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沒有見過蘭亭序的真跡,包括唐朝末年以後以後的歷代書法家都沒有見過王羲之《蘭亭序》的真跡,真跡據說已經被李世民帶入自己的陵墓,所能夠見到的僅僅是馮承素的摹本。
唐太宗李世民本來就是一位書法迷,也是王羲之的忠實粉絲,就是他命令馮承素臨摹的《蘭亭序》並且把摹本分發給親近大臣,皇上的命令自然不敢怠慢,都說馮承素的摹本「下真跡一等」,就是和蘭亭序真跡非常相似,也是非常可信的。我們沒有見過,但是有人見過,並且給予很高的評價。
王羲之的《蘭亭序》之所以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主要有三點原因:
1、首先第一點當然是王羲之書法水平的高超,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王羲之的書法在當世就已經非常出名了,雖然在他去世以後的一百多年裡,他的兒子王獻之的名聲大噪,甚至超過了他,但是最後也沒有撼動他書聖的地位。
中國書法的五種書體,行書到王羲之這完全成熟,王羲之憑藉一人之力,把行書改造成今體,形成我們現在所使用的行書的風格,算是開天闢地第一人,是行書的祖師爺,而《蘭亭序》又是他的行書代表作品,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也是理所當然的了。
2、《蘭亭序》是王羲之偶然所書,是書法裡的最高境界,是性情所致的情感的表達,體現了書法和文人性情的高度統一,不同於普通的有意為之的書法作品。據說第二天王羲之打算在寫一遍,就寫不出想要的效果了,另外《蘭亭序》本身也是一篇美文,內容寫的也非常好。
歷史上的大部分經典作品都是偶然欲書的結果,都體現了書法和個人境遇的高度結合,比如蘇東坡的《黃州寒食帖》、顏真卿的《極致文稿》等等。
3、第三個原因是因為世事所造,皇帝李世民是他的忠實粉絲,他完成了最後的一舉,把王羲之推上了至高無上的地位,把王羲之尊為書聖,其作品稱為天下第一行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