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全知道(ID:EduKnow)原創,
可盡情分享至朋友圈,如需轉載請聯繫授權。
如有想要了解的話題,也可以給我們留言。
-NYU Shanghai-
這是
中國第一所中美合辦大學,
自從有了這個選項,
家長和學生開始糾結了:
還要千裡迢迢送孩子留學嗎?
該選這裡還是清華北大?
必須參加高考怎麼辦?
為了給大家全方位信息,
我們替你約來了上海紐約大學的
校長和常務副校長獨家解讀!
(內含學生記者實拍紐約大學美國總部)
(中方校長俞立中先生)
(美方常務副校長傑弗裡·雷蒙先生)
知乎上曾有一名高中生發帖詢問:「上紐大和清華北大之間,該選哪個?」 帖子吸引了100萬人圍觀,1000多人回復。
類似這樣的問題10年前是見不到的。那時候,清華北大是中國公認最好的大學,哪裡會有一所大學和他們PK?
然而自從四年前上海紐約大學成立,常常有人猶豫該選擇「上紐大」,還是清華北大復旦?還有更多國際學校的家長無比糾結:要不要選這裡替代出國?尤其是女孩子,去美國安全嗎?
也有很多人從沒聽過「上紐大」。這難道不是一家證券交易所麼?
種種謎團,不如我們先科普一下:上紐大的全稱是上海紐約大學,它是美國紐約大學和華東師範大學聯合出品的「混血兒」,2013年招收了第一屆學生,今年剛剛畢業。
不少人問:第一屆畢業生都去哪了?
官方統計的戰績不俗:其中40%的學生選擇讀研,並斬獲了普林斯頓大學、康納爾大學、哈佛大學、耶魯大學、芝加哥大學、布朗大學、劍橋大學、倫敦政經、帝國理工、墨爾本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一批名校。
60%的學生開啟職業路線,進入摩根大通、摩根史坦利、德勤、安永、普華永道、波士頓諮詢、滙豐、歐萊雅、阿迪達斯等知名企業。
然而作為一家由媽媽們創辦的教育媒體,我們更感興趣的是:
這所學校與紐約大學有什麼不同?
值得考慮嗎?
性價比高嗎...¥¥¥?
跟出國讀書有什麼區別?
為了搞搞清楚,我們索性探訪了學校,並約來了上海紐約大學的校長俞立中先生和美方常務副校長傑弗裡·雷蒙先生。
俞立中
校長
傑弗裡·雷蒙
美方常務副校長
第一印象如圖所示:它絕不是一所100%的美國大學。
學校的學生一半來自中國,一半來自世界各地。俞校長說:那些選擇來上海紐約大學的外國學生,多半是對中國文化感興趣、對中國的發展機遇很關注的年輕人。換句話說:這裡集中了一些洋人「中國通」,有的老外還能講上海話。
雷蒙先生本人也是一位中國文化愛好者,他的辦公室裡滿滿的中式家具、還有中國畫和擺設。
實事求是說:假如從孩子未來的職業發展考慮,這所學校更容易遇到一批聚焦中國、耕耘事業的國際友人,形成「以中國為原點,世界為半徑」的國際校友圈。
在管理方面,上紐大不是100%的美式管理,而是結合了一部分中式DNA。
比如說,學生第一年的宿舍選擇是強制的,中國學生必須跟一名外國室友住在一起,保證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這在美國的大學裡是見不到的。在一所龐大的英美學校,你經常會看到這樣的場景:白人和白人學生在一起,華人和華人學生在一起。
孰優孰劣?很難短時間內下定論。
西方的教育主張浸入和引導,讓孩子在啟發當中慢慢的獲得某項能力。然而中國孩子在童年的成長環境中往往缺乏合理的、循序漸進的國際化引導,所以我們常常看到孩子們在準備走向國際的過程中,無論是語言還是溝通能力等方面,總要在短期內依靠各種外力的幹預。
上紐大的這項規定,應該說不失為一種因地制宜的嘗試。俞校長解釋說:學生們可以選擇通過電腦配對,選擇與自己作息時間一致的室友,但他們不可以選擇室友的國家、種族和膚色。
他說:「每一年總有一兩個中國孩子不適應,來找我換宿舍。外國學生倒是沒有。」中國的家長也會找校長要求更換宿舍。對此,做了一輩子教育的俞校長說,他給家長的建議就是一句話:「孩子的事情,請讓他們學會自己解決。」
經過一兩個月,沒有學生再提出換宿舍的要求。或許他們仍在與室友磨合,但是至少他們沒有從一開始就放棄努力。
雷蒙校長說:「父母需要做好準備,允許孩子探索和走彎路。在彎路中學習,這是孩子成為幸福、高效、成功人士的一條必經之路。」
上紐大非常注重學生們的團隊精神、溝通能力、人格魅力、表達能力等「軟實力」的培養。這與美國的大學的目標一致。
西方的教育提倡「以終為始」:以孩子適應社會為原則,倒推看看學校和家庭需要培養哪些能力。
上紐大繼承了這個理念,學校決定不用傳統的模式衡量學生:你記住了多少知識、背了多少東西、考了多少分數,而是注重評判學習的過程:你否全身心參與了課堂教學?如何與老師互動?如何與別人合作?
