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考」上了女兒的那所大學

2020-12-16 中國教育新聞網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們不斷積累著育兒經驗,調整自己的教育方法,協調自己的角色定位。因此可以說,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與孩子也是「教學相長」。為人父母者,都是與孩子一起成長的,在與孩子的共同成長過程中,建立起良好的親子關係。

女兒教我為母之道

女兒的出生讓我由一個女人變成了母親,從此,我便開始承擔起母親這個角色所應該承擔的責任和義務。和所有的女人一樣,初為人母時的幸福與喜悅不言而喻。每每抱著孩子,我都感覺自己仿佛擁抱了整個世界,擁抱了美好的明天,對家庭、對自己、對孩子的未來都充滿了希望。我總是在想,一定要做一個好母親,給孩子營造一個優越的家庭環境,讓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用自己從事教師職業的優勢去培養一個優秀的女兒。但是,隨著女兒漸漸長大,我才意識到,女兒成長的過程,也是我作為一個母親逐漸成長的過程,作為一個女人逐漸成熟的過程,更是我作為一名教師不斷反思教育現實、更新自己教育理念的過程。

西方有位哲人說:「孩子是人類的父親。」也就是說,從某種意義上講,孩子也是父母的老師,我們能從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從孩子身上學到很多寶貴的知識和經驗,正是這些促進了我們的成長,讓我們變得成熟、變得理性。在我的成長過程中,是女兒教會了我下班後要脫下那「古板的」職業套裝,是女兒教會我很多英文歌曲,是女兒建議我當老師應該怎樣去理解學生,是女兒給我推薦了那些讚美和歌頌老師的《放牛班的春天》《死亡詩社》等電影,是女兒教會我做母親應該怎樣和孩子相處……對於我而言,除了生活中自身角色的調整和自己性情的逐漸成熟,和女兒「同學」的那段時間是我們共同成長中最難忘的一段經歷。

和女兒做「同學」

在我的理解中,「同學」就是同時在一個學校學習的人。我和女兒就是在同一個學校同時學習的「同學」。這件事說起來有著特殊的背景。

2008年博士畢業之時,我曾有過留學或做博士後的想法,但想到將要高考的女兒,便放棄了。當女兒問我為什麼要放棄時,我笑著說:「媽媽想和你做『同學』,明年你考上哪個大學,媽媽就到那個學校做博士後,前提是這個學校必須有教育學的博士後流動站。」其實,我這樣回答有兩方面用意:一是真的有這樣的願望,希望藉此機會好好陪陪女兒,彌補這些年由於在外地讀書而缺席她成長的一些遺憾;二是鼓勵女兒努力學習,爭取考一個有博士後設站單位的大學。

2009年7月,女兒如願被河南大學工商管理學院錄取,成為一名大學生。非常巧合的是,河南大學教育學博士後流動站於同年獲批。2010年6月,我履行自己的諾言,開始申請到河南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育學博士後流動站做研究人員;同年11月,我順利通過了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的審批,到河南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做博士後研究工作。命運使然,歲月成全,我和女兒成了「同學」,終於有了更多和女兒單獨相處的機會和時間。

在我和女兒「同學」的這兩年多的時間裡,雖然沒能像自己開始時想像的那樣,可以經常在一起學習,一起吃飯,共同進步,但還是給了我不少與女兒單獨相處的機會。尤其是兩代人同一時段在同一校園學習的幸運為我的人生留下了許多美好的回憶。在校園中與女兒抱書相遇的自豪,食堂中與女兒同桌就餐的幸福等,免去了我許多靜夜獨思的困惑和孤寂,從而使我在站期間的學習與生活變得更為豐富。

尤其是在我做大學生就業意向的調查期間,女兒從問卷製作到訪談題目設定,包括問卷的發放,都給我提供了很好的建議。這讓我感到與女兒之間似乎已經超越了血緣親情,而逐漸成為精神上共同成長的良師益友。想起選擇進站的初衷本是為了陪伴女兒,可等我走過這段成長的歲月,我卻非常感謝女兒,是她陪伴我度過了這段艱苦歷程;感謝她一直以來乖巧懂事,自強自立,自覺完成學業,使我能安下心來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在學習中與我一起成長。

