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意服事的基督徒 不該錯過的一篇講道

2020-12-15 基督教資訊平臺

「基督教講愛,但是這愛是什麼?」

「很多時候,這個愛的詞被濫用了。」

在最近一個關於志願服務的培訓上,服事數十年的Y牧師一篇短短20多分鐘的講道讓在場的基督徒們感到扎心和通透。

他提到:如果有人問基督教講的核心內涵是什麼,很多基督徒很容易就回答說「基督教講愛啊」,可以說,「愛」——是我們在教會裡被用的最多的一個詞,但也是最多被濫用的一個詞。

你是否在教會遇到很多滿嘴都是愛,但行為卻讓人看不到丁點愛的人?

Y牧師講到自己20多歲剛參加服事時也曾迷茫過,因為「在教會遇到很多滿嘴都是愛,但是行為卻讓人看不到丁點愛的人」,而他的經歷並非個案,在隨後幾十年的服事中以及許多人的分享中,他常常看到,在許多教會和基督徒群裡面,愛常常只是被談論,卻很少有愛的行動。

因為在基督教裡所講的愛是和服事不可分的。「我們基督徒為什麼把服事作為我們信仰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不是因為別的,而是我們的主就是這麼做的。」就如約翰福音13章所記錄的耶穌給門徒洗腳一樣,之後他告訴門徒說:「我是你們的主,你們的夫子,尚且洗你們的腳,你們也當彼此洗腳。 我給你們作了榜樣,叫你們照著我向你們所做的去做。」

「愛不是一個名詞,愛是一個動詞,需要把他行出來,把愛實現出來。」Y牧師點出,「愛不是抽象的,愛需要用你的言行、你的行動、你的奉獻,來去體現的。」

而我們常常在教會裡面看到滿嘴都是愛,但行為卻讓人看不到丁點愛的人,「那不是聖經講錯了,而是那些人沒有真正活出來愛。」

「沒有想過怎麼把愛活出來」,卻滿嘴說的都是愛,這正是愛這個詞被教會濫用的原因。

怎麼把愛真正活出來?這正是作為基督門徒的基督徒的焦點所在。

而基督教講的愛是怎樣的愛呢?

又怎樣活出來愛呢?

Y牧師說:

——其實,世人也講愛,比如友愛,親情,愛情等等,但是世人的愛往往是愛他們所愛,或者愛愛他們的人,而耶穌所教導我們的愛是完全的愛,是愛世人,包括任何人,比如愛你的仇敵。

「你們聽見有話說:『以眼還眼,以牙還牙。』只是我告訴你們:不要與惡人作對。有人打你的右臉,連左臉也轉過來由他打;有人想要告你,要拿你的裡衣,連外衣也由他拿去;有人強逼你走一裡路,你就同他走二裡;有求你的,就給他;有向你借貸的,不可推辭。 你們聽見有話說:『當愛你的鄰舍,恨你的仇敵。』只是我告訴你們:要愛你們的仇敵,為那逼迫你們的禱告。 這樣,就可以作你們天父的兒子,因為他叫日頭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給義人,也給不義的人。 你們若單愛那愛你們的人,有甚麼賞賜呢?就是稅吏不也是這樣行嗎? 你們若單請你弟兄的安,比人有甚麼長處呢?就是外邦人不也是這樣行嗎? 所以你們要完全,像你們的天父完全一樣。」(馬太福音5:38-48)

——愛不是一種施捨, 不是你高高在上施捨給別人,那不是愛。愛是一種謙卑,你得真正把自己放到和你被愛的對象同等的位置。

——我們說服事人體現我們的愛,其實我們服事的是上帝。聖經曾經說:「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不做在我身上了。」

——基督的愛和服事是沒有功利的,是普世的,是源於一種本能。這種本能,我們基督徒可以通過實踐和練習可以實現的,在世界的價值體系中看這些肯定是不值得的、不理解的,但是從上帝的角度、天國的角度是可以看到它是如此寶貴。

中國的基督徒有個缺點:更容易接受,很難付出?

