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曬2019年帳本:個稅人均少交1842元

2020-12-23 網易財經

(原標題:財政部曬2019年帳本:增值稅越減越「賺」,個稅人均少交1842元)

8月10日,財政部公開了2019年全國財政決算,36張表格及說明中成千上萬個數據,較為詳細地說明了去年全國三四十萬億元收入怎麼來的,以及如何花的。

與去年初財政部收支預算數據相比,最終決算數有較大差距,這背後反映了積極財政政策實施的效果。

這些收入為何超收或短收上千億

根據《關於2019年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決算的說明》,第一大稅種國內增值稅預算數為30040億元,結果決算數為31160.46億元,比預算超收1120.46億元。

財政部解釋,這主要是實施大規模減稅降費後,稅源增長高於年初預期。

去年我國實施了總規模超2.3萬億元的減稅降費政策,其中增值稅減稅約1萬億元。正是考慮增值稅減收,去年對增值稅預期相對較低。不過多位財稅專家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減稅規模不等於同等規模的減收,因為部分企業減負後可能會加大投資力度,一些企業經濟效益由此轉好,反而繳納更多稅。

與增值稅超收不同,個人所得稅則是短收。

2019年個人所得稅預算數為7740億元,決算數為6234.19億元,比預算短收1505.81億元。財政部解釋,這主要是提高基本減除費用標準和實施6項專項附加扣除政策的減稅規模超出預期。

新個稅減稅政策給老百姓減負高達4604億元,使2.5億納稅人直接受益,人均減稅約1842元。正是因為個稅減稅政策力度大,且不折不扣落實到位,所以減收超過預期。

去年大規模減稅降費效果比較明顯。據財政部數據,去年減稅降費拉動當年GDP增長0.8個百分點,拉動固定資產投資增長0.5個百分點,拉動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1個百分點。

去年減稅降費規模超過預期,為了彌補由此造成的財政收支缺口,去年中央財政增加特定金融機構和央企上繳利潤也超預期。

2019年國有資本經營收入預算數為5650億元,但最終決算數為6659.03億元,比預算超收1009.03億元,這主要是增加特定金融機構和央企上繳利潤所致。

支出高增速引關注

中央財政錢怎麼花備受市場關注。去年的中央財政支出中,對地方轉移支付支出近7.5萬億元,同比增長約7.4%。

與上一年決算數相比,去年決算數增幅較大的幾項支出,體現了中央財政積極財政政策發力的方向。

首先,受大規模減稅降費影響,中西部地區基層財力緊張,因此去年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資金重點支持欠發達地區。

比如,去年中央對老少邊窮地區轉移支付同比增長16.7%,均衡性轉移支付(約1.56萬億元)同比增長10.9%。

其次,中央財政在應對自然災害方面、支持非洲豬瘟疫情防控方面支出明顯增加。

比如,去年自然災害防治體系建設補助資金同比增長285.8%,不過遠沒達到年初預算目標,只完成預算的69.1%,這主要是自然災害防治體系建設九大工程實施方案正在制定,部分資金延後下達。去年中央財政安排生豬(牛羊)調出大縣獎勵資金同比增長23.2%。

再次,中央對科技、教育等重要領域,以及雄安新區、海南自貿港等重點區域資金投入保持較高增速。

比如,2019年中央投入現代職業教育質量提升計劃專項資金同比增長26.6%,中央引導地方科技發展專項資金同比增長56.9%,醫療服務與保障能力提升補助資金同比增長80.8%。

在區域支持方面,2019年中央首次設立東北振興專項轉移支付,安排資金50億元。安排雄安新區建設發展綜合財力補助100億元,同比增長100%。另外還安排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綜合財力補助資金100億元,與去年持平。

