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真跡究竟在哪?郭沫若:挖開乾陵就能找到

2020-12-20 鬼龍看歷史

《蘭亭序》中國古代書法界的巔峰之作,即便不懂書法的人都會知道這幅驚世之作,它有著「天下第一行書」之稱。《蘭亭序》是王羲之創作,主要內容是描述和友人在蘭亭組織了一場活動,大家曲水流觴,飲酒作詩,好不快活。

文人才子酒後詩興大發,大家紛紛即興創作,最後大家決定把大家所創作的37首詩彙編成《蘭亭集》,並讓王羲之創作一篇《蘭亭序》。王羲之酒醒之後,對《蘭亭序》越發喜歡,他發現無論如何再也寫不出超越在蘭亭創作的這篇作品。

《蘭亭序》一共324個字,其章法、結構、筆法都堪稱完美。書法家高度評價,「右軍字體,古法一變。其雄秀之氣,出於天然,故古今以為師法。」由於這幅書法寫得太好了,王羲之越看越喜歡,就把它作為傳家寶讓子孫後代傳下去。

如今大家看到的《蘭亭序》並不是真跡,而是唐朝時期臨摹的,那麼真跡究竟在哪裡呢?王羲之去世後,《蘭亭序》代代相傳,一直傳到唐朝唐太宗在位期間。當時《蘭亭序》在王羲之第七世孫王法極的弟子辯才和尚手中。

王法極法號智永,他繼承了王羲之的衣缽,精勤書法,尤工草書。王法極非常重視《蘭亭序》,他深知這幅書法的重要性,直到去世前他才將這幅書法交給最看重的弟子,辯才和尚。師父如此看重,加上辯才和尚本身也精於書法,於是他將自己起居的房間房梁上掏出了一個暗龕,專門收藏《蘭亭序》。

唐太宗痴迷書法,對王羲之的書法尤其喜歡,他早就託人尋找《蘭亭序》的下落。當得知辯才和尚收藏了《蘭亭序》後,唐太宗立即派人去把辯才和尚請到皇宮。無論唐太宗如何勸說,辯才和尚就是不願交出。

大臣們前來分憂了,這時房玄齡向唐太宗推薦監察御史蕭翼前去詐取。蕭翼是梁元帝蕭繹的曾孫,為人狡黠多詐。蕭翼果然有手段,一番探查得知《蘭亭序》所藏位置,他趁著辯才和尚外出,將《蘭亭序》偷走了。

唐太宗獲得《蘭亭序》後如獲至寶,整日把玩,當時很多著名書法家都進行了臨摹。然而,唐太宗駕崩後,《蘭亭序》真跡從此下落不明。有人說,《蘭亭序》被唐太宗帶入陵墓地宮裡。

但是,五代時期溫韜盜掘了除了乾陵外的所有唐朝帝王陵。昭陵是唐太宗的陵墓,《新五代史·溫韜傳》中記載了這座奢華帝王陵被盜掘全過程,「昭陵最固,韜從埏道下,見宮室制度閎麗,不異人間。中為正寢,東西廂列石床,床上石函中為鐵匣,悉藏前世圖書。鍾、王紙墨、筆跡如新。」

《蘭亭序》太出名了,歷史學家有一個共識,《蘭亭序》沒有被溫韜盜走,否則他一定會留下記載。如果不在昭陵裡,那麼《蘭亭序》在哪裡呢?

大文豪、考古學家郭沫若堅稱在乾陵地宮裡。上世紀50年代,乾陵地宮入口被意外發現。郭沫若得知後非常激動,「毫無疑問,這裡面一定保存了不少文物,說不定就有武則天的《垂拱集》,有王羲之的《蘭亭序》,這一定是石破天驚的大事!」

