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第一步:帶孩子全面認識自己,才能讓孩子正確認識世界

2020-07-31 曉歡談育兒

作者:曉歡(原創文章,圖片源於網絡,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編輯:曉歡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具有獨特的個性。帶孩子正確認識自己,才是做最好自己的開始,才能正確認識整個世界。

表姐家孩子小雅從小就乖巧聽話,很懂禮貌,很少讓父母操心。哪成想,剛進幼兒園兩天,孩子就不同意去上學了。表姐詢問下才知道,原來孩子覺得自己太笨了,產生了自卑心理。

家庭教育第一步:帶孩子全面認識自己,才能讓孩子正確認識世界

同學們都各有特長,會唱歌會跳舞。特別是小雅的新朋友麗麗,對於老師的提問對答如流,而自己支支吾吾卻回答不出來。這讓小雅覺得自己毫無優點,學習能力也不行。自信心受到打擊的小雅就不願再去幼兒園。

顯而易見,小雅過分放大了自己的缺點,沒有正確的認識自我,才形成了自卑心理。

家庭教育第一步:帶孩子全面認識自己,才能讓孩子正確認識世界

許多家長在教育孩子過程中重視對孩子各方面的培養,例如智商、情商、逆商等等。卻往往忽視了根本,讓孩子全面的正視自己,才是家庭教育的第一步。

帶孩子認識自己,家長應該做到了解自我意識發展的三個階段。

自我意識是指人對自己身心狀態及對自己同客觀世界的關係的意識。簡言之,是自己對自己的認識。

家庭教育第一步:帶孩子全面認識自己,才能讓孩子正確認識世界

自我意識的發展經歷三個階段:

1、生理自我

自我意識最原始的形態表現為生理自我。兒童在1歲末便有了動作的認知,在日常人際交往環境中,對自身身體特徵和活動能力作出一定的自我評價。在3歲前後,生理自我基本成熟。

家庭教育第一步:帶孩子全面認識自己,才能讓孩子正確認識世界

2、社會自我

孩子在3歲後,自我意識的發展進入社會自我階段。孩子從輕信他人的評價逐漸過渡到自我獨立評價,但他們的自我評價通常不涉及個人的內心世界和人格特徵。直至少年期,社會自我基本成熟。

家庭教育第一步:帶孩子全面認識自己,才能讓孩子正確認識世界

3、心理自我

心理自我是在青春期階段形成並發展。孩子自主根據目標和標準對自身品質和能力進行評價,形成更加客觀和全面性的自我評價。基於此形成自我理想,塑造具有自我認識性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

家庭教育第一步:帶孩子全面認識自己,才能讓孩子正確認識世界

自我意識發展有偏差的孩子,就存在著錯誤的自我認識,很有可能出現以下的問題:

1、缺乏獨立的自我評價

在孩童時期,孩子都是通過他人的評價來認識自己的。父母作為孩子最依賴、最信賴的存在,往往是初期孩子認識自己的標準。

當孩子自我意識發展不夠完全,沒有形成自己獨自的自我認識。過分在意他人對於自身的評價、看法,容易妄自菲薄,逐漸產生自卑心理,覺得自己一無是處。

家庭教育第一步:帶孩子全面認識自己,才能讓孩子正確認識世界

2、自我認識不夠客觀、全面

無法做到客觀、公正、準確的認識自己。造成有的孩子對自己迷之自信,常常過於以自我為中心,高估自我能力,卻往往在面對挑戰的時候措手不及。久而久之,為了維持自己不會失敗的形象,就逃避困難,自欺欺人。

有的孩子不能做到接納自己,一味放大自己缺點。總陷入自責、自卑的情緒中,拒絕過多的人際交往,性格變得內向懦弱。

家庭教育第一步:帶孩子全面認識自己,才能讓孩子正確認識世界

3、缺乏自律能力

自我控制力不足,往往沒有目標沒有方向。想一出是一出,欠缺妥當的思考。缺乏自律,以至於很難堅持的完成一件事,所以很難有很大的成就。

當孩子無法做到認識正確認識自己,就很難依靠自己的眼光映間這個世界。所以,讓孩子學會認識自我至關重要,家長可以借鑑以下三點。

家庭教育第一步:帶孩子全面認識自己,才能讓孩子正確認識世界

如何引導孩子正確認識自我?

