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銀河補習班》看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2020-09-09 完形教育

主筆 | 李佳霖 (完形高級班學員)

編輯 | 巧克力


自從關注家庭教育以來,開始對家庭故事片很感興趣。

看到《銀河補習班》,開始納悶為什麼叫補習班?難道還天天補習嗎?這麼費力地學習孩子還能愛學習嗎?

最終,帶著頭腦裡各種揣測走進影院。

影片講述了一位在建築界鼎鼎有名的父親(馬皓文),因一次意外鋃鐺入獄,被離婚,錯失孩子珍貴的童年陪伴時光。

在孩子上初一時釋放歸來,用自身面對困難、低谷和嘲諷時堅定不移的信念及不怕輸的精神,以身作則,影響同時被夥伴譏諷、毆打,被教導主任視之為「煤球」、「墊底生」、被母親認定為「最蠢的人」,經歷著自己人生最不堪、低迷時期的兒子(馬飛),從「學渣」逆襲「學霸」,成就非凡人生的家庭教育故事。

影片裡有很多挑戰傳統家庭教育和應試教育的觀點,也反映了當代家庭教育和應試教育面臨的困惑和危機。


01.無條件的愛和信任是激發孩子內在驅動力的良藥

父子兩人七年後相見,是在馬飛被教導處閻主任揪上臺「批鬥」時。

閻主任各種難聽、不堪入耳的話在眾師生和馬飛家長面前羞辱馬飛,被馬飛毫不在乎的態度激怒,一氣之下要開除其學籍。

閻主任以為的批評、指責甚至辱罵,可以讓孩子受些挫折,從而改變,結果並沒有如他的意,倒是把自己給氣壞了。

父親馬皓文並不認可閻主任給孩子貼的標籤「差等生」、「沒救了」。

他公然向閻主任挑戰:如果他期末能進年級前十,就留在學校。

那一刻,我被感動了,妥妥的向上的力量。

有什麼比「我相信你可以」這顆種子更能讓孩子感受到父親的愛?

馬皓文說,「每個孩子身上都長著一個神奇的感受器,他們就是能感覺到,大人對他們的感情,是不是愛。」

父母對孩子的行為是不是愛,只有孩子最清楚。

馨予,馬飛的媽媽。一個只知道拼命賺錢讓孩子上最好的學校、學最好的補習班,在她看來那是她對孩子的愛,孩子感受到了嗎?

最好的愛,並不是你給了什麼?做了什麼?而是讓對方有了什麼好的感受體驗。

這像不像現代很多父母說的「我都是為你好!」是道德綁架還是自我療慰?

馬飛從父親和母親那裡得到的信念價值有著天壤之別。

馬皓文得知馬飛要被開除,第一個站隊馬飛,支持馬飛。

馬飛從馬皓文那裡得到的信念價值是:「我是可以的」、「我是重要的」、「我很可愛」。

母親則是第一時間討好主任,認為只有把孩子交給學校和老師才能管好孩子。

馬飛從母親那裡得到的信念價值是:「我是最蠢的」、「我什麼都做不好」、「我是不值得信任的」。

而馬皓文徹底把兒子馬飛從母親那裡得到的信念系統打碎重塑,協助Ta找到自己的價值和理想,讓馬飛相信自己是可以。

馬皓文一直在給兒子馬飛傳遞的是:無論你事情做得怎麼樣,你都是我的好兒子。

所以不做作業還玩電腦,考了倒數第五名,在馬皓文眼裡都不是問題。

孩子需要慢慢適應,只要他一直陪伴和相信,其他都交給時間。

馬皓文用愛和信任建構了馬飛的信念價值觀:只要腦子一直想,你就能做好地球上的任何事。


《吸引力法則》一書中曾說過:「要相信,讓宇宙產生影響和運轉的是信念。信念不是盲目的,它是可以想像的。信念就是相信宇宙是站在我們這邊的,並且宇宙知道怎樣讓我們的願望實現。

