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愛鳥日|為你講述一隻白琵鷺的故事!

2020-12-25 句容發布

鳥兒,天生靈物,羽色多彩美麗、

姿態輕盈靈動、聲音婉轉悅耳,

是人類難得的佳朋良伴。

陽春三月,草長鶯飛,

「國際愛鳥日」如約而至!

今天,

鷚鷚為大家講述一隻白琵鷺的故事

她叫「琵琵」,是這個春天赤山湖溼地留下的最後一隻白琵鷺。春分之前,她的十幾個夥伴就已經在返鄉的路上奔波了。大概是留戀吧,她到現在都沒有動身。

啾啾喳喳的鳥鳴聲在赤山湖溼地迴蕩著,寧靜而祥和。這是赤山湖溼地裡最後一隻白琵鷺尋常的生活片段,也是來赤山湖越冬的數以萬計的候鳥們非比尋常的遷徙季。

在這片溼地之外,南極血冰、澳洲山火、超級大流感、禽流感、東非蝗災、新冠肺炎疫情......大自然的規則永恆而公平,以往被人類忽略的全球生命共同體正承受著一次又一次焦灼的考驗。

這些恐龍的後裔們擁有脊椎動物中最為寬廣的生存空間和最為自由的行動方式。它們親歷過這些發生在人類世界的災患後,用空靈的語言告訴我們:

一!定!要!敬!畏!自!然!

角 色 介 紹

白琵鷺

荷蘭國鳥,別名琵琶鷺、琵琶嘴鷺,為鸛形目、䴉科、琵鷺屬鳥類。因嘴型扁闊似琵琶而得名,喜歡用飯勺似的嘴巴扒拉水下的魚蝦,樣子十分俏皮。

普通鸕鷀

俗稱魚鷹,為鵜形目鸕鷀科大型水鳥,嘴尖似彎鉤,潛水捕魚高手,羽毛不防水,潛水後需要經常站在月亮灣礁石或斷橋上晾曬羽毛。

蒼鷺

俗稱「老等」,又名灰鷺,鵜形目鷺科鷺屬的涉禽,是赤山湖溼地中極為常見的涉禽。經常縮著脖子,站立數小時不動,「守株待兔」是TA一貫的做法。

愛鳥日(周)的由來

愛鳥周源於1981年,最初為保護遷徙於中日兩國間的候鳥而設立。1992年國務院批准的《陸生野生動物保護條例》,將「愛鳥周」以法規的形式確定下來。《世界保護益鳥公約》規定每年的4月1日為「國際愛鳥日」。

鳥類與人類,自古就是親密的朋友。自從人類在地球上出現之後,在向大自然爭取生存和發展中,就與鳥類建立了情同手足的關係,在生產和生活中與鳥類結下了不解之緣。

鳥類是生態系統的重要成員,雖然對生產力可能沒有重大影響,但對所食獵物有密度制約作用。此外,鳥類擔負著種子及營養物的輸送,參與系統內能量流動和無機物質循環,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在愛鳥周中開展各種宣傳教育和保護鳥類活動。由於我國南北氣候差異較大,各省市選定的愛鳥周時間也不盡相同。我們江蘇省愛鳥周的時間為4月20日至4月26日。

視頻拍攝:自然攝影師 範明

今天逝去的一隻鳥

是自然界無法複製的色彩

保護鳥類

不要讓樹木感到孤獨

尊重自然 尊重生命 人人有責

愛鳥,就要文明觀鳥

觀鳥活動需遵守國家、地方有關法律、法規,遵守園區管理規定,保護自然生態環境,自覺維護秩序。時刻與鳥類保持適當距離,只可遠觀不強求近看,遠離鳥巢、營巢鳥群、雛鳥、求偶場所和重要取食地。避免大聲喧譁或製造噪音驚擾鳥類。不捕捉鳥,不採集鳥蛋。不攀折花木,不破壞鳥類棲息環境。拍攝鳥類不使用食物誘拍,不使用丟擲石頭、吹口哨、擊掌等行為刺激鳥類,不使用閃光燈。保護環境,不亂扔垃圾。如發現不文明觀鳥行為,請及時阻止,並向有關部門反映情況。

編輯:張萌萌

來源:句容市赤山湖管理委員會(基礎分值5)

