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西安10月25日電 柯潔華山「悟道」記
新華社記者鄭昕 王浩宇
「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舉頭紅日近,回首白雲低。」宋人寇準吟唱的詩句,將西嶽華山的雄奇與高聳盡收其中。在嚮往華山已久的圍棋世界第一柯潔眼裡,西嶽想必也是這樣一番景象。
「華山是我一直非常嚮往的地方,我十分期待在華山上的比賽,也希望能在華山上轉一轉。」出戰2017年中國華山國際圍棋大會的柯潔說,「悟的過程,大部分棋手很缺乏這個機會,我也很缺乏,所以我不知道在這個環境下會不會悟出一些新的東西,我非常期待。」
與上周五在西安參加的全國圍棋甲級聯賽不同,一周內兩赴陝西的他坦言:到華山是想給自己一個停下來悟「道」的機會。因此,與上周比賽時的疲憊不同,這次攜父母來到陝西華陰的他,顯得興奮許多。
「華山給我帶來武俠的感覺,因為金庸經常寫到華山,我非常開心。」儘管是第一次來到華山,但柯潔與他的浙江老鄉金庸一樣,對華山有著別樣的情愫。
25日,中國棋手柯潔九段在比賽中思考 據說在上古地殼運動時,關中地區東部形成一塊完整而碩大的花崗巖。隨著時間推移,這塊巨大的花崗巖從地殼中湧出,崩裂成東西南北中五座山峰,遠看貌似蓮花。古代「花」「華」二字相通,有專家認為這是華山得名的由來。「劈山救母」「吹簫引鳳」「智取華山」,一個個現實或傳說中人們耳熟能詳的故事,都因其雄奇險峻的自然環境所生發。「趙匡胤賭棋輸華山」的典故,更是將華山與圍棋兩個中華文化符號緊緊綁在了一起。
「華山論劍」在華人心目中的地位更不用說,甚至連發明這個詞彙的金庸先生也不能免俗,在14年前——2003年的10月親自登上西嶽,與他的圍棋恩師聶衛平九段楸枰論道,留下「一子定乾坤」的美談。
「只見峰頂是塊大平地,四周古松聳立,穿過松林,眼前出現五六間舊屋。」「只見雙足剛好踏在危崖邊上,與崖緣相距只不過兩尺,適才縱起時倘若用力稍大,落下時超前兩尺,那便墮入萬丈深谷,化為肉泥了。」《碧血劍》和《笑傲江湖》中對華山環境的描述,與現實中圍棋大會決賽地的北峰相去不遠。
北峰絕頂的瑟瑟秋風,已經等候柯潔多時了。與上周在西安對陣檀嘯時一樣,「第一人」又是險中求勝。在與李世石的首輪比賽,執黑的柯潔開局疲軟掏空過分,遭遇李世石一路「追殺」。進入中盤韓國人卻心態失衡昏招頻出,被東道主抓住機會以四分之三子的優勢逆轉取勝。
柯潔九段(右)在比賽中思考,他最終戰勝韓國棋手李世石九段
兩場本懸念不大但過程異常艱難甚至有些僥倖的棋局都表明,柯潔太需要一段完全放鬆的時間了。「累」「煩」,這是心直口快的柯潔在採訪中不斷吐出的詞彙。「我一直都很疲憊,比賽太密集了,還有社會活動、採訪,我都想著能不弄就不弄了。有時候感覺到真的什麼都不想做了,就躺在床上。」
從上周在杭州的世界星銳圍棋最強戰和在西安的圍甲聯賽,到本周的圍棋大會,柯潔像趕場一樣打一槍換一個地方,就連比賽時也哈欠連連。活動的頻繁、賽事的密集,放在任何一個20歲年輕人身上,都一樣是沉甸甸的擔子。
柯潔九段與韓國棋手李世石九段在比賽中 「很多情況你不去做就沒有人去做,(對我來說)就多了一份責任感,沉重的責任感。我有義務去把圍棋推向更高的舞臺,這是我的義務和責任。」
他比一般年輕人更大的煩惱是,自己進步的速度跟不上那位「永恆的對手」升級的速度。近來在被問及圍棋人工智慧系統「阿爾法圍棋」(AlphaGo)時,柯潔均收起輕鬆心情,以「問過幾千遍了」「特別囉嗦」給搪塞過去。
但他又不能不對老對手的不斷「進化」牽掛、感慨。「一個純淨、純粹自我學習的AlphaGo是最強的……對於AlphaGo的自我進步來講……人類太多餘了。」在「阿爾法圍棋-零」系統自學成才40天就完勝上一版本的消息發布後,柯潔於次日凌晨在個人微博上如是說。
「AI(人工智慧)現在這麼強大,每個棋手都應該居安思危,想想圍棋的未來到底該怎麼做,該去思考一下。」直率的柯潔在與記者閒聊時,還是沒忍住談論起這個「被問煩了」的問題,「大部分人都應該去思考與AI相處或衝突的時代。我們棋手是首當其衝遇到AI的一群人,我覺得這是未來每個人都要去考慮的問題。」
也許這就是柯潔一直在悟的「道」。「我是愛去思考圍棋本質的一名棋手,」他說,「但我平時不怎麼提這個話題,我講了怕別人有一天也會悟出來圍棋應該怎麼下,所以很少去分享這些。其實我自己也搞不清楚圍棋的本質是什麼。」
「那是不是像西方一位哲人說的,內心真正的想法是說不出來的,那才是思維的盡頭?」有記者問道。
柯潔笑了起來,「我的思想還是比較狹隘的,還遠遠沒有到盡頭。」
圍棋是一項運動、一門哲學、一種文化、一種交流方式、一類生活格調……就像縱橫十九路的變化一樣,人類對圍棋的理解也從來沒有定數,只會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加深。雖說道不遠人,但「華山自古一條路」,路沒有到盡頭,「道」也永無止境。
「一天一天成長我相信可以悟出新的東西。」他的眉頭舒展開了。
編輯:嶽東興 圖片:李一博攝 籤發:高鵬
版權歸新華社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