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合格的硬體工程師要學這麼多知識?

2021-02-07 電子工程專輯

今天,回收參加工作已2個月了,一直出差,修設備的,換個核心板,換個電源之類的。感覺學到東西很少,當初是已硬體工程師助理招進來的。現在都做的啥,基本連續的出差,什麼也沒學會。這不是坑人嗎,想想,自己目前的經濟情況,只能寄生於下。但知識,自學是很快的。因此看了些硬體大神的都需要學習那些動西。現在把他們給列出來。


總體,從信號來奮,可以分模擬和數字2類。 模擬的難搞,年輕人搞的很少,要幾年才能成為大神,數字的分51/ARM的單片機,DSP類,FPGA類。


FPGA工程師,國內FPGA的工程師大多是在IC設計公司從事IP核的前端驗證,這部分不搞到門級,前途不太明朗,即使做個IC前端驗證工程師,也要搞上幾年才能勝任。DSP硬體接口比較定型,如果不像驅動算法上靠攏,前途也不會太大。 而ARM單片機類的內容就較多,業界產品佔用量大,應用人群廣,因此就業空間極大 。  


下面是別人寫兩篇文章,可以看看。


第一篇「硬體工程師發展的幾個方向」


對於硬體來講有幾個方向,就單純信號來分為數字和模擬,模擬比較難搞,一般需要很長的經驗積累,單單一個阻值或容值的精度不夠就可能使信號偏差很大。因此年輕人搞的較少,隨著技術的發展,出現了模擬電路數位化,比如手機的Modem射頻模塊,都採用成熟的套片,而當年國際上只有兩家公司有此技術,自我感覺模擬功能不太強的人,不太適合搞這個,如果真能搞定到手機的射頻模塊,只要達到一般程度可能月薪都在15K以上。


另一類就是數字部分了,在大方向上又可分為51/ARM的單片機類,DSP類,FPGA類,國內FPGA的工程師大多是在IC設計公司從事IP核的前端驗證,這部分不搞到門級,前途不太明朗,即使做個IC前端驗證工程師,也要搞上幾年才能勝任。DSP硬體接口比較定型,如果不向驅動或是算法上靠攏,前途也不會太大。

而ARM單片機類的內容就較多,業界產品佔用量大,應用人群廣,因此就業空間極大,而硬體設計最體現水平和水準的就是接口設計這塊,這是各個高級硬體工程師相互PK,判定水平高低的依據。而接口設計這塊最關鍵的是看時序,而不是簡單的連接,比如PXA255處理器I 2C要求速度在100Kbps,如果把一個I2C外圍器件,最高還達不到100kbps的與它相接,必然要導致設計的失敗。這樣的情況有很多,比如51單片機可以在總線接LCD,但為什麼這種LCD就不能掛在ARM的總線上,還有ARM7總線上可以外接個Winband的SD卡控制器,但為什麼這種控制器接不到ARM9或是Xscale處理器上,這些都是問題。


因此接口並不是一種簡單的連接,要看時序,要看參數。一個優秀的硬體工程師應該能夠在沒有參考方案的前提下設計出一個在成本和性能上更加優秀的產品,靠現有的方案,也要進行適當的可行性裁剪,但不是胡亂的來,我遇到一個工程師把方案中的5V變1.8V的DC晶片,直接更換成LDO,有時就會把CPU燒上幾個。前幾天還有人希望我幫忙把他們以前基於PXA255平臺的手持GPS設備做下程序優化,我問了一下情況,地圖是存在SD卡中的,而SD卡與PXA255的MMC控制器間採用的SPI接口,因此導致地圖讀取速度十分的慢,這種情況是設計中嚴重的缺陷,而不是程序的問題,因此我提了幾條建議,讓他們更新試下再說。


因此想成為一個優秀的工程師,需要對系統整體性的把握和對已有電路的理解,換句話說,給你一套電路圖你終究能看明白多少,看不明白80%以上的話,說明你離優秀的工程師還差得遠哪。其次是電路的調試能力和審圖能力,但最最基本的能力還是原理圖設計PCB繪製,邏輯設計這塊。這是指的硬體設計工程師,從上面的硬體設計工程師中還可以分出ECAD工程師,就是專業的畫PCB板的工程師,和EMC設計工程師,幫人家解決EMC的問題。硬體工程師再往上就是板級測試工程師,就是C語功底很好的硬體工程師,在電路板調試過程中能通過自已編寫的測試程序對硬體功能進行驗證。然後再交給基於作業系統級的驅動開發人員。


