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6年前的三月初三,王羲之在蘭亭組織了一場修禊聚會,此次聚會不僅僅因為有二十六人作了詩,更因為有了王羲之當天所寫的序 —— 《臨河敘》,使這場聚會名揚天下,古今嚮往。沒想到,半路殺出來了一篇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的《蘭亭序》取代《臨河敘》的位子,成了王羲之在當天所作的序。這種「奪位」,人們還認可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筆者認為,《臨河敘》是被迫退場的,到今天該還《臨河敘》一個公道了。
有人會問,你這是不是要重複幾十年前「蘭亭論辯」的觀點了呢?不是的。要講清楚《蘭亭序》成功「奪位」的來龍去脈,遠比「蘭亭論辯」還要複雜曲折。
1
先有《臨河敘》後有《蘭亭序》
蘭亭修禊聚會這篇序的名字,最早是叫《臨河敘》,到了唐朝時,被叫做《蘭亭序》。
《臨河敘》與《蘭亭序》名稱不同,內容也不同。他們之間的關係有兩種說法:一種認為,先有《臨河敘》,《蘭亭序》是後人依據《臨河敘》偽造出來的;另一種認為,先有《蘭亭序》,《臨河敘》是從《蘭亭序》裡摘錄出來的。其實,兩種說法爭論的核心是誰在前、誰在後。
到底誰先誰後呢?筆者偶然發現的一個細節,找到了可以確認兩者前後關係的有力證據。那是好幾年前,看祁小春先生的《山陰道上》一書時,從相關文章受到啟發,在《神龍本蘭亭序》手稿上還原《臨河敘》的面貌,製作出了下面這張圖,圖中深色文字是《臨河敘》的內容,淺灰和紅色是《蘭亭序》增加的內容。
圖1 從手稿內容分析《臨河序》與《蘭亭序》的關係
附:《臨河敘》原文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莫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鹹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娛目騁懷,信可樂也。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矣。故列序時人,錄其所述。右將軍司馬太原孫丞公等二十六人,賦詩如左,前餘姚令會稽謝勝等十五人不能賦詩,罰酒各三鬥。
從這視圖化的比較中可以看出,《蘭亭序》所增加的二百零六字中有八處改寫的痕跡,平均每寫二十六字就會有一處改寫。而處在前半部分,《臨河敘》的一百多字中竟無一處改寫痕跡。從寫文章的角度來說,這種改寫頻率出現在一篇文章裡是讓人費解的。
所以,可以肯定地說《蘭亭序》是依照《臨河敘》改寫而成的。這樣,先有《臨河敘》後有《蘭亭序》應該沒有爭議的了。
南朝劉義慶,就是《世說新語》作者認為,王羲之在蘭亭雅集上所作之序是模仿了西晉石崇的《金谷詩序》。
我們把《臨河敘》與《金谷詩序》的全文做成下圖的格式進行對比,黑色文字是《金谷詩序》,紅色文字是《臨河敘》。通過全文比較,發現兩者篇幅相當,而且有十組相同、相似的關鍵詞。詳見下而的圖、表。
到這裡,真相大白,可以說《金谷詩序》就是《臨河敘》的寫作模板。
把《臨河敘》當成一篇詩集序來看待,沒有內容不完整的感覺,又能和《金谷詩序》相應,而且還是早於《蘭亭序》出現,又比我們熟悉的《蘭亭序》更符合修禊聚會當日的歡樂氣氛。修禊當天大多數時間內,眾人是一起曲水流觴、飲酒賦詩的歡樂場面,等到臨近尾聲時才會有把所作的詩匯集起來想法,請求王羲之為詩集作序也是一個插曲。那麼,王羲之模擬《金谷詩序》,乘興寫一篇百餘字的《臨河敘》,感情上是合乎現場歡樂氣氛的。不太可能有《蘭亭序》中多出來的感慨興嘆文字。
為什麼要模擬《金谷詩序》?不僅僅是因為蘭亭修禊聚會和金谷園聚會飲酒賦詩形式類似,更是因為石崇和他的《金谷詩序》名氣大。王羲之乘興模擬《金谷詩序》為蘭亭詩集所作的序,類似於後人的同韻和詩,同一曲牌填詞。
有了以上的說明,《臨河敘》就是永和九年的三月初三修禊當日所寫作的「詩集序」。它不是從《蘭亭序》摘錄出來的,要比《蘭亭序》出現的早一些。
2
《蘭亭序》是《臨河敘》的升級版
那麼,《蘭亭序》是怎么半路殺出來的?又是怎麼「成功奪位」、被人們看成是修禊當日所寫的?這就得回到《蘭亭序》的真偽問題上了。
「蘭亭論辯」時,對於《蘭亭序》的真偽探討有兩派觀點。一派是以郭沫若等人認為的「一真一偽」說,即《臨河敘》是真,《蘭亭序》文章與手稿是智永偽造的。另一派是高二適、麥華三以及日本學者西川寧為代表的「雙真無偽」說,他們認為《臨河敘》和《蘭亭序》都是王羲之寫的,只是在那一個先寫、那一個後寫的看法上有所不同。
《蘭亭序》到底是後人偽造的,還是王羲之自己寫的?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放下專業層面的討論,先從「智永偽造說」的合理性上分析一下。
首先,說「智永偽造說」,那智永偽造的動機是什麼?有什麼重大的利益驅使他們要偽造?要是被人揭發了會承擔什麼樣的後果?
再者,從偽造的心理上來說,做偽的人一定不想留下讓人產生懷疑的把柄,而現在《蘭亭序》的手稿是一個調整了《臨河敘》文本前後次序、修改用詞、再把自己憑空想像的文字強加到王羲之的頭上、又分別安插到《臨河敘》中不同的四個地方、還留下八處塗改痕跡。這是一卷多麼不合常理的手稿啊!
第三,要真想偽造蘭亭詩集序,為什麼不按照《臨河敘》的文本偽造一個呢?《臨河敘》可是沒有人說是假的阿。
所以,雖然沒有證據反駁「智永偽造說」,但是「智永偽造說」不合常理的地方太多了。
我們還原一下修改過程,看看要經過怎麼樣的操作步驟才能把《臨河敘》改成《蘭亭序》。這個修改的過程,或許可以讓我們了解到修改者當時的心理狀態。
從《蘭亭序》增加的感懷文字,透露出修改者的一些消沉、放達、融匯眾家學說之後的生命感悟,這更像是思想升華以後的內心獨白,這樣的改寫心情和感悟絕對不會是來自修禊聚會歡樂的場景,也只有《臨河敘》作者本人,才會對待自己的文字像對待自己孩子一樣,字斟句酌地用心修改,偽造者大約不會做出這樣費力不討好的事情。
所以說,《蘭亭序》是王羲之在修禊聚會以後的某個時間,依照《臨河敘》修改而成的文章。換個說法,《蘭亭序》是《臨河敘》的升級版。
分析到這裡,就形成「一序一文,雙真無偽」的局面。
簡要地說,當李世民得到這個升級版的手稿以後,自做主張地寫進了《王羲之傳》裡,這樣才使得《蘭亭序》成功「奪位」,取代《臨河敘》成為修禊當日所作的詩序。
綜上,筆者的觀點是,《蘭亭序》是王羲之所作千古美文,但它是由《臨河敘》修改升級而來,三月三日當天,他揮毫寫下的是《臨河敘》。
書友們是否贊同這個觀點?
不管贊同還是反對,都歡迎留言。
本文節選自《公道蘭亭》,作者:張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