德國作家赫爾曼·黑塞所說,&34;

1、認識自我、接納自我

家長帶孩子認識自己的外表、性格、能力,由淺入深的讓孩子認識到現階段的自己。讓孩子知道世界上有且只有一個&34;,形成&34;是獨立的個體的思維,要對&34;有具體形象的認知。

家庭教育第一步:帶孩子全面認識自己,才能讓孩子正確認識世界

可以通過在鏡子前,讓孩子認真觀察自己的外表,通過和父母的外表對比,讓孩子對自己的外表有既定認識和差異化的辨別。

家長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幫助孩子更準確的認識自己,&34;也可以深入問道:&34;。通過這一系列互動,讓孩子感知自我,認識自我。

家庭教育第一步:帶孩子全面認識自己,才能讓孩子正確認識世界

2、進行全面、客觀的自我評價

當孩子產生自我認識後,隨之就會產生自我評價。家長要引導孩子認識全面的&34;,正視自己的優缺點。

對於孩子的優點要多鼓勵多讚美,讓孩子更有信心保持和發揮優勢。同時也要注意告誡孩子&34;,不可以因為這些優點、能力而過分自大。

當對於孩子的缺點、錯誤要建議性的指正。注意孩子的心理情緒,多加鼓勵,不要讓孩子被自卑心理籠罩。告訴孩子&34;

家庭教育第一步:帶孩子全面認識自己,才能讓孩子正確認識世界

3、給孩子多一些實踐體驗

一成不變的生活環境,很容易讓孩子產生一切都盡在掌握之中或是覺得自己一無是處,毫無用武之地兩極分化的自我認識。

所以家長要給孩子提供多元化的環境,適當的創造一些挑戰。讓孩子獨立的去克服困難。當他們進行不同挑戰,就是在不斷的刷新自我認識,並且會取得一定的實踐經歷和心得體會。

在此過程中,他們可能會發現自己感興趣的事物、長處,同時收穫了更多自信。

家庭教育第一步:帶孩子全面認識自己,才能讓孩子正確認識世界

孩子成長無小事,幫助孩子正確認識自己是家庭教育中的首要大事,這樣孩子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改善自己,逐漸進步。

在孩子的成長旅途中,總是迫切的想要去認識、探索世界上新奇的、美好的事物。與此同時,同樣要做到的是更好的了解自己,才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才能不負世間美好。

(這裡是@曉歡談育兒,在這有最溫暖的育兒知識,請想多了解育兒知識的你們多關注、多分享!

