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2018年中國減稅降費規模約1.3萬億元

2020-12-17 中國青年網

中新網1月15日電 財政部部長助理許宏才15日表示,減稅降費政策措施對激發市場活力、降低企業負擔發揮了重要作用,2018全年減稅降費規模約1.3萬億元。

國新辦15日上午舉行發布會,請財政部部長助理許宏才等人介紹本部門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的具體舉措,並答記者問。

1月15日,國務院新聞辦在北京舉行新聞發布會,財政部部長助理許宏才介紹本部門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的具體舉措,並答記者問。中新社記者 楊可佳 攝

許宏才介紹,2018年,面對錯綜複雜的國際環境和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財政部門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聚力增效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促進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宏觀調控目標較好完成。

一是大力實施減稅降費,保持較高支出強度,促進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

二是強化政策支持和資金保障,推動三大攻堅戰取得明顯成效,促進社會民生持續改善。

三是支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落實「三去一降一補」重點任務,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促進經濟發展質量提高。

四是深入推進依法理財,強化管理基礎工作,加強財政內部控制建設,推動改善營商環境等。

許宏才指出,我重點介紹一下2018年減稅降費有關情況。一是深化增值稅改革,降低部分行業增值稅稅率、統一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標準、對部分行業實行期末留抵退稅。

二是實施個人所得稅改革,建立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度,實施5000元/月的基本減除費用標準和新的稅率表。

三是出臺一系列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優惠政策。比如,將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的小型微利企業年應納稅所得額上限由50萬元提高到100萬元,將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貸款利息收入免徵增值稅單戶授信額度上限提高至1000萬元。

四是支持科技研發創新。將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提高到75%的政策由科技型中小企業擴大到所有企業,將創業投資企業、天使投資個人有關稅收優惠政策試點範圍推廣至全國,將科技型中小企業虧損結轉年限由5年延長至10年等。

五是兩次提高部分產品出口退稅率,降低關稅總水平,對進口包括抗癌藥在內的絕大多數藥品實施零關稅,減按3%徵收抗癌藥品進口環節增值稅等,我國關稅總水平由2017年的9.8%降至7.5%。

六是清理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以及社會保險費、工程建設領域保證金、經營服務性收費等。總的看,減稅降費政策措施對激發市場活力、降低企業負擔發揮了重要作用,全年減稅降費規模約1.3萬億元。

許宏才認為,當前我國經濟運行穩中有變,面臨一些新問題新挑戰,外部環境發生變化。按照黨中央決策部署,2019年積極的財政政策,將在穩定總需求的同時,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不動搖,認真貫徹落實「鞏固、增強、提升、暢通」八字方針,發揮好財稅政策的結構性調控優勢,增強微觀主體活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重點是要做到「加力」和「提效」:

「加力」指的是加大減稅降費力度和加大支出力度。第一,加大減稅降費力度。一方面,實施更大規模的減稅,堅持普惠性減稅和結構性減稅相結合,重點減輕製造業和小微企業負擔,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另一方面,推進更為明顯的降費,清理規範地方收費項目,加大對亂收費查處和整治力度。

第二,加大財政支出力度。根據經濟形勢和各方面支出需求,適度擴大財政支出規模。同時,較大幅度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規模,支持重大在建項目建設和補短板。

「提效」指的是提高財政資金配置效率和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提高財政資金配置效率,就是要堅持有保有壓,聚焦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進一步調整優化支出結構。該保的支出必須保障好,要增加對脫貧攻堅、「三農」、結構調整、科技創新、生態環保、民生等領域投入;該減的支出一定要減下來,政府要過緊日子,要大力壓減一般性支出,嚴控「三公」經費預算,一般性支出要壓減5%以上,取消低效無效支出。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就是要將預算績效管理貫穿預算編制執行全過程,更好推動政策落地見效;繼續盤活財政存量資金,將難以支出的長期沉澱資金一律收回,統籌用於亟需資金支持的領域。

