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興今日入汛!預計氣象災害較頻繁,各地正加固大壩

2020-12-19 騰訊網

4月15日,浙江正式進入汛期。14日,浙江省防指召開成員單位暨全省防汛工作視頻會議,分析今年天氣形勢和洪澇臺旱災害、地質災害、城市內澇防禦情勢,對全省防汛防臺抗旱工作進行全面部署。

據氣象部門分析,預計今年汛期我省極端天氣氣候事件會比較頻繁,氣象災害偏重。「我省受南方雨帶影響,暴雨強度偏強,尤其是梅汛期強降水過程較明顯,全省大部雨量接近常年或偏多,浙西和浙北的部分地區可能偏多2成以上。」省氣象局負責人研判,除了降雨量增多外,夏季後期到秋季颱風比較活躍,強對流和局地強降雨天氣較頻繁,盛夏可能出現階段性高溫熱浪。

湖州

加固水庫 迎接汛期

3月24日,長興縣泗安鎮雲野水庫除險加固項目正抓緊施工。該項目通過對大壩、輸水涵管、溢洪道等進行防滲加固來排除水庫存在的安全隱患,緩解區域防洪壓力,保護下遊1100餘村民、800畝農田及G318國道等的安全。

項目於4月15日汛期之前完成主體結構施工,主汛期前全部完工投用。

水上演練 安全度汛

4月14日,長興縣虹星橋鎮、水口鄉等鄉鎮舉行防汛減災應急綜合實戰演練,採用機械與人力相結合的方式,社會應急救援隊伍和民兵力量通過水上會操、水中救援、轉移被困群眾等課目訓練,增強防汛應急處置和搶險救災能力,確保汛期隊伍隨時拉得出、戰得勝。

——————

面對嚴峻的防汛防臺抗旱形勢,我省早已未雨綢繆,深入推進颱風洪澇災害科學防控能力提升。日前,119名市、縣(市、區)防汛防臺抗旱行政責任人名單已對外公布,各地已梳理更新1387個鄉(鎮、街道)、25094個村(社區)防汛責任人。省防指成員單位根據職責分工,落實並公布水庫、山塘、堤防、海塘、地質災害高風險區和隱患點、城市防澇、漁船及避風漁港等各類重點單位負責人。

資料圖

汛前,各地已全面開展防汛大檢查。其中,全省水利系統出動5.75萬人次,檢查工程4.15萬處(點),發現風險隱患949處,完成整改867處。全省1.94萬個水毀修復項目,已完成修復99.1%。此外,水利系統儲備了871萬條編織袋、46萬平方米土工布、6萬件救生衣(圈)、899艘舟艇等防汛搶險物資,組建了90支2700餘人的水利搶險和抗旱服務隊。

「今年防汛防臺抗旱工作的重點就是聚焦前期發現的短板弱項,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一對一地解決,一個一個地抓落實。」省防指相關負責人表示,各地各部門要聚焦充分發揮「六個一」工作體系作用,補齊應急指揮短板;聚焦提升預報預警預防能力,補齊安全避險短板;聚焦加強隱患排查整治,補齊防汛本質安全短板;聚焦提升基層基礎能力,補齊基層工作薄弱短板;聚焦加強救援能力建設,補齊救援工作短板,全面提升颱風洪澇災害科學防控能力,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面對即將到來的6個月的汛期,浙江全省各大水利工程全面復工、加緊建設,為安全度汛做準備。

