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也寫錯字?《蘭亭序》裡的這些別字你發現了嗎?

2020-12-11 中華網文化頻道

清代乾隆皇帝時編成的《三希堂法帖》,收有唐代書法家褚遂良、馮承素二人臨摹的王羲之《蘭亭序》。因為《蘭亭序》的真跡已在李世民死後隨葬昭陵,所以這兩個摹本成為我們能看到的最近真的《蘭亭序》了——說它就是王羲之的真本,也不算離譜。

關於《蘭亭序》的書法藝術,我們不說,單說王羲之在這篇28行、324字的短文中寫下的別字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鹹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首先,我們要明確別字的內涵。別字確有其字,一般字書、字典都有收羅,但它被用錯了地方被賦予沒有的、或特有的義項——而這一特有義項另由其他字承擔,此字可謂正字。嚴格意義上說,別字也是錯字。雖然是錯字,但在上下文中,一般不足以使讀者誤解其意圖,不妨礙對意義的正確理解。

所以,我們說它是別字,而非錯字;我們下面考察的,就是《蘭亭序》裡的這一類字,而且還不少。



《蘭亭序》第2行第10字,是「稧」,「修稧事也」。陰曆三月三,在水邊祓除不祥,帶有遊樂性的祭祀活動,稱為修禊。《論語》中,所謂「浴乎沂,風乎舞雩」,就是後世的修禊。而稧,按照宋代的《集韻》,是禾稈。二字毫不相干,所以,文中此句當為「修禊事也」。



第4行第5字,是「領」,「崇山峻領」。《說文解字》:「領,項也。」領,就是脖子。《說文解字》也收有「嶺」(嶺的繁體字),意思是「山道」。《說文解字》既有領、嶺,義項各別,分工明確。那麼二百年後,王羲之把崇山峻嶺寫成領,你能說他不是寫錯了,不是別字?



《蘭亭序》第12行第8字,是「悟」,「悟言一室之內」。《詩經·陳風·東門之池》:「彼美淑姬,可與晤言。」毛傳:「晤,遇。」鄭玄嫌毛公解釋不夠明朗,箋註:「晤,猶對也。」

就是說,詩經裡「晤言」的「晤」,是倆人面對面的意思;「晤言」,是倆人促膝談心,推心置腹。《說文解字》有悟字,意思是「覺也」。所謂覺,就是醒悟的意思,它是和迷相反的心理狀態。是故,王羲之的「悟言一室之內」,當作「晤」。



第15行第8字,是「怏」,「暫得於己,怏然自足」。《說文解字》:「怏,不服,懟也。」《康熙字典》引《增韻》:「怏,情不滿足也。」就是說,怏的意思是怨恨。那麼,「怏然」和「自足」,邏輯上相互矛盾,實際上不能共存。「怏」應該是「快」字。《說文解字》說「快」的意思是「喜」。「快然自足」:因為感情上愉快、喜樂,所以精神上感到圓滿,行為上別無所求。可見王羲之寫了別字。

段玉裁在《說文解字注·心部》中說:「考王逸少《蘭亭序》曰:『怏然自足。』自來石刻如是,本非『快』字,而學者鮮知之。」他老先生倒是知道這一點,無奈卻要越俎代庖,強為王羲之的這個「怏」字找理由,說「怏,蓋倔強之意」。不說它單文孤證,沒有確切的文獻支持;即便真像段玉裁叮嚀的這樣,倔強與自足又如何能夠圓融共存?真是越描越黑。



《蘭亭序》第16行第11字,是「惓」,「所之既惓,情隨事遷」。《康熙字典》引《集韻》:「惓惓,謹也,又懇至也。」惓是誠懇的意思。《禮記·儒行》:「篤行而不倦。」是懈怠、疲勞、厭煩的意思。所以,王羲之的「所之既惓」的惓,當作倦。



第21行(左)第5字,「攬」,「每攬昔人興感之由」;第27行(右)第12字,即末字,「攬」,「後之攬者亦將有感於斯文」。這兩個「攬」,都是看、閱讀的意思。《說文解字》:「,觀也。」所以,王羲之用的這兩個攬字,都該換成覽。

關於覽和攬的區別,我們不想置詞,因為明末的國子監生張自烈老兄,已經在《正字通》中說得明白:「按攬覽音同義別。攬,撮取也。溷同覽,非。」(轉引自《康熙字典·見部》)要之,攬是用手,覽是用眼,豈可亂套!

