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教育廳公布2019學年全省高校新生(浙江籍高中畢業生)體質健康測試情況。與上一學年相比較,寧波學生體質健康水平進一步提升,高校新生體質健康測試優良率和合格率均躍居全省第二名,進入全省第一方陣 。
成績背後,寧波體育教育積累了哪些好的做法?
學生體質健康全省前十普高 寧波佔4所
根據國家學生體質健康監測制度相關要求,此次省教育廳對2019學年秋季入學的高校新生(浙江籍高中畢業生)體質健康狀況的數據作了研究分析,並按生源地和生源高中學校進行全省排序(位)。
2019學年,浙江省105所高校(含獨立學院)共上報了322996名高校新生(浙江籍高中畢業生)的體質健康測試數據,除去部分信息不全的省內生源和外省生源數據,實際採集浙江籍新生有效數據共238074人。按生源所在高中學校統計,樣本量在30人及以上的高中學校761所(普通高中學校542所,中等職業學校219所)。
身高體重指數、肺活量,坐位體前屈、引體向上/仰臥起坐、50米跑……從身體形態、身體機能和身體素質等方面綜合評定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寧波高校新生體質健康測試各項指標數據穩步提升。
2019學年寧波高校新生體質健康總成績合格率為92.24%、優良率為21.60%,均躍居全省第二名。同時,各普通高中總成績合格率排名前10位中,寧波學校佔了4席,分別是鄞州藍青學校全省第一、鎮海蛟川書院全省第二、鎮海中學全省第六、象山中學全省第十。
不少做法和經驗走在全省前列
成績單背後是寧波教育不斷的努力和堅持。「十三五」以來,寧波堅持把學校體育放在「五育」中的重要位置,一面緊跟國家政策,一面在合規基礎上不斷創新,不少做法和經驗走在全省前列,包括:
積極開展學生陽光體育活動,確保學生每天在校活動時間不少於1小時;開展籃球、足球、排球、桌球、遊泳等系列體育賽事,校、縣、市三級聯賽;重點推進校園足球運動,評選出182所國家級、省級足球特色學校,完善校、縣、市校園足球聯賽機制和各級升學渠道。
同時,穩步推進體育中考改革,更著重考察學生核心素養。這裡分為學校日常體育和集中考試兩類項目,集中考試項目又分為必測項和選測項。除了必測的中長跑,隨機選測項目涵蓋遊泳、足球運球、籃球運球投籃、立定跳遠、跳繩等。
寧波市教育局與寧波衛生職業技術學院聯合成立了寧波市學生體質健康監測與指導中心,建立中小學學生體質健康監測哨點和檔案,每年開展全市性體質健康抽測活動,及時制定幹預性對策。多次召開學生體質健康推進會,共同商討如何進一步提升學生體質健康水平,補齊寧波學生體質健康的短板。高校新生體質健康排名情況列入對各區縣(市)的年度考核。
可以說,一系列實實在在的舉措,不僅有效改善體育教育環境、教學水平,而且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的身體素質和體育運動技能水平。目前,各級各校對體育教育重要性認識得到進一步深入、學生每天一小時校園體育活動得到基本落實、校內體育教學和競賽活動基本恢復、體育教師的配置和待遇得到明顯改善、學校體育場館設施更加完善。
鎮海中學學生在省中學生田徑錦標賽和市中學生運動會上的表現
看看這些「能文能武」的學校
是如何煉好學生體質的
在此次體質測試的普高中,鄞州藍青學校、鎮海蛟川書院、鎮海中學、象山中學位居全省前十,北侖中學、慈谿中學位居全省前二十,寧波中學、寧波二中、寧海中學等位居全省前三十。體質測試好的學校,往往也是學霸雲集的學校,這已經成了這幾年的一個常見現象。
通過採訪排名全省前十的四所學校,記者發現,對體育運動思想上重視、課程上保證可以說是他們共同的特點。
藍青學校:體育選修課是特色課程
體質健康測試排名全省普高第一,這是藍青高中這些年來在這項測試中的最好成績。
藍青學校高中部校長王紅元告訴記者,這個成績的取得,得益於兩大因素,其一是思想上的高度重視。學校把「身體健康」放在育人目標的第一位,接下來是「人格健全、學有所成、術有所長」。其二是特色化的課程設置。在課程設置上,藍青學校為了滿足學生在體育與健康方面不同層次、多樣化的需求,將課程內容劃分為必修和選修兩部分。
田徑、體操、體育與健康知識是每個學期各年級的必修課,其教學內容貫穿高中三年。
體育與健康選修課是該校體育與健康特色課程,根據學校實際情況,採用「普修課+選修課」的課程模式。即在高一年級開設普修課,男生主要開設籃球、排球、足球、桌球、羽毛球5大模塊,女生主要開設形體、籃球、排球、桌球4大模塊。通過普修課,讓學生對這些項目有所熟悉。到了高二、高三,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一項,經過兩年的專修,學校希望能讓學生至少養成一個陪伴終身的體育特長。具體選擇上,男生可在籃球、足球、桌球、羽毛球、網球、跆拳道中選,女生可在籃球、排球、形體、桌球、網球、跆拳道中選。