相關焦點

  • 2018年全年減稅降費1.3萬億元,哪些人最受惠?
    針對實體經濟、小微企業以及個人所得稅,近年來中國大力實施減稅降費。  2013年到2017年,中國實施營改增改革累計減稅2.1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加上採取小微企業稅收優惠、清理各種收費等措施,共減輕市場主體負擔3萬多億元。
  • 減稅降費、經濟增長與市場利率
    因此,在目前階段,減稅降費的財政政策具有一定優越性,有助於中國經濟長期高質量發展。2018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2019年財政政策定調,提出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實施更大規模的減稅降費,較大幅度地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規模。這也顯示了中國政府對宏觀經濟形勢的正確認識與對經濟政策的合理選擇。
  • 財政部:增值稅改革是今年減稅降費「主菜」 調整稅率有利於推進...
    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新聞中心於3月7日舉行記者會,財政部部長劉昆就「財稅改革和財政工作」相關問題回答記者提問。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全年減輕企業稅收和社保繳費負擔近2萬億元。劉昆表示,減稅降費是今年積極財政政策的頭等大事,是減輕企業負擔、激發市場活力的重大舉措,是宏觀政策支持穩增長、保就業、調結構的重大舉措,具有一舉多得的效果。財政部將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實打實、硬碰硬,普惠性減稅和結構性減稅並舉,重點降低製造業和小微企業稅收負擔,切實增強企業的獲得感。
  • 中國接連減稅降費 企業負擔可減萬億元
    中國接連減稅降費 企業負擔可減萬億元 2017-06-09 16:   中新社北京6月9日電 (記者 趙建華)中國財政部副部長史耀斌9日在北京表示,今年中國已多次減稅降費,合計減輕企業負擔約10010億元(人民幣,下同)。
  • 財政部:2019年全國個稅減收1505.81億元
    來源:中國財經報財政部8月10日公布《2019年全國財政決算》。數據顯示,去年我國實施了總規模超2.3萬億元的減稅降費政策,其中增值稅減稅約1萬億元。個人所得稅預算數為7740億元,決算數為6234.19億元,比預算短收1505.81億元。
  • 「數」說減稅降費:大勢已成,給群眾更多獲得感
    新華社北京10月16日電(記者劉揚濤)記者日前從財政部了解到,過去5年我國降成本措施持續加力,減輕市場主體負擔,增強市場活力,「減稅降費」已成大勢。自2016年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後,我國減稅降費力度明顯提升。
  • 2019年減稅「大餐」中,「主菜」是什麼?財政部部長給出詳細解答
    (《中國經濟周刊》首席攝影記者 肖翊 攝)提問:去年,我國減稅降費規模約為1.3萬億元,今年我國將實施更大規模的減稅和更明顯的降費。請問具體將從哪些方面入手,在這道減稅「大餐」中,「主菜」又是什麼?財政部部長劉昆:2018年,在落實好年初既定的各項減稅降費政策基礎上,年中又根據經濟形勢變化及時出臺新的舉措,全年減負約1.3萬億元,這對於降低企業負擔、激發微觀主體活力、促進經濟增長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 2019年迎更大規模減稅降費 深化增值稅改革是重點
    減稅降費措施對激發市場活力、降低企業負擔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國政府網發布2018《政府工作報告》量化指標任務落實情況顯示,2018年全年減稅降費規模約1.3萬億元。   更令人期待的是,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等部門相關負責人都表示,2019年將實施更大規模的減稅降費。   2019年減稅降費有哪些重點領域?如何深化增值稅改革?為企業減輕負擔還有哪些舉措?
  • 「十四五」減稅降費還有多大空間
    2019年減稅降費2.36萬億元,拉動當年GDP增長0.8個百分點,拉動固定資產投資增長0.5個百分點,拉動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1個百分點。而今年為了對衝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減稅降費規模更大,前三季度,全國新增減稅降費累計達20924億元。
  • 我國全年減稅降費將超2萬億元 佔GDP比重超過2%
    2019年,我國實施更大規模減稅降費,成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重要舉措。  減稅降費政策措施要落地生根,讓企業輕裝上陣。一年來,各項政策持續釋放改革效應,為應對經濟下行壓力、促進「六穩」、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提供了重要支撐。