總之,硬體的內容很多很雜,硬體那方面練成了都會成為一個高手,我時常會給人家做下方案評估,很多高級硬體工程師設計的東西,經常被我一句話否定,因此工程師做到我這種地步,也會得罪些人,但硬體的確會有很多不為人知的東西,讓很多高級硬體工程師也摸不到頭腦。


那麼高級硬體工程師技術技能都要具備那些東西哪,首先要掌握EDA設計的輔助工具類如Protel\ORCAD\PowperPCB\Maplux2\ISE、VDHL語言,要能用到這些工具畫圖畫板做邏輯設計,再有就是接口設計審圖能力,再者就是調試能力,如果能走到總體方案設計這塊,那就基本上快成為資深工程師了。


硬體是要靠經驗,也要靠積累的,十年磨一劍,百年磨一針。


把一個月前想寫的東西,今天終於用一上午的進間整理完了,希望對喜愛嵌入式系統開發的工程師和學生們有所幫助。


第二篇 ,就比較詳細。「硬體工程師要學習東西」

硬體工程師需要學習的知識

1)基本設計規範

2)CPU基本知識、架構、性能及選型指導

3)MOTOROLA公司的PowerPC系列基本知識、性能詳解及選型指導

4)網絡處理器(INTEL、MOTOROLA、IBM)的基本知識、架構、性能及選型

5)常用總線的基本知識、性能詳解

6)各種存儲器的詳細性能介紹、設計要點及選型

7)Datacom、Telecom領域常用物理層接口晶片基本知識,性能、設計要點及選型

8)常用器件選型要點與精華

9)FPGA、CPLD、EPLD的詳細性能介紹、設計要點及選型指導

10)VHDL和Verilog HDL介紹

11)網絡基礎

12)國內大型通信設備公司硬體研究開發流程;


二、最流行的EDA工具指導

熟練掌握並使用業界最新、最流行的專業設計工具

1)Innoveda公司的ViewDraw,PowerPCB,Cam350

2)CADENCE公司的OrCad, Allegro,Spectra

3)Altera公司的MAX+PLUS II

4)學習熟練使用VIEWDRAW、ORCAD、POWERPCB、SPECCTRA、ALLEGRO、CAM350、MAX+PLUS II、ISE、FOUNDATION等工具;

5) XILINX公司的FOUNDATION、ISE


一、硬體總體設計

掌握硬體總體設計所必須具備的硬體設計經驗與設計思路

1)產品需求分析

2)開發可行性分析

3)系統方案調研

4)總體架構,CPU選型,總線類型

5)數據通信與電信領域主流CPU:M68k系列,PowerPC860,PowerPC8240,8260體系結構,性能及對比;

6)總體硬體結構設計及應注意的問題;

7)通信接口類型選擇

8)任務分解

9)最小系統設計;

10)PCI總線知識與規範;

11)如何在總體設計階段避免出現致命性錯誤;

12)如何合理地進行任務分解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3)項目案例:中、低端路由器等


二、硬體原理圖設計技術

目的:通過具體的項目案例,詳細進行原理圖設計全部經驗,設計要點與精髓揭密。

1)電信與數據通信領域主流CPU(M68k,PowerPC860,8240,8260等)的原理設計經驗與精華;

2)Intel公司PC主板的原理圖設計精髓

3)網絡處理器的原理設計經驗與精華;

4)總線結構原理設計經驗與精華;

5)內存系統原理設計經驗與精華;

6)數據通信與電信領域通用物理層接口的原理設計經驗與精華;

7)電信與數據通信設備常用的WATCHDOG的原理設計經驗與精華;

8)電信與數據通信設備系統帶電插拔原理設計經驗與精華;

9)晶振與時鐘系統原理設計經驗與精華;

