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金平:《蘭亭序》真跡絕非偽作

2020-12-20 依古軒畫廊
神龍本《蘭亭序》

公元353年,王羲之與謝安、孫綽等計四十一名文人,集會於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的蘭亭,曲水流觴,詠詩飲酒,暢敘幽情。王羲之用行書寫下了《蘭亭序》,他以後多次書《蘭亭序》,但均不如原作,所以《蘭亭序》原稿被王羲之視為傳家之寶,傳至王羲之第七世孫智永,智永在永欣寺出家為僧,臨終時將祖傳《蘭亭序》真跡傳給了弟子辨才和尚,企望在永欣寺裡保存。酷愛王羲之書法的唐太宗李世民得知後索要不成,便派監察御史蕭翼喬裝書生前往永欣寺,與辨才交友,施計將《蘭亭序》真跡取獲,唐太宗後令馮承素、虞世南、歐陽詢及諸遂良等人摹寫,唐太宗駕崩後《蘭亭序》真跡陪葬埋入昭陵。馮承素摹本為唐人摹本中最近《蘭亭序》真跡,被稱為神龍本《蘭亭序》。

《蘭亭序》真跡是王羲之五十一歲時寫的得意之作,後人讚譽:點畫秀美,行氣流暢,遒健飄逸,盡善盡美,絕代所無,歷代尊為極品,中國行書第一帖。

智永《真草千字文》局部

清末學者李文田首先提出《蘭亭序》的文章作者不是王羲之。1965年大文豪郭沫若依據出土晉人王謝的墓誌書體與《蘭亭序》書體迥殊,斷定《蘭亭序》從書法到文章,都不是王羲之寫的,並推斷《蘭亭序》為偽作,其墨跡和文章均是王羲之第七世孫智永委託。之後一場《蘭亭序》真偽的大辯論便開始了,毛澤東主席也過問此事,此場學術之辨參與人數之多,影響之廣,時間之長前所未有,至今《蘭亭序》真偽之辨仍未結束。

歸納質疑《蘭亭序》的主要理由是:一,《蘭亭序》盡顯嫵媚,無王羲之平時書法的雄強筆勢。二,智永書法的用筆與《蘭亭序》相似。

王羲之在會稽山陰好山水樂交友,蘭亭雅集,天朗氣清,惠風和暢,加之詠詩飲酒,王羲之異常興奮,激情滿懷,寫下的《蘭亭序》如行雲流水,瀟灑飄逸,清秀遒美,神採飛揚,自然天成。

顏真卿悲憤萬分寫下的《祭侄文稿》,凝重峻澀而神採飛揚,姿態橫生,雄強剛勁,渾然天成。《蘭亭序》和《祭侄文稿》皆是特殊感情支配下的傑作,所以書法風貌與平時有異是正常的。

唐代懷仁歷時二十多年集王羲之字完成的《聖教序》,風貌與平時是一致的,是可信的。表一取《蘭亭序》與《懷仁集王書聖教序》同字相比,相似如同孿生兄弟。

王羲之七世孫智永,山陰永欣寺僧,人稱「永禪師」,永欣寺原名雲門寺,智永與其兄惠欣皆出家該寺,梁武帝以二僧德高,特以二僧之名各取一字,賜新額「永欣寺」。

智永對其先祖王羲之的書法極為欽佩,由於有《蘭亭序》真跡,窮年累月專心臨摹,鍥而不捨,終成大器。故此傳世的智永《真草千字文》的用筆與《蘭亭序》較相似,因此來推斷《蘭亭序》為智永偽託極為荒謬。

智永為奉佛之人,德高為禪師,說他偽造《蘭亭序》的文章和書法,嫁名在他的七世祖身上,實在找不出動機和目的,王羲之的書法在東晉南朝名滿天下,根本不需要智永去褒揚。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偽託乃欺世損己之舉,智永是絕不會做的。

王羲之一生中僅一次寫出《蘭亭序》原稿書法,這是諸多因素湊合下,極為愉悅時的自然手跡,是不可複製的。書為心畫,若他人欺世偽作,是不可能寫出如此風貌的墨跡。

智永《真草千字文》中的真書帶有行書筆法,假如《蘭亭序》為智永偽作,那末《蘭亭序》中與智永真書同字應較相似。表二中取《蘭亭序》與智永《真草千字文》中的真書同字相比,結體毫無相似之處。說《蘭亭序》為智永偽作,簡直是指鹿為馬。

王羲之能在《蘭亭序》中寫出二十個不雷同的「之」字,除了王羲之具有高超的技法外,同其名中有「之」字平時寫的多有關,他人若偽作《蘭亭序》是寫不出二十個不雷同的「之」字。

綜上所述,多方面證實了《蘭亭序》真跡是出於王羲之之手,那末《蘭亭序》的文章也自然是王羲之撰寫的。(作者:浙江瑞安 楊金平)

