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蘭亭序》單字放大,有多美!(324字全文,值得收藏)

2020-12-20 肖影繪畫

王義之(307-365),字逸少是山東臨沂人。王義之曾經歷任秘書郎、徵西將軍庾亮參軍、江州刺史、寧遠將軍、右軍將軍、會稽內史等職,人們又稱他為王右軍和王會稽。

傳說王羲之愛鵝,他為山陰道士寫《道德經》,山陰道士最後以群鵝送他,還傳說他以一百錢為代價為載山老姥在扇上題字等等。

羲之書 扇畫圖 (日)如拙

唐太宗李世民推崇王羲之的書法,有記載唐太宗收了王義之3600帖的書法作品。褚遂良創作的《晉右軍王羲之書目》《右軍書記》共有465帖。宋朝時代的《宣和書譜》記載著內府所藏有243種書畫作品。光王羲之的書法就佔了有二十多件墨跡留存於世。

快雪時晴帖 東晉 王羲之

《快雪時晴帖》為素箋,尺寸有七寸一分多高,寬有四寸六分,現收藏在臺北「故宮博物院」。人們傳說王羲之的真跡一直都被清高宗弘曆視為「三希」之首。快雪時晴帖所用的書法為行草,一共4行有28個字,書勢端莊,運筆大氣流暢,神完意足。

平安帖何如帖奉橘帖 東晉 王羲之

《平安、何如、奉橘三帖》均為行書,三帖寫的都是行書,書字的風格各有特平安帖何如帖奉橘帖,東晉王羲之色,端莊秀雅、姿態多變。

姨母帖

《姨母帖》《初月帖》現在被收藏在江寧省博物館。這兩本帖是唐代武則天時所刻《萬歲通天帖》中的第一、第二帖。在這兩幅作品中《姨母帖》的字體圓渾沉重,用筆更是蒼勁有力,仍然保留著一些隸書影子,屬於古質一路。《初月帖》大概是王義之晚年所作,以中鋒為主,顯得跌宕有致,妍媚瀟酒。

《喪亂、二謝、得示三帖》由三帖合成,唐摹雙鉤填墨,相傳唐代鑑真和尚東渡時被帶到日本,現在也是被日本視為國寶,收藏於國寶室中。作品創作是大概王羲之50歲的時候寫的,《墨林快事》中記載它時寫道:「寄巧於拙,藏老於嫩,有不可盡之妍。

上虞帖(唐摹本) 東晉 王羲之

《上虞帖》上用的字體是草書,字體筆畫用的是筆勢靈動,姿態多變,結字布白,信手寫成。

《上虞帖》為唐蔡麻紙本,現在被收藏在上海博物館,此帖的銘填也極其精細,其草法靈動綽約,勁拔道麗。

寒切帖(唐本) 東晉 王羲之

《寒切帖》現在被收藏在天津市藝術博物館,為唐代摹本字體圓潤流暢,天趣流溢,有從容不迫之感,應該是王義之中晚年的草書風格。

十七帖 東晉 王羲之

《十七帖》因卷首有「十七日」字樣,所以被取名為《十七帖》。十七帖共收納了書札28通,一共有107行,942字,字體更是筆筆到位,體勢雄健,字和字的之間根本就不受牽線相屬,但卻氣勢連貫,法度精嚴、點畫分明的用筆特點盡現於字體之間。

至於王羲之的楷書《樂毅論》《黃庭經》《東方朔畫贊》等都有其刻本流傳於世,都是小楷的上乘範本。

《蘭亭序》是王羲之流傳後世在諸種書跡的法帖中聲譽是最高的、流傳也最廣、影響力最深的一部作品。在東晉永和的第九年(353)三月三日,當時在稽內史擔任的王羲之與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人,在浙江紹興蘭亭主持被禊大禮,王羲之並為它獻詩。據說當時王羲之在寫蘭亭序的時候正是酒酣興逸之時,後來他寫的創作了好多作品都不及它。王羲之對這篇《蘭亭序》也極為喜歡,傳到七代孫智永手中,後來智水在臨死時,又交給了辯オ,據唐何延之《蘭亭記》記載是唐太宗命令監察御史蕭翼用計オ要到了這本《蘭亭序》,後來太宗死後,這篇《蘭亭序》便作為陪葬品埋於昭陵,於是真跡便在人間消失,好在唐太宗生前曾命虞世南、歐陽詢、馮承素、禇遂良、趙模等鉤摹《蘭亭序》,作為獎品賞賜給身邊的大臣。