汛期安全防禦攻略

這些指南請收好

3分鐘學會應對局地強降雨

來源:浙江新聞

相關焦點

  • 【城事】天水出現入汛以來最強降雨,未來幾天天氣如何……
    【城事】天水出現入汛以來最強降雨,未來幾天天氣如何…… 2020-06-27 20: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金華今天入汛!雨雨雨雨雨,還有關於梅雨、颱風的最新消息
    4月15日,金華正式入汛。進入汛期,意味著進入了強降水集中期,接下來我們將會經歷梅雨期和臺汛期。根據市氣象臺預測,預計2020年汛期,我市極端天氣氣候事件較頻繁,氣象年景偏差,防汛形勢較為嚴峻。今年汛期雨量及颱風較常年略偏多隨著正式入汛,我們將進入長達6個月的汛期(4月15日—10月15日),這就意味著金華即將開啟「雨雨雨雨雨」模式。據了解,汛期是指江河、湖泊洪水在一年中明顯集中體現,容易形成洪澇災害的時期。主汛期間,根據季節不同,會形成梅汛、臺汛。
  • 入汛以來全國天氣及災害影響呈現三大特點
    氣象災害影響嚴重。 7日在此間召開的全國汛期氣象服務再動員電視電話會議上,中國氣象局局長秦大河說,今年江南從5月份開始出現汛情,是2000年以來汛情發生最早的年份。5月份,江南大部,尤其是湖南、福建、貴州等省的降雨量較常年同期偏多4至7成,部分地區偏多9成到1.5倍,雨水較多,造成這些地區的江河水庫水位高。5月30日至6月2日的一次強暴雨過程,引發了湖南部分地區嚴重的洪澇災害和地質災害。
  • 四川強降雨特大洪水導致的多處重大險情和次生災害正加緊處置
    四川在線記者 邵明亮截至8月20日,記者從四川省防汛抗旱指揮部獲悉,我省本輪強降雨過程已經結束,但部分地區仍存在次生災害風險,各地搶險救災工作還在繼續。截至目前,暫無人員死亡和失蹤情況報告。涼山州會理縣倉田水庫壩面和壩肩結合部已無滲水點,庫內水位已經降到大壩防滲面板以下。樂山市已完成鳳洲島堤防險工險段巡查和水毀情況核查,搶險加固正在進行;夾江縣正在對毛灘及千佛巖電站水毀堤防進行臨時加固施工,預計將於本月23日前完成。
  • 沅水桃源站迎來入汛以來最高洪峰!今起,常德有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
    沅水流域桃源站6月11日12時5分出現今年入汛以來最高洪峰洪峰水位38.50米,較警戒水位低4.00米相應流量9660立方米每秒6月10日,桃源水電站14孔洩洪閘全力洩洪。當天,是沅水桃源站自入汛以來迎來的最大洪水。
  • 四川要求切實抓好非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人民網成都12月7日電 (朱虹)今日,記者從四川省自然資源廳獲悉,四川省地質災害指揮部辦公室針對近日來甘孜州九龍縣、阿壩州理縣等地相繼發生突發地質災害發出緊急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要求切實做好全省非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 縣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如東縣氣象災害應急預案(2020修訂版)》的...
    (7)冰凍(道路結冰):預計未來48小時我縣7個及以上鎮(區、街道)將出現由於降雨(雪)造成的冰凍天氣,對道路、交通有較大影響。 (8)低溫:過去72小時我縣7個及以上鎮(區、街道)出現較常年同期異常偏低的持續低溫天氣,預計未來48小時氣溫持續偏低。
  • ...鐵路停運、公園閉園……入汛以來最強降雨因何而來?中央氣象臺...
    每經編輯:張楊運據@廣東天氣 統計,截至8日上午10時,今日全省18個暴雨黃色預警,10個暴雨橙色預警,11個暴雨紅色預警,12個雷雨大風黃色預警,1個雷雨大風橙色預警。入汛以來最強降雨因何而來?中央氣象臺專家權威解讀從5月29日開始,尤其是6月2日以來,南方強降雨不斷,華南江南等地出現今年入汛以來最強的降水過程,給防汛工作造成很大壓力,也給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帶來諸多不便。據中國氣象報社,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孫軍和國家氣候中心首席王永光對這輪強降雨過程進行了詳細解讀。
  • 來之不易的勝利——張家界戰勝11輪強降雨洪水災害紀實
    從今年1月起,張家界就對已拆除的41座大壩部署開展河道淤積物清理,對保留和待拆除的大壩,逐一制訂安全度汛工作方案,確保萬無一失。「楓香崗街道石牌村8名群眾被困,請求救援!」張家界市應急管理局副局長黎盛法說,除了防範澧水、漊水等流域性洪水,張家界還有264處水庫、8987口山塘、35座涉改水電站大壩、726處山洪易發區、1089處地質災害點,面臨著泥石流、山體滑坡、塌方等地質災害的防範壓力。