女兒成為良師益友

2013年1月13日,我順利通過了博士後出站報告的答辯,8月6日獲得了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頒發的博士後出站證書;女兒同年6月份大學畢業,8月4日到英國留學,至此我結束了和女兒的「同學」生涯。2015年,女兒申請到日本名古屋大學攻讀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博士學位。

自女兒攻讀碩士後,我有意識地找一些教育領域與人力資源管理關係最密切的教師隊伍建設的課題與女兒合作,女兒也給我推薦了很多團隊學習與管理的書籍,有的還是英文原版的,希望我開拓視野,從另一個角度、另一種文化的視角去做研究。隨著女兒的成長,我覺得我從她身上學到的東西越來越多,她給我的建議也越來越合理。尤其是面對一些問題的解決,我都徵求女兒的意見,她會給我一個中肯的建議和成熟的意見。可以說,在見證女兒成長的過程中,我也見證了自己的成長。

言傳身教是家庭教育的一個重要原則,它要求父母不僅要成為孩子的榜樣,還要求父母不要放棄自己的追求,不降低對自我的要求。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更想看到與他一起成長的父母。隨著現代技術的發展,這種兩代人共同學習的動人情景,會成為家庭教育中一個鮮明的時代特徵,從而成為文明家庭建設的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作者系焦作師範高等專科學校教授)