蘭亭集序(唐神龍本) 東晉 王羲之

《蘭亭序》一共有28行,共324字。它的文章和書法渾然一體,筆畫千變萬化,運筆利用的是藏露相間,十分神奇,字形疏密相摻又不亂,就連墨氣也是用得忽淡忽濃。一整篇作品創作是含蓄和諧的節奏韻律,「遒媚勁健,絕代所無」,也是最能體現二王時期書法藝術所達到的最高境界。宋代的米芾曾作了一句詩:「之字最多無一似。」確實是這樣的,就在《蘭亭序》中的七個「不」字,二十幾個「之」字,就能說明很多問題,雖然均為一字,但每個字都有每個字的寫法,筆法技法千變萬化,令人讚不絕口。唐僧懷仁在《聖教序》中也收集了《蘭亭序》中的不少字。

此帖的摹刻傳本不知道有多少,但在這些摹刻傳本中最著名的要算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的馮承素所摹的神龍半印本以及傳為歐陽詢拓臨的定武刻本

相關焦點

  • 《蘭亭序》實為王羲之隨手作品,全文324字,一字多體,無一雷同
    王羲之此後,據說在他的書齋裡又寫了幾遍《蘭亭序》,結果沒有一件比得過他在蘭溪岸邊急就的這一幅妙,於是把後寫的幾幅全部撕毀,只留下最初的那一幅。唐 馮承素 蘭亭卷唐以後,歷代大家多有摹寫《蘭亭序》的,加之各類木石鐫刻本,泱泱乎不下數百種,但眾多摹寫本中,為大家所公推的還要數馮承素的「神龍本」,似更具王氏的神韻。
  • 王羲之《蘭亭序》究竟有多好?其中有5美,美到令人窒息!
    酷酷的王羲之美在書法章法:《蘭亭序》的章法沒有經過任何的設計,就是自然的往下寫,前後呼應,左右顧盼,大小錯落有致,可謂一氣呵成。雖然中間有塗抹、漏字、補字的現象,但這些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心到,筆到,意到,情到。此時我們展開這卷書法,撲面而來的是王羲之筆下的性情流露,而後才是高超的技法。美在書法結字:《蘭亭序》全文三百餘字,其中「之」字就有20個,然而這20個「之」字沒有一個姿態相同,可以用多姿多彩來形容。
  • 王羲之《蘭亭序》全文「上」,單字高清放大字帖,喜歡就收藏吧
    《蘭亭序》不愧為博涉眾美的經典之作,讀其文、賞其書、品其趣,是一種非凡的藝術享受。蘭亭書法,符合傳統書法最基本的審美觀,「文而不華、質而不野、不激不厲、溫文爾雅」。「內懨」的筆法偏重骨力,剛柔相濟,點畫凝練簡潔;在書寫技巧上包含了無數變化之道,僅一個「之」字就有十餘種寫法,在傳統的「中和之美」的格式上成為樣板。千餘年來,歷代文人多以《蘭亭序》為標準,筆耕不輟。人們習慣地把書法家寫《蘭亭序》的水準作為衡量其傳統功力的尺度。《蘭亭序》是王羲之47歲時的書作,記述的是王羲之和友人雅士會聚蘭亭的盛遊之事。
  • 王羲之《蘭亭序》有多美?放大10倍欣賞,美得不可思議!
    《蘭亭序》在書法界的地位無人能超越,因為是寫得最好的所以被稱為是「天下第一行書」,當我們看到王羲之的這幅《蘭亭序》以後大家是不是也被這幅書法作品中的字體所吸引呢?
  • 王羲之《蘭亭序》欣賞,這3個字最漂亮!放大10倍筆法精妙!
    但是要問我國書法界名氣最大的書法家是誰,那當然是書聖王羲之,他的代表作《蘭亭序》那可是千年無人超越,因此也被後人稱為是天下第一行書。那麼王羲之的《蘭亭序》到底有多美呢?當我們看到上面的這幅書法作品以後大家是不是體會到了王羲之精妙的筆法呢?
  • 《蘭亭序》中被塗改的字,竟藏著王羲之的秘法!
    但字之大小反映在運筆調鋒上是截然不同的。比如我們熟知的蘭亭序,單字只有指甲蓋那麼大,初次臨習如果你是原大書寫是很難體會書聖筆下的調鋒技巧。如果是放大臨或放大看就一目了然了。因為寫字越小筆尖的動作越精微,甚至精微到可以忽略不計。但忽略不計不代表沒有,尤其是《蘭亭序》這種高難度係數的神作,王羲之筆下的調鋒動作往往是靠一種微妙的感覺在主導。為啥說蘭亭序中塗改的幾個字,才是王羲之的秘法?
