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世《蘭亭序》中最好版本,由歐陽詢創作,流傳書法史1000多年

2021-01-20 書法網

談起中國書法史,王羲之這個名字是無論如何都繞不過去的,畢竟「書聖」的名號可是代表了書法史上的最高水平,他筆下的行書《蘭亭序》,更是被譽為「天下第一」!

相傳,唐太宗李世民十分喜愛王羲之的書法,曾不遺餘力地從全國搜集右軍真跡,王羲之之所以在書法史上有那麼高的名氣,其實也有李世民的推波助瀾。

在李世民得到《蘭亭序》真跡之後,對其是愛不釋手,曾讓弘文館拓書人馮承素、諸葛貞、韓道政、趙模等人摹成副本,歐陽詢、褚遂良等人也曾臨摹過。

在這裡值得一提的是,唐人所臨《蘭亭序》,用的大多是「雙鉤摹本」,所謂的「雙鉤摹本」,並不是拿勾線筆勾出輪廓,然後填墨了事,而是用一種叫做「並行線拓」的國畫技法,將作品本身的幹、溼、濃、淡按照原作復原出來。

這種復原出來的作品,跟原作幾乎沒有任何差別,甚至說它就等同於真跡!

而在這些摹本之中,又以歐陽詢臨摹的最是精妙,堪稱與真跡無疑。

在唐太宗死後,《蘭亭序》真跡入昭陵陪葬,從此下落不明,而歐陽詢臨摹的《定武蘭亭》亦在戰亂之中遺失。

到了北宋慶曆(1041年)時,此石落在欒城李某處,定武地方官用重金買下此石,保藏於官庫,後來被下任地方官翻刻時故意損壞,其中「湍」、「帶」、「右」、「流」、「天」五字已損。

這也就是後世所稱的「定武本」,也稱「定武蘭亭」或者「定武石刻」。

《定武蘭亭》堪稱傳世《蘭亭序》之中,最好的一個版本,此作渾樸敦厚、意度具足,頗具蘭亭風骨,又具歐體氣息,可謂是書法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即便現在過去1000多年,此作仍然是書法藝術瑰寶!

商品引導語:現今,我們將歐陽詢《定武蘭亭》宋拓本高清複製品呈現給大家,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編輯謫仙