抖音來啦!"身在福中抖愛句容"城市挑戰賽火熱開啟

相關焦點

  • 國際愛鳥日具體日期 2019年愛鳥日時間幾月幾日
    鳥為飛禽類的動物,它們不僅是人類的朋友且對人類科技領域有重大貢獻,給現代科學提供了原理和藍圖,給人類發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技術問題,說鳥類是人類的老師也不為過。那麼接下來我們一起和世界節日大全來看看國際愛鳥日具體日期是什麼時候吧!
  • 深圳華僑城溼地可見白琵鷺和黑枕王鶲
    白琵鷺黑枕王鶲記者6月18日從廣東深圳華僑城國家溼地公園獲悉,作為國際候鳥遷徙線上的重要中轉站之一,該溼地今年新記錄到兩種珍稀鳥類現身,分別是白琵鷺和黑枕王鶲。目前,該溼地記錄鳥類已增至171種。今年5月14日下午,華僑城溼地公園工作人員巡查發現,在東區溼地灘涂上有一隻從未見過的白色鳥現身,經仔細觀察鑑別,最後認定是白琵鷺。這是溼地第一次記錄到這種鳥類。當時,這隻白琵鷺的腿上帶著彩色的腳環。工作人員介紹,經專業人士查詢腳環相關信息,得知這隻白琵鷺於去年年底中毒後被捕獲,經過醫治,於今年1月16日在福田口岸對面的落馬洲放回野外的。
  • 生態環境改善愛鳥意識增強 天津成鳥的樂園
    新華網天津頻道12月19日電 隨著生態環境不斷改善和市民愛鳥意識增強,天津市正在吸引世界各地的各種珍稀鳥類聚集此地,並使一部分候鳥變成留鳥,成為鳥的樂園。全市森林公園和自然保護區已由20年前的6個發展到現在的15個,為鳥類棲息繁殖提供了良好環境。     此外,近年來天津市市民愛鳥意識也大幅提高,使各種鳥類得到保護,因傷害鳥類引發的案件大為減少,吸引了大批候鳥來天津棲息。
  • 華僑城溼地可見白琵鷺和黑枕王鶲 溼地記錄鳥類增至171種
    記者昨日從廣東深圳華僑城國家溼地公園獲悉,作為國際候鳥遷徙線上的重要中轉站之一,該溼地今年新記錄到兩種珍稀鳥類現身,分別是白琵鷺和黑枕王鶲。目前,該溼地記錄鳥類已增至 171 種。▲白琵鷺今年 5 月 14 日下午,華僑城溼地公園工作人員巡查發現,在東區溼地灘涂上有一隻從未見過的白色鳥現身,經仔細觀察鑑別,最後認定是白琵鷺。這是溼地第一次記錄到這種鳥類。當時,這隻白琵鷺的腿上帶著彩色的腳環。
  • 12隻白琵鷺現身大龍湖 嘴巴扁如琵琶,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徐報融媒記者 王漱玉10月13日早晨,徐州市鳥類攝影愛好者楊洪武在大龍湖情人灣觀景平臺附近,拍攝到12隻在徐州極為罕見的白琵鷺。這群白琵鷺是遷徙路過徐州,中午一點多飛離。專家介紹,白琵鷺為我國二級保護動物。
  • 當窗外飛過一隻鳥
    4月1日,是國際愛鳥日。始於1981年的我國「愛鳥周」也悄然來到,從3月到5月,全國各地根據氣候差別,都有為期一周的「愛鳥周」活動,四川是4月2日-8日。在這個寂靜的春天,人們對鳥類的認識可望較以往更為深透,從而更加增添保護的自覺性。  1月22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下發了《關於切實加強鳥類保護的通知》。
  • 5·18國際博物館日,這些活動隨你挑!
    每年的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今年的主題是「致力於平等的博物館:多元和包容」。為配合今年國際博物館日主題,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礎上,我市各大博物館將採取線上線下相融合的方式,在5月18日前後推出一系列豐富多彩的展覽、講座與活動。值得一提的是,期間,我市各大博物館將繼續嚴格採用預約制度,控制參觀規模。一大波精彩紛呈的文化活動即將來襲。
  • 國際兒童讀書日 聽山城辣媽為兒子講述「小雞雞的故事」
    四月二日是世界上最優秀的童話大師——安徒生的誕辰日,1967年,國際兒童讀物聯盟(IBBY)把這一天定為「國際兒童圖書日」(International Children's Book Day),以喚起人們對於讀書的熱愛和對兒童圖書的關注。
  • 全國「愛鳥周」活動舉行 「愛鳥護鳥」深入人心
    4月2日,2018年全國「愛鳥周」活動正式啟動。中國政府一直很重視對野生鳥類的保護,自1981年正式確立「愛鳥周」以來,每年都會開展各種宣傳教育活動,引導社會公眾愛鳥、護鳥,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處。今年,各地也都以「愛鳥周」為契機積極創新鳥類保護活動,讓「愛鳥護鳥」深入人心。