  • 《蘭亭序》的單字放大,發現了王羲之用筆的三個秘密!
    作為天下第一行書,只要是練習書法者,對於《蘭亭序》並不陌生,如果不讀《蘭亭序》則不知文脈為何意。如果不寫《蘭亭序》則不知筆韻為何物。王羲之是東晉偉大書法家,他一變漢魏樸質書風,開晉後妍美勁健之體,創楷、行、草之典範,後世莫不宗法。他行書字帖《蘭亭序》是他的的代表作,被書法界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千百年來傾倒了無數習書者。王羲之亦因此被後人尊稱為「書聖」,那麼我們在欣賞蘭亭序的時候,發現了王羲之用筆的秘密。
  • 《蘭亭序》憑什麼被稱為神作,字體放大10倍後,果然名副其實!
    《蘭亭序》塗塗抹抹,卻被譽為第一行書?放大10後發現其中奧妙!行書的出現最早能夠追溯到東漢時期,行書是由潁川人劉德升所創造,不過行書出現之初,只有少部分人才知道,行書真正盛行起來是在東晉之後,而讓行書流行起來的正是書法大家——王羲之。
  • 書聖-王羲之《蘭亭序》全集--高清單字欣賞系列3-1
    為《蘭亭序》第一段:永和九年,歲在癸(guǐ)醜,暮春之初,會於會稽(kuài jī)山陰之蘭亭,修禊(xì)事也。群賢畢至,少長鹹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又有清流激湍(tuān),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shāng)曲( qū)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shang)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 王羲之《蘭亭序》被稱為第一行書,字體放大10倍後,筆法讓人欽佩
    王羲之《蘭亭序》被稱為第一行書,字體放大10倍後,筆法讓人欽佩中國歷史悠久,留下了許多的財富。當然,書法字畫就成為了一個不可忽視的存在。提及到字畫的話,我們也都會想到每一個年代裡的,那些優秀書法家們,他們的字體各自有各自的特點。
  • 王羲之《蘭亭序》最經典的3個字,放大20倍欣賞,太美了!
    文 / 小七各位網友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老朋友小七,說到中國的書法,那真的是太吸引人了,而且在我國的歷史中也湧現了很多知名的書法家,比如顏真卿、柳宗元、宋徽宗,但是最為有名的那當然是書聖王羲之了,他的《蘭亭序》更是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但是遺憾的是我們只能通過後世著名書法家的摹本來間接的欣賞
  • 3種不一樣的王羲之《蘭亭序》,你喜歡哪一個?
    3種不一樣的王羲之《蘭亭序》,你喜歡哪一個?王羲之《蘭亭序》是東晉著名書法家王羲之的一件行書作品,又稱《蘭亭集序》、《臨河序》,是行書成熟的代表作品,被公認為是「天下第一行書」,唐太宗李世民對其讚嘆有加,稱其「盡善盡美」。
  • 命運多舛的《蘭亭集序》
    提到中國書法,王羲之是怎麼著都不會被繞過的一個人,而提到王羲之,《蘭亭集序》則是怎麼著都不會被繞過的一幅作品。《蘭亭集序》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是東晉永和九年「書聖」王羲之與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位名士在蘭亭宴飲之後醉酒寫得。