Y牧師回顧說,看過去200多年來中國基督新教之所以發展,是因為曾經有無數默默無聞的傳教士和基督徒來到這裡,把自己的青春和服務灑在了這篇土地上。然而,看今天仍舊有這樣一個現象,「我們作為中國的基督徒有個缺點:更容易接受,很難付出。」

「中國之所以今天有基督徒是因為曾經有宣教士來,他們把自己的人生、子女,甚至之後的幾代人奉獻給這塊對他們毫不珍惜的大地上,才有我們今天中國基督徒的信仰。但是想一想,今天,我們有多少基督徒家庭或者幾代人到自己國家的哪裡這樣去服事?」

只要你有心服事,在任何情況和環境下,神總會給你機會讓你做一些事情

「愛是基督徒的一個基本標誌;服事是基督徒一個基本標誌。」

Y牧師說,不要只是看一個人嘴上說什麼,道理可以說的很玄乎、很深刻,「我只看你怎麼把你嘴裡說的愛行出來,怎麼去對待人對待事。」

基督教的歷史上有很多例子,現在世界各地的教會也有很多具體服事社會、服事窮人、老人和孩子的事工,這些都是我們今天效法和學習的榜樣,「活出來,去服事你周圍的人,教會和社會,不是去抱怨。我們常常抱怨教會沒有愛,這個人沒有愛那個人沒有愛,但是我們能不能自己發起愛的行動?」

Y牧師,提到1946年創辦的「萬村千鄉」(Ten Thousand Villages)是一個非營利性的公平貿易組織。它的發起就是因為當時一位傳教士埃德納·魯思·拜勒(Edna Ruth Byler)從北美到非洲時,驚訝地發現在北美非常昂貴价格的工藝品在非洲如此的低廉,但這些工藝品中間的差價被一層層的貪婪的中間商拿去,於是埃德納籌款以他認為合理的價格在非洲當地買了工藝品後直接運回北美銷售,利潤最後返回給非洲當地。如今,「萬村千鄉」銷售來自超過35個國家120多個手工藝團體的弱勢工匠手工製作的產品,已成為作為世界上規模最大,歷史最悠久的公平貿易組織之一,與萬村千鄉建立了長期購買關係,工匠們獲得公平的工作價格,消費者可以獲得來自世界各地的禮品,配飾和家居裝飾品。