  • 減稅降費顯成效 政府堅持過「緊日子」——詳解2019年財政收支數據
    新華社北京2月10日電 題:減稅降費顯成效 政府堅持過「緊日子」——詳解2019年財政收支數據新華社記者 申鋮財政部10日發布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長3.8%,全國稅收收入同比增長1%,財政收入和稅收收入增幅均保持低位。
  • 財政部表態減稅力度將擴大 增值稅稅率調整隨時出臺
    9月底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以下簡稱「國常會」)要求,減稅降費要體現為實體經濟服務的目的,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增值稅和所得稅稅率下調的改革措施。隨後,財政部部長劉昆表示,預計今年全年減稅降費規模超過1.3萬億元,這一數字超過年初預定數額。《中國經營報》記者獲悉,對於增值稅改革的工作,目前相關部門也已啟動,包括稅率合併以及下調等事宜都在進行測算。
  • 「十三五」期間新增減稅降費累計將達7.6萬億元左右
    「十三五」期間新增減稅降費累計將達7.6萬億元左右——為企業減負 為創新加油(大數據觀察)本報記者 王 觀《 人民日報 》( 2020年12月08日 第 07 版)據統計,2016年至2020年新增的減稅降費累計將達7.6萬億元左右,特別是2019年實施更大規模減稅降費,全年新增減稅降費達到2.36萬億元,佔GDP的比重超過2%,拉動全年GDP增長約0.8個百分點。
  • 究竟財經眼丨同仁堂陷過期蜂蜜回收風波,2019年減稅降費或破1.5萬億
    12月17日《究竟財經眼》主要內容如下:1、陷過期蜂蜜回收風波,同仁堂及兩家港股兄弟公司齊收跌「回收過期蜂蜜事件」持續發酵,同仁堂今日收盤跌2.33%,在港交所上市的同仁堂系個股也齊收跌。詳細>>2、IPO過會率提升 單月最高達90%自2018年9月以來,IPO過會率明顯提升。據統計,今年以來,證監會共審核175家首發企業,其中107家獲通過,目前整體過會率提升至61.14%(已剔除取消審核企業)。
  • 財政部曬2019年帳本:個稅人均少交1842元
    財政部解釋,這主要是實施大規模減稅降費後,稅源增長高於年初預期。去年我國實施了總規模超2.3萬億元的減稅降費政策,其中增值稅減稅約1萬億元。正是考慮增值稅減收,去年對增值稅預期相對較低。不過多位財稅專家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減稅規模不等於同等規模的減收,因為部分企業減負後可能會加大投資力度,一些企業經濟效益由此轉好,反而繳納更多稅。
  • 對財政可持續的挑戰增加 減稅降費還有多大空間?
    2019年減稅降費2.36萬億元,拉動當年GDP增長0.8個百分點,拉動固定資產投資增長0.5個百分點,拉動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1個百分點。而今年為了對衝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減稅降費規模更大,前三季度,全國新增減稅降費累計達20924億元。
  • 財政部發布2018年財政收支情況並答問
    2018年,財政部門積極盤活資金存量,加大資金統籌使用力度,及時下達預算和撥付資金,加快地方政府債券發行和使用。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規模突破22萬億元。同時,財政部門多措並舉,督促部門和地方加快預算執行進度,更好地推動政策落地見效,儘快形成實際支出。2018年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進度分別達到24.3%、53.2%、77.8%,各節點均超出或接近歷年最快進度。
  • 2021年減稅降費與調節收入分配 跟個稅改革有關嗎?
    財政部數據顯示,1-10月,全國新增減稅降費2.23萬億元,其中新增減稅7461億元,新增降費1.48萬元(其中企業社保費新增降費1.43萬億元)。今年疫情影響下,為了助推復工復產、幫助企業度過難關,中央出臺了系列階段性減稅降費舉措。其中,階段性降低企業養老、失業、工傷保險單位繳費帶來的減負額度最大。
  • 財政部曬2019年帳本:增值稅越減越「賺」,個稅人均少交1842元
    去年我國實施了總規模超2.3萬億元的減稅降費政策,其中增值稅減稅約1萬億元。正是考慮增值稅減收,去年對增值稅預期相對較低。不過多位財稅專家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減稅規模不等於同等規模的減收,因為部分企業減負後可能會加大投資力度,一些企業經濟效益由此轉好,反而繳納更多稅。與增值稅超收不同,個人所得稅則是短收。
  • 財政部報「帳」:2018稅收增幅回至個位數
    每經記者 張鍾尹 每經編輯 陳 旭1月23日,財政部舉辦2018年財政收支情況新聞發布會。數據顯示,2018年1~12月累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83352億元,同比增長6.2%。其中稅收收入156401億元,同比增長8.3%;非稅收入26951億元,同比下降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