相關焦點

  • 郭沫若想睹《蘭亭序》真跡,執意要挖武則天墓,幸好周總理制止!
    上世紀六十年代,陝西一工程隊無意中發現了乾陵的墓道,這是深埋秦嶺的乾陵首次揭開面紗一角,消息一經傳開,整個考古圈都沸騰了。郭沫若聽此消息,更是難掩興奮,不顧手上定陵的挖掘工作尚未結尾,他就把主意打到武則天的乾陵那邊了。
  • 《蘭亭集序》:天下第一行書,國人最熟悉,真跡難尋
    他的《蘭亭集序》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當然,藝術審美趣味是一種比較主觀的東西,達到很高的境界,很難分出上下高低,更談不上第一評價。但無論如何,《蘭亭集序》能被後人奉為第一,足見其不朽的藝術價值。有趣的是,這個中國人最熟悉的墨林瑰寶,卻一直沒有被發現,可能已經失傳了。它是怎麼來的?它又去了哪裡?下面小編就來跟大家聊聊《蘭亭集序》的前世今生。王羲之是東晉人。
  • 蘭亭序真跡,是李世民騙來,還是從隋朝接收?是否真的陪葬昭陵?
    眾所周知,書聖王羲之的《蘭亭序》是中國書法中的極品,有天下第一行書的美譽。而目前我們見到的《蘭亭序》全部都是摹本,真跡據說被唐太宗陪葬進了昭陵。可是到了唐末,藩鎮割據,朝廷詔令比廢紙還不如。昭陵就是這樣被節度使溫韜挖開的。陪葬李世民的《蘭亭序》重現人間,卻又隨著溫韜獲罪被殺而再次消失,從此沓無痕跡,無人再有幸得見真跡。不過,這段歷史的記載並不清楚,其中有頗多疑點,需要新的考古發現才能證實。哪怕是唐太宗李世民獲取《蘭亭序》真跡的過程,也充滿著懸疑。
  • 3種不一樣的王羲之《蘭亭序》,你喜歡哪一個?
    3種不一樣的王羲之《蘭亭序》,你喜歡哪一個?王羲之《蘭亭序》是東晉著名書法家王羲之的一件行書作品,又稱《蘭亭集序》、《臨河序》,是行書成熟的代表作品,被公認為是「天下第一行書」,唐太宗李世民對其讚嘆有加,稱其「盡善盡美」。
  • 王羲之最有名書法欣賞,《蘭亭序》行雲流水,被稱天下第一行書!
    要問大家最喜歡哪一位書法名家,我想很多網友會想到書聖王羲之,書聖王羲之的名氣那在中國的書法界非常的大,說到王羲之的書法作品大家肯定會想到《蘭亭序》,這幅書法作品非常的漂亮,也贏得了很多書法愛好者的喜歡,因為千百年來無人能超越,所以也被後人稱為是天下第一行書,看到這裡以後大家是不是也想欣賞一下王羲之的作品《蘭亭序》呢?
  • 王羲之的《蘭亭序》真跡竟在這位帝王陵中,40萬人盜其陵墓都失敗
    王羲之最傑出的書法作品就是《蘭亭序》,歷代帝王都將其視為絕世珍寶來典藏,甚至是那它來陪葬。據《後唐書》記載:唐太宗李世民歷盡波折終於獲得了王羲之的《蘭亭序》真跡,李世民對它愛不釋手,每天都將《蘭亭序》枕在腦袋下面,生怕丟了這個寶貝。
  • 《蘭亭集序》為什麼是「天下第一行書」?
    比如我知道中國的三大行書分別是王羲之的《蘭亭集序》、顏真卿的《祭侄文稿》和蘇軾的《寒食帖》,但是為啥是這三個呢?並且這三個各有bug存在,也不完美啊,為啥就成了行書中公認的經典了呢?王羲之《蘭亭集序》沒有真跡也能佔C位?
  • 《蘭亭集序》的真跡沒多少人見過,但還是很多人誇它天下第一?
    我們都沒有見過蘭亭序的真跡,包括唐朝末年以後以後的歷代書法家都沒有見過王羲之《蘭亭序》的真跡,真跡據說已經被李世民帶入自己的陵墓,所能夠見到的僅僅是馮承素的摹本。唐太宗李世民本來就是一位書法迷,也是王羲之的忠實粉絲,就是他命令馮承素臨摹的《蘭亭序》並且把摹本分發給親近大臣,皇上的命令自然不敢怠慢,都說馮承素的摹本「下真跡一等」,就是和蘭亭序真跡非常相似,也是非常可信的。我們沒有見過,但是有人見過,並且給予很高的評價。
  • 王羲之《蘭亭序》真跡出土值多少錢?網友:值10億!
    文 / 小七各位網友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老朋友小七,當我們談到中國的書法文化大家都非常的感興趣,作為一名書法愛好者,我想大家最喜歡的書法家應該就是書聖王羲之了吧,因為他的代表作《蘭亭序》那可是千年無人超越,而且還被後人稱為是「天下第一行書」
  • 《蘭亭集序》的真跡到底在哪?誰找到這個墨寶,誰就能富甲一方
    公元353年三月初三,東晉著名書法家王羲之與眾文人雅士會友於紹興市郊會稽山陰的蘭亭,眾人提筆賦詩,聚詩成集,即為《蘭亭集》。王羲之為其做序,即為古今文墨之神跡《蘭亭集序》。序中記錄了蘭亭的風景之美、集會宴飲之樂,又感嘆於人生的灑脫超然。
  • 郭沫若:《蘭亭序》是王羲之的翻版。文章不是他寫的。你怎麼看
    其代表作《蘭亭序》被宋代的米芾稱為"天下第一行書",奠定了他"書聖"的絕對地位。《蘭亭序》是王羲之與謝安、孫綽等41位友人於農曆353年3月3日所作。他們一邊飲酒賦詩,一邊在紹興蘭亭修牆。後來,《蘭亭序》被唐太宗得到,被認定為王羲之的真跡。據說最後的真跡是和唐太宗一起下葬的。
  • 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賞析,從蘭亭序悟出書法創新