相關焦點

  • 《蘭亭序》真跡現京,專家估價5個億!
    近日,某公眾號發布了一篇文章稱,經過量子文物鑑定儀的檢測,著名書法家王羲之的《蘭亭序》「真跡」被發現了!按理說,這應該是文物界以及書法史上一個激動人心的消息,卻遭到了很多網友的吐槽。這是為什麼?據文章描述,在一場「古書畫量子檢測研討會」上,一幅來自珠三角的藏家祖傳書法《蘭亭序》通過了量子科技的年代檢測。眾所周知,著名書法家王羲之的代表作《蘭亭序》真跡早已流失,目前展示的多是名家臨摹本,比如故宮博物院的《王羲之行書蘭亭序》卷(傳唐褚遂良摹本)。
  • 神龍本《蘭亭序》是偽作?高清原帖單字欣賞,行書學習的最佳字帖
    眾所周知,現存傳為王羲之的書法作品基本都是摹本,己完全無真跡留存。然而,有摹本必然就有母本。但是相較於《蘭亭序》,我們現在所看到的王羲之的其他書法作品摹本,是非常尊重其原作書法風格的,那為什麼名聲最大的《蘭亭序》的結體與筆法卻不似王羲之的其它書札?
  • 《蘭亭集序》:天下第一行書,國人最熟悉,真跡難尋
    和尚果向楊廣借《蘭亭集序》,楊廣一直沒放在心上,直到登基稱帝也沒想過索回;僧國死後,《蘭亭集序》傳給了他的弟子僧辯。唐朝時,李世民聽說《蘭亭集序》在那裡,派蕭繹去取。在取《蘭亭集序》的過程中,還有一段軼事。僧辯《蘭亭集序》為寶,不敢示人,李世民想高價收購,沒有成功,開始動腦筋,就是用欺騙。
  • 馮承素臨摹的《蘭亭集序》曾被視為真跡
    李世民騙得《蘭亭序》真跡後讓人臨摹,即臨摹,用的是"相拓"的方法,褚遂良、虞世南、馮承素都分別臨摹了《蘭亭序》,馮承素臨摹的是王羲之書法的最神韻,曾被認為是真跡。2009年,馮承素墓誌在陝西西安出土。墓志銘的全稱是:《唐代馮駿墓志銘及主書序》。
  • 王羲之蘭亭序真跡在哪 價值連城卻難存於世
    王羲之善楷書、隸書、行書、草書、其字體自成一派,由此可見王羲之書法造詣,不過有網友就問了王羲之蘭亭序真跡在哪?下面小編就來說一說。   王羲之一生最好的書法,首推《蘭亭集序》。那是他中年時候的作品。東晉有一個風俗,在每年陰曆得三月三日,人們必須去河邊玩一玩,以消除不祥,這叫做[修褉]。
  • 《蘭亭序》「真跡」找到了值5個億?
    這個鑑定是在一場「古書畫量子檢測研討會」上進行的,一幅來自珠三角的藏家「祖傳書法」《蘭亭序》通過了量子科技的年代檢測。名為北京天鑑量子科技公司現場為作品提供量子檢測,結果顯示,這幅《蘭亭序》創作於公元367年,紙張生產年代為公元364年。
  • 王羲之《蘭亭序》真跡出土值多少錢?網友:值10億!
    但是遺憾的是王羲之的《蘭亭序》真跡卻憶失傳,我們當今看到的也只是唐朝著名書法家的摹本,說到王羲之《蘭亭序》真跡到底到了哪裡?有的網友認為在李世民的墓中,因為當時李世民去世的時候讓這幅《蘭亭序》當作陪葬品,但是我們從歷史資料中發現並沒有在李世民的墓中發現《蘭亭序》的真跡,這時有的網友也說肯定在武則天的乾陵中,看到這裡以後人們對王羲之《蘭亭序》的真跡下落也是眾說風雲!
  • 《蘭亭集序》流落何方仍成謎 真跡疑在臺灣(圖)
    中新網10月14日電 「書聖」王羲之的《蘭亭集序》被評為天馬行空、遊行自在,堪稱行書第一。只是,其真跡到底流落何方一直是個謎。臺灣媒體消息,當年傳說藏於唐太宗的墓陵的《蘭亭集序》,隨著盜墓者的掠奪,至今下落成謎,不過現在有消息指出,真跡其實就在臺灣。
  • 量子文物鑑定儀的檢測「書聖」王羲之的《蘭亭序》「真跡」被發現
    近日,經過量子文物鑑定儀的檢測,傳說1000多年前被唐太宗殉葬的「書聖」王羲之的《蘭亭序》「真跡」被發現了!這個鑑定是在一場「古書畫量子檢測研討會」上進行的,一幅來自珠三角的藏家「祖傳書法」《蘭亭序》通過了量子科技的年代檢測。
  • 量子科技鑑定《蘭亭序》「真跡」 驚天發現還是鬧著玩?
    原標題:量子科技鑑定《蘭亭序》「真跡」 驚天發現還是鬧著玩? 早已失傳的《蘭亭序》「真跡」出現了?! 近日,某公眾號發布了一篇文章稱,經過量子文物鑑定儀的檢測,著名書法家王羲之的《蘭亭序》「真跡」被發現了!
  • 《蘭亭序》真跡和《蒙娜麗莎》相比,哪個更值錢?
    很多朋友對《蘭亭序》和《蒙娜麗莎》的歷史背景不甚了解,下面筆者先大致講解一下這兩個作品的來歷及創作者的故事。NO2,《蘭亭序》蘭亭序的創作者是中國晉代書聖王羲之於公元353年4月22日在紹興蘭渚山下以文會友,寫出的「天下第一行書」,就創作日期看,足足比蒙娜麗莎早了一千多年,當時王羲之的知名度可謂秒殺所有的當代明星,他是中國書法史中最牛最厲害的人物