10)PCI總線的原理圖設計經驗與精華;

11)項目案例:中、低端路由器等


三.硬體PCB圖設計

目的:通過具體的項目案例,進行PCB設計全部經驗揭密,使你迅速成長為優秀的硬體工程師

1)高速CPU板PCB設計經驗與精華;

2)普通PCB的設計要點與精華

3)MOTOROLA公司的PowerPC系列的PCB設計精華

4)Intel公司PC主板的PCB設計精華

5)PC主板、工控機主板、電信設備用主板的PCB設計經驗精華;

6)國內著名通信公司PCB設計規範與工作流程;

7)PCB設計中生產、加工工藝的相關要求;

8)高速PCB設計中的傳輸線問題;

9)電信與數據通信領域主流CPU(PowerPC系列)的PCB設計經驗與精華;

10)電信與數據通信領域通用物理層接口(百兆、千兆乙太網,ATM等)的PCB設計經驗與精華;

11)網絡處理器的PCB設計經驗與精華;

12)PCB步線的拓撲結構極其重要性;

13)PCI步線的PCB設計經驗與精華;

14)SDRAM、DDR SDRAM(125/133MHz)的PCB設計經驗與精華;

15)項目案例:中端路由器PCB設計


四.硬體調試

目的:以具體的項目案例,傳授硬體調試、測試經驗與要點

1)硬體調試等同於黑箱調試,如何快速分析、解決問題?

2)大量調試經驗的傳授;

3)如何加速硬體調試過程

4)如何迅速解決硬體調試問題

5)DATACOM終端設備的CE測試要求


五.軟硬體聯合調試

1)如何判別是軟體的錯?

2)如何與軟體進行聯合調試?

3)大量的聯合調試經驗的傳授;

這兩篇將的細,但一看,頭都大了,那麼多,自己歸納如下:


無非就是基礎和提升的兩部分

基礎部分:

1.元器件的選項,原理圖的設計。

2.常用的EDA軟體。例如PCB,Protel\ORCAD\PowperPCB\Maplux2\ISE 一般PCB板工程師和EMC工程師做這些師


提升部分:可將51/ARM,DSP,FPGA都學習一下。

來源連結:http://www.cnblogs.com/yfz0/p/4491829.html

推薦閱讀(點擊標題閱讀):

歐盟罰谷歌43.4億歐元,谷歌CEO:逼我們對安卓收費

歐姆龍精密電子宣布蘇州工廠關閉

又一小米手機充電自燃 ,官方賠償當「封口費」是否合理?

華為「達文西計劃」曝光!自研AI晶片抗衡英偉達

為什麼晶振的頻率是32.768kHz?

罰完谷歌又要罰高通,歐盟槓上美國


關注微信公眾號電子工程專輯,回復關鍵詞獲取更多內容如:電路、PCB、三極體、開關電源、運放、電容、電感、接地、示波器、濾波器、靜電、萬用表、二極體等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相關焦點