    古人云:博於古而宜於今,今天與大家談談天下第一行書的欣賞。一、蘭亭序文欣賞:《蘭亭序》是王羲之47歲時的書作,公元353年(晉穆帝永和9年)王羲之與名流高士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人匯聚蘭亭的風雅聚會,全篇文字燦爛,字字珠璣,俊妙雅意,不論繪景抒情,還是評史述志,都令人耳目一新。
  • 楊金平:《蘭亭序》真跡絕非偽作
    王羲之用行書寫下了《蘭亭序》,他以後多次書《蘭亭序》,但均不如原作,所以《蘭亭序》原稿被王羲之視為傳家之寶,傳至王羲之第七世孫智永,智永在永欣寺出家為僧,臨終時將祖傳《蘭亭序》真跡傳給了弟子辨才和尚,企望在永欣寺裡保存。
  • 《蘭亭序》「真跡」找到了值5個億?
    這個鑑定是在一場「古書畫量子檢測研討會」上進行的,一幅來自珠三角的藏家「祖傳書法」《蘭亭序》通過了量子科技的年代檢測。名為北京天鑑量子科技公司現場為作品提供量子檢測,結果顯示,這幅《蘭亭序》創作於公元367年,紙張生產年代為公元364年。
  • 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為何是書聖王羲之寫的一幅草稿作文
    書聖像作為書法界擁有絕對尊崇的地位的書聖王羲之,其經典書法作品《蘭亭集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這篇行書書法草稿作品,被唐代李世民皇帝奉為經典,命大臣以雙鉤法臨摹書本,贈送皇親近臣,以便瞻仰書聖王羲之的書跡風採。而他本人,因對這份書法極其珍愛,居然駕崩後,把這個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的書法作品帶進了自己墳墓。從此,書聖王羲之的《蘭亭集序》決然於世,在無人能得觀其真跡之風採。
  • 王羲之蘭亭序真跡在哪 價值連城卻難存於世
    王羲之善楷書、隸書、行書、草書、其字體自成一派,由此可見王羲之書法造詣,不過有網友就問了王羲之蘭亭序真跡在哪?下面小編就來說一說。   王羲之一生最好的書法,首推《蘭亭集序》。那是他中年時候的作品。東晉有一個風俗,在每年陰曆得三月三日,人們必須去河邊玩一玩,以消除不祥,這叫做[修褉]。
  • 《蘭亭序》為什麼是天下第一行書?主要因為這四個特點!
    說到王羲之的《蘭亭序》很多人都知道,雖然傳世的《蘭亭序》並沒有王羲之的真跡,但是從後人臨摹的作品中仍然可以看出王羲之精湛的筆法,這幅書法也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那麼這幅書法好在哪裡呢?其實《蘭亭序》能夠被後人稱讚不已,不僅僅是因為書法的表面形式,是多種元素結合,才讓這幅書法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
  • 王羲之《蘭亭序》真跡,集字《智慧楹聯》欣賞,學行書的必修字帖
    王羲之的蘭亭集序,不是寫了一個字達到登峰造極,而是整篇書法都精彩絕倫。而王羲之蘭亭集序的真跡是否存在也是一直有很大的爭議。有的人說三藏聖教序,據說是收集了王羲之真跡的字湊成的碑,這個算不算是真跡啊。嚴格說來不算。
  • 《蘭亭集序》是為誰作的序?
    這時你是否會想到曾經搖頭晃腦全文背誦的那首「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與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這首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集序》,就是在這一天誕生的。永和九年,大書法家王羲之和親朋好友在蘭亭玩曲水流觴的遊戲,「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最後,王羲之為集會上的37首詩寫了一篇序文——《蘭亭集序》。在酒酣意暢之時,王羲之提筆在蠶繭紙上一氣呵成,全文總共324字,字字遒勁有力。
  • 王羲之《蘭亭序》,蘊藏三個特點,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
    說到傳世書法,很多人會想到《蘭亭序》,這幅書法被稱為行書的典範之作,有著「天下第一行書」美譽,這麼一幅只有三百二十四字的書法,為什麼可以有如此之高的美譽呢?《蘭亭序》是晉代王羲之的代表之作,王羲之有著書聖的美譽,這幅書法是王羲之的偶然之作,也是王羲之真實情感的流露,書法自然飄逸,用筆方圓結合,嚴謹之中不失灑脫,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主要有三個原因。首先,《蘭亭序》是一篇優美的散文,這也是這幅書法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