  • 《蘭亭集序》是為誰作的序?
    這時你是否會想到曾經搖頭晃腦全文背誦的那首「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與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這首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集序》,就是在這一天誕生的。永和九年,大書法家王羲之和親朋好友在蘭亭玩曲水流觴的遊戲,「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最後,王羲之為集會上的37首詩寫了一篇序文——《蘭亭集序》。在酒酣意暢之時,王羲之提筆在蠶繭紙上一氣呵成,全文總共324字,字字遒勁有力。
  • 王羲之蘭亭序真跡在哪 價值連城卻難存於世
    王羲之善楷書、隸書、行書、草書、其字體自成一派,由此可見王羲之書法造詣,不過有網友就問了王羲之蘭亭序真跡在哪?下面小編就來說一說。   王羲之一生最好的書法,首推《蘭亭集序》。那是他中年時候的作品。東晉有一個風俗,在每年陰曆得三月三日,人們必須去河邊玩一玩,以消除不祥,這叫做[修褉]。
  • 智永《千字文》和王羲之《蘭亭序》寫法比較
    《蘭亭序》的真偽問題至今懸而未決。二十世紀六十年代郭沫若在中國引發一場關於《蘭亭序》真偽大討論。郭沫若斷言《蘭亭序》「既不是王羲之的原文,更不是王羲之的筆跡」。書法密碼微店 我們知道,《蘭亭序》真跡是經由智永之手流傳下來的。
  • 《蘭亭序》的單字欣賞,你會發現王羲之用筆的秘密!
    王羲之的《蘭亭序》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那麼此帖的優點很多,如果有人問《蘭亭序》到底好在哪裡,也許很多人會說這是王羲之寫的,除此之外很難想到此帖的精妙之處。那麼我們今天一起欣賞《蘭亭序》筆法和章法的用筆秘密,領略書聖的風採。
  • 王羲之也寫錯字?《蘭亭序》裡的這些別字你發現了嗎?
    清代乾隆皇帝時編成的《三希堂法帖》,收有唐代書法家褚遂良、馮承素二人臨摹的王羲之《蘭亭序》。因為《蘭亭序》的真跡已在李世民死後隨葬昭陵,所以這兩個摹本成為我們能看到的最近真的《蘭亭序》了——說它就是王羲之的真本,也不算離譜。關於《蘭亭序》的書法藝術,我們不說,單說王羲之在這篇28行、324字的短文中寫下的別字。
  • 《蘭亭序》背後的秘密(下)
    在世界文化史的研究中,關於華夏文化的研究,就有「漢學」、「國學」、「儒學」、「紅學」,「中醫學」,「敦煌學」等。王羲之,字逸少,琅琊臨沂人,東晉時代著名的文學家、書法家。後任會稽內史,領右將軍,所以世稱王右軍。王羲之的書法,正書行草,無不精絕。
  • 《蘭亭序》和《聖教序》,先學誰好?
    同樣是出自王羲之書法,比照《蘭亭序》和《聖教序》,雖然《蘭》名譽更高,且兩者之間沒有明顯可比性,但站在臨習的角度而言,學王體還是先從《聖教序》開端為好。為什麼?其中僅一個「之」字就寫了二十屢次,竟無一相同,到達了藝術多樣與統一。我們看看學生臨帖作品:作品固然類似度很高,但是這種蘭亭滋味照舊難尋,更何況那些連根本字形構造都難把握的學生呢?我們再看看《聖教序》:《聖教序》是懷仁集王羲之字所成,懷仁為王羲之的後嗣,奉唐太宗之命用了二十四年的時間,盡集王字,大者摹縮,倚者扶正,都收在「序」「記」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