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羅斯在全球是一個頗有爭議並具破壞力的人物,許多人對他恨得要死,可是他自己卻感覺良好,一臉滿不在乎,覺得自己並不虧欠別人什麼。在更多人眼裡,索羅斯很神秘,他以一己之力狙擊英鎊、掀起亞洲金融風暴並大獲全勝,實在了不起,於是莫名其妙地就崇拜他。索羅斯因此背負更多的罵名如:「金融大鱷」、「投機分子」、「貪婪」、「自私」等標籤。
為了投機賺錢,他不惜破壞金融秩序。最典型的是1992年他全力做空英鎊,英國中央銀行因此被迫破產,而他卻帶著20億美元獲利拍拍屁股瀟灑走人。索羅斯在我國家喻戶曉,是從他1997年引爆亞洲金融危機後開始的。
索羅斯的第板斧,在於對全球市場的精準判斷力。他與多國政要有來往,具有非常靈敏的政治嗅覺;再加上他超乎常人的市場直覺,使得他每每嗅到別人察覺不到的投資良機和趨勢轉折點。
從政治角度看經濟時局,是索羅斯最大的投資秘訣之一,在於善於從全球政治角度來看待經濟時局,所以他比別人看得更遠、看得更深、看得更透,因而更能抓住本質。
索羅斯曾說:亞洲模式是一個極為成功的經濟發展戰略模式,並在商業界受到廣泛讚譽。亞洲模式使亞洲生活水平獲得迅速提高: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人均收入增長5.5%——這是有歷史記錄以來從未有過的在同一時期時超過任何經濟體的快速增長。因此,甚至在亞洲金融危機發生後,新加坡的李光耀、印度尼西來的蘇哈託和馬來西亞的馬哈蒂爾仍然堅持認為亞洲價值觀優於西方。李光耀認為西方價值觀是墮落的,馬哈蒂爾始終對西方殖名主義傳統耿耿於懷;蘇哈託則頌揚「裙帶關係」的優越性。
在這裡,索羅斯說得已經非常清楚了。雖然在很多人看來索羅斯成心想打垮亞洲經濟,可實際上無論是不是這樣想,如果亞洲經濟發展不是存在著這種致命弊端,索羅斯就必定無計可施。而現在好了,他既有這樣的認識,也有這樣的實力,又能抓住最佳攻擊時機,不出手才怪。
仍然從政治角度來看亞洲金融危機的爆發。二戰後,美國開始積極扶持東南亞一些小國來遏制共產主義勢力的發展。經過美國的長期培育,這些國家經濟得到了長足發展,大大超過美國的預期,以至於成為美國的一種擔憂。
而恰好這時,美國在全球的主要對手蘇聯在1991年解體,分裂成俄羅斯等10多個國家,美國一下子在這個地區失去了競爭對手,再也不需要依靠東南亞這些小國來聯手遏制蘇聯和中國了。
在這個關鍵時刻,索羅斯可以說比其它任何人都更清楚這一點,於是他巧妙利用這一時機,把政治危機和經濟危機結合起來,給予以致命一擊。
資本逐利的本性,讓手握幾百億美元的索羅斯,抓住這個時機獲取了暴利。索羅斯首先從泰國開刀,根本原因是在這些國家的經濟鏈中,泰國是最薄弱的環節。事實恰好證明了這一點。索羅斯打壓泰國泰銖,讓泰國被迫放棄固定匯率制度,實行浮動匯率制度,從而輕易讓這些國家經濟走向崩潰,形成多米諾骨牌效應,金融風暴席捲東南亞。
如果索羅斯僅一個人的力量,根本無法掀起亞洲金融風暴。他很好地利用了泰銖這個槓桿,借力打力,看得他出他作為一位哲學家的心思之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