我們越是相信什麼,就會發生什麼。


02.關係大於教育:先有關係,後有教育

在馬皓文的堅持下,馬飛辦了走讀,不需要寄宿,從此父子相互陪伴。

馬飛從父親馬皓文身上看到了堅定帶來的希望,大家都不看好他,只有父親義無反顧全然支持他。

和父親缺失七年的空白,瞬間拉進距離,關係更近一步。

馬飛出於對父親的信任,感覺要在期中考試擠進班級前十,壓力山大,把這種感覺告訴馬皓文。

因為馬飛知道即使他向父親表達做不到,父親不會責怪他,反而會理解他,也只是想尋求一些幫助。

馬皓文並沒有把自己的期待和要求強行壓制給馬飛,一句「那都是說給他們聽的,不用放心上。」輕鬆化解。

帶著壓力學習和輕鬆學習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效果。所以馬皓文說:「學習要從興趣開始。」

馬皓文並沒有站在父母的高度,用權威強迫孩子要聽父母的,而是用一個平等的角度感同身受。

接著馬皓文把書包裡的書堆一個高度,加起來就十來釐米,平均分配每天一釐米的成效是可以做到的。

用視覺效果讓馬飛相信自己是可以完成的。

馬飛心甘情願說道:「接下來你給我補習吧!」

「我已經給你補了一天,接下來要靠你自己。」出乎意料,馬皓文會這麼跟兒子說。

區分自己的責任,對方的責任和雙方共同的責任。

學習是學生的責任,父親的責任是協助孩子擁有良好的學習心態卻不能替代Ta。

所以馬皓文把馬飛的責任權交給他自己,而不是像現在很多家長一樣,坐在旁邊盯著、看著。

當我們和孩子關係變好後,孩子會更願意聽我們講。

有篇文章裡記載了那麼一段話:

「孩子遇到的任何問題、任何焦慮,永遠都不是你替他做什麼、你給他什麼建議、你給他講什麼道理。

而是你穩定地存在、情緒成熟地承載,你的態度和處理問題的方式,而不是你比他還要慌。」

馬皓文表現的正是讓孩子看到他的態度和處理問題的方式。

孩子一有偏差行為,我們往往就是急於去糾正,忘了給孩子先保存良好的感受感覺,再去糾偏,所以親子關係很緊張。

幸福金三角:關係和良好的體驗是基礎,打好基礎,拿到我們想要的效果就輕而易舉了。

記得有一次馬皓文從求申訴裡遭到挫敗,沒有人願意給他申訴的翻身機會,還一併把他趕出來。

在他沮喪的時候,看到馬飛興奮地跟他分享自己的熱衷時,馬皓文勃然大怒吼起馬飛:「你能不能給我掙點兒氣!?考試考好一點兒?!」

馬飛突然怔住了,丟了句:「我討厭你!」就跑開了。

沒有關係,斷開連接,那是馬飛感受了痛苦的體驗,所以選擇逃避,什麼都不願意聽。

當我們情緒不穩定,互動時傳遞的都是「你不好」、「都是因為你」、「你是罪」。

生命就是關係,完形教育創始人大楊老師說過:「我從來沒有見過一個孩子和父母的關係非常好,而孩子的教育出問題的。

如果和孩子關係很糟糕,要麼是父母很焦慮,要麼是父母自以為是。


03.做好自己影響孩子:不是孩子幸福了你才幸福,而是你幸福了孩子才幸福

當我們清晰自己要過什麼樣的生活,才能協助孩子過他想要的人生。

不在一個點糾結,成績差怎麼辦?不愛學習怎麼辦?沒有好工作怎麼辦?而是站在一個更大的格局出發,看整個人生。

「清華北大只是過程」,而人生那麼長,上了好學校就能決定有個好人生嗎?

就像馬皓文對馬飛實習班主任說的:「一生中最重要的時刻,應該是均勻地散布在他的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

此時此刻此地,我是誰?我在哪裡?我需要做什麼?我在做著什麼?

