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洞照 新周刊
《我,喜歡你》將戀愛與美食結合,觀眾一邊觀劇一邊欣賞職業級廚藝。
有錢、學歷高、出身好、陰晴不定、獨斷專行、話少、對別人冷漠只對女主好……獨立意識覺醒的新一代觀眾,已經不能接受這樣陳舊的霸道總裁設定。如何解決懸浮與審美疲勞,成為霸總劇創作的關鍵。
後疫情時代的國產劇市場,被懸疑、女性及生活題材劇集佔去大半壁江山。在此背景下,紅極一時的霸總劇捲土重來,在行業和觀眾甘之如飴的同時,圍繞霸總人設的話題也成為輿論熱點。
2001年,現象級劇集《流星花園》中的道明寺成為全民情人,此後影視劇中的霸總一路北上,《鑽石王老五的艱難愛情》《來不及說我愛你》《錦繡緣之華麗冒險》等作品培養出大批具有代表性的國產霸總。
霸總劇雖備受觀眾及行業推崇,口碑卻一直處於割裂狀態。根據FUNJI娛樂數據服務的統計,近20年來,只有10部華語霸總劇的豆瓣評分在7分以上,2019年之後的作品則只有《半是蜜糖半是傷》及《我,喜歡你》兩部。
《半是蜜糖半是傷》以獨特的「暗戀」視角展現都市職場人的愛怨糾葛。
同為熱搜常客的上述兩部劇集,在霸總人設方面具有明顯差異。《我,喜歡你》的人物關係以忘年戀為基調,在日常氛圍的渲染下引發諸多遐想。劇中的霸總坐擁反差萌和吃貨屬性的雙重加持,去「爹味」的人設一方面彌補了他與女主間超過一輪的年齡差,另一方面拉近了虛構與現實的距離,為跨代際霸總劇議題提供了新的解題思路。
當代霸總,得女觀眾者得天下?
霸總即「霸道總裁」,出自網絡小說裡的總裁文,此類人物形象隨網文影視化躍然屏上。
「霸總和霸總劇最初走紅的原因,在於滿足了小城鎮和城鄉女性對這類人的幻想。」青年編劇司馬橋認為,雖然霸總劇受眾的地域和職業分布處在變化當中,但女性依然是其最大乃至唯一的目標群體。根據百度指數近一年的人群畫像,搜索關鍵詞「霸道總裁」的性別分布中,女性佔據近八成,年齡集中在20—40歲。
網絡指數僅從線上視角反映了霸總的受歡迎程度,在網際網路時代正式來臨前,霸總最先通過電視熒幕走進千家萬戶。
因此,在製片人、出品人、經紀人曾歆貽看來,女性觀眾對霸總劇的喜歡不受年齡限制:「霸總出圈是年輕受眾帶動的,如果作品自身品質好,內容不浮誇、不沙雕,有行業質感,就會帶動30—49歲的女性。」換言之,女性對爽感的需求不分老幼。
不久前的「假靳東騙局」,便是這一觀點的佐證。中國新聞網在相關報導中指出,「假靳東」們的欺騙手法並不高明,但他們卻抓住了中老年人不被關注的「情感需求」。
在非典型霸總劇《我的前半生》中,靳東飾演的賀涵宛如幾位女性角色的救世主,他既是女友唐晶忙碌人生裡的慰藉,又是紅粉知己羅子君實現逆襲的領路人。女性觀眾將其霸總人設投射在演員身上,一邊滿足幻想,一邊自我療愈。
《我的前半生》屬於另外一種非典型的霸總劇。
「一部好的霸總劇,會給處於某個心理階段的女性帶來一種沉浸式體驗,從而產生極強的代入感。」據資深娛樂營銷人士安小安觀察,對女性受眾而言,霸總劇的觀劇過程如同一次戀愛,現實中得不到的情感共鳴和擇偶標準會被喚起,從而產生愉悅感及令人慾罷不能的快感。
曾有國外學者將一切網際網路需求歸結為性需求,站在這一角度,「這類產品最為接近這個屬性」。