本文來源:第一財經 責任編輯:楊斌_NF4368

相關焦點

  • 財政部曬2019年帳本:增值稅越減越「賺」,個稅人均少交1842元
    來源:一財網8月10日,財政部公開了2019年全國財政決算,36張表格及說明中成千上萬個數據,較為詳細地說明了去年全國三四十萬億元收入怎麼來的,以及如何花的。與去年初財政部收支預算數據相比,最終決算數有較大差距,這背後反映了積極財政政策實施的效果。
  • 個稅改革單身人士要交「單身稅」?財政部回應
    10月1日起施行最新起徵點和稅率新個稅法於2019年1月1日起施行,2018年10月1日起施行最新起徵點和稅率。財政部副部長程麗華解釋說,最終將基本減除費用標準確定為每月5000元,主要是基於以下三個方面的考慮:一是5000元的基本減除費用標準是統籌考慮了城鎮居民人均基本消費支出、每個就業者平均負擔的人數、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等因素後綜合確定的。
  • 三大原因,財政部解釋個稅起徵點為何是5000元
    其中備受關注的個稅起徵點依然是5000元/月,跟此前個稅法公開徵求意見稿相一致。不少都市白領和專家學者都建議適度提高個稅起徵點,但為何最後起徵點維持在5000元/月不動?在當天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召開新聞發布會上,財政部副部長程麗華做出了解釋。
  • 財政部副部長:5000元個稅起徵點標準不是固定不變的
    財政部副部長:5000元個稅起徵點標準不是固定不變的 2018-08,5000元的個稅起徵點標準不是固定不變的,今後還將結合深化個人所得稅改革,以及城鎮居民基本消費支出水平的變化情況進行動態調整。
  • 中央部門曬2019年「帳本」 2019年中央「三公」經費比預算少32.33...
    今天(17日)上午財政部作為第一個中央部門公布了2019年度部門決算,中央其他各部門今天也將陸續曬出年度帳本。從財政部匯總的數據可以看出,2019年中央本級「三公」經費比預算數減少32.33億元。2019年,中央本級「三公」經費財政撥款支出合計48.74億元,比預算數減少32.33億元,主要是中央部門貫徹落實「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和過緊日子要求,從嚴控制和壓縮「三公」經費支出。
  • 財政部:2019年全國個稅減收1505.81億元
    來源:中國財經報財政部8月10日公布《2019年全國財政決算》。數據顯示,去年我國實施了總規模超2.3萬億元的減稅降費政策,其中增值稅減稅約1萬億元。個人所得稅預算數為7740億元,決算數為6234.19億元,比預算短收1505.81億元。
  • 年終獎六檔「臨界點」需留神,多發1元個稅多繳2310元
    帳本1:低收入者綜合計稅更划算辛苦一年,能在年底少繳個稅,多收年終獎「大紅包」,是工薪族無比期待的事。但年終獎怎麼發,可是大有學問。有時候錢多發了一元,讓適用的個稅稅率提高了一檔,需要繳納的個稅就會明顯增加,一些單位財務人員都會特別謹慎。
  • 個稅彙算清繳倒計時!退稅還是補稅? 手把手教您盤點個稅帳本
    所以工薪族可以向公司或單位查詢自己每月工資中的應納稅收入,計算出自己實際年度應納稅總收入,再根據對應的適用稅率計算出自己大致應該繳納的年度個稅總額。而這項個稅總額,很可能與您逐月預扣繳的個稅累計額有出入,彙算清繳的總原則就是多退少補。
  • 月入萬元以下,不需要交個稅了……
    二小姐說的不是工資漲了,而是交的稅少了。國家稅務總局發布了一組數據,2019前三季度,個人所得稅改革新增減稅4426億元,累計人均減稅1764元。個稅改革後帶來的實惠,大家應該都實實在在地感受到了。個稅起徵點沒改之前,每個月交稅5620元。新個稅實施後,每個月只交3590元,每個月省下了2030元。有了專項附加抵扣,能省下更多。2000元(贍養老人)+2000元(子女教育)+1000元(房貸利息)=5000元。
  • 百萬年薪要交40多萬個稅 個稅是怎麼計算的?
    百萬年薪要交40多萬個稅、工薪族嘆月月光…個稅是怎麼計算的?   導讀:近日,財政部調整了部分處室機構設置,單獨設立個人所得稅處。這則消息再次引起了輿論對個稅改革進展的關注。
