲之寫的?宋代是一個重文輕武的朝代,所以對文學的研究和發展比其他朝代略為細緻。
  • 王羲之《蘭亭序》真跡,集字《智慧楹聯》欣賞,學行書的必修字帖
    王羲之的蘭亭集序,不是寫了一個字達到登峰造極,而是整篇書法都精彩絕倫。而王羲之蘭亭集序的真跡是否存在也是一直有很大的爭議。有的人說三藏聖教序,據說是收集了王羲之真跡的字湊成的碑,這個算不算是真跡啊。嚴格說來不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