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版的《西遊記》是伴隨我們90後一代人成長的一部優秀影視劇。六小齡童(章金萊)老師扮演的孫悟空形象深入人心。還記得小的時候,最喜歡的神話人物就是孫悟空,也希望自己能成為像孫悟空一樣無所不能的英雄。
但是前一段時間,六小齡童推到了風口浪尖上,他之前參加的一些綜藝節目,也被網友們紛紛挖出來加以吐槽。
一時間,「戲說不是胡說,改編不是亂編」、「文體兩開花」、「零糖麥片」、「六學家」等梗為廣大網友所熟知。
到底是怎樣的言論使得這位老藝術家處於晚節不保的境地?
還記得以前小的時候,每當電視上出現熟悉的西遊記序曲,就會讓媽媽停止換臺。
毫不誇張的說,西遊記在電視上重播了近3000多回,我也基本上看過3000多回。從幼兒園一直看到小學,在從小學一直到上中學。感覺這個版本無論怎麼看,都是那麼的令人回味無窮。
再後來網絡越來越普及,記得在初三的時候,自己也在網上找過一些六小齡童老師參加的一些綜藝節目。諸如《開講啦》,以及猴年慶祝晚會,我都是一字不落的看下來。
依然印象很深刻,在開講啦有一個小男孩反問六小齡童老師。您在30年之前的確是做了創新,那麼30年之後您做到創新了嗎?這一問將章老師難住了。
當時自己也非常為六小齡童老師去辯解,認為這個發言者不懂得什麼叫童年,什麼叫回憶。但是在看過他越來越多的綜藝節目後,我的態度漸漸發生了一些變化。
首先,作為國內西遊記相關作品的大師級的人物,本可以對後人的其他關於西遊記的作品抱以客觀、包容的理性視角去看待。但他在多場綜藝節目和個人演說中的表現,總算感覺希望將西遊文化據為己有的感覺。經常諷刺星爺的《大話西遊》(雖然沒有明確指出),甚至像《龍珠》這種僅僅是借用了孫悟空名字的動漫。在某次節目中,甚至放言「一千人心中只有我一個孫悟空。」
其次,細細翻看他每一次出席活動,臺詞幾乎從未換過,無非就是以前掙不到錢、小猴子敬禮、然後就是習以為常的批判「孫悟空怎麼能談戀愛呢」。雖然無可厚非,但這樣的表現給人的感覺,與幾十年前那個敢於創新的章老師怎麼也沾上邊了。
讓大眾對西遊文化感興趣,從而引導大家去了解真正西遊記,我們不僅要「文體兩開花」,更要「傳統創新兩開花」,讓更多的的年輕人愛上西遊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