  • 硬體工程師 VS 軟體工程師:我學得這麼難,為什麼薪水沒你多?
    我相信硬體工程師和軟體工程師的就業前景應該是提這個問題的人最想知道的方面。就我所了解的,在現在以及可預見的未來,這個行業對軟體工程師的需求絕對是碾壓硬體工程師的。也就是說,招軟體工程師的職位比硬體工程師的職位要多的多,而且軟體工程師找工作上來說會比硬體工程師更容易先從企業的角度來講講。
  • Linux就該這麼學 一名Linux運維工程師養成記
    但是,Linux命令非常多,難道都需要記住?這肯定是不現實的。所以,我們要先知道哪些Linux命令是必須要記住的,哪些Linux命令是只要了解一下就可以的,哪些Linux命令是無關緊要的,要學會拈輕掇重。那麼具體需要掌握哪些知識呢?
  • 作為一名自動化工程師,你不想月薪過萬嗎?
    無論什麼工作想要去勝任,前提是你必須要有足夠的知識底蘊,而工業自動化對知識的儲備要求更是比較苛刻,最主要還是因為自動化接觸的領域較多,我們這裡舉一個例子,一個化工廠的生產自動化,就知道都需要什麼知識了。我們首先說硬體,包括:現場儀表、PLC或者DCS、人機界面、網絡、電腦、各種撬裝生產設備等。
  • 硬體工程師的發展前途是怎麼樣的?
    所以我想問,硬體工程師的發展前途真的有這麼差嗎?還是我對行業不夠了解,還是我不夠沉下心去學,真的希望一些了解的人,能客觀地解釋一下。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筆者作為板級設計工程師從事過一段時間硬體工作,拋磚引玉從非技術角度說一下自己看法。
  • 硬體案例分析之硬體工程師的必備知識條件(內部資料透露)
    作為一名硬體工程師,他負責整個產品開發過程。因此,有必要準確把握每個時間段。 該項目將有一個項目周期。 雖然項目經理控制時間,但具體操作由硬體工程師完成。5.3硬體工程師的基本工作目標:零產品缺陷過程,設計電路,解決缺陷,並與部門溝通。 能力,主要關註解決 BUG 的能力。 R 結果,一個字——忙!5.4硬體工程師的基本素質和技能考慮到華為硬體工程師手冊的位置,它看起來不錯。 硬體工程師需要什麼樣的個性?
  • 軟體工程師相較於硬體工程師更受青睞的原因是什麼
    傳統製造業與之相比,其實無論軟體硬體,跟網際網路行業都要差一個檔次。問題是傳統製造業內部,軟體的發展也也要好於硬體;因而在大多數人看來,軟體工程師相較於硬體工程師,也更加受人青睞,這是為什麼呢?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這兩者工作職責的不同。
  • 關於硬體工程師工資不高的幾個真相
    網絡上總是不乏「硬體不如軟體吃香」、「硬體幹活多、待遇低、門檻高」、「十年硬體轉IT,真香!」...等等諸多這樣的結論。事實真的是這樣嗎?或許,該審視一下自身。我們找到了幾位工程師最近對「硬體工程師的技術現狀」表達了一些自己的觀點。@feiy:工程師們忿忿不平的幹活多而工資低的待遇。
  • 為什麼有的硬體工程師能月入數萬?真相在EDA365
    「硬體不如軟體吃香」、「硬體幹活多、待遇低、門檻高」、「十年硬體轉IT,真香!」...等等諸如此類的言論在硬體工程師的圈子裡層出不窮,從另一個角度看,這也是硬體領域工資兩極分化嚴重造成的,有實力有經驗的工程師,月入數萬輕輕鬆鬆,而剛入門的硬體工程師甚至還有些在溫飽線上掙扎。
  • 電子工程師:做硬體、軟體哪個好?
    其實,以目前來看,做硬體和軟體都非常有前途的,硬體更需要專業的理論知識和經驗積累相結合,入門較難,需要掌握的知識較多,不單需要電路、模電、數電等理論知識,還需要掌握結構、工藝、元器件的參數性能、材料、廠家、標準、線路等知識,很多都需要多年的經驗積累,一個優秀的硬體工程師可以為公司節約很多成本,包括設計成本、時間成本等,在市場上也很搶手。
  • 硬體雜談(一)--硬體工程師都在幹什麼?
    最近終於忙完手頭上的工作,特此結合本人的經歷,先講下硬體工程師的工作內容,以供參考。關於硬體相關產業鏈的行業知識在視頻裡也有,大家可以優酷觀看,這裡就不再贅述。一般原廠,方案公司和品牌型公司這3種公司(還有直接對接原廠的大公司)。由於本人在這3種公司都做過,所以深有體會。
  • 硬體工程師吐槽行業,能有多狠……
    04 硬體工程師到底要會多少東西? @陸繼匯 我感到搞硬體除了pcb還要有機械腦子,還要有點單片機甚至上位機的知識,這樣配合起來更能得心應手。搞軟體上手快,但是對實體的東西概念不深,人從搞軟體退下來很難轉到硬體上,搞硬體的人去接任務更能勝任。