可惜的是,女觀眾為霸總打下的天下,並非不可撼動。近年,霸總劇和霸總角色陷入口碑兩極化的怪圈,不少古早霸總形象在當代網友的群嘲中「翻紅」。司馬橋舉例說明:「《情深深雨濛濛》裡的何書桓就是一個極端例子。還有《命中注定我愛你》中男女主最初接觸的過程,當時的觀眾可能很嗑,但現在看就是犯罪。」
隨著社會進步、生活水平提高和影視平臺向網際網路遷移,影視劇受眾人群分布與當地發展水平的關聯度也日益提高。
「電視時代的主要受眾是二三線城市,包括欠發達地區的女性;網際網路時代則是一二線城市的女性,即都市女性團體,她們的需求不是霸總,而是獨立女性的視角。」按照司馬橋的理解,現在的霸總仍在復刻過去的模式,早已跟不上時代。
告別懸浮感,從去「爹味」開始
安小安認為,國產霸總劇最普遍的問題還是懸浮:「如果不是做了很好的設定、有很好的人物塑造,觀眾難以沉浸。」
「有錢、出身好、學歷高、話少、獨斷專行,只對女主好,對別人冷漠,對待工作乾淨利落,邏輯清晰,是一個理性的人,但遇到女主會方寸大亂、拋棄原則、陰晴不定……」曾歆貽在總結國產霸總的陳舊套路時,不禁大笑起來。她發現霸總剛開始的設定都是愛說教,在了解女主的優點後,才逐漸改觀。
受網文影響,男強女弱、好為人師、對待女性角色像爹教訓女兒,幾乎是所有傳統霸總的通病。在早年,這種設定確實給一些女性觀眾帶去了滿足特殊心理需求的爽感。但如今,獨立意識覺醒的新一代觀眾,已不再需要甚至厭惡男性角色身上的「爹味」。
在此背景下,行業開始拓展霸總的類型和人設。在路晉(《我,喜歡你》男主角)身上,曾歆貽很少感受到說教意味,他之所以能成為今年最具話題度的霸總,說明角色性格特點的塑造非常重要。
「不局限於之前的某種長相、類型,外形更加多元化。以前的霸總沒缺點,現在會賦予他們一些人性化的設置,比如病痛、缺點、怪癖。」這些瑕疵不僅讓人物更貼近觀眾,也製造出一些缺口,讓普通人「有可乘之機」,觀眾在看劇時便會更有代入感。
站在編劇角度,司馬橋在《我只喜歡你》《忽而今夏》等作品中看到了霸總的另一種可能。「可以是純粹的女性視野,男性角色也不像本世紀初那樣表現出張揚、對世界不屑一顧的態度,而是更加溫柔,在女性面前願意以平等身份相處。如果這些作品也歸為霸總劇,那麼當代都市女性更樂於看到這類男主。」
安小安覺得,皮囊對霸總而言仍然重要。其次,完美霸總人設正在失勢,他們有弱點,且適時展示脆弱的一面,反而會有不錯的效果。
《忽而今夏》中不僅有青春與愛情,更將個人奮鬥故事貫穿其中。
司馬橋是本次受訪者中唯一的男性,他不反感「爹味」和說教,不過要看說的是什麼,「內容比行為更重要」。司馬橋坦言,自己並非以性別視角看劇的人,很少以強烈的個人感情代入其中,他看的是一部作品的社會文化背景。
他認為當下的社會思潮是反感霸總人設的:「從今年的熱詞就能看出來,比如內卷、打工人。再者,近期的國際形勢和經濟情況也在不斷變化。所以現在要塑造討喜的、緊跟時代的霸總形象,其實很難。」
解決方案之一,是讓影視裡的霸總受到挫折,回到人間,與懸浮感一刀兩斷,廣大普通觀眾才能產生共情。「比如破產、家族關係破裂等,迫使霸總從底層重新開始,接受跟『社畜』一樣的生活磨難。像周星馳塑造的蘇乞兒形象,就是這樣立住的。」
另一條路,是打破「勢均力敵的愛情」套路,影視作品裡女強男弱是一個趨勢。「比較極致的做法是讓女性做霸總,並且區別於過去的大女主爽劇,讓女主做秩序的制定者和掌控者。」
一個商品的成敗,是買賣雙方的事
霸總劇是影視行業為特定人群制定的精神方案,它高效、精準、安全,更易引發觀眾和用戶的喜愛及追捧,進而帶來收視率和聲量。製作方、出品方、平臺方乃至經紀公司能夠憑藉一部霸總劇或一個霸總角色,盡享流量紅利。
