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溫馨提示:千萬別小瞧小詞!小詞往往蘊含著超大能量,可塑性極強。
draw 不僅釋義多,用法和搭配還相當靈活。用在下面語境中,你還認識嗎?
1. The group interaction and its effect drew the researchers』 attention.
(19 北京補全文章)
2. As the 45. meal drew to a close she asked how long I would be in Orlando (奧蘭多).
(14 安徽完形)
3. So, drawing a line through those two dots of experience came to … <《終結者》《鐵達尼號》《阿凡達》導演卡梅隆TED演講>draw的基本義是「拉」,以上各句中draw的意思均可通過「拉」推出(通過上一期詞源義、基本義的推文,大家可以嘗試推測draw在各句中的意思)。根據以上例子,大家可以看到,其實「熟詞生義」這個現象不僅僅會出現在我們的學習和考試中,在英美日常表達中更是司空見慣。因此,掌握熟詞生義的學習方法,不只對考試有用,更對我們英語的終身學習大有幫助。那麼,我們該如何來學習熟詞生義呢?draw代表了一類詞的熟詞生義:高頻多義詞,學習這類詞一定要牢牢抓住貫穿始終的基本義,掌握從基本義到衍生義的語義衍生規律,在高考考場中遇到的「熟詞生義」都能迅速準確地理解。以cover為例,在日常教學中,我們可以這樣學習: … how China has fueled the fashionable imagination for centuries. 名詞動化,再從具象到抽象。給某一事物不斷地提供「燃料」,即「加強;刺激」。幾個世紀以來中國是如何啟迪時尚想像力的。Study groups and class projects are examples of positive peer groups that encourage people to better themselves.
作形容詞:更好的
作動詞:使更好,變好;提高,改善
形容詞動化,由狀態(更好的)→ 動作(使更好)。學習小組和班級項目都是積極的同齡群體的例子,鼓勵人們改善自己。
I’m going to park my day job as a Hollywood movie maker.
在本句中停的對象是「工作」這樣的抽象事物,引申為「把……擱置」。這也是一種常見的熟詞生義——詞性轉化所帶來的名詞動化或形容詞動化。由名詞轉化為動詞的語言現象叫作名詞動化。隨著語言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名詞被用作動詞,大部分名詞的動詞用法其實已經固定下來。有的名詞動化則不太常見,是我們學習的難點。名詞被動詞化後,常常表示具有該名詞的活動特點或性質特徵的動作。
形容詞也能轉化為動詞,但沒有名詞轉化為動詞那樣常見,語義也比較簡單,多半表示狀態的變化。better (使更好,變好), cool (使冷卻,變冷), dirty (弄髒,變髒), dry (擦乾,變幹), empty (變空,騰空), quiet (使平靜,安靜), right (改正,糾正), slow (放慢,慢下來), smooth (使平滑,變平), warm (使暖和,變溫暖), wet (使溼,變溼), perfect(使完善,使完美)。
習語一詞的含義很廣,一般指那些常用在一起,具有特定形式的詞組,其蘊含的意義往往不能從詞組中單個詞的意思推測而得。我們認識每一個單詞,可是當這些熟悉的詞彙組合在一起的時候,與我們所熟知的含義卻大相逕庭。遇到這種情況,考生往往會產生錯誤的理解,從而對句意或者整個文章產生歧義,造成分析失誤而失分。如:2019全國高考二卷完形中的 go that extra mile,多走了一英裡?No,並非字面義,go the extra mile (for sb / sth)是「孜孜以求;加倍努力;加把勁」的意思。而2016年江蘇卷單選中出現的Achilles』 heel,因為涉及到歷史典故,更是難倒大批考生。
再如日常語境中:Now, that blew my mind.
在這個語境中,blow my mind可不是「把我的腦子刮跑了」,它是一個固定習語,blow one’s mind意為「使某人興奮(或吃驚)」。
這是我們今天要說的熟詞生義的第三種現象:習語、典故習語是文化的載體,語言的精華,帶有濃厚的民族色彩和鮮明的文化內涵。通過了解習語背後的詞源故事和文化背景,加深對習語的理解。2. 習語通常與動植物、物品、身體部位、自然現象、時間、空間等相關,往往並不是來描述這些事物本身,而是被賦予了人格化的特點,來形容人或人所做的事情。因此,習語還可以通過語境,根據字面義推測其衍生義或語境義。比如:高考中的習語:
give way to 被……替代(2019 全國高考一卷完形)
tug at the heartstrings 觸動心弦(2019 全國高考二卷閱讀B篇)
off the hook 脫離困境(2019 全國高考二卷閱讀B篇)
sit back 袖手旁觀(2019 全國高考二卷閱讀D篇)
two sides of the same coin 同一事物的兩個方面(全國2019 高考二卷補全文章)
your heart is not in sth 對某事不太感興趣(2019 全國高考二卷補全文章)
beat sb hands down 不費力打敗某人(2019 全國高考三卷閱讀B篇)
catch sb’s fancy 引起某人的興趣(2019 全國高考三卷閱讀C篇)
get the ball rolling 開始某事(2019 全國高考三卷閱讀C篇)
mean business 是認真的,當真的(2019 浙江高考閱讀A篇)
no strings attached 沒有任何附帶條件(2019 浙江高考閱讀B篇)
give a helping hand 伸出援助之手(2019 浙江高考閱讀B篇)
follow in sb’s footsteps 仿效某人(2019 浙江高考補全文章)
a piece of cake 輕而易舉的事(2019 浙江高考完形)
be barking up the wrong tree 把方法搞錯,走錯路線(2020 浙江高考閱讀B篇)
put the cart before the horse 本末倒置(2020 浙江高考閱讀B篇)
rob Peter to pay Paul 拆東牆補西牆,借新債還舊帳(2020 浙江高考閱讀B篇)
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 一石二鳥,一箭雙鵰,一舉兩得(2020 浙江高考閱讀B篇)
閱讀理解中顯性和隱性的熟詞生義考查非常之多,防不勝防,是高考必考重難點。語言是靈活的,動態的,不斷發展變化的。隨著社會的發展,詞彙的釋義也在日益更新。熟詞生義雖然教不完也學不完,但並非毫無根據隨意衍生,必然有其規律可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