  • 個稅計算方法 2019個稅速算扣除數表
    往年終獎都要交不少的稅,而在今年進行個稅改革之後,年終獎是否也會被納入其中?而近日財政部就大家關心的問題給出了明確的答案。  12月27日,財政部稅政司明確了年終獎個稅優惠政策,年終獎將不計入當年綜合所得。年終獎個稅計算應先除以12,將年終獎收入平均到每個月,再對照按月換算後的綜合所得稅率表,確定適用稅率和速算扣除數,單獨計算納稅。
  • 新個稅起徵點即將開始實施,5000元起徵,看你能少交多少錢!
    新的個稅法將在2019年1月1日開始實施,而對於大家比較關心的新的個稅起徵點將在10月1日就開始實施了。本次個稅改革除了提高起徵點之外,專項扣除是最大亮點。改革之後,個人所需交的個稅會有哪些變化呢?改革後可少交345-90=255元。3、扣費後的收入為20000元時改革前的個稅=1500*3%+4500*10%+9000*20%+1500*25%=2670元;改革後的個稅=3000*3%+12000*10%=1290元。改革後可少交2670-1290=1380元。
  • 年終獎少交個稅關鍵:選對計稅方式,活用個稅APP
    臨近年末,不少員工將獲得一筆一次性獎金,年終獎自然要繳個人所得稅,但今明兩年財稅部門依然保留年終獎個稅優惠政策,選對納稅方式可以讓你少交個稅,多拿一筆收入。
  • 個稅彙算清繳能退多少稅?怎麼跟2019年交的稅金不一樣?
    為什麼我要退稅的金額跟我2019年交的個稅金額不一樣?問這個問題的粉絲們,是沒有搞清楚彙算清繳的含義。通俗來說,彙算清繳就是指在年度終了後,重新按照全年的綜合所得收入額來計算全年的應繳稅額。能退的就退,該補的就補。
  • 「多退少補」!2019年個稅彙算清繳標準判定看過來
    4月1日,2019年個稅彙算清繳已經成為眾多納稅人關注的熱點,更有網友曬出退稅截圖。記者發現,為確保納稅人順利完成新稅制實施後首個個人所得稅綜合所得年度會算,山東省稅務局官微「山東稅務」開通了「個稅年度彙算」系列操作指引。
  • 明年個稅交多少?年底前需確認申報2020年個稅專項附加扣除
    明年個稅交多少?快去確認 年底前需確認申報2020年個稅專項附加扣除,否則可能影響明年收入 2019年新個稅法實施,推出六項附加扣除,填報了附加扣除項目的納稅人享受了個稅政策福利,到手的收入也多了些。
  • 9月份申報這項附加專項扣除,可以少交個稅?
    大家都知道從2019年個稅改革後,除了把每個月的費用扣除標準從3500元/月提高到5000元/月,還新增了6項專項扣除,分別為子女教育、贍養老人、住房租金、住房貸款利息、繼續教育他大病醫療。每年9月份是開學季,所以如果家裡有子女在今年9月份開始上幼兒園了,那麼千萬不要忘了申報子女教育的附加專項扣除,增加了扣除項目不但可以少交個稅,還可能不用交個稅。可以扣除幾個子女上學呢?
  • 多拿1元多交2310元個稅?!
    為什麼明明拿的錢比較少,交的稅卻比較多?為什麼多拿一塊錢,要多交好幾千?為什麼年終獎使用了稅收優惠,實際卻交了更多的稅?  最近,有個朋友向菜導吐槽,說他拿了一筆6萬多的年終獎,發在12月份的工資裡,結果被扣了2萬多的稅。  而他的哥們拿了一筆8萬元的年終獎,卻只交了7千多的稅。
  • 93個中央部門集中曬年度「帳本」
    7月19日,財政部率先發布2018年部門決算,開啟了今年中央部門決算公開的大幕。這一天,93個中央部門齊齊向社會公眾曬出2018年度「帳本」,這是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後中央部門首曬年度帳本。翻開一部部帳本,2018年,中央部門花了多少錢、幹了多少事、取得了什麼成果,公開透明清晰可見。
  • 個稅「多退少補」你退了多少?
    很多小夥伴曬出了自己個稅退稅的金額,從幾十元到幾千元不等,有人甚至收到了6000多元的退稅。網友直呼「退稅真香」「天降橫財,夠吃頓火鍋了」。不過,也有小夥伴需要補稅。為什麼會有「多退少補」?因為個稅史上首次年度彙算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