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別字滿天飛 幾十部門管不了一個「錯字」(圖)

2020-12-11 搜狐網

  本報記者 李鬱

  大型連鎖超市「家樂福」的招牌上「家」字少了一撇,日式快餐店「吉野家」的招牌上「吉」字上半部寫成「土」,都是錯字,經遼寧省瀋陽市的人指出後,輿論一片譁然。家樂福進入中國12年,在中國一共開有78家連鎖店,居然直到今年5月才有人發現招牌上的錯字。

  這期間,中央電視臺節目主持人稱嘉賓的父親為「家父」(應為「令尊」或「令堂」),讓許多人吃驚。至於體育節目主持人解說出錯更是多得已經被編成一段精彩的相聲。

  寫錯字、篡改成語、亂用字隨處可見

  「最容易出現用語用字錯誤的領域主要有,各種標牌,商品包裝說明,教材輔助讀物,傳媒,包括影視字幕等。」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司標準處王翠葉處長說,「這其中最容易引起大眾批評的是教材和傳媒方面的錯誤。」

  有一本教材叫《語文試驗修訂本》,讀者發現其中有近百個錯誤,比如成語寫錯的就有「萬般畢下品」(應為「萬般皆下品」)、「不加思索」(應為「不假思索」)、頂頂大名(應為「鼎鼎大名」)等等。

  傳媒中差錯更是俯拾皆是,比如「空穴來風」是客觀應有之意,偏要當作子虛烏有講;「七月流火」本來是天氣轉涼的意思,非要當作炎熱難當講。還有「明日黃花」寫作「昨日黃花」,「其他」寫作「其它」。數字用法也都不顧統一規定,隨意而為。如「六七個」寫成「6、7個」,「二十幾個」寫成「20幾個」等等。

  前些年,很多人競相用諧音字篡改成語作廣告語,幾乎到了泛濫成災的地步,如「咳」不容緩(藥品廣告),「飲」以為榮(飲品廣告)等等。經工商管理部門把關,這種現象才得以糾正。

  此外「二簡字」(第二次簡化字)廢除多年,但由於從1977年發布到1986年廢除,經歷9年,社會影響至今難以消除,「免弗」、「卜萄」、「另件」在小街小巷中幾乎隨處可見。今年4月福建省寧德市發動小學生上街檢查招牌錯別字,一上午就發現56處。

  這種種用語用字不規範讓人感覺很不舒服。

  規範用語之立法、標準、組織建設一應俱全

  「社會用語用字不規範原因比較複雜」,王翠葉處長說,「有個人文化修養問題,有部門人才培養、使用問題,有測評認證不嚴格問題,當然,更多的是職能部門監管不力的問題」。

  王翠葉所在的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和應用管理司既是教育部的部門,也是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的工作機構,一套人馬兩塊牌子,是前些年機構改革時合併的結果。

  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習慣簡稱「國家語委」,就設在位於北京西城區的教育部大樓裡,白底黑字的大牌子和教育部牌子分掛在大樓大門的兩邊。

  雖然國家語委的常設工作機構只有兩個司,但成員單位則有16個部委,包括教育、人事、財政、民政、文化、廣電、信息產業、新聞出版、質檢、工商、社科院、全國群眾團體等,還包括解放軍的總政治部。

  地方語委也多是如此。現在全國32個省市都建立了語委,成員單位都是十多個二十幾個,副省長或副市長任語委主任。比如南京市的語委成員單位有26個,其中包括解放軍的軍分區。最龐大的語委可能要數北京,共有成員單位43個,包括19個局委辦,18個區縣政府,另有3家主要媒體和兩大師範院校等,主任是主管科教文衛的副市長。

  如此龐大結構說明中央和地方對語言文字工作的重視,也表明語言文字工作是一個社會系統工程,需要多方合作,各自負責,非一兩個部門能完成。

  事實上,國家一直重視語言文字的規範工作。1958年,全國人大作出了關於漢語拼音方案的決議,1964年文字改革委員會、文化部、教育部聯合發布《簡化字總表》,1982年的憲法第19條加寫「國家推廣全國通用的普通話」。1988年國家語委與新聞出版署聯合發布《現代漢語通用字表》,1995年國家技術監督局發布《標點符號用法》的國家標準。1996年國家技術監督局發布「漢語拼音正詞法基本規則」的國家標準,此間國務院發布行政法規和規範性文件共93件,每個省市都有關於語言文字工作地方法規或規範性文件。

  最重要的是《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的頒布和施行。這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關於語言文字的法律,2000年10月31日經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2001年1月1日施行。這部法律規定了國家關於語言文字的基本政策,23個省市制定了對這部法律的實施辦法。

  「語言文字方面的工作,遵循的就是這部法律。」王翠葉說。

  「應該說語言文字工作從立法、建立標準,到組織建設都比較完備了,」教育部語言應用管理司綜合處從事語言文字管理工作30年的魏丹處長接著說,「現在是語言文字工作最好的時候。」