教育最終目的是:明心明志。


人生就像射箭,而夢想就像箭靶子,如果你連箭靶子都找不到的話,那每天的拉弓就毫無意義。

在馬飛區分不了自己的夢想和母親的期待時,馬皓文及時協助馬飛說了上面那段話,啟發了馬飛確立自己的人生目標,才有後來的太空人夢想。

中國教育學會第八屆理事會學術委員會顧問朱永新說:「最好的教育就是把夢想種在孩子的心底,讓夢想開花是教育的最高境地。」

很多時候我們以為的大眾標準就是我們的夢想,如果不跟隨自己內心去追根溯源,很難被挖掘自己的鐘愛。

遵從自己的內心,聆聽內在的呼喚是一種能力。

這種能力在最關鍵時刻總能幫助我們走出迷茫,超越自我。

正如98年洪水那次父子失散,馬飛憑藉自己的信念和力量突破圍困,自救成功。

再如,即使飛到外太空和地面失聯,也能像變魔術般的安全回國。

馬飛一切的成就不都源於他看到父親是如何活他的人生?

在馬皓文找工作被羞辱、遇到前同事為難、遭遇鄰居圍攻咒罵等等,馬皓文都堅定地告訴馬飛,不認輸!

馬皓文一直在用行動影響著馬飛,在一天早晨馬皓文洗臉時發現了一張馬飛寫給自己的紙條兒:「爸爸,像你一樣,不認輸!

突然間,馬皓文被感動到淚水噴薄而出,想哭又哭不得地在顫抖,看到這裡我的心都被揪了起來。

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男人也有哭的權利。

父親的愛和陪伴,就像是馬飛黑暗寄宿時期的一道光,照亮了他的整個世界,並引領著他逐步走向光明。

教育就是生命影響生命,生命呼喚生命。

我們是否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樣子決定了孩子能否過上Ta自己想要的幸福人生。


04.放下期待,靜待花開

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會對自己對他人有所期待,關鍵是如何區分什麼是自己的期待?什麼是孩子的期待?

如果把自己的期待強加給孩子,讓孩子背負自己未完成的願望,也許它也會實現,孩子終究會感到不快樂,因為Ta活成了我們期待的樣子,而不是Ta自己。

當馬飛說要去看一看夢想的航天展,馬皓文二話不說無條件答應了!

如果孩子向我們提要求,我們是不是要求孩子先完成某個事情作為交換的條件?做到了,我就給,沒做到,沒資格要!

就算是臨近期末考,承諾過要考進年級前十,馬皓文也要想辦法從寄宿學校帶走馬飛去看航天展。

在父親無限的愛的滋養下,這顆「全世界最聰明」的種子,長成了他自己的樣子!

