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融合(cell fusion) 又稱體細胞雜交(somatic hybridization), 是指兩個不同來源的細胞,彼此融合 成雜交細胞,使來自兩個親本細胞的基因有可能都被表達,打破遠緣生物不能雜交的屏障,形成新物種或新品種的技術。
1975年,英國劍橋大學的科學家科萊爾(G. Kohler) 和米爾斯坦(C. Milstein) 用細胞融合技術將能分泌抗體的B淋巴細胞(綿羊紅細胞、免疫小鼠脾細胞)與具有無限生長能力的腫瘤細胞(小鼠骨髓瘤細胞)融合,得到了既能持續
產生單- -抗體又能在體外無限繁殖的雜合細胞(雜交瘤細胞, hybridoma cel1) (圖3-26),通過細胞培養將雜合細胞克隆為單純的細胞系(單克隆系),由此類細胞系可獲得結構和特性完全相同的高純度抗體,即單克隆抗體(monoclonal antibody, McAb)。這一技術的創立在生物醫學領域職得重大突破,兩位科學家因而榮獲1984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
圖3- 26利用細胞融合技術製備單克隆抗體(引自 Kuby, 1994)如今這種細胞融合技術已在動物間實現了小鼠和田鼠,小鼠和小雞,甚至於小鼠和人等許多遠緣和超遠緣的體細胞雜交。雖然目前動物的雜交細胞還只停留在分裂傳代的水平,不能分化發育成完整的個體,但在理論研究和基因定位上都有重大意義。而植物間的細胞融合所得到的雜交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