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過半,不少考研人心裡有了波動:這個專業好難,我想換;要不要換個學校呢……現在已經8月了,到底要不要換呢?
換?還是不換?
到8月想要換專業,一般是出現兩種情況,一是隨著複習的深入感覺這不是自己真正熱愛的,失去了備考動力,導致複習進行不下去;二是經過一段時間學習發現這個院校的專業難度太高,複習時困難重重,心態要爆炸。
但這時換專業肯定會有諸多考量,畢竟已經花了大量的時間精力在專業課上,現在突然換掉會不會來不及呢?瞻前顧後的心理相信每個過來人都懂!
此時搞清楚自己的狀態最關鍵,是真的學不來這個專業?還是只是畏懼困難?如果真的學不來這個專業,請果斷開闢新道路,不要浪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如果是害怕困難,那就不要換,因為換了後你也會覺得新的專業困難。
即使換,也要有技巧地換,目標專業最好是同類型知識點聯繫比較大、且最好學科難度比原來小的專業。比如考英一換成考英二,學碩換成專碩。不建議換到八竿子打不著的其他專業去,這樣損失很大,當然,如果此時你專業課還完全沒有複習,可以隨便換。
事實上,除了少數目標非常明確的同學可以一往無前外,大部分考生都會在考研過程中左右搖擺,換院校換專業對考研人來說再正常不過。
所以穩住,不要慌!只要正式報名沒開始,我們都可以換院校換專業,有3次自我校正機會。
抓住自我校正機會!
校正專業&學校-6月份
校正專業時,主要看3個方面:
1.考不考數學?
學數學真的要看體質,有的同學沒花多少時間卻一看就懂一點就通,而有些同學在數學上付出大量精力但收效甚微。這是門玄學,不一定努力就有回報。
2.選學碩還是專碩?
3.選擇專業難度如何?
校正學校時,要對自己的實力有清醒認識。
首先排除完全夠不著的學校,現在8月下旬了,要對自己的實力「有點數」,如果你不能全身心投入到考研複習中,那可能就去不了頂級學校,接受現實,降一檔。
現在可以定下兩所學校,1所用來「衝」,衝一衝能夠得著的好學校,1所用來「保」,保證自己即使沒複習好也應該能考得上的備胎學校。
要注意的是,這兩所學校專業課的考查要相似,這樣才能讓你前期的複習不白費。
校正學校-9月初
到9月初,你的考研整個複習工作起碼要進行到一半,這也是全國考生的平均複習速度。
這時根據暑假的複習效果可以確定要報考的院校了,這次確定的基本就是最終選擇。
校正學校-10月報名前
每年都有大量院校的招生政策發生變化,比如縮招、停招、擴招、新招等,如何應對呢?及時關注目標院校的招生信息,如果沒有變化就專心備考,如果有變就調整。
上面校正的時間節點不是固定的,當你感覺不對時就要及時調整,以免浪費更多時間和精力。
換了專業/院校,還能考上嗎?
有些人準備3個月就考上研了,而有些人準備1年也沒考上。任何事情都沒有絕對,究竟還能不能考上,由多種因素共同決定。
1.選擇的是哪個院校/專業?
如何評估專業/院校難度?看3點:
①複試線。如果分數在高位,但近三年都很穩定,那麼考上的難度可能並沒有想像中那麼高,反之,如果分數線每年都在遞增,難度不可控,風險較大;
②招生人數。建議選擇招生人數大於5人的院校,如果招生人數太少,競爭激烈且偶然性較大。
③專業課難度。研究真題,諮詢學長學姐,然後自己做判斷。
根據難度評估專業院校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我們要特別注意專業院校的就業預期。
選專業院校不要僅靠對城市/專業的興趣,畢竟人的興趣會改變,而就業前景、預期短時間內不會發生變化。當專業作為職業時,你不討厭它且能接受它為你帶來的收入和生活,這應該成為你選擇的方向。換句話說,你考研的目的不是工作,而是學歷,那選個好考的非全就行。
2.自身實力如何?
評估自己的水平可以參考下面幾點:
①有效複習時長。指的是專心學習的時間,花了多長時間來認真複習這門課。當前階段應該保證每天最少4小時,複習時長多多益善,不要覺得自己達到標準就可以鬆懈。
當前單日有效時長:4-6小時
增幅變化:9月起約1.5倍,11月起約2倍
②深度複習時長。指你沉浸其中,廢寢忘食的學習時間。如果每天有1小時的話,要珍惜這種特質,可以嘗試TOP名校。
很多同學從沒有出現或臨考前才出現這種狀態,這樣的話不建議考名校。
如果明知道沒有深度複習時長還硬要報TOP,最後調劑很可能會被挑來挑去。
二戰的同學,基礎肯定不錯,從現在開始記得吃過的虧和走錯的路,今年也會有好結果的。
總結一下,無論是換還是不換,無論換到哪個專業院校,都要儘量選擇適合自己的。一旦確定下來,就不要再動搖,專心致志攻克難關,堅持住,繼續加油!!
【END】頭條號關注「新航道官方號」,高能高分,每天一起學英文;
關注微信公眾號「輕鬆學英文」,追熱點輕鬆學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