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原名三變,字景莊,後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稱柳七,北宋著名詞人,婉約派代表人物,自帶的浪漫氣息和音樂才華,還有放浪不羈的性格,使得他深受大眾喜愛。他的詞訴說著纏綿悱惻的愛恨離別,描寫著北宋繁華的都市風情,真切的情,誠摯的愛,別有一番風味。
早年,柳永好作豔詞,仁宗即位後留意儒雅,對此頗為不滿。及進士放榜時,仁宗就引用柳永詞「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說:「既然想要『淺斟低唱』,何必在意虛名」,遂刻意划去柳永之名。 自此後,柳永不得志,遂出入娼館酒樓,眠花宿柳,自號「奉聖旨填詞柳三變」。
文人終究是文人,柳永骨子裡是想要考取功名的,但他也有他的自豪和尊嚴,由於仕途坎坷、生活潦倒,柳永由追求功名轉而厭倦官場,沉溺於旖旎繁華的都市生活,混跡青樓酒館,以畢生精力作詞,自詡白衣卿相,眠花宿柳的他,又何嘗真正放得下功名呢?所謂的奉旨填詞又何嘗不是他最後的驕傲呢?
據傳,柳永晚年窮愁潦倒,死時一貧如洗,無親人祭奠。歌伎念他的才學和痴情,湊錢替其安葬,每逢清明,相約祭拜。
柳永一生詞作較多,大量描寫男女之間的感情,詞中的女主人公,多數是淪入青樓的不幸女子。今天要介紹的《蝶戀花》,作於柳永晚年,面對自己的衰老,面對不得志的一生,望著這無極春色,他可曾後悔自己放浪不羈的生活?
《蝶戀花》
柳永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裡,無言誰會憑闌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春草,鋪地如茵,登高往下俯瞰,夕陽的餘暉下,閃爍著一層迷濛的如煙似霧的光色。青春易逝,彈指一揮間,幾度光陰已過,這一生,他拋卻了浮名,成就了一番風花雪月下的淺斟低唱,究竟是對是錯,心莫名惆悵,暫且對酒當歌圖一醉。
想是因為「她」不在身邊,滿目春色皆是愁;因為她不在,沒有人能懂我的苦悶,歌酒也都無味。往深裡再想想,柳永筆下的「伊」未嘗不是指代他過去的生活,為歌伎酒女樂工填詞的豪興,以及藐視官場終於落得漂泊一生的狂放。細想一下,當他尋花覓柳的時候,又何嘗不是在掛念著自己的仕途功名呢?
罷了罷了,「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既然無法排遣心中的憂愁,索性讓其肆意蔓延吧,即使瘦骨嶙峋,終不悔,這是我的選擇,也是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