多年選修課程的開設,不僅滿足了學生個性化學習和發展的需要,同時也使學生形成了自己的愛好和專長,每個學生至少掌握了1-2項運動技術和技能。選修課教學中也湧現了一批有運動特長的學生,為學校參加各級各類體育比賽選拔優秀運動員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一批學生在近年的浙江省中小學生網球積分排名賽、浙江省中小學生遊泳聯賽、浙江省中小學生桌球冠軍總決賽等比賽中獲得了好成績。
除了體育課,一周兩次的體活課、大課間每天繞學校跑操1200米、每天下午第四節課以後的自由活動時間,還有冬季長跑比賽,平時舉辦各種球類比賽等等,都保證了學生的體育運動時間和運動強度。同時,針對體質測試比較薄弱的學生,每天下午活動時間,體育老師還會專門對其進行針對性的強化訓練。
鎮海中學:堅持有效體育教學
在此項測試中,鎮海中學和蛟川書院常年位居全省全市前列,關於鎮海中學「能文能武」的秘密也被多次解讀過。吳國平校長在不同場合表達過這樣的觀點:「堅持有效教學的基礎是有效德育和有效體育。學生如果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和持續的學習動力,有效教學就會大打折扣;學生如果沒有強健的身心素質,有效教學就成了空中樓閣。」
鎮海中學和蛟川書院一直把體育擺在很高的位置,保質保量地完成兩課兩操,即體育課、活動課、早操和課間操。今年疫情復學後,為了增強學生體質,學校體育課一度從每周兩節增加到了每周五節。
鎮海中學的大課間頗有儀式感,各班學生慢跑進場,5月至10月做廣播操和各班自編的自由操,11月至次年4月跑操,每班整齊劃一,喊出各班的跑操追求和口號。在鎮中校園裡,經常可以看到學生們在清晨、課間、晚自習上課前運動的身影,他們除了集體上體育課外,還會根據體育老師給出的「獨家配方」,針對自己的薄弱項目,自主開展針對性的體育訓練。
除了兩課兩操,鎮海中學每個學期還有長達一個月的體育與藝術周,學生可以自發組織戶外拓展活動,普及率比普通的學校運動會都要高。
鎮海中學除了落實「每天鍛鍊1小時」外,還在豐富多樣的體育類社團活動和各種體育競賽活動上,花了很多心思。學校重視普及與提高相結合,讓群體體育與競技體育相輔相成。學校田徑隊、桌球隊、籃球隊、健美操隊堅持常年訓練,在全省各類比賽中都斬獲過優異的成績。
象山中學:特色定製體育活動
象山中學圍繞多樣活動特色定製、運動時長嚴格保證、考評體系體育導向這三條路徑大力建設「陽光體育工程」。
在象山中學校園裡,經常可見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體育活動,而且每項活動都是「特色定製」。比如,結合課程內容和學段特點,高一年級開展男子籃球賽、高二年級開展女子排球賽、高三年級開展趣味定向賽等。學生們在輕鬆愉悅的體育運動中放鬆心情、增強體質。學校還大力發展體育社團,拓展第二課堂,如足球社、籃球社、羽毛球社、桌球社等;不定期組織體育社團特色賽事,如師生足球友誼賽。
高中生學業任務重,是否就意味著可以壓縮體育運動時間?答案是否定的。象山中學以體育課、大課間、課外活動課為三大主陣地,保質保量地開展體育活動。在開足開齊體育課的基礎上,保障學生每天一小時的體育鍛鍊時間。針對高三學生學習緊張的情況,每天在放學前十五分鐘開展跑操活動,保障學生的運動時長。
象山中學大課間的跑操,並不是每個學生簡單的跑步,還和班級榮譽緊密結合在一起。每個大課間,都有值周的老師和學生在現場給每個班的跑操情況進行打分記錄。據了解 ,學校向學生提出參與體育活動的具體要求,如課間跑操整齊有序、齊喊口號激情活力,並予以量化考核,納入班級考核體系,定期擇優表彰獎勵。學校在制度上引導學生達標爭優,達成主動運動、制度指引的教育共識,形成助力運動、全面考核的制度保障體系。
在三條路徑之下,學生們積極參加體育鍛鍊,不僅提高了身體素質,還強化了團隊合作意識。
據統計,在浙江省每年高校新生體質健康測試中,象山中學總成績合格率排名逐年提高:2019學年排名全省第10名,2018學年排名全省14名, 2017學年排名全省19名。學校還曾獲全國足球特色學校稱號,校籃球隊、校桌球隊、校田徑隊多次在省市比賽中獲得過冠亞軍。
特別聲明:本文為人民日報新媒體平臺「人民號」作者上傳並發布,僅代表作者觀點。人民日報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