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上有很多孩子一發燒,沒多久就會拉肚子;也有些孩子拉肚子一兩天後,隨之而來的就是發燒了。所以一些細心的家長發現了這個問題,給我留言說:
「邵醫生,通過學習課程,我已經逐漸能自己在家幫孩子解決問題,不用再一生病就往醫院跑了。但是最近孩子不僅發燒還拉肚子,我不知道應該是給她先退熱還是先止瀉?」
這種現象很常見,接下來我來講講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中醫講要辨證治療。發燒、腹瀉,是兩種不同的症狀,也有不同的病因。
所以,想要科學應對,首先要理清發熱和腹瀉之間的順序——孩子是先有發燒,再出現腹瀉,還是先有腹瀉再引起發燒?
總而言之,最重要的是抓住孩子生病的最本質原因,也就是發病的病機。
先有腹瀉再有發燒的孩子,常見於胃腸道的感染,比如輪狀病毒感染、大腸桿菌感染等急性腸胃炎。
這種症狀是由於病邪直中腸腑,影響了大腸吸收津液和傳導糟粕的功能,最先表現為腹瀉,又因為這些病原體分泌內毒素,引起炎症,從而導致孩子發熱。
理清了病情的發展,找到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腸腑功能受損,病邪蘊而發熱,因此重點應放在祛邪外出,但又要防止洩瀉太過傷津。
推拿方:
✔ 清腑化濁——運板門100-300次。
✔ 調整大腸功能——平推大腸100-300次。
✔ 調節肛門括約肌——揉龜尾100-300次。
出現腹瀉伴發燒,還要注意給孩子及時補充水分和電解質,以防脫水。若出現腹瀉劇烈、伴高熱不退或持續嘔吐等症狀,建議立即去醫院檢查。
日常生活中,更常見的是先有發熱再有腹瀉,也分下面兩種情況:
這是最常見的類型之一,很多孩子在外感邪氣出現惡寒發熱、鼻塞流涕之後,必定會出現腹瀉,這是為什麼呢?
風寒邪氣侵襲人體,孩子表面毛孔被寒邪鬱閉了,從而引起發熱惡寒等表證。寒邪又很容易從表直中脾胃,脾喜歡溫暖,一感受到寒邪就會運轉不了,水溼停運,導致腹瀉。與此同時風熱很容易攜帶著自然界中的溼邪侵襲人體,肺與大腸相表裡,肺氣不利,又會影響大腸的傳導功能,也會導致腹瀉。
此時,孩子主要表現出發熱惡寒、流涕等表證,伴有拉清稀青色泡沫樣大便或黃色較臭的大便,暴注下迫。
這種情況該如何應對呢?
外感發熱腹瀉的孩子,主要是因為衛氣鬱閉,寒邪直中,治療上要以祛外感和止瀉手法同時進行。
✔ 發散解表——外感四法、推三關各100-300次。
✔ 祛風散寒——揉外勞宮、揉一窩風各100-300次。
✔ 固攝止瀉——補大腸100-300次。
很多家長不知道,傷食也是導致發熱腹瀉的一種常見病因。
孩子飲食不能自節,經常吃多,或者喜歡吃一些不好消化的食物,這就很容易超出脾運化的負荷能力,消化不了的食物就會堆積在胃腸,積而發熱,胃腸有熱,向外發出,表現為發熱。脾的運化功能受損,水溼內停,跟胃腸的積熱相合,溼熱下注腸腑,所以孩子會伴隨著腹瀉。
這時候的發熱溫度比較高,孩子一派實熱象,面紅煩躁,腹痛難忍,大便裡有不消化的食物殘渣,拉肚子之後腹痛緩解,積熱也會隨著大便瀉出。
如何應對?
傷食積食引起的發熱腹瀉,主要是因為內傷飲食,鬱而化熱,因此要因勢利導,重點放在消食化積,通腑洩熱上。
✔ 消食化積——掐推四橫紋3-5次,順運內八卦100-300次。
✔ 通腑洩熱——逆運內八卦,退六腑100-300次。
✔ 促進熱邪外出——推下七節骨,揉龜尾各100-300次。
操作中,要注意中病即止、見效即停,孩子退熱後,容易出現水樣便,要及時把脾胃顧護起來,防止洩瀉太過,傷津耗氣。
孩子發熱,伴隨腹瀉,不外乎就是外因、內因,不內外因。外因主要是外感風寒;內因主要是邪氣直中臟腑,臟腑功能受損;不內外因主要是指飲食內傷。
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知道,發熱腹瀉的孩子,不能見瀉止瀉!而要通過其他症狀,大便的顏色、質地、氣味等,認真分析孩子發熱腹瀉的原因,辨證論治。如果孩子發熱難受,可以用清天河水輔助退熱,此法適用於一切發熱,無論表裡虛實,都可以使用,幫助孩子退熱,緩解不適症狀。
關於孩子發熱,可以訂閱邵瑛教授《如何少用藥,幫孩子有效退燒》視頻課。包含11種兒童常見發燒類型辨證與應用,教你正確應對各種不同情況的發燒。現在訂閱還可免費獲贈《兒童發燒50問》。兩套課程同時學習,幫助解決孩子發燒大部分問題!掃碼了解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