然而,即便霸總擁有深厚的群眾基礎,但從行業層面看,它的流行也經歷過波折和斷檔。「一位演員跟我提過,大約在2015年的時候,他有一部配置很好的霸總劇沒有出來,」曾歆貽對記者說,「因為那時候流行的是青春校園題材,還有大女主劇。」
究其原因,一方面因為霸總劇在前十年的發展過程中懶於突破,另一方面則是行情和輿情不斷發展的結果。
曾歆貽認為,霸總劇作為一種商品,它的天花板顯而易見,「是一個感覺的營造,作品的意義、內涵、服化道等層面的東西,很容易被忽略」。
曾有網友給她留言說,不在乎霸總劇在行業層面好不好,「給我們拍這種劇看就行了,只要甜就好,賣相和包裝不重要」。觀眾的低要求,對創作者產生了誤導,一大批製作粗糙的霸總劇蜂擁而至,拉低了整個類型的水準。
《流星花園》之後,影視劇中的霸總一路北上,比如《錦繡緣之華麗冒險》就是非常具代表性的國產霸總劇。
行業無法脫離用戶存在,正如很多情侶會因雙方成長速度的失調而漸行漸遠,一個跟不上觀眾成長步伐的劇集類型,也同樣會被拋棄。曾經「只要甜就好」的觀眾,已經不再那麼容易滿足。
安小安表示:「霸總劇如果沒有長足的創新,面目相似、橋段重複是極其容易出現的情況,惡評自然隨之而來。」更何況,如今的網絡聲量很大程度上是由男性意見領袖把持的,他們中的大多數對霸總有著先天的排斥。
因此,避免審美疲勞、增強差異化,成為霸總和霸總劇的當務之急。在承襲經典內核的前提下,必須給霸總和霸總劇穿上與眾不同的外衣,才能打造一部引人入勝的作品。在影視工業化程度較高的美國和韓國,就不乏此類成功案例。
安小安最難忘的美國霸總作品是《暮光之城》系列,這也是國外少見的標準霸總劇。常見的霸總劇往往使用明顯的社會地位、經濟水平的高下來區隔男女主,而《暮光之城》用了一個獨一無二的元素進行包裝:「男女主的差異是吸血鬼、人類的區隔,霸總的情敵不是另一個同族,而是狼人。
也有一些學者對此做了文化研究意義上的解讀,例如戴錦華就認為,從種族和階級分析維度來看,狼人的種族是居住在留居地中的印第安人,吸血鬼則是代表來自歐洲的白種人。」
2016年之前,曾歆貽與韓國同行交流頻繁,她對很多外殼新穎的霸總韓劇印象深刻:「《太陽的後裔》內核是瑪麗蘇霸總劇,但是經過層層包裝和細節的補充,讓人感覺不到;《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是女霸總和小奶狗設定;之前的《鬼怪》其實也是霸總劇,而且還是養成系。」
《鬼怪》讓金高銀爆紅,也說明霸總劇成功地俘獲了觀眾的芳心。
反觀國內,霸總的人設依然高度統一,有一定的僵化思維。「沒有人花時間去鑽研,覺得沒必要,隨便拍拍也可以,沒有創新,加上大多數都是網文改的,基礎沒有那麼好。」曾歆貽說。
對此,安小安也持同樣態度:「國內外霸總劇的差別,主要在於製作水準和創作細節的處理。還有就是行業水平和觀眾水準決定的,如果說做到70分就好賣了,誰會願意做到120分呢?」
未來,只要對愛和完美的需求存在,霸總劇就還會存在。行業和觀眾都不會放棄霸總劇,但必須以人物形象豐滿、細節刻畫細膩、劇集不斷進步、創新為前提。創作者要用一件更實在的「皇帝的新衣」,去滿足觀眾的幻想以及生活中無法實現的欲望。
(應受訪者要求,司馬橋、安小安為化名)
✎作者 | 洞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