Y牧師以這個例子說到:「只要你有心服事,在任何情況,環境下,神總會給你機會讓你做一些事情。」

相關焦點

  • 生養眾多系列講道之三——為何現今的人不願意遵行生養眾多的命令
    生養眾多系列講道之三——為何現今的人不願意遵行生養眾多的命令
  • 基督徒,你為不服事神找過一些理由和推脫的話嗎?
    其實服事神並不是一種固有模式,並非非要一天24小時呆在教會裡參與繁瑣的各樣工作、打掃衛生、整理桌椅、為講道人端茶遞水、與新來的初信徒交流等等。服事神是一種執著專一態度,帶著這種態度去做服事,不論場景如何變化,自己始終如一,保持初心地去服事。
  • 平衡的講道(10-7)|先知性講道
    今日的先知性講道也需要同樣清晰的緊迫感,或者蒙託亞(Montoya)所謂「聖化的瘋狂」。布萊基斯(Charles Bridges)在出版於1830年的《基督教事工》(The Christian Ministry)中曾經討論過大膽傳道一事,對缺乏膽量的傳道人提出了警告:事工上的膽量……需要警告和鼓勵的圍護。然而,許多人可能知道,甚至能更真實地感受到他們講道的時候缺乏膽量。
  • 從伯大尼之家來看:基督徒當怎樣服事才蒙主喜悅
    馬大把主耶穌接到家裡後,馬大的那裡伺候,因事多遍心裡忙亂,於是在主耶穌的面前來告狀。但瑪利亞卻依然安靜坐在主的腳前來聽耶穌給他講道,馬利亞整個心懷意念都在主耶穌身上,她已經被主耶穌深深吸引,好像外面的事物,都不能夠影響她裡面的專一愛主。
  • 講道、逐字稿與友好的批評
    他做的笫一件事就是花錢請一位女士逐字逐句地謄抄我在恩典教會的笫一篇信息,再用兩個小時檢查修改這篇長達17頁的充斥著語法錯誤、不得要領的解經、和不合邏輯的論證的講章。這是我所經歷過的最折磨人也最令人尷尬的事情之一。湯姆用他那手術刀般的紅筆,對我的講道施行手術,切割,剖析,暴露了不少有毛病和不恰當的東兩。雖然這讓人幾乎難以忍受,但對我的講道卻是件最有好處的事。
  • 於宏潔牧師談:基督徒如何辨認「肉體」與「情慾」?
    今天神的兒女們,很多人僅只得救,不容易得勝。我們在很多的試探面前失敗,在肉體情慾的轄制中生活。基督徒想得勝前需先了解何為「肉體」。華人著名牧者於宏潔牧師在講道中分享了這方面的信息。今天很多人在心靈上,健康上出了很多問題。教會也是一樣。
  • 「講道王子」司布真:使徒時代以來最有果效的布道家
    在1850年,他寫信給他父親說:「我是極願意作一個傳道人像父親一樣,若蒙神允許,我願作一個成功的傳福音者。我願意叫罪人悔改,就近主耶穌,是的,你的服事是我所羨慕的。」當司布真在劍橋作學生時,他加入那邊的自由佈道團,團員中要算他的年紀最輕。據我們所知,在1850年的秋季,司布真應召講了他最初的一篇講章。
  • 基督徒當有怎麼樣的金錢觀念?
    有時我會想,若教會每逢第三年的十一奉獻可以用來幫助窮人,必定是非常好的見證。雖然現在教會在聖誕節有慈惠捐,每年也編列預算關懷窮人,但神好像要我們作的更多。求神幫助教會在這方面能有所突破。另外,申命記還提到第七年是安息年,要做三件事,這三件事全都是為了窮人:(a)所有的土地休耕。大家都不耕種,讓土地自然生產。我稱這一年是All You Can Eat年,你可以盡你所能的吃飽,但不能打包外帶。
  • 於宏潔牧師2013年教會周年紀念:基督徒生命成長的2大因素
    近日,深受信徒喜愛的華人牧者於宏潔牧師所帶領的教會——美國矽谷基督徒聚會進行了20周年紀念禮拜。在禮拜上於宏潔牧師分享了兩個重點:真知道我們所信的是誰、真知道我們自己是誰。於牧師少年時就重生得救,為第三代基督徒。
  • 王明道:基督徒的恥辱
    (賽四十六章十一節)。又說:「雨雪從天而降,並不返回,卻滋潤地土,使地上發芽結實,使撒種的有種,使要吃的有糧。我口所出的話,也必如此,決不徒然返回,卻要成就我所喜悅的,在我發他去成就的事上必然亨通。」(賽五十五章十節,十一節)。我們是他所生的,所以我們應當象他那樣不失信也不食言。無論應許人什麼事以前,都當仔細考慮這件事應當不應當作?能作不能作?願意作不願意作?
  • 一傳道人的服事小記:牧者在事奉與生活中的磨練