  規範用語用字任重道遠

  今年6月4日,重慶市復旦中學師生開展「啄木鳥」行動,對主城區繁華商業中心和主幹道廣告、指示牌、店鋪招牌等進行挑錯,3小時裡,挑錯60處。

  類似的由媒體、學校、行政部門組織,甚至個人自發進行的清理社會用語用字活動近年來在各地層出不窮。

  北京市語委辦公室,2005年聘請了100名社會用字監督員,不斷糾正公共場所中的不規範用字。一次北京市制了一批公益廣告,請名家書寫。廣告牌做得很漂亮,但上面夾雜著一些繁體字,監督員認為不太規範,提出改正的建議,有關方面非常認同,很快就換寫了新的。

  各地公安交管部門對交通指示牌,工商部門在企業登記和戶外廣告審批方面嚴格把關,拆除或撤換不規範的廣告牌。

  還有一些長效基礎工作正在各地進行,比如教師的培訓、普通話的培訓等。

  魏丹認為,日常工作中有些誤區需要更正,有些問題需要研究。比如,有的地方認為應該保留方言,小學生應該學方言,國家語委不支持這樣的主張。再如,地名交通指示牌上,應該一律羅馬字母化,不應寫成漢語拼音與英文雜糅,比如「西單大街」,不應寫成「xidanstreet」,應全部用漢語拼音拼寫。

  有語委工作人員指出,《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規定,題詞和手寫的招牌中可以摻雜繁體字,但很多人不了解這條規定,把手寫的有繁體字的牌匾一律當成不規範牌匾,要求更換,其實是不對的。

  本報北京7月4日訊

相關焦點

  • 錯別字"將軍" 幾十個部門管不了一個"錯字"嗎?
    錯別字"將軍" 幾十個部門管不了一個"錯字"嗎?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7月05日 23:07 來源: 來源:法制網家樂福進入中國12年,在中國一共開有78家連鎖店,居然直到今年5月才有人發現招牌上的錯字。  這期間,中央電視臺節目主持人稱嘉賓的父親為「家父」(應為「令尊」或「令堂」),讓許多人吃驚。至於體育節目主持人解說出錯更是多得已經被編成一段精彩的相聲。
  • 我們能理解魯迅的文章有錯別字,為何偏容不下教師陳果念一次錯字
    對於陳果的被群嘲,她的鐵桿粉絲拋出了一個頗為有趣的反問:魯迅錯別字不少的文章都能入課本,為何陳果念一次錯字就要被炮轟?筆者認為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所以本期就和大家討論一、二。這位鐵桿粉絲說的確實沒錯,魯迅的文章不但有錯別字,而且錯得不少。
  • 大媽遛彎兒專盯錯別字(圖)
    本報記者 倪華初 攝  本報訊(記者 劉英才)「又逮住了一個錯字,」昨天上午,陳淑英在路邊商店發現了一個招牌上的錯別字,馬上舉起了隨身的照相機。  自從5月份擔任朝陽安貞西裡規範用字監督員以來,67歲的陳淑英大媽對錯別字、不規範用字高度敏感,隨身攜帶著照相機和記錄本,遇到錯別字就要記錄和拍照。
  • 文章錯別字檢測軟體哪個好?讓你有效的避免錯字尷尬
    文章錯別字檢測軟體哪個好?讓你有效的避免錯字尷尬,利用文章錯別字檢測軟體查詢文章當中是否存在錯別字,可以有效的避免因為流行語言造成的漢語汙染,也可以保證文章有更好的閱讀體驗,才不會讓人挑出錯誤而被取笑。
  • 共誅錯別字
    於沙  曾去廣州增城開會,會址在一個山環水抱的群樓裡。走出車門,舉目,見一幢高樓的左上方,赫然疊出三個金色大字:渡亻段村。我愕然:三個字中,一個別字,一個錯字!  回到長沙,去一家文學院,也是開會。
  • 錯別字,別不了、錯下去?
    錯別字本身其實讓我挺尷尬的,畢竟那麼多雙眼睛看,本來挺科學的文字一下就洩氣了。其實每次寫完,我也不是不看,但還是會有錯別字,有些是在推送之後自己再看發現的,有些則是別人指出的。所以乾脆今天就來寫寫這個主題。
  • 中國一個「錯別字」最離譜的火車站,孩子也知道,卻60多年都不改
    旅行現在已經成為越來越多人陶冶情操的選擇,當我們踏上遠方列車的時候,我們的心情就已經發生了變化,旅行不是為了遠方去遠方,而是享受旅行途中那種經歷,不同的人,不同的物,不同的風景,都會給我們帶來不一樣的意義,當你經歷了一段旅行人生也就會增添了一筆閱歷,生命從而更加精彩豐富,今天,小編將向您介紹一個特別可笑的中國錯字火車站
  • 咬咬名人錯別字意義大
    因為這些名人的影響力大、粉絲多,特別是在青少年佔有相當的比例,有的還是年輕人心中的榜樣,他們的作品和文章的閱