《中國教育報》2017年09月28日第10版 

相關焦點

  • 女兒上大學去了
    今天9.14號是山東建築大學開學的日子,我們昨天就出發了在酒店住了一晚,怕排長隊等候。誰知道建築大學三門齊開,七點女兒第一個進校門了。女兒儘管平時也有讓我不滿意的地方,看著女兒被學姐學長接走的背影,我滿眼含淚心中有種掏空的感覺。女兒好像沒有留戀的意思,逕自跟著迎接她的學生走了。
  • 小影一一送女兒上大學
    一九九九年九月九日,我們一家三口前往武漢,送女兒去上大學。 這一年氣候有些反常,「秋老虎」比哪一年都厲害。一路上,儘管車內有空調,但是,我的心情就像外面的氣溫一樣,總是煩躁不安。十九年來,女兒一直跟著我長大,從現在起,她就要離開我們獨自生活了,就好象是女兒要遠嫁一樣,當媽的怎麼能不思緒萬千!
  • 逐夢表演系:女兒這次考不上,我就把她送去少林寺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2月17日電(宋宇晟 袁秀月)「千軍萬馬過獨木橋,考得起就考,考不起也沒事。」寒風中,陳徵遠站在北京電影學院門外,想像著女兒藝考的結果。北京電影學院藝考首日。中新社記者 張興龍 攝 「如果這次考不過,那就先放一放。」
  • 我那有才的女兒(二)
    女兒升入高中後,明顯沒有了初中時的鋒芒,考試很少能排在年部最前列了。真是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呀。也是,就我和老公這樣的遺傳素質,能有現在的成績已經不錯了。我們很知足。去年年末,學校組織學生們報名參加全國的語文大賽,要到省裡去考試。女兒都沒跟我和她爸爸商量,就報了名。我擔心地問:「能行嗎?那可是全國的語文大賽,能取上名次嗎?難道你還痴心妄想,以為能撞大運,得個省級三等獎啥的?」
  • 豪門寵文:「您女兒是學霸,考全校第一!」他一臉傲嬌:那是我媳婦
    豪門寵文:「您女兒是學霸,考全校第一!」他一臉傲嬌:那是我媳婦大家好,歡迎來到小漫的小說推薦課堂,無論是老粉絲還是新讀者,感謝你們在茫茫人海中選中小光的這篇文章,俗話說得好:看小光漫,精彩小說任你選!今天小漫給大家推薦的是豪門寵文:「您女兒是學霸,考全校第一!」他一臉傲嬌:那是我媳婦!主要講述的是男主是個總裁,有一天有人對他說道「您女兒是學霸,烤全校第一!」他卻一臉傲嬌說道:那是我媳婦!小漫覺得看到這裡真的是好寵溺啊,小漫感覺真是太甜了,書中內容描寫十分精彩,接下來就由小漫來給大家介紹下今天的推薦吧!
  • 女兒下周要上大學了
    女兒下周要去上大學了,回想去年和今年,美術生一步步走過來,作為考生和家長都 一樣辛苦,實在不易啊!美術集訓時,每天晚上回來較晚,孩子不到家,不敢睡覺;七,八月份孩子從畫室回來晚上要玩遊戲,我們為了等11點收手機,困得頭痛,也等著。十月份,孩子去山裡寫生,剛去就感冒了,心一直揪著,直到孩子寫生回來。時不時還在想,美術會不會走錯路?普文是不是更好?
  • 二婚,她的女兒和我女兒都要上大學,但妻子只供她女兒,怎麼辦?
    如果是我,那兩個女兒都申請助學貸款,至於家裡的錢可以適當的補貼一點女兒們的生活費,畢竟女兒還是要富養。這樣不僅給了孩子們應有的壓力(助學貸款),又不會讓她們在學習期間有太多的經濟壓力。 都上或者都不上,才能保證家庭的安定團結,大家都是爹媽的孩子,憑什麼要偏一方,如果自己女兒的媽知道了,她會怎麼想?人不能只想到自己吧?
  • 「上大學「比「考大學」更重要
    他對於名校和上大學的理解,也許可以給你一些啟發,幫助你選擇更適合自己的轉學目標。我小時候,考上大學是我和全家的夢想。那時考上大學不容易,而想離開農村,考大學和參軍提幹是唯一出路。為什麼要離開農村,是因為那時的農村生活太辛苦,一年四季辛勤勞動,每天還是吃不飽,穿不暖,更談不上任何享受。為了鼓勵我考大學,我的父親曾經給我這樣一種描述。秋天了,學校開學了。
  • 大女兒中考640分,我尊重她的決定,讓她上了普通高中!
    我家大女兒,今天去學校報導了,還是她之前上的學校,以前是初中部,現在高中部!是一所普通高中。大女兒剛考完試,我就迫不及待問她考得怎麼樣?她說,我覺得自己上高中危險,別人說我能上!我的個媽呀,之前可是一直跟我說沒問題的呀!突然覺得心裡好沒底啊!心想,如果考不上,就復讀吧!但是初三學習壓力太大了,怕女兒吃不消!誰知大女兒說,考不上就復讀,不會去職中的。
  • 世界上最難考的十所大學