相關焦點

  • 你見過歐陽詢寫的《蘭亭序》麼?這才是最接近王羲之真跡的書法!
    宋拓行書《定武本蘭亭序》這件歐陽詢所寫的定武本《蘭亭序》流傳非常曲折,此作成書之後,便摹刻上石,真跡早佚,此碑歷經了「安史之亂」之後,被郭子儀運到了開封!意思是說天人都說王羲之的書法最好,而在王羲之最好的書法當中,乃是他的《蘭亭序》了,但此帖已經失傳很久了,如今存世最好的版本要屬歐陽詢的定武本了。
  • 臺北故宮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書法功力直逼王羲之,流傳1000多年
    唐朝時期的書法,是繼晉朝之後的又一個巔峰時期,天下第一楷書、天下第一小楷等傳世佳作,都是出自這個時代,還出現了如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虞世南等書法名家,可以說,大唐時期的書法,是無比光輝與燦爛的。他的書法來源極廣,一開始學的是他舅舅虞世南,後來又學習歐陽詢,最後學的是「二王」,對於「二王」陸柬之研究頗深,他的很多作品裡都帶有「二王」的筆意,甚至書法界都認為,他的書法直逼王羲之。就拿他筆下那捲《文賦》,被譽為「大唐第一行書」,字裡行間就有王羲之的神韻在其中。
  • 《書法問集》551、如何學好《蘭亭序》,《蘭亭序》很難學嗎?
    這個真是一個非常難回答的問題,只能說說學《蘭亭序》比較好的步驟。【學《蘭亭序》千萬不能只臨《蘭亭序》,學《蘭亭序》不是終點,圍繞《蘭亭序》會讓你更了解書法史。】書聖王羲之永遠是書法的中心,不管怎樣都離不開王羲之。
  • 八大名家臨摹《蘭亭集序》,賞心悅目,各領風騷
    馮承素臨摹本部分截圖歐陽詢臨摹歐陽詢楷書臨摹《蘭亭記》,最能體現原作風骨,其筆畫挺秀勁遒,結體險絕嚴謹,氣勢高雅雄渾,堪謂歐體書法藝術寶庫中的一顆明珠。《蘭亭記》原石久佚,拓本傳世極少,此本為原石拓本,是定武蘭亭刻本中最珍貴的版本。
  • 《蘭亭序》背後的秘密(下)
    《蘭亭集序》,亦名《蘭亭序》,載於《晉書-王羲之傳》。從永和九年開始,至今1700多年的歷史中,王羲之一直是中囯書法史中的靈魂人物,當然,在中國文學藝術史上,他也是位列峰巔的人物。王義之,首先是文學家,然後才是書法家。
  • 書壇頂級高手臨摹《蘭亭序》,惟妙惟肖,不知道的還以為是原帖!
    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李北海、趙子昂、文徵明無不如此,這些學習王羲之的大咖們,文徵明臨摹最不像,而被書法史評為「臨的最好」!這句話揭示書法學習之路,對今人依然有很好指導意義!書法講究「形質」、「神採」兩個方面,兩種的關係,可以用南朝王僧虔在《筆意贊》中說:「書之妙道,神採為上,形質次之,兼之者方可紹於古人」。
  • 命運多舛的《蘭亭集序》
    提到中國書法,王羲之是怎麼著都不會被繞過的一個人,而提到王羲之,《蘭亭集序》則是怎麼著都不會被繞過的一幅作品。《蘭亭集序》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是東晉永和九年「書聖」王羲之與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位名士在蘭亭宴飲之後醉酒寫得。
  • 楊金平:《蘭亭序》真跡絕非偽作
    酷愛王羲之書法的唐太宗李世民得知後索要不成,便派監察御史蕭翼喬裝書生前往永欣寺,與辨才交友,施計將《蘭亭序》真跡取獲,唐太宗後令馮承素、虞世南、歐陽詢及諸遂良等人摹寫,唐太宗駕崩後《蘭亭序》真跡陪葬埋入昭陵。馮承素摹本為唐人摹本中最近《蘭亭序》真跡,被稱為神龍本《蘭亭序》。
  • 書法譽滿天下的歐陽詢與他的楷書字體結構36法
    縱觀中國書法史,著名的書法家無一不是博覽群書、知識淵博。歐陽詢也是如此。他聰明好學,不但精通歷史,還非常喜好書法,日日勤學苦練。歐陽詢在研習書法時,並不固定於一家,多種書體共同學習。因此,他擅長8種字體的寫作。
  • 中國書法之最
    《蘭亭集序》中記敘蘭亭周圍山水之美和聚會的歡樂之情,抒發作者對於生死無常的感慨。 《蘭亭集序》(虞世南摹本) 《蘭亭集序》(馮承素摹本) 我們現在所能看到的《蘭亭集序》,是唐太宗安排製作的複製件,有馮承素本、虞世南本、褚遂良本等版本。
  • 書聖-王羲之《蘭亭序》全集--高清單字欣賞系列3-1