為清晰起見,我們把王羲之在《蘭亭序》裡的別字做一列表,總括上文。



這麼一篇三百來字的短文,寫了6個別字,而且我們網開一面,其中兩個攬字我們只作一個統計。用計算器除一下,是0.01851,1851。就是說此文的別字率是1.85%。(如果按7個別字算,此文錯字率是2.16%。)看來,王羲之老先生,到目前為止,毫無疑問地戴定「別字最多的作者」的桂冠了;借用清朝的頭銜,王羲之算是寫別字的「鐵帽子王」。

雖然說頭銜越多越好,但這樣的桂冠、頭銜,我們還是小心檢點,不要讓他轉贈給我們吧。




情報員:周巖壁

編輯員:長生

圖片源:網絡


相關焦點

  • 《蘭亭序》中被塗改的字,竟藏著王羲之的秘法!
    但字之大小反映在運筆調鋒上是截然不同的。比如我們熟知的蘭亭序,單字只有指甲蓋那麼大,初次臨習如果你是原大書寫是很難體會書聖筆下的調鋒技巧。如果是放大臨或放大看就一目了然了。因為寫字越小筆尖的動作越精微,甚至精微到可以忽略不計。但忽略不計不代表沒有,尤其是《蘭亭序》這種高難度係數的神作,王羲之筆下的調鋒動作往往是靠一種微妙的感覺在主導。為啥說蘭亭序中塗改的幾個字,才是王羲之的秘法?
  • 王羲之《蘭亭序》欣賞,這3個字最漂亮!放大10倍筆法精妙!
    但是要問我國書法界名氣最大的書法家是誰,那當然是書聖王羲之,他的代表作《蘭亭序》那可是千年無人超越,因此也被後人稱為是天下第一行書。那麼王羲之的《蘭亭序》到底有多美呢?當我們看到上面的這幅書法作品以後大家是不是體會到了王羲之精妙的筆法呢?
  • 王羲之所有的書法消失?包括《蘭亭集序》,這事竟與他有關?
    紹興蘭亭當時王羲之和朋友們坐在這個地方 ,大家都在寫詩、喝酒,後來大家就發現,今天寫了詩,那就把這些作品把它收集在一起,收集在一起要出版,那出版前得有人寫序,就覺得王羲之的人品、書法以及文章都是最好的大家應該可以看出來這裡崇山是漏了的字,還有這邊因寄所託的因,寫錯了。所以《蘭亭集序》和我們之前講的《祭侄文稿》一樣,其實是草稿。王羲之在寫的時候,已經有點喝醉了,所以他寫的字有點顛倒,寫錯字補來補去。有人很難理解,為什麼《蘭亭集序》會變成這麼重要的作品。
  • 《蘭亭序》的單字欣賞,你會發現王羲之用筆的秘密!
    王羲之的《蘭亭序》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那麼此帖的優點很多,如果有人問《蘭亭序》到底好在哪裡,也許很多人會說這是王羲之寫的,除此之外很難想到此帖的精妙之處。那麼我們今天一起欣賞《蘭亭序》筆法和章法的用筆秘密,領略書聖的風採。
  • 王羲之的《蘭亭序》,二十一個「之」字,寫法各不相同!
    王羲之的《蘭亭序》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那麼此帖究竟有什麼特別之處呢?有時候我們說到《蘭亭序》,不說整幅書法如何,單說其中的一個字,那就是「之」字,就足以說明王羲之的書法功底了,此帖連落款一共出現二十一個「之」字,形態迥異,各具美態。
  • 王羲之《蘭亭序》單字放大,有多美!(324字全文,值得收藏)
    《蘭亭序》是王羲之流傳後世在諸種書跡的法帖中聲譽是最高的、流傳也最廣、影響力最深的一部作品。在東晉永和的第九年(353)三月三日,當時在稽內史擔任的王羲之與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人,在浙江紹興蘭亭主持被禊大禮,王羲之並為它獻詩。據說當時王羲之在寫蘭亭序的時候正是酒酣興逸之時,後來他寫的創作了好多作品都不及它。
  • 王羲之《蘭亭序》最經典的3個字,放大20倍欣賞,太美了!
