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到來,不少同學可能內心已經產生了絲絲波動&34;「這個專業好難,我想換了。」現在已經7月中下旬了,到底要不要換呢?來看看分析
複習一半想要換專業,大部分是面臨這些情況:
一是發現這個專業不是自己真正熱愛的,失去備考動力和興趣,複習不下去。
二是經過一段學習,發現此院校的專業難度太高,複習起來困難重重,學習心態爆炸,想要換專業了。
然而此時大家一定又很猶豫,因為複習至今,已經花費了相當多時間與精力,擔心現在換會不會來不及。這個時候進退兩難的很正常的,但是如果目前的複習已經出現了很大的問題,請果斷做好決定,重新為自己開闢另一條道路;
另一方面也要問清自己是真的學不來這個專業,還是單純畏懼困難。 如果是後者,那不如不換,因為到頭來依舊會感覺學啥專業都困難。
如果真的要換,建議換同類型知識點聯繫比較大的專業,並且學科難度最好比原本的小。比如原本考英一,我換成考英二的專業;原本是學碩,我換同類型的專碩。不太建議換到八竿子打不著的其他專業去,這樣損失相對比較大。當然,如果前期完全沒有準備專業課複習,那隨意。
事實上,在備考過程中,除了個別有非常明確目標院校專業的同學可以一往無前的衝衝衝。大多數考生還是會在學習過程中不停搖擺,甚至說,當前還沒有明確的報考院校其實也是很正常的現象。
所以不要慌張,一般報名前,專業院校的校正有三次,來看↓
第一次校正(最重要,主要是校正專業):6月份完成
(一)專業校正
學數學真的需要悟性,有些同學確實搞不定數學,就算付出再多努力可能也過不了百,甚至可能每天花費八成的時間在數學的複習上還是感覺沒什麼進步。
①如果你還沒開始複習的話,建議試點複習,看看自己對數學的吸收效率如何,如果還可以的話就可以考數學;
②如果你已經開始複習了且複習得很認真很努力,但做題的時候還是連篇的錯的話,建議放棄考數學。
因為數學的個體差異特別大,不是你努了力就會有回報的。
①如果你以後想讀博繼續做學術的話,那毫無疑問選學碩;
②如果你以後想工作的話,那麼學碩專碩就都可以,但也要考慮一個問題:專碩可能題目難度低,但因為題目簡單而導致的報考人數增加、競爭更加激烈這個因素也要考慮到
③太簡單的專業的話比拼的就是誰出錯更少了,所以這種情況大家要注意自己到底能不能足夠細緻而不犯錯誤從而拿到高分、從一眾考生中脫穎而出呢。
①跨專業考生要注意自己本身的專業所學到的知識在選擇要跨去的專業有沒有用,能不能讓自己有一些優勢,這樣才能不至於在與他們專業自身的學生競爭時有太大的劣勢,否則不具優勢卻實在想跨這個專業的話就要更加努力地複習專業課才行。
②人數基數特別大的專業容易出現「神仙打架」的情況,從而出現分數線很高的情況;而人數基數比較低的專業則競爭相對不那麼激烈,這個競爭是可控的,分不會飈得那麼高。
③跨專業難度不一樣,同一個一級學科的跨專業難度相對低一些。跨專業考試難度最大的是公共課考試科目發生了變化的那種(尤其是以前不考數學跨專業的話要考數學的);
其次是大類之間的跨考,難度也挺大;再有就是跨考到熱度較高、競爭難度較大的學科的那種,難度也不小。
(二)排除完全夠不著的學校
要對自己的實力「有點數」,如果你沒有辦法真的全身心投入到複習的話,可能你真的去不了那些頂級的學校,這個時候你就要接受現實,降一下檔。
現在你應該定下兩所學校,一所是目前的你還夠的著的、比較好的學校,另一所是備胎,作為你萬一暑假出了什麼差錯沒複習好的話到時候應該還能考得上的、可以作為備胎的學校。
而這兩所學校應該滿足一個條件:即二者的專業課的考察要相似,這樣才能保證自己前期複習不會白費。
第二次校正(校正學校):9月初完成
在9月初完成,這個時候你的整個複習工作起碼要進行到一半的工作了,這樣你才能跟上全國平均複習速度。
這個時候確定的院校就基本是最終選擇了。
第三次校正(校正學校):10月份報名前。
每年都會有些院校的招生政策和人數發生大的變化,比如縮招(可以從往年招生人數的波動情況進行初步判斷,波動大的儘量避開)。如何應對呢?
9月份定下來學校後,千萬不要不管了,要在10月份報名前再看看這所學校的招生政策和人數有沒有大的變化。有的話,就需要進行校正。
任何事情都沒有絕對的,或許你因為換了專業學習更起勁而考上也是有可能的。
究竟來不來得及,大家可以參考以下指標。
(一)目標院校的選擇很重要
有些人三個月就考上了,而有些人準備一年也沒考上,除了跟自己的努力、學習能力與方法有關之外,你的目標院校和專業選擇也很重要。
專業院校如何評估:
1)就業預期是首要標準
選學校、選專業不要靠對城市、專業的興趣,因為興趣會改變,而就業前景、預期是一定的。當專業作為職業的時候,你不討厭它並且它帶來的收入和生活你能接受,這應當成為你選擇的專業方向。(或者說你考研不為工作,只為學歷,那挑個好考的非全就差不多了)
2)專業院校難度評估
評估專業院校難度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出發:
①複試線:看三年內的波動範圍
分數處於高位但每年都很穩定,這樣學校的難度其實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高;反之,分數線每年都在遞增的學校,難度是不可控的,不建議選擇這樣的學校。
②招生人數:招生人數過少會不可控,偶然性就會比較大。
建議選擇招生人數多於五人的院校,人數太少的話是把自己考上與否交給了偶然性。
③專業課難度:看真題+諮詢上岸的學長學姐
(二)評估自己的水平
如果你的基礎好,學習效率又高,是大人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雖然在複習時會稍輕鬆些,但是也不可再繼續懈怠下去了哦。
如果你的基礎一般甚至不太好,只要你抓住了接下來的時間,目標院校是通過努力可以夠得著的,也是來得及的。
經歷過考研的二戰小夥伴,如果你認真努力過,基礎肯定算是不錯的,從現在開始複習,牢記之前吃過的虧和走錯的路,今年肯定會有好結果的。
評估自己的水平主要看以下幾點:
①有效複習時長——考上的重要指標
有效複習時長:指專心學習的時間,花了多長時間認真地複習這門功課。
▲現階段單日有效時長:4-6小時
▲有效時長的增幅:9月起約1.5倍,11月起約2倍
如果現階段低於4小時的同學就得找找原因了;另外有效複習時長自然是多多益善,不要覺得自己達到了這個標準就可以鬆懈了。
②深度複習時長——考上頂級學校的指標
深度複習時長:沉浸其中,廢寢忘食的學習時間。
如果每天有一小時的話,要珍惜自己的這種特質,可以嘗試頂級學校。因為很多學生沒有或是在臨考前壓力下才會出現。
沒有的話不建議考名校,可以考下一級的學校。
如果明知道自己沒有深度複習時長還非要去做嘗試,最後調劑會被挑來挑去!
③卷面分數轉化率
舉個例子,馬原用了1個小時複習,轉化到卷面上應為4-6分,如果只有1-2分,那一定是複習方法有誤,要及時糾正,不然會浪費更多的有效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