俞校長說:「學生走上工作崗位之後,大學裡學的知識,很多都不記得了。那是不是大學沒有用了?實際上,學生們在教學活動中培養的能力和素質,也就是,那些沒有背下來的部分,才是一輩子留在生命裡的。」
上紐大每屆的學生只有不到300人,但學校開設了100多門課程。有的課程只有一個學生選擇,學校也會開設:一對一授課。
在美國的紐約大學,一門課必須有6個以上學生選擇才會開設。但上紐大作為年輕的學校,有更多空間去嘗試和探索。學校的師生比是1:6,更適合小班教學。
在採訪中,我們很驚訝俞校長對於學生們的熟悉:孩子們的名字和故事,能詳細講得出來!他還跟第一屆的260名學生建了微信群,投入大量的私人時間與學生互動。這是他任職校長的第三所大學,也是唯一一所誕生在中國的體制外大學。能看得出為了這份教育實驗,他和雷蒙先生都投入了很多的心力。
在採訪時,俞校長還隨手從柜子裡拿出學校的紫羅蘭校服穿上,以學校的標誌性形象接受訪問。這些小細節確實打動了我們。為了表達對上紐大教育者這份投入的敬意,我們這篇文章的關鍵詞也使用了紫羅蘭色。
學校如何選拔人?
對於中國籍的孩子,他需要通過學校的申請和面試,跟申請美國大學的程序接近。同時,國家規定中國籍學生必須參加高考,並且目前沒有政策變動的跡象。
為了適應雙軌制學校的教學,上紐大採取先選拔,後高考的模式。
雷蒙校長說,學生們每年1月份提交申請文書和推薦信之後,學校會從上千人當中,選擇500個學生,邀請他們到學校參加一天的「校園日活動」:包括面試、試聽課程、英語寫作等等。
之後,學校會選出175個申請人,給他們發出有條件錄取通知書。最終,紐大會參考高考成績綜合考量是否錄取,進校的通常是每個省高考排名前20%的學生。
俞校長說,上紐大與傳統的體制內大學不同。每個想報考的學生,最好先問自己四個問題,再決定要不要來:
第一:你是否願意選擇一條不一樣的人生道路?如果你是一個具備冒險精神,對多元文化和前沿事物感興趣的人,那麼上紐大是適合你的。
第二:你是否願意選擇一種不一樣的學習方式?從你出發、提出要求、主動學習;而不是被動的等待老師公布答案。
第三:你希望建立中國與世界的紐帶嗎?上紐大提供了一個立足中國的文化融合機會,但是第一步,你必須願意突破文化的壁壘。
第四:你能否在較短時間適應全英文的環境。
上紐大的學生前兩年在上海學習,大三可以在紐約校區和阿布達比校區,以及紐約大學的11個海外教學點學習(包括阿克拉、柏林、布宜諾斯艾利斯、倫敦、巴黎、雪梨等)。
報考時,學生們可以同時申請三個校區。三個校區的電子閱覽資源,也是通用的。
上紐大沒有校園,跟倫敦和紐約的很多學校類似。屬於典型誕生於寸土寸金大都市的「小而美」人設。
紐約大學的總部位於曼哈頓金融城;上紐大的「校園」是一幢17層的高樓,聳立在上海浦東世紀大道,靠近陸家嘴金融區。
樓裡有美國學校的各種配置:醫務室、健身房、心理諮詢室、造型多樣的沙發(可以換著姿勢隨意坐)、舞蹈教室、24小時的圖書館(有英美原版的圖書和報紙)。
俞校長說:學生們最令他自豪的是,很多人的人生目標非常明確,知道自己想幹什麼。有些人拿到了大公司的offer,但是他們選擇了非盈利組織;還有人去往非洲實踐。
在我們的探訪中一個明顯的感受是:上紐大是一所很典型的大都市學校。學校非常現代,學生們穿的也很體面,有大公司裏白領的感覺。在紐約和倫敦的大學裡,往往也有同樣的氣氛。學校沒有碩大的校園,有的教學樓就在公司隔壁,學生在學校裡就已經開始跟社會接軌了。類似這樣的穿著打扮(甚至走路速度),在遠離大城市的學校裡很難見到。
訪問結束後你會想:當北京上海成為一流的國際都市,也許應該多一些中外合辦的大學。實現世界資源、雙語教育;不用飛太遠也能「留學」,讓孩子在家門口完成文化過渡之後,再去往更大的世界。也許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立足中國,
行走世界。
正在看文章的你,
如果上紐大是你的母校,
歡迎寫下你的感受!
認識校長
1. 俞立中校長:博士生導師,1978年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地理系,曾先後擔任上海師範大學、華東師範大學校長。
2. 傑弗裡·雷蒙(Jeffrey Lehman) 常務副校長:本科畢業於康奈爾大學,碩士畢業於密西根大學的公共政策研究院,並獲得密西根大學法學院的J.D.學位。曾擔任美國康奈爾大學校長。
特別感謝紐約大學全球校董丁勁松先生及夫人楊曉華女士,以及紐約大學孫霜韻女士對我們採訪的大力支持!
下個月,我們將請來上海中學國際部的一名學霸,實地探訪他的目標院校:紐約大學阿布達比分校。他將帶來一手的信息和視頻!敬請期待!
中外合辦本科大學名單
點擊查閱更多美國紐約大學相關視頻:
─點擊下列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