    文 / 小七各位網友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老朋友小七,說到中國的書法,那真的是太吸引人了,而且在我國的歷史中也湧現了很多知名的書法家,比如顏真卿、柳宗元、宋徽宗,但是最為有名的那當然是書聖王羲之了,他的《蘭亭序》更是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但是遺憾的是我們只能通過後世著名書法家的摹本來間接的欣賞
  • 王羲之《蘭亭序》逐字解讀,深入揭示每個字的奧秘,字字珠璣
    今天起嘉強以自己的觀點逐字解讀王羲之的《蘭亭序》,因為這裡是圖文,所以沒有視頻,這裡主要以單字的意義及結體解釋,包括一些重點和難點的提醒,假如仔細看,對寫好這個字應該是有幫助的,以後開通專欄時再在專欄裡進行視頻解讀和示範。今天先解讀前面八個字,後續估計每天更新十字個左右,直至講完。請持續關注。
  • 王羲之《蘭亭序》真跡,集字《智慧楹聯》欣賞,學行書的必修字帖
    王羲之的蘭亭集序,不是寫了一個字達到登峰造極,而是整篇書法都精彩絕倫。而王羲之蘭亭集序的真跡是否存在也是一直有很大的爭議。有的人說三藏聖教序,據說是收集了王羲之真跡的字湊成的碑,這個算不算是真跡啊。嚴格說來不算。
  • 《蘭亭序》實為王羲之隨手作品,全文324字,一字多體,無一雷同
    王羲之此後,據說在他的書齋裡又寫了幾遍《蘭亭序》,結果沒有一件比得過他在蘭溪岸邊急就的這一幅妙,於是把後寫的幾幅全部撕毀,只留下最初的那一幅。當然,摹寫了《蘭亭序》的這幾個人,也是個個了得,他們是弘文館的馮承素,所摹寫的也就是現在的「神龍本」,以及大書法家虞世南和褚遂良的摹本。
  • 100大書法名帖之:王羲之行書《蘭亭序》,不只是漂亮那麼簡單
    想來想去,我把這第一的位置給了王羲之的《蘭亭序》。下面,我們就來談談100大名帖之:王羲之行書《蘭亭序》,不只是漂亮那麼簡單。很多人提起《蘭亭序》,首先想到的形容詞就是遒勁、流暢、瀟灑等等這些。《蘭亭序》被譽為天下行書第一,憑藉的只是好看和漂亮嗎?沒那麼簡單。
  • 中國古代寫錯的字叫做「通假字」,那英語如果寫錯了,會怎麼辦
    即使古代那些學問學術很高的文學家,也會有馬失前蹄的時候,畢竟歷史上很多書籍的創作都是純手寫的,即使那些後來可以用作印刷術的作品,也是人們一個一個字刻出來的,所以不可避免的會有錯別字的出現,但是他們也沒有像我們今天這麼發達的技術,可以檢測出錯別字,那麼這些人會怎樣挽回自己的顏面呢?
  • 《蘭亭序》的單字放大,發現了王羲之用筆的三個秘密!
    作為天下第一行書,只要是練習書法者,對於《蘭亭序》並不陌生,如果不讀《蘭亭序》則不知文脈為何意。如果不寫《蘭亭序》則不知筆韻為何物。王羲之是東晉偉大書法家,他一變漢魏樸質書風,開晉後妍美勁健之體,創楷、行、草之典範,後世莫不宗法。他行書字帖《蘭亭序》是他的的代表作,被書法界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千百年來傾倒了無數習書者。王羲之亦因此被後人尊稱為「書聖」,那麼我們在欣賞蘭亭序的時候,發現了王羲之用筆的秘密。
  • 專家說:你是個啥東西?有什麼資格評說王羲之及《蘭亭序》!
    看看把王羲之的《蘭亭序》拉下神壇的這幾個字》,評論了國人心目之中的書聖王羲之,以及他的神作《蘭亭序》,表達了一下自己對王羲之及蘭亭序的看法,大致意思是這樣的,首先峰子認為書聖王羲之的蘭亭序並非是字字珠玉、筆筆通神、完美無瑕的作品,並列舉了幾個自認為寫的不好的字;其次,峰子認為對待古人先賢要以平常之心看待,不可以造神之心去看待,否則會深陷其中,迷失自我,自欺欺人;再次,峰子認為評價書法藝術作品,既要看到作品好的地方