  • 蘭亭序真跡,是李世民騙來,還是從隋朝接收?是否真的陪葬昭陵?
    陪葬李世民的《蘭亭序》重現人間,卻又隨著溫韜獲罪被殺而再次消失,從此沓無痕跡,無人再有幸得見真跡。不過,這段歷史的記載並不清楚,其中有頗多疑點,需要新的考古發現才能證實。哪怕是唐太宗李世民獲取《蘭亭序》真跡的過程,也充滿著懸疑。
  • 《蘭亭集序》的真跡到底在哪?誰找到這個墨寶,誰就能富甲一方
    公元353年三月初三,東晉著名書法家王羲之與眾文人雅士會友於紹興市郊會稽山陰的蘭亭,眾人提筆賦詩,聚詩成集,即為《蘭亭集》。王羲之為其做序,即為古今文墨之神跡《蘭亭集序》。序中記錄了蘭亭的風景之美、集會宴飲之樂,又感嘆於人生的灑脫超然。
  • 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真跡究竟在哪?郭沫若:挖開乾陵就能找到
    《蘭亭序》中國古代書法界的巔峰之作,即便不懂書法的人都會知道這幅驚世之作,它有著「天下第一行書」之稱。《蘭亭序》是王羲之創作,主要內容是描述和友人在蘭亭組織了一場活動,大家曲水流觴,飲酒作詩,好不快活。
  • 王羲之的《蘭亭序》真跡竟在這位帝王陵中,40萬人盜其陵墓都失敗
    王羲之最傑出的書法作品就是《蘭亭序》,歷代帝王都將其視為絕世珍寶來典藏,甚至是那它來陪葬。據《後唐書》記載:唐太宗李世民歷盡波折終於獲得了王羲之的《蘭亭序》真跡,李世民對它愛不釋手,每天都將《蘭亭序》枕在腦袋下面,生怕丟了這個寶貝。
  • 假如「蘭亭集序」真跡出現了,價值會是多少?真值8個億!
    王羲之師承衛夫人,字跡瀟灑飄逸靈動活潑,為歷代所公認的書法大家,但是很可惜,流傳到今天,有關王羲之書法真跡我們連一張也見不到,只有為數不多的幾個摹本存在,而在所有的摹本之中,馮承素的《蘭亭集序》是用了雙鉤法,因此最為神似。
  • 失傳千年的《蘭亭序》真跡,如果被考古出土,能賣10億元嗎?
    王羲之最擅長的是行書,其中著名的書法作品,要數《蘭亭序》了,這一幅作品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通篇渾然天成,形神兼備,後世人對其稱讚不已。然而這一件「古今莫二」的書法極品,至今仍然下落不明,《蘭亭序》的真跡稱為了書法史上一個永遠的謎題。
  • 眾多《蘭亭序》摹本中,為何這一版本仿真跡最有代入感
    眾多《蘭亭序》摹本中,為何這一版本仿真跡最有代入感《蘭亭集序》被世人贊為天下第一行書。東晉穆帝永和九年三月初三,時任會稽內史的王羲之與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位士族高官同遊山陰(今浙江紹興)蘭亭「修禊」,眾人作詩吟詠,王羲之手書為他們撰文作序。
  • 《蘭亭集序》的真跡沒多少人見過,但還是很多人誇它天下第一?
    我們都沒有見過蘭亭序的真跡,包括唐朝末年以後以後的歷代書法家都沒有見過王羲之《蘭亭序》的真跡,真跡據說已經被李世民帶入自己的陵墓,所能夠見到的僅僅是馮承素的摹本。唐太宗李世民本來就是一位書法迷,也是王羲之的忠實粉絲,就是他命令馮承素臨摹的《蘭亭序》並且把摹本分發給親近大臣,皇上的命令自然不敢怠慢,都說馮承素的摹本「下真跡一等」,就是和蘭亭序真跡非常相似,也是非常可信的。我們沒有見過,但是有人見過,並且給予很高的評價。
  • 《蘭亭集序》是為誰作的序?
    這時你是否會想到曾經搖頭晃腦全文背誦的那首「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與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這首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集序》,就是在這一天誕生的。永和九年,大書法家王羲之和親朋好友在蘭亭玩曲水流觴的遊戲,「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最後,王羲之為集會上的37首詩寫了一篇序文——《蘭亭集序》。在酒酣意暢之時,王羲之提筆在蠶繭紙上一氣呵成,全文總共324字,字字遒勁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