期末考進入全年級前十,成功留校;還沒高考就拿到了錄取通知書……

人生的難題不會只有ABCD四個答案,只有能從A想到XYZ,才能主宰自己的命運。」馬皓文告訴大家,生活和人生沒有標準,只有想像才能創造更多的可能性。

看完《銀河補習班》,突然明白,明明沒有補習,為什麼還叫「補習班」?「補」的不是ABCD,而是愛、是鼓勵、是信任。

看完電影,我的紙巾也用掉了三分之二,總會不斷地莫名感動。每每看到父愛之光時,情不自禁淚流滿面。

父親給孩子傳遞的是力量、是陽光、是堅不可摧的信念。即使是父母也需要不斷學習成長,才能跟上孩子長大的步伐。

沒有需要管教的孩子,只有需要成長的父母

相關焦點

  • 《銀河補習班》,也是父母的補習班
    > 澎湃新聞記者 廖瑾一場爭論在即將上映的《銀河補習班
  • 《銀河補習班》有哭有笑,一個連父母都必須報名的「補習班」
    《銀河補習班》堪稱一部「走心哭片」,馬氏父子賺足觀眾眼淚,跨越年齡與性別,對於現場的「爸爸觀眾」更是一顆強力催淚彈。「看到了父愛的澎湃和家庭教育的力量,是現實主義題材的一次頗具意義的嘗試」、「電影並沒有絕對地為教育方式判定對錯,而是把更多的思考留給觀眾,值得反覆回味。」
  • 重溫《銀河補習班》引深思:「病態」教育下,論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可是,孩子的教育來自兩個部分:「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先撇開孩子的分數問題,學校老師的教育和家庭的教育都是缺一不可的,但學校教育其實是非常有限的,因為一個班幾十個學生,老師不能針對性地進行一對一的教育,另外不同的老師教育方式也不同。家庭教育卻不一樣,因為它才是終身性的。
  • 《獅子王》vs《銀河補習班》:左手是情懷 右手接地氣
    而郎朗本人則在微博表示,《獅子王》首映禮喚回了自己25年前的記憶,看完全新電影版,自己熱淚盈眶。情懷:經典回憶被喚醒1994年動畫版《獅子王》故事脫胎自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電影版的故事基本與動畫版無異,但也有所創新。導演費儒介紹,新版電影不希望用力過猛,也不希望隔斷觀眾與原版影片間的情懷關聯。
  • 影評《銀河補習班》:最好的補習班,其實你也上過
    暑期熱播電影《銀河補習班》,講述了一對父子跨越漫長時光收穫愛與成長的親情故事。在看電影的同時也引起眾人對親子關係和教育的廣泛關注和熱議。於是,這位爸爸用自己的方式給兒子補課,並將他和兒子兩人成立的補習班命名為「銀河補習班」。而影片中那副偉大深沉的父親形象一直印在筆者的腦海中。不管別人怎麼說你,怎麼看你,你在我心中永遠都是最棒的,馬飛有這樣一個父親真的很幸福,父親始終是他最堅強的後盾。就是在父親的教導下,他才有了從校長口中的「缺根弦」到太空人的華麗變身。
  • 《銀河補習班》論家庭的重要性
    銀河補習班-海報「獻給父親,送給孩子「,是這部的宣傳語,其實跟這部戲蠻搭的,家庭對於一個孩子的教育至關重要,有很多的悲劇都是家庭的原因造成的
  • 《銀河補習班》帶給我們的思考
    電影《銀河補習班》,講述了以老師,父母和孩子等不同視角闡述了充分尊重孩子興趣的新式教育的成功以及傳統教育的缺失。為人父母的我們應該思考:如何正確的教育自己的孩子。中國式的傳統教育自我們出生之日起,我們就被父母寄予了超高的期望。
  • 爸爸糖X《銀河補習班》:跨界詮釋父子情
    而作為傳遞父愛、關注兩代人共同成長的手工吐司品牌爸爸糖,在這個暑期,也有了屬於自己的新身份:《銀河補習班》首席烘焙師。它與《銀河補習班》一起,在這個夏季,深度關注家庭教育問題,在與所有觀影人一起享受爸爸糖的美味,並共同思考一個值得全社會關注的話題:關於父愛、關於成長。
  • 評分6.2,鄧超《銀河補習班》:父母都是照亮孩子人生的那顆星
    最近,由鄧超主演的《銀河補習班》電影在熱映,截至今日,《銀河補習班》在豆瓣電影評分降至6.2分,但其在貓眼電影評分為9.5分,淘票票評分為9.0分。實時票房數據顯示,上映7天後,《銀河補習班》累計票房已超過5.3億。
  • 《銀河補習班》:一部「知音體」大百科全書
    《銀河補習班》:一部「知音體」大百科全書 原標題:   《銀河補習班》的片長達到了147分鐘,簡直是「豪舉」——要知道上一部《復仇者聯盟3:無限戰爭》,瘋狂「挖坑」後的片長也不過149分鐘而已。