  • 它與白琵鷺有著相同的大嘴,但它卻是全球瀕危珍稀鳥類
    黑臉琵鷺(學名:Platalea minor),又名小琵鷺、黑面鷺、黑琵鷺、琵琶嘴鷺,俗稱飯匙鳥、黑面勺嘴,臺灣賞鳥人士則俗稱為「黑琵」因其扁平如湯匙狀的長嘴,與中國樂器中的琵琶極為相似,因而得名;亦因其姿態優雅,又被稱為「黑面天使」或「黑面舞者」;長像與白琵鷺極為相似
  • 稀有白頭鶴宜蘭現蹤 臺灣愛鳥人士「大炮」猛攝(圖)
    (圖/鳥友林哲安、楊錦秀提供)(聯合報)華夏經緯網2月2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全世界僅一萬多隻的白頭鶴,最近在臺灣地區宜蘭縣出現2隻,鳥友為之驚豔,每天都有數十隻高倍變焦的「大炮」圍著它們猛按快門,讓人打趣說「簡直比超級名模還要紅」。宜蘭縣野鳥學會表示,距上次臺灣地區有白頭鶴到訪的紀錄已有9年,難怪鳥友趨之若鶩。
  • 全球只有3萬隻,興化發現瀕危鳥「白琵鷺」,有3個種群200隻
    4月25日一大早,沈海波和鳥友一起到劉溝村觀鳥。在一條小河邊,裸露的樹根旁有一群白顏色的鳥兒,長得像白鷺。但是,它體型較大,嘴巴很長,呈扁平狀。沈海波 攝「穿上偽裝服,悄悄地走近一看,原來是白琵鷺。」沈海波說,這群白琵鷺有六七十隻,可能樹根下藏有魚蝦,它們正在覓食。而去年這個時候,在這條河面上也發現白琵鷺。當時,只觀察到一二隻白琵鷺,隱藏在一大群白鷺中。
  • 劉曉峰致辭、胡德平致賀信第二屆「艾雅康世界愛鳥節」隆重開幕
    6月17日上午,在迷濛細雨的別樣溫潤中,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簡稱中國綠髮會)主辦的第二屆「艾雅康世界愛鳥節」在四川省雅安市隆重開幕。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農工黨第十五屆中央常務副主席劉曉峰,原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務院副總理習仲勳秘書曹志斌,十屆四川省政協副主席陳杰,中國綠髮會副秘書長肖青,聯合國婦女國際論壇前任主席、著名國際社會活動家侶海林,四川省政協二級巡視員張冬穗,四川省政府原副秘書長、辦公廳黨組副書記薛康等共同出席本次活動。
  • 女護鳥人肖輝躍:從小愛鳥 為護鳥直懟獵槍
    拍鳥,愛鳥,護鳥,成為了寧鄉妹子肖輝躍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三湘第一女「鳥人」,為護鳥直懟獵槍  攀登到山頂,肖輝躍在拍攝遷徙的候鳥  拍鳥4年,她是茫茫荒野中的獨行女俠;愛鳥路上,她是敢直面危險的環保戰士;護鳥心切,她曾多次與死神擦肩而過。
  • 江西鳥類攝影家餘會功:愛鳥所以拍鳥 拍鳥更要保護鳥(圖)
    12日,記者採訪了江西省著名鳥類攝影家餘會功,傾聽他與鳥的故事。  12日上午,記者來到餘會功的辦公室,此時的他正在準備下午上課的材料。餘會功說前幾天剛拍鳥回來,今天下午要到一個單位講攝影課,過幾天還要出去拍片。「愛鳥所以拍鳥,拍鳥更要保護鳥」老餘說,現在業餘所有的事都與拍鳥、護鳥,宣傳生態保護有關。
  • 砣磯又救了一隻「大鳥」!
    砣磯又救了一隻「大鳥」! 長島綜合試驗區是國家級鳥類自然保護區,享有候鳥「驛站」的美譽,每年途經的候鳥有百萬隻之多,愛鳥護鳥在當地成為習慣
  • 小小愛鳥觀察員走進牛角大圩 呼籲呵護地球村
    小小愛鳥觀察員走進牛角大圩 呼籲呵護地球村 資訊標籤: 牛角大圩 世界地球日 愛鳥觀察員
  • 首個「國際茶日」,一起聽聽推廣大使張國立講述武夷茶的故事~
    ▲推廣大使張國立現場講述「武夷茶」的故事來咯!來咯!硬核視頻來咯!今年5月21日是首個「國際茶日」這也是我國首次成功推動並設立的農業領域國際性的節日。你知道嗎出任「國際茶日」推廣大使的張國立和武夷茶還有著一段不解之緣……張國立曾說:「有些地方一生中只用去一次,有些地方,
  • 上海國際芭蕾舞比賽 | 用芭蕾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
    第六屆上海國際芭蕾舞比賽正在火熱進行。這裡不僅是一個發現全世界芭蕾新星的舞臺,也匯聚了芭蕾藝術的中國力量。8月6日,全國各地芭蕾舞團的團長、藝術總監在上海國際舞蹈中心匯聚一堂,共同探討如何用芭蕾的語言講述中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