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最突出的偶然的機遇是赫赫名人、偉大人物的間歇出現。——阿倫·尼文斯(美)
文章分類|歷史奇聞
文章字數|2044字,閱讀約5分鐘
眾所周知,在封建社會,婦女的地位十分卑微,她們的生死和命運完全取決於家中男子的性格和品行。如果你幸運的話,你可以平靜地過一輩子。萬一遇到混蛋,你可能活得比死還好。
然而,不僅是普通家庭的女人要把命運交到男人手裡,皇室的女兒們也擺脫不了這樣的厄運。甚至,他們的命運比普通人悲慘得多。從古至今,不知有多少皇室女子痛恨自己的身世,恨不得自己是貧民百姓的女兒,尤其是隋煬帝楊廣的女兒。
有人說:隋煬帝楊廣是個千年找不到的暴君。也有人說隋煬帝楊廣是一個心中有溝壑的梟雄。總之,對他的評價褒貶不一,這也說明了楊光性格的複雜性,而這樣的人註定不會有太多多餘的感情。而有了這樣的父親,地位本來就不高的女兒們,處境自然更加艱難。
楊光到底有幾個女兒,確實很難統計,但苦命的女兒大致可以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他在與楊勇太子爭奪天下時,為了博得獨孤皇后的歡心,把妃子給他生的孩子都拋棄了。因此,沒有人知道有多少無辜的孩子被他拋棄,也沒有人知道這些孩子的結局如何。不過,這部分孩子是最幸運的,至少不用整天面對耐人尋味的「皇家」。
其餘不受寵的孩子,都被他留在了「水鹹不甚悅」的長安。他把那些看起來順眼的人帶在身邊。當然,大部分公主在史書上都沒有留下任何記載。畢竟,在那個吃人的年代,女性想要青史留名實在是太難了。所以,讓我們來看看那些能在史書中留下一些痕跡的公主們。
首先,是南洋公主。人們認為她是「烈士」。她有正直,或者說「骨氣」,這是大多數男人所沒有的。如果要找一個楊光最喜歡的女兒,那非南洋莫屬。在我看來,楊光對她的青睞已經可以用誇張來形容了。據史書記載,楊廣每次出門,無論是旅行還是行軍打仗,都要帶上已婚的南陽公主。
但在父親的寵愛下,南洋公主並沒有妄自尊大的意思。她總是盡到作為妻子的責任。她不僅盡心盡力照顧生病的公公,還為婆家生下了一個可愛的兒子。這或許是楊光偏愛她的原因。如果生活一直這樣下去,南洋一定是那個時代最幸福的女人。
但遺憾的是,天公不遂人願,楊光最終不得不為自己過度消耗國力買單。活不下去的人起來了,許多貴族子弟趁機撈取好處。於文華和楊光甚至舉起了屠刀。然而,讓人沒有想到的是,親手殺死楊光的人竟然是南陽公主丈夫的弟弟,這對南陽來說,真是晴天霹靂。
無論楊光在外國人眼中的模樣如何,他都是最愛南陽的人。然而,他的父親卻被夫家殺害了。沒有人能忍受這樣的事情,尤其是南陽公主。於是,心灰意冷的她離開了宇文母子。
但當你絕望的時候,生活不會幫你。更有可能讓你更接近更絕望的深淵。
據史料記載,宇文家族最終敗給竇建德。他想把宇文家的人都殺光,以達到斬草除根的目的。不過,如果此時南洋公主不同意,竇建德完全可以放了兒子。其實,南陽本想留下兒子,但想到父親慘死的一幕,以及與宇文家的血海深仇,他親手交出了兒子。
縱觀南洋的一生,是父親給她帶來了繁華和富足,也是父親給她帶來了痛苦和磨難。作為女兒,她背負著男人難以承受的血海深仇,不得不在絕望的環境中堅守自己的正直。也許,這就是她能名垂青史的原因。當然,事有是非,人有好惡,而南陽烈士的對面,就是楊光那群人譏諷為蕩婦的女兒。
這些女人,他們沒有留下任何頭銜和名字。事實上,他們沒有任何資格在史書上被提及。然而,一起後宮淫亂事件將他們醜惡的一面展現在公眾面前。這件事的主人公是宇文昊。他憑藉不受限制地進入後宮,纏著後宮裡的公主,甚至勾搭上楊廣的妃子。
在我們看來,這可謂大膽。畢竟,敢給皇帝戴帽的,絕對是家破人亡。生不如死。但後來,楊光對此事的反應卻給人一種狗狗在管閒事老鼠的感覺,人們乾脆當真了。
最終,楊光的默許不僅讓宇文厚更加肆無忌憚,還開始與更多公主有染。不知道楊光有沒有預料到女兒會被突厥人搶走,讓他們提前適應突厥姐夫,妹紙的傳統。總之,這樣的日子一直延續到楊光去世,很多人都被嘲諷了。而且隋朝滅亡後,蕭皇后和她的女兒們都被突厥人帶走了。
直到李靖消滅突厥,才把蕭皇后帶回來。然而,他並沒有看到和她一起去的公主們。因此,有人猜測是被將軍們破壞和摧毀的。當然,不管她們最後的結局如何,最起碼,她們當公主的時候是幸福的。相比之下,那些被扔進長安的公主們的生活就慘多了。
楊光在世的時候,他們就像透明的人,沒有任何存在感。隋朝滅亡時,她們作為前朝公主的身份引來了不少心懷不軌的人。最後,李淵把它們作為戰利品分給有地位,有功勳的人,使它們像貨物一樣在大臣之間來回流動。其中最著名的當屬李世民的妃子楊妃。
曾經她即使不再受寵也是公主。不管她嫁給誰,她都是合適的妻子。但隨著隋朝的滅亡,她只能卑躬屈膝,不知道自己是怎麼活下來的。
後世有人將她與南洋公主相提並論,認為她實至名歸,但在我看來,事實並非如此。因為,她不欠楊光什麼,她也不必強求什麼誠信,她只是一個可憐無助的女人,她只是為了生存。
參考資料:
「《隋書·卷三·帝紀三》,《隋書·卷八十·傳四十五》,《老唐書·傳二十六》」
這裡是《有故事的淡淡》,青山不改,綠水長流,咱們後會有期。
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真理因為像黃金一樣重,總是沉於河底而很難被人發現,相反地,那些牛糞一樣輕的謬誤倒漂浮在上面到處泛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