  • 王羲之《蘭亭序》真跡是如何消失的?慶幸尚存拓本
    王羲之《定武蘭亭序》拓本柯九思本元代柯九思藏本《定武蘭亭序真本》,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其中「湍」、「帶」、「右」、「流」、「天」五字已損。第十五行末「不」字右側有一小「僧」字,為梁時鑑賞家徐僧權的押署。前隔水有清王文冶題字,後隔水有元康裡巎巎、虞集題記,後有王黼、忠侯之系、公達、鮮于樞、趙孟、黃石翁、袁桷、鄧文原、王文治等跋。
  • 1666年前的蘭亭雅集上,王羲之根本沒寫《蘭亭序》!
    1666年前的三月初三,王羲之在蘭亭組織了一場修禊聚會,此次聚會不僅僅因為有二十六人作了詩,更因為有了王羲之當天所寫的序 —— 《臨河敘》,使這場聚會名揚天下,古今嚮往。沒想到,半路殺出來了一篇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的《蘭亭序》取代《臨河敘》的位子,成了王羲之在當天所作的序。這種「奪位」,人們還認可了!
  • 《蘭亭序》中20個「之」字,形態各異,書聖名不虛傳!
    說到王羲之的《蘭亭序》,大家並不陌生,尤其是王羲之對此帖中重複的字處理,手法高超,令人欽佩。此帖中不算落款一共有20個「之」字,那麼我們一起欣賞書聖的藝術魅力吧。說到王羲之就會想到他的《蘭亭序》,因為此帖是他的代表作,是把書法的實用性和藝術性結合的典範之作。此帖被後人稱為天下第一行書,後世書法家稱此帖是行書的典範之作,整幅書法只有300多字,但是自自不同,章法有度,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實至名歸。
  • 臨《蘭亭序》有感:王羲之的一生和《蘭亭序》到底都講了些什麼
    仔細觀察《蘭亭序》裡的字,有許多字第一感覺並不是特別漂亮,但是其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應該和以下兩點有關。其一是《蘭亭序》為行書的發展指明了方向。西漢末到東漢期間,正是隸體向楷、草、行書過渡階段,所以此時的行書結體也夾雜著它們的筆意,如西漢末和東漢初的《居延漢簡》、晉人書《李柏帖》等,這些作品可以說都是民間的初期行書實物。
  • 王羲之《蘭亭序》,蘊藏三個特點,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
    說到傳世書法,很多人會想到《蘭亭序》,這幅書法被稱為行書的典範之作,有著「天下第一行書」美譽,這麼一幅只有三百二十四字的書法,為什麼可以有如此之高的美譽呢?《蘭亭序》是晉代王羲之的代表之作,王羲之有著書聖的美譽,這幅書法是王羲之的偶然之作,也是王羲之真實情感的流露,書法自然飄逸,用筆方圓結合,嚴謹之中不失灑脫,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主要有三個原因。首先,《蘭亭序》是一篇優美的散文,這也是這幅書法的基礎。
  • 這些對聯全用王羲之《蘭亭序》中的字寫成,每一首都經典
    王羲之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書法家,被稱為「書聖」。他的《蘭亭序》不但是書法經典,也是文學經典,世代傳頌。到了後代,就有很多人採用《蘭亭序》中的字來寫對聯,關注小編,一起來欣賞一下這些全用《蘭亭序》中的字寫的對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