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子發消息給我,說她面試又被拒了,這是她的第八次面試被拒。
我對此感到很奇怪,因為在我印象中,桃子名校畢業,能力也不錯,怎麼會屢次被拒?這不應該啊!
我讓桃子把她的簡歷先給我看看,這一看,就發現問題了:
在工作經歷這一欄上,僅在今年的上半年,她就換了三份工作,有的甚至沒做滿一個月。
我問她,你怎麼頻繁的換工作?
她說,有的不怎麼喜歡,有的是待著不習慣,還有的做著做著覺得沒意思就換了。
這就難怪桃子會屢次被拒了。
頻繁的換工作,會讓HR質疑她的耐心與定力,進而降低對她價值的評估,更遑論很多公司本身就不喜歡招頻繁跳槽的員工。
而且從桃子的回答上,也能夠感受到她對工作的消極態度:不喜歡就換,沒意思也換,做不長久。
身邊不乏像桃子一樣的一人,隔三差五的換工作,以為這樣就能碰到自己理想的。
實際上呢,他們之中不少人其實都抱著這樣的心態:以頻繁換工作來逃避工作本身。
究其背後原因,還是自身定力不夠。
自身定力不夠的人,習慣於逃避與妥協,習慣了凡事急於求成。
不管做什麼工作,他們要麼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狀態,要麼是容易自負、浮躁,結果迷失自我,最終還是回歸碌碌無為的平庸日子。
而有足夠定力的人呢?他們往往會把一件事盡己所能的做到極致,甚至由此成為行業第一人。
人們常說,一個人對待工作的態度,決定了他人生的高度。
我想說的是,對待工作有足夠定力的人,才會走得更高更遠。
就像一位作者說的那樣:「深耕,才能在領域裡站穩腳跟。」
但現代的人太焦慮了,無時無刻不在焦慮,越焦慮,就越難沉住氣,能否擁有強大的定力顯得更加彌足珍貴。
很多時候,人們之所以失敗,不是錯在機會少,也不是輸在能力差距上,而是自身定力不夠。
評論員馬立明在《世界將懲罰缺乏定力的人們》一文中寫道:
「我們都知道猴子撿玉米的故事,小猴子見到桃子又扔了玉米,見到西瓜又扔了桃子,見到兔子又去追,最後沒追成,一無所獲地回家了。朝秦暮楚,三心兩意,最後一無所獲。相反,那些一直堅守原地、一直堅持初心的人,最後會獲得時間的禮物。」
如果有強大的定力,能夠堅持本心,多一份忍耐與堅持,也許結果會截然不同。
那如何來修煉自己的定力?
1,多花點時間靜下心來思考
你可以在晨跑、獨處或冥想的時候來思考,思考自己究竟想要什麼,思考自己到底該做什麼樣的選擇,思考你的需求與痛點是什麼,又該如何來滿足……
2,專注某個領域,把它做到極致
選擇一個你喜歡的,或擅長的,或合適的領域,深耕,把它做到底,做到極致。
當你專注這件事本身,注意力不被其它事物所誘惑的時候,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定力足夠的人,他想要的,到最後時間都會贈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