相關焦點

  • 父母要正確認識自己,也要平等對待孩子,這樣才有利於孩子成長
    還有就是當孩子做了一件正確的事情或者決定時,肯定是要及時的給予自己孩子一個稱讚和肯定。首先要讓自己的孩子慢慢的去認識到時間的概念和規則的意義,這樣孩子才能夠學著去做一個有底線,遵守規則的人。其實現在的家庭都是這樣的很多時候,都會制定一些規則,但是真正的能嚴格按照上面執行的很少。
  • 家庭教育:父母幫孩子認識錯誤,比幫他改正10個錯誤還重要
    家庭教育中,犯錯也成為家長們很頭疼的事情。我們在養育的過程中,當孩子犯了錯,比如故意碰灑了牛奶,有些父母就會趕快幫忙把牛奶擦掉,只是瞪一眼孩子,這事情就過去了。父母快速的幫助孩子修正了錯誤,並沒有讓孩子認識到究竟哪裡錯了,並不利於孩子改正錯誤。
  • 家長對孩子自我評價的影響,家長應正確認識、評價孩子
    父母對自己孩子的評價,在某種程度上比教師的評價影響更大。他們當中有的對孩子要求過高;有的對孩子溺愛過多;也有的任其發展;而更多的家長只重視智力開發,忽視了幼兒個性品質和行為習慣的培養,缺乏對孩子足夠的認識。因此,指導家長正確地評價幼兒的工作非常重要。1.指導家長樹立全面育人的觀念。針對幼兒教育的特徵,教師必須讓家長了解教育幼兒的相關知識。
  • 父母情商課  第22堂:孩子必須正確認識自己的情緒
    如果孩子能夠正確認識自己的情緒,對情感有較強的敏銳覺察力,並能儘可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進而合理的調控自己的言行,才能更好地駕馭自己的人生。正確認識自己的情緒,避開自己的情緒盲點,避免情緒的無節制發洩,避免隨心所欲和喜怒無常,減輕情緒壓力,利於良好情緒的養成。
  • 父母情商課  第22堂:幫助孩子正確認識自己的情緒
    如果孩子能夠正確認識自己的情緒,對情感有較強的敏銳覺察力,並能儘可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進而合理的調控自己的言行,才能更好地駕馭自己的人生。正確認識自己的情緒,避開自己的情緒盲點,避免情緒的無節制發洩,避免隨心所欲和喜怒無常,減輕情緒壓力,利於良好情緒的養成。
  • 教孩子認識和保護身體隱私,父母可以這樣做
    具體操作步驟如下:第一步:給孩子準備一張A4紙和幾支不同顏色的彩筆。第二步:引導孩子討論男孩和女孩的身體有哪些不同,要討論出生殖器官、屁股和乳房部位的不同。第三步:讓孩子在A4紙上畫出一個男孩和一個女孩,要畫沒有穿衣服的男孩和女孩。
  • 未來是孩子的,世界是孩子的,家庭教育就是給孩子塗上生命的底色
    但作為孩子的家長,都沒有家長證,都是無證上崗。沒有誰可以證明自己已經合格,因為孩子出生前,自己是否合格?可一但為人父母,當孩子出生後開展家庭教育,這就相當於一邊駕駛、一邊學習駕駛技術,這是違規行為。如果無證上崗後,再不努力學習,豈不是在拿孩子未來的世界和孩子的生命教育開玩笑?
  • 雷洛育兒研習社帶父母深層認識家庭教育
    一,對家庭教育更深層的認識。很多父母沒有意識到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其實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工作都是基於家庭教育的基礎上開展的。就像家庭教育為塑造孩子建造地基,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結合家庭教育一起在此基礎上建造房子。
  • 雷洛育兒研習社帶父母深層認識家庭教育
    一,對家庭教育更深層的認識。 很多父母沒有意識到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其實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工作都是基於家庭教育的基礎上開展的。 家庭教育具有終身性質,從孩子出生到進入社會直到成家立業,絕大多數的時間都是在家庭中成長的。父母對孩子生活的影響非常的重要,孩子的思維習慣、行為模式、待人接物很多都是從父母的身上學習的。直到孩子成家或工作後也會用在家裡學到的行為模式和思維模式來對待自己的家庭、工作、愛人、同事。
  • 利用好這幾種情緒工具,讓孩子學會正確認識、管理自己的情緒
    文 | 動歷盒育兒袁老師 對於孩子們來說,情緒是十分抽象的感覺,看不見,摸不著,孩子們很難去認識和捕捉到它們。我在教育自己孩子和輔導學生的時候,設計過各種情緒卡、情緒臉譜等,讓孩子們直觀簡單地認識情緒,玩各種情緒,記錄各種情緒等,這些都是特別好的輔助工具。
  • 重新認識家庭教育,陪孩子共同成長
    新的學期,新的起點與新的挑戰,有人說家長是最好的老師,家庭是最好的學校,下面幾本書助你重新認識家庭教育,陪孩子一起書寫他們青春的篇章。你的格局,成就孩子的一生。父母的格局有多大,孩子的未來就有多精彩。養育孩子,不僅僅是讓孩子健康不生病,吃飽穿暖,更應該考慮把孩子培養成什麼樣的人。父母的格局,決定了養育孩子的視野、態度和方法。你必須成長,才能幫孩子成長。
