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酷愛書法,尤愛王羲之之書,雖已收集甚富,仍然思念《蘭亭序》真本,經常叫人明察暗訪。
《喪亂得示二謝帖》唐代內府雙鉤填墨摹本
浙江紹興永欣寺有僧人辯才,為王羲之第七代孫僧智永嫡系的再傳弟子,藏有《蘭亭序》,從不示人。李世民多次高價收之,辯才只肯交出智永書寫的真草《千字文》,堅稱《蘭亭序》早在戰亂中失落。太宗沒有辦法,只好讓辯才先回去,房玄齡就推薦監察御史蕭翼去圖謀。
《馮摹蘭亭序》卷,唐,馮承素摹
蕭翼自太宗處討得兩三幅王帖,著便服扮書生每日到永欣寺看壁畫,引得辯才注意。蕭翼用山東口音和他打招呼,完全聽不出西北口音。彼此寒暄,引至內室,閒談琴棋書畫、詩詞歌賦。到了第二天,兩人已經十分投合,至晚留宿夜談。兩人引燈長敘,視為知己。蕭翼展示帶來的王帖,辯才說:「帖乃真跡,卻非精品。」蕭翼感嘆的說:「惜乎!《蘭亭》雖有,今不得再見。」辯才被激,就從房梁處取下《蘭亭》真本給蕭翼看。蕭翼故意說是假的,二人爭論不休。一日,乘辯才不在,蕭翼拿著蘭亭貼和自己帶來的雜貼就走了。
閻立本《蕭翼賺蘭亭圖》(摹本)
這幅《蕭翼賺蘭亭圖》是唐代大畫家閻立本所作,描繪蕭翼從辯才的手中將"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騙取到手獻給唐太宗的故事。畫中老僧辯才長眉圓頰,嘴巴微啟,面露微笑,手持拂塵,盤坐在禪榻木椅上,似正侃侃而談。而儒生裝扮的蕭翼,一雙鳳眼,眉毛上揚,面帶機心,雙手籠在袖子裡,恭敬躬身坐在長凳上,屏氣凝神傾聽。二人之暢談透過無聲的肢體語言,躍然紙上。
《褚摹蘭亭序》卷,唐,褚遂良摹
唐太宗李世民得到《蘭亭序》真跡後,曾命當朝書法名家褚遂良、歐陽詢以及弘文館拓書人馮承素等勾摹數本,分賜臣下,以廣布揚。這些唐摹本主要有兩個系統,一為褚遂良摹本,存世的褚遂良、虞世南、馮承素等墨跡摹本,多屬此系統,以馮摹的「神龍本」為最佳;一為歐陽詢摹本,刻帖「定武本」即源自歐本,為存世最佳的石刻帖本。
定武蘭亭序(宋拓定武柯九思本)
太宗死後,《蘭亭序》陪葬昭陵。蘇東坡有詩「蘭亭繭紙入昭陵,世間遺蹟猶龍騰。」感慨之。
作者:卓向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