    彼此牧養是不容易的,因為每個同工對真理的熟悉都比較通達,所以彼此之間稍微提提意見就會引起矛盾不不滿,有時候還會造成隔閡。比如說傳道人在牧養中存在某些問題,或是真理的不明,也或是牧養的方式不合理,亦或者是在牧養中存在忽略的一些事,這樣的情況就需要同工之間的彼此提醒,糾正其問題,共同地走服事的道路。
  • 【原創】崇拜Q&A:經課表與經課講道(二)
    第一,對經課的大誤解不少基督徒、甚至牧者一聽到「經課」這個詞,心裡就會自動啟動自我保護裝置,將此信息屏蔽掉,或像害怕感染病毒一樣,趕緊走開;甚至有些就直接將傳講經課的人定為異端。為什麼會這樣?通常是因為不明白經課這個詞的意思,再將經課和天主教連在一起,就認為一定有問題。
  • 基督徒的生死觀
    聖經說,上帝的意思是叫一切見到基督而信的人得永生。(約6:40)且說,耶穌也親自這樣說:「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凡活著信我的人、必永遠不死。」(約11:26-27),因此,我們可以知道信耶穌為救主的人,是活在永恆裡而是永遠不死的。 耶穌曾經對信祂的人說過:「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
  • 觀察反思丨從春節到元宵 為何一過節基督徒微信裡總是被雞湯信息...
    而在過年期間,筆者發現這樣一個現象,不少基督徒也通過手機微信進行「送祝福」。而一些掛名基督教的平臺瞅準基督徒的這個需求,編發了大量和過年有關的或沾邊的文章連結,從除夕一直延續至今。然後由其若干小號在各個基督徒微信群進行反覆推送,加之還有很多不明就裡的基督徒盲目轉發。這些天這些信息鋪天蓋地襲來,大有「霸屏」之勢。
  • 從耶穌撒種的比喻來看講道和聽道
    主日講道和聽道,是基督徒教會信仰實踐中的重要環節。上帝對講道的人有何要求?
  • 新世代基督徒的處境:從近十年大學生基督徒的事工變化談起
    以筆者所服事的大學生基督徒為例,從他們身上,著實讓人覺得不再一樣了,雖然這種不一樣的比例目前還很小。但是,十年來,這種變化是很明顯的,明顯到不能視而不見。1、新時代基督徒筆者接觸的這些年輕基督徒大多數都是基二代,他們的信仰都是從父輩繼承而來,但繼承卻也有差異。一種是完全繼承了父母的信仰模式,完全的複製。
  • 基督徒常沉迷手機的4大危害
    基督徒在這一方面要特別注意。雖然看手機不是犯罪,但沉迷手機卻是不好的。沉迷手機指的是,無論做什麼都不會放下手機,吃飯、上廁所、走路、坐車、睡覺前都在刷手機,在各種各樣的環境都離不開手機。或許我們身邊的人都有這些習慣,自己卻以為沒什麼問題,因為周圍的人都在專注手機的內容。社會的大環境下人人都在做這件事,基督徒也會受到影響。
  • 基督徒歌手孟京輝專訪:小混混也能為神唱大讚美
    10年監獄生活,讓他淡忘很多事情,但唯有這個十字架一直在他腦中揮之不去。出監後他過著並不富裕的生活,在一次地鐵賣唱中,得到一個基督徒所送的福音卡片。第一次去教會聽到讚美詩《你是我永遠的救主》時,哭得稀裡譁啦。歌詞中「有一位救主為我釘在十字架上,他的血為我而流,他的死,是為了擔當我的過犯罪孽」,解開了一直背負沉重罪孽感的他的心結……三個月後受洗歸主。
  • 一場改變生命的講道,是一個人或幾個人在流淚、禁食、甚至流血
    就像很多傳道人和我說,今天基督徒來到教會裡面不是來聽道,而是來「品道」。什麼意思呢?也就是說有一些人聽道的時候再挑剔講員這裡講的的不好,那裡講得不好。而不是有一顆正確的心態。我竟回答,如果你講道講得好,自然會吸引人來聽,如果你講道不好,別人不聽那又怪誰呢?
  • 【話題】教會如何幫助和關懷單身基督徒?單身基督徒的婚姻是靠自己...
    很多教會認為,單身基督徒的問題並不像家庭那麼多,因此心思更多會放在家庭上。然而單身並非僅僅就指尚未戀愛、結婚的基督徒,其中也包括已經參加信家禮拜卻還未舉辦婚禮正式組建成家庭的基督徒、離婚的基督徒等等。有牧者認為,教會應當多多關懷單身基督徒,就像關懷基督徒家庭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