  • 有趣、好玩的人體百科全書,讓孩子正確認識自己的身體,遠離侵害
    這套《我們的身體》擁有豐富的人體百科知識,解答了孩子愛問的14類問題,豐富孩子 的認知,幫助孩子建立性別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孩子只有全面認識自己,才能更好地保護自己。5、不呼吸好難受我們每時每刻都要吸入氧氣,呼出二氧化碳,這樣我們才能活下去。
  • 認識自己,才能認識情緒
    美國心理專家卡爾.羅傑斯曾說過這樣句話 :「認識情緒的前提是認識自己。」的確,人只有認識了自己的性格特點、思維習慣以及缺點和長處,才能夠真正了解自己的情緒。老鷹之所以有這樣的行為,是因為它們知道巨大的翅膀在密林裡無法伸展、無法自由翱翔、無法捕捉獵物,而不把巢穴築在樹林裡,是因為即使是那些它們從來瞧不上眼的山鵲也能輕鬆地偷襲巢中的.....對這些被稱之為低級動物的表現,我們人類在認識自己方面似乎比動物遜色得多。正如古人所說:「睫在眼前常不見,人短於自知。」蘇格拉底的學生就是因為沒有認識最熟悉的自己而留下了遺憾。那麼,人怎樣才能認識自己呢?
  • 讓孩子正確認識自己的性別
    隨著孩子的生長發育,在他們3歲左右的時候,大腦發育逐漸完成,此時,大部分孩子都會經歷性別敏感期,對不同於自己的異性表現出第一次的反應,或者欣賞,或者喜歡,或者好奇,或者模仿。專家表示,孩子如果在這個時期產生性別意識模糊的想法除了和個體原因有關外,也和家庭、社會有著極大的關係,如果孩子在這一時期沒有得到正確引導,或是在引導期父母沒有滿足孩子的依戀心理,那麼長大以後很可能會比較自卑、甚至引起交往障礙、同性傾向、戀物癖等心理疾病。 家長應該如何應對類似上述孩子的這種情況呢,對於小男孩來說: 1、不要總是在男孩面前說女孩漂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師。
  • 家庭教育 隔代教育——要不要把孩子給家裡老人帶
    這些「隔代家長」們自覺地成為全面照顧孩子。在國外,孩子很小就進了幼兒園、託兒所,18歲獨立成人,所以基本上沒有隔代教育。只有這樣,隔代教育才能為孩子帶來最好的生長環境。無論什麼情況下,老人對孩子都是百依百順,事事依著孩子,處處圍著孩子,當父母對孩子進行教育時,老人還會出面制止。為避免這種現象,祖父母應當及時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更好地教育孫輩。所以,一般隔代教育中,祖父母雖有足夠的耐心,但教育效果往往不如人意。
  • 《被忽視的孩子》,你可能從來沒有正確認識自己
    你將獲得:顛覆自己的認知,正確認識什麼是「情感忽視」;找到困惑自己多年問題的答案;學會如何正確對待孩子;如何治癒自己;值得談談:還有一個特徵就是被忽視的人,在沉默中不停的質疑自己,不停地挑自己的毛病,不停地找自己的問題,認為自己有不可饒恕的缺點和錯誤,是非常痛苦的。即使是生活物質照顧孩子照顧的很好的家庭中,也可能出現情感忽視的孩子,如果你不了解這種心理現象,你可能走彎路。
  • 如何教育孩子才是正確的家庭教育
    現在很多的家長都開始注重對孩子的家庭教育,不管上班多忙,也會親自去教育孩子,輔導孩子功課,但是,還是有很多的家長,不知道該怎麼教育孩子,怎麼做才算是正確的家庭教育,筆者今天給大家講一下家庭教育中重要的幾個點!
  • 北京悅寶園課堂:正確認識早教,寓教於樂才能幫助寶寶更好成長!
    但在早教風盛行的這幾年,卻出現這樣一種現象,有的家長本著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的願景,不希望讓自己的孩子接觸任何的早教。  之所以造成「早教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負擔和壓力」這樣的刻板印象,一切源於太多早教家庭的急功近利,把早教的初衷帶偏了。
  • 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比比教TA認識這個世界重要100倍!
    爸爸媽媽需要重視和關注孩子的情緒,以便使孩子發現、熟悉、發展自己的情緒世界,而不是一生滯留和壓抑在自己的情緒迷茫之中。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這要比教TA認識這個世界重要100倍! 因為它會幫助兒童建立自己和自己的關係,幫助兒童進入自己的內心世界,兒童也需要藉此得出他內在世界對外在世界的反應。我們擁有兩個世界。
  • 用錢換取孩子勞動,易產生金錢弊端,有效引導帶孩子正確認識金錢
    1:孩子做事隨便,沒有認識到工作的性質對於父母來說,讓孩子做家務只是希望孩子能夠理解平常家長的辛苦,讓他們能夠感恩,或者少量幫助減輕自己的負擔,也沒有真正去管制孩子的工作成果。那麼這就會讓孩子覺得事情只要做了就好,不需要做好,那麼孩子就會養成隨便的性子,不肯努力甚至是拒絕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