  • 北京迎今年入汛以來最強降雨 雨量可灌滿密雲水庫
    本報訊(記者 趙婷婷)昨天,北京剛剛進入主汛期,一場入汛以來最強降雨就迫不及待地搞了一次「空襲」。昨天凌晨至白天,北京大部分地區出現了大暴雨,局部地區達特大暴雨。受黃淮氣旋北上的影響,7月19日凌晨至20日白天本市出現今年入汛以來最強降雨過程,降雨主要出現在7月19日白天以及20日凌晨至傍晚兩個時段。其中,7月19日白天本市大部分地區出現中到大雨,西部山前達暴雨。7月20日凌晨至白天大部分地區出現大暴雨,局部地區達特大暴雨。本市共有370個雨量監測站。
  • 高溫天氣偏多8-12天 預計今年比去年熱
    第1眼-重慶廣電消息,今天,第1眼記者從全市防汛抗旱應急準備工作視頻調度會上獲悉,5月1日入汛以來,全市共發生洪旱災害6起,較去年同期增加1起,受災人口(23.3萬人)和農作物受災面積(2.1萬公頃),較去年同期分別上升45%、105%。
  • 三大舉措提升汛期氣象保障能力
    一是深圳氣象臺與深圳市婦女聯合會共建深圳市兒童友好氣象教育基地,面向婦女兒童普及氣象科學知識、提升應對氣候變化和氣象災害防禦能力,帶動全市公民科學素質整體提升。 二是開展第二屆「樂創氣象」總決選活動,積極藉助社會力量,通過創意推動創新,通過創新推動創造,為市民提供更貼心、更精細的氣象服務產品。
  • 重慶13區縣列入地質災害氣象風險等級一級(紅色預警)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今日(16日)16時,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與重慶市氣象局聯合發布全市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7月16日20時至7月17日20時,開州、巫溪、城口、雲陽、奉節、萬州、梁平、墊江、石柱、彭水、武隆、豐都、酉陽屬於高風險地區,地質災害氣象等級為一級(紅色預警); 巫山、忠縣、黔江、合川、銅梁、潼南、永川、大足、榮昌、北碚屬於高風險地區,地質災害氣象等級為二級(橙色預警); 涪陵
  • 河南省氣象專家來解釋了
    不少人都有這樣的感受:近期河南天氣複雜多變,風雨冷暖交替頻繁。5月9日上午,我省召開「5.12防災減災日暨宣傳周」新聞發布會。具體為:●氣溫顯著偏高,入春偏早較多。全省平均氣溫9.5℃(比常年偏高1.7℃),為1961年以來同期第二高。全省入春偏早10~19 天,冬小麥發育期明顯提前;●風大。1-4月份平均風速2.2米/秒,較去年同期偏高0.1米/秒;●降水總體偏多,各月分布不均。
  • 高溫頻繁叨擾北方 江淮遲遲不入梅 看專家如何解讀
    2019年入汛以來,全國平均氣溫14.2℃,較常年同期(13.3℃)偏高0.9℃,與2014年並列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第四高。其中,華北中部和南部、黃淮、江淮及內蒙古大部、吉林西部、遼寧西部、四川南部、雲南大部、海南等地偏高1~2℃,雲南東部部分地區偏高2℃以上。同時,南方地區暴雨過程多、強度較大,但江淮地區遲遲未入梅。
  • 各地氣象部門積極落實「早、準、快」 江淮等地新一輪強降雨來襲
    氣象部門預計,6月15日至18日,西北地區東南部、西南地區至江漢、黃淮、江淮等地將有新一輪強降雨過程,上述大部地區有大到暴雨,部分地區有大暴雨;陝西南部、四川東北部和南部、重慶北部、貴州南部、湖南西北部、湖北西部和東北部、河南東南部、安徽中北部、江蘇中部等地累計降雨量有100毫米至200毫米,四川東北部局地可達200毫米至300毫米,安徽中部和江蘇中部局地可達
  • 應急與謀遠,在統籌中減輕災害損失
    努力將災害損失降到最低省應急管理廳一級巡視員喬冰介紹,入汛以來,我省災情特點是覆蓋面廣,受災群眾多;外洪內澇並發,抗災難度大;地質災害多,造成損失重;轉移人口多,安置任務重;緊急生活救助人口多,救助壓力大;農作物受災嚴重,養殖業損失大;倒損房屋多,重建任務重。
  • ​最新丨湖北五大湖超汛限 啟動水旱災害防禦Ⅳ級應急響應
    目前,強降雨仍在湖北持續,多地雷電、暴雨氣象預警信號頻發。湖北氣象局的監測數據顯示,27日8時至28日8時,位於湖北的國家氣象觀測站中有1站出現特大暴雨,16站出現大暴雨,主要集中在恩施、宜昌、隨州等地;區域氣象觀測站中有23站出現特大暴雨,473站出現大暴雨,428站出現暴雨。此輪雨水為湖北宜昌、恩施、隨州等地入梅以來遭遇的最強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