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孕媽媽在網上留言問,懷孕幾個月開始會水腫?孕婦水腫後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懷孕幾個月開始會水腫?
很多準媽媽都有孕期水腫的問題,大部分發生在孕中晚期(我懷女兒8個月開始就有水腫),有孕媽媽會早一些(我同事在孕7個月就有了)。
孕期水腫主要是因為子宮增大,壓迫了骨盆靜脈和下腔靜脈,使腿部血液回流不暢,部分液體滲透到組織中滯留引起的。
另外,孕期內分泌的變化也會造成體內水分和鹽的滯留,體內水分積存,尿量就相應減少。平時就容易水腫的準媽媽在孕期也會容易出現水腫現象。
不過孕媽媽也別太過於擔心,生完寶寶後,隨著身體的恢復,水腫現象也會隨之消失。在你生完寶寶後,隨著體內多餘體液的排出,水腫現象也會迅速消失。孕媽媽可能會發現你在寶寶出生的頭幾天裡,會出現尿頻現象,並且會出很多的汗。
孕婦水腫後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1)清淡飲食
孕媽媽水腫後,要注意清淡飲食,過鹹、過辣的食物都要少吃,其中包括:火腿、牛肉乾、豬肉脯、魷魚絲等煙燻類食物,泡菜、鹹蛋、鹹菜、鹹魚等醃製類和方便麵、薯片等方便食物等。清淡飲食可以減少身體中液體的滯留,從而緩解水腫。
另外,孕媽媽注意不要吃大量冰冷食物,冰冷食物容易影響血流速度,還有一些難消化的食物如油炸食品,需要少吃。
(2)控制鹽的攝入量
準媽媽飲食宜清淡低鹽,但不是說要絕對無鹽,而是適當少吃鹽。如果完全忌鹽,容易導致體內鈉不足,同樣會影響準媽媽健康和胎寶寶發育。
懷孕後,身體調節鹽分、水分的功能有所下降,因此你在飲食上要注意控制好鹽的攝入量,保證每天鹽的攝入量不超過6克,並少吃或不吃含鹽量較高的醃製品。
(3)補充優質蛋白質及鐵
如果孕媽媽缺乏蛋白質和鐵元素,就可能會貧血,也容易引起水腫現象。所以,孕媽媽們平時可以補充優質蛋白質及含鐵的食物。
(4)多多休息
你要儘量避免較劇烈或長時間的體力勞動,保證有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時間,做到每餐後休息半小時,下午休息1小時,每晚睡足9~10小時。
(5)將腿舉高
到了孕晚期,你除了要避免長時間站立或坐著不動,還要在坐著或躺著時把腳稍稍墊高,以使腿部積存的靜脈血能夠回到心臟。
(6)按摩腿部:孕媽可以在每天洗澡、洗腳或睡前按摩腿部。
如何減少腫脹?
(1)生活上
①坐著工作時,在腳下墊一個矮凳。
②平常坐著時,不要蹺二郎腿,要常常伸展腿部,動動腳跟、腳趾,旋轉腳踝關節,以伸展小腿肌肉。
③不要長時間坐或站,常常走一走、動一.動,以增加下肢血流。
④穿著舒適的鞋子,不要穿會壓迫到腳踝及小腿的附有鬆緊帶的襪子。
(2)睡姿
出現孕期水腫後,躺著時,側躺可以減輕靜脈壓力。由於腔靜脈在身體右側,所以最好能向左側躺臥。
(3)飲食調理
①海米冬瓜湯
原料:冬瓜250克,海米15克,蔥花2克,生油、鹽、高湯各適量。
做法:冬瓜去皮去瓤、洗淨,切片。海米用溫水洗去泥沙。鍋放在旺火上,加入高湯燒沸。投入冬瓜、海米、精鹽,燒至冬瓜煮熟,加入蔥花、味精和生油即可。
②紅豆薑湯
原料:紅豆100克,生薑20克,紅糖適量。
做法:生薑切片,鍋內加適量清水,放入紅豆、生薑,旺火煮。煮至豆開花時,放入適量紅糖,調味即可。
③海帶排骨慄子湯
原料:鮮海帶200克,板慄100克,豬排骨300克,精鹽、生油各適量。
做法:海帶、板慄、豬排骨分別洗淨。豬排骨剁塊。海帶浸泡片刻,切絲。板慄用熱水泡脹,去除內皮。豬排骨、板慄放鍋內,放至武火上煮沸,撇去浮沫,加入海帶,轉文火煮。煮至豬排骨肉熟脫骨時,加入精鹽、生油調味即可。
結語:很多準媽媽都有孕期水腫的問題,孕媽媽也別太過於擔心,生完寶寶後,隨著身體的恢復,水腫現象也會隨之消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