  • 爸爸糖牽手《銀河補習班》:跨界詮釋父子情
    暑期檔,最受期待的現實主義力作《銀河補習班》廣受好評,不但引起暑期的觀影熱潮,更讓教育問題成為熱議。這部由橙子影像、貓眼電影聯合出品,是鄧超、俞白眉第三次聯手大熒幕作品,打造了一個了不起的父子故事,也是一部嘆為觀止的太空奇觀。
  • 羨慕馬飛有這樣的父親,全世界最好的補習班:《銀河補習班》
    《銀河補習班》而就在今年暑假檔,由鄧超、俞白眉聯合執導的電影《銀河補習班》另闢蹊徑,將父親馬皓文(鄧超飾演)言傳身教,傾情詮釋父愛如山,助力兒子馬飛(白宇飾演)成長之路的教育,最終成為太空人飛向宇宙,一系列陪伴的親情故事逐一展現的觀眾面前
  • 《銀河補習班》首席烘焙師爸爸糖:陪伴是「烘焙」父愛最好的料
    張一白看完影片後稱:《銀河補習班》是一首讚美詩。和媽媽表達方式不同,爸爸的愛更加沉默,現場有觀眾分享自己的爸爸,從小到大隻為她開過一次家長會,還問「你上幾年級?」現場一位3歲孩子的母親也激動的分享:剛才老公對我說,如果我不在了,就請帶兒子來看《銀河補習班》,我想要對他說的話都在這部電影裡了」,感動得主創悉數落淚,超哥忍不住調侃:路演開始三天就收到工作人員投訴,再這麼跑下去眼睛會哭瞎。」毒sir曾這樣評價《銀河補習班》:「憑它真誠而強烈地擊打著每一顆父母心,憑它激發著每一個(曾經的)孩子去尋找那顆夢想的星星。」
  • 尋人啟事:從電影《銀河補習班》感悟教育,愛閱家東方城店高薪誠聘...
    《銀河補習班》這部電影最大的意義,就是聚焦了父子親情和家庭教育的反思和討論。思考過後,讓我們重新審視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明白真正好的教育,都自帶成長屬性,要重視親子關係的點滴。  父母是孩子人生第一任老師,當今時代工作壓力大、節奏快,信息爆炸,很多父母上班忙於工作應酬,下班後刷手機,瀏覽奇聞趣事,關心娛樂八卦,卻忽視了怠慢了和孩子一起成長。
  • 銀河補習班取景地拍攝地在哪裡 銀河補習班在蘭溪哪所學校拍的
    《銀河補習班》是天津橙子映像傳媒有限公司出品的劇情片,由鄧超、俞白眉聯合執導,鄧超、白宇、任素汐等領銜主演。影片故事發生在二十世紀80、90年代,講述了一對父子跨越漫長時光收穫愛與成長的親情故事,是一部探索家庭教育的現實主義題材作品。電影將在7月18日正式上映。
  • 《銀河補習班》的這幾句臺詞,家長看了都沉默了!
    「家長怎麼說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讓孩子看家長怎麼做。」                                                                             ——《銀河補習班》每個孩子生下來都是一張白紙,家長是畫家,教育是畫筆,怎樣繪出最美的圖案呢?
  • 看印度電影《嗝嗝老師》《銀河補習班》,才明白讀書的目的是什麼
    文/眼鏡哥看了《銀河補習班》和印度電影《嗝嗝老師》後,兩個問題讓我陷入沉思之中,教育的最終目的是什麼?學生為什麼而學習?周總理從小就明白,他讀書的目的是什麼?在他12歲那年到東關模範學校讀書時,魏校長問了同學們一個問題:「請問諸生為什麼而讀書?」
  • 看了《銀河補習班》後,網友:改變人生
    看了《銀河補習班》後,網友:改變人生!每個人的心中父親的形象都是不一樣的,畢竟每個人的經歷是不一樣的,再加上對事物的看法和理解不一樣就更加的不同了,但是每個父親都是愛自己的孩子的,只是他們的表現不同罷了。
  • 《銀河補習班》:父母的這點格局,決定了孩子對待世界的方式
    電影《銀河補習班》就講述了第一次當父母的家長,對孩子教育的勵志故事。影片由鄧超領銜主演父親角色,在父親的教育下,一個叛逆的孩子,從全班成績倒數的學渣,逆襲成全年級第一的學霸,再到找到自己人生方向……有很多家長在看完電影後,不禁陷入了沉思,開始思考自己和孩子之間的關係,到底什麼才算是良好的家庭教育呢?怎樣才算是優質的父母呢?如何緩解育兒焦慮?
  • 銀河補習班跟我的魔鬼補習班
    看完《銀河補習班》,看到了自己,看到了父親,有相似的,有相反的。我曾經也是墊底的學生,然後一直是。雖然裡邊也有很多槽點,但是為了電影效果情有可原。因此在我初中的時候我去了遠近聞名的強化訓練補習班,所謂的「魔鬼班」。當然效果還是有的只不過微乎其微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