    蘭亭序創作背景:東晉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初三,王羲之與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人,在山陰城(今浙江紹興)的蘭亭修禊(xì),各有詩,輯為《蘭亭集》,王羲之為之書寫序文手稿,曰《蘭亭集序》。序中記敘蘭亭周圍山水之美和聚會的歡樂之情,抒發作者好景不長,生死無常的感慨。
  • 王羲之《蘭亭序》單字放大,有多美!(324字全文,值得收藏)
    《喪亂、二謝、得示三帖》由三帖合成,唐摹雙鉤填墨,相傳唐代鑑真和尚東渡時被帶到日本,現在也是被日本視為國寶,收藏於國寶室中。作品創作是大概王羲之50歲的時候寫的,《墨林快事》中記載它時寫道:「寄巧於拙,藏老於嫩,有不可盡之妍。
  • 王羲之所有的書法消失?包括《蘭亭集序》,這事竟與他有關?
    紹興蘭亭當時王羲之和朋友們坐在這個地方 ,大家都在寫詩、喝酒,後來大家就發現,今天寫了詩,那就把這些作品把它收集在一起,收集在一起要出版,那出版前得有人寫序,就覺得王羲之的人品、書法以及文章都是最好的《蕭翼賺蘭亭圖》關於唐太宗是如何得到《蘭亭集序》,唐代畫家閻立本根據唐何延之《蘭亭記》故事創作了《蕭翼賺蘭亭圖》。
  • 臺北故宮的一件書法「重寶」,酷似《蘭亭序》,被永久禁止出境!
    在中國書法史上流傳下來過許多書法至寶,並且年代越久遠,則越為珍貴,可惜的是絕大多數的名篇佳作已經散佚在了歷史的塵埃當中,而能夠流傳至今,仍舊被後人稱頌的可謂鳳毛麟角了!而這些流傳至今的許多經典作品,因為太過珍貴,以至於展出的次數極少,而每每展出,便引發書法界的轟動,這樣的書畫作品如今有30餘件,這30餘件,因為太過珍貴,被永久禁止出境展覽!
  • 唐太宗和《蘭亭序》
    唐太宗李世民酷愛書法,尤愛王羲之之書,雖已收集甚富,仍然思念《蘭亭序》真本,經常叫人明察暗訪。《喪亂得示二謝帖》唐代內府雙鉤填墨摹本浙江紹興永欣寺有僧人辯才,為王羲之第七代孫僧智永嫡系的再傳弟子,藏有《蘭亭序》,從不示人。
  • 在學習書法過程中,要如何提高並寫出個人風格?
    書法家形成自己的風格,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這是實踐證明的,不是怕創造,也不是不能「創新」,而是書法有嚴格的體制限制。比如,書法是漢字,這就是最大的限制。它不像繪畫,我們可以超越形象。書法的「形象」就是漢字,你是不能超越漢字談書法的。所以,書法也是以繼承為主軸線的。越繼承越說明書法又功夫。但是,由於藝術還需要一些藝術性。
  • 蘭亭序真跡精選上乘書法25個單字,字字超凡脫俗,精華如玉,好帖
    為廣大藝術愛好者搭建藝術交流平臺,我們將始終秉持創作優質書畫內容的宗旨砥礪前行。如果喜歡我們的內容,敬請關注、點讚、收藏、分享、轉發。您的每一次參與都是我們創作優質內容的強大動力。申明:本文由清雅閣原創發布,圖文版權歸清雅閣所有;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致謝!
  • 王羲之選擇毛筆標準很高,歐陽詢卻不擇紙筆,本是一句奉承被聽歪
    王羲之在選擇毛筆的問題上,卻聽到另一種聲音「歐陽詢寫字不擇紙筆」!前面兩位都是書法大家,毛筆要精選細挑。歐陽詢也是一位書法大家選毛筆卻與眾不同。到底誰對?我們先看一下「歐陽詢寫字不擇紙筆」這句話是從哪來的?南宋書法家陳槱在《負暄野錄》中記錄了這樣一件事。一天,褚遂良問虞世南,我的書法和歐陽詢比誰的好?虞世南回答,歐陽詢不擇紙筆也能寫得差不多,你能達到這個水平嗎?
  • 眾多《蘭亭序》摹本中,為何這一版本仿真跡最有代入感
    眾多《蘭亭序》摹本中,為何這一版本仿真跡最有代入感《蘭亭集序》被世人贊為天下第一行書。東晉穆帝永和九年三月初三,時任會稽內史的王羲之與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位士族高官同遊山陰(今浙江紹興)蘭亭「修禊」,眾人作詩吟詠,王羲之手書為他們撰文作序。
  • 究竟有多少版《蘭亭序》?
    歐陽詢楷書《蘭亭序》 局部 原標題:究竟有多少版《蘭亭序》? 據史書記載,在唐太宗遺詔中,明確要求將王羲之真跡《蘭亭序》陪葬。民間也有《蘭亭序》隨武則天陪葬一說。該真跡到底下落在哪,至今還是一個謎。 後人看到的《蘭亭序》均歷代的摹本、臨本,以及刻本。比較有名的《蘭亭》版本,有以下幾個: 一、開皇本。「開皇」為隋文帝年號,一種刻本為「開皇十三年」,另一種為「開皇十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