  • 如何快速成為一名Linux運維工程師
    建議選擇一本Linux入門書籍,前期可以安裝一個Linux虛擬機,重複練習為主要手段,把一本書好好吃透,重點是吃透,那麼你也就入門了,尤其推薦想自學Linux系統的同學買一本《Linux就該這麼學》,這本書從零基礎開始講起,涵蓋的知識不僅實用,而且有實驗可以做,隨時檢查自己的學習進度。那麼具體需要掌握哪些知識呢?
  • 假如有一次重來的機會,你選擇做一位硬體工程師還是軟體工程師?
    總監級別破100W也不是問題;硬體工程師一線城市,應屆生就算是進華為、聯想、小米也就10W以內吧,5年以後估計也就20W+吧,總監級別也很難到50W(個別特別出色人才不計算在列);3、從長期發展;軟體的發展速度是優於硬體的,自然發展就需要自身的不斷學習,知識就是財富,這點也是毋庸置疑的,也是長期發展軟體工程師也是由於硬體工程師的。
  • 學硬體好還是軟體好?軟體和硬體哪個更吃香?
    但是作為一個即將選擇在IT業學什麼的大學生來說很難抉擇!兩者的分別已經不是太大,但是現在的選擇依然會改變很多!   計算機的核心是作業系統是軟體,大量的應用程式是軟體,所以一般來說軟體更有前景。從就業的角度來看,軟體程度人員要求量大,但工作量較大,到一定的歲數之後,企業內的程式設計師可能會向管理演化。計算機硬體研發,在中國是弱勢,大量的硬體產品都是進口。
  • 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數據分析師,數據分析師需要哪些技能?
    但是如何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數據分析師,為企業創造更好的價值,是一名數據分析師時刻反省的核心問題。當然還有部分即將就業、剛入行久、轉行加入數據分析領域的群體,對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數據分析師,數據分析師需要哪些技能還存在諸多疑惑,那麼今天們就一起探討一下。1、 理論基礎篇作為一名合格的數據分析師,你需要有應用數學、統計學、數量經濟學專業數學知識背景。
  • 碼農們如何變得高大上:硬體知識學起來
    個人覺得軟體工程師需要知識儲備比較多,基本的硬體知識是必不可少的,電子信息領域的技術和知識本來就很多,但和軟體基本知識比起來,還是小菜一碟。
  • 最近才知道,原來JavaWeb工程師要學的東西有這麼多!
    Java Web到底要學習那些東西那麼,作為一個新手Java工程師,如何學習Java Web呢,我先假設你只是一個Java小白,學過了一些Java基礎,對於Web開發一竅不通,那麼你應該掌握的東西有哪些呢,不怕嚇到你,真的非常多。
  • 硬體工程師為什麼工資比軟體低,揭示幾個真相!
    你們認為,硬體工程師薪資不高,到底是什麼導致的呢?網絡上總是不乏「硬體不如軟體吃香」「硬體幹活多、待遇低、門檻高」「十年硬體轉IT,真香!」等等諸多這樣的結論。今天給大家看點不一樣的。@feiy : "許多硬體工程師都不知道『電源完整性』是什麼。"
  • 作為一名通信工程師,讀懂Datasheet是基礎
    無論是項目開始階段的選型還是後續的軟硬體設計,到後期的項目調試,經常有工程師對著英文的datasheet發愁,這麼厚的資料,一頁頁的讀,那得加班到幾點啊?簡單來說,datasheet裡的包括性能介紹(晶片做什麼用的)、管腳定義(要畫原理圖)、內部寄存器定義(要寫程序)、封裝形式(製造採購都要問的),這些基礎信息都會寫的很明白。另外,作為工程師,必須注意的還有器件的典型性能、最小和最大需求以及特性、在不損壞它的條件下你能做什麼、以及使用建議和提示。
  • 硬體工程師的世界
    >非常高興可以在這裡和大家分享勵志IT小哥的人生感悟,我大學本科畢業之後選擇了投入到江湖當中磨練自己,真的非常的高興,經過多年的工作經歷之後我真的被磨練了,而且往好的方向磨練,曾經的小哥我是一個膽小怕事的人,不是對人而是對待無論什麼情況下出現的問題,由於自己這種性格,導致我儘管努力付出但是成果很小,經過一次次的失敗之後,自己開始成長,開始直面生活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尤其是硬體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