    ,史丹福大學位列第二,有28位億萬富翁,如果你考上這所大學,就可以和億萬富翁做校友了。 哈佛大學位於美國麻薩諸塞州劍橋市,成立於1636年,這裡誕生了133位諾貝爾獎獲得者,是世界上獲得諾貝爾獎人數最多的大學,也是世界上最難考的大學之一,錄取率為一種是具有較高學習能力的學生
  • 陪女兒上大學,被女兒喜歡的男生暗戀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電視劇的開頭十分應景,如今隨著高考結束,有沒有被自己憧憬的大學錄取一直是考生們心心念念的事情,同樣作為應屆考生,故事的女角小比賀櫻也站在放榜的公告牌前,心懷忐忑的尋找著自己的考號。少女的努力沒有白費,搜尋了一會兒她終於看到了自己的考號,而後她激動地對身邊的父親大喊:「老爸,我考上了!」
  • 考駕照那點破事兒
    我真是後悔莫及,大學期間光顧著賺小錢,卻忘記把駕照考出來了。是誰說的大學一定要幹四件事:拿一次獎學金,談一次校園戀愛,把駕照考出來,把英語口語練好。我除了學費生活費是自己賺的這件事能夠自我意淫一把,別的四件事一件沒幹。
  • 我和女兒的高中生活
    出分前我也算過,只要高考過600分,差不多就能通過綜合評價上北外不太好的專業。現在的成績,只能在山師、山財、青島大學這個層次裡選比較好的專業了。那天下午,打電話問的,發微信問的親朋好友很多,我基本都沒接沒回,陪著孩子聊如果去一所「雙非」學校將來如何發展。那天晚上現在想像都不記得是如何度過的,我和她媽都勸她,如果確實難受,就哭一會吧。可她說,覺得怪難受,可是哭不出來。
  • 考不上重點高中,去讀衛校怎麼樣?
    在去年她女兒還沒有讀初三時,她就問過一次了,如果她女兒考不上重點高中,去學什麼好?雖然小琪的基礎非常的差,但是堂姐還是想讓她學點東西,不想她那麼小就出去打工。在我們老家,只有一所重點高中,如果連這所高中都考不上,想考大學那是基本不可能的了。
  • 女兒想上高中,但我覺得她考不上大學,就給她報了技校有錯嗎
    這個數據也就意味著中考後只有一半的考生能上高中,另一半的考生只能分流出去,如果孩子的成績平平,父母往往只能另想它法。但作為父母,從來不要低估一個孩子的努力和潛力。在今年中考前,我姐姐還很愁,加上疫情又延遲了開學,她認為我外甥考不上高中是大概率的事情了。
  • 10歲上大學「天才少女」父親:女兒有點叛逆敢吵架
    父親張民弢認為幼兒園對女兒的教育不到位,於是將女兒接回家由母親自己教。彼時,張民弢夫婦在當地開有一所幫學生補習文化課的培訓班。  張易文5歲時,張民弢覺得女兒應該接受正式教育了,特意將補習班改成了私塾,還專門招了兩個學生與其作伴。此後,張易文就一直在家中私塾接受教育。
  • 送女兒去上大學,分別時女兒說了一句話,聽完後我決定離婚
    送女兒去上大學,分別時女兒說了一句話,聽完後我決定離婚現代的年輕人都是追求自由戀愛,要彼此相處之後,互相喜歡才能結婚,一起生活,而上一代,像我們的父母那一輩基本上都是聽從父母的安排,很少有自由戀愛的,很多人都是只見了一面,然後就在一起了,根本不知道彼此合不合適
  • 我是怎麼讓數學倒數的女兒考到全班第一的!
    我是偏文科興趣的人,所以,在女兒還小的時候,我就給她讀書、講故事,幾乎沒有對她做過任何數字方面的訓練。直到女兒上小學,當她發現可以很輕鬆地玩著學語文,卻不能用這樣的方式學數學時,她很困惑。我的方法就是,每次老師要求家長籤字時,我都認認真真地這樣寫道:「感謝數學老師,讓我的女兒如此喜歡數學、如此愛數學,謝謝莫老師。」因為我這樣不露痕跡的暗示,強化女兒喜歡數學、愛數學的觀念。女兒每學期的素質報告書上,最喜歡的科目一欄裡,始終填的都是「數學」科目。
  • 我是怎麼讓數學倒數的女兒考到全班第一的?
    今天小編就來帶您了解,一位愛好文科的媽媽是如何帶著女兒啃下數學課這塊「硬骨頭」的。還讓女兒數學考了第一名! 我是偏文科興趣的人,所以,在女兒還小的時候,我就給她讀書、講故事,幾乎沒有對她做過任何數字方面的訓練。
  • 考不上重點大學,這輩子就完了?
    >「考不上重點大學,你這輩子就完了!」知乎網友@一步步往上爬分享了她的親身經歷:高考失利後,她選擇了一所「寬進嚴出」的中外合辦英式大學,開啟了漫長而艱苦的「逆襲」之路。正如姑娘所說:高考不能定義我的人生,我的人生只有我有權來抒寫。任何失敗都不能摧毀我,只要保持堅韌,不斷尋求改變的契機,就能絕處逢生。成績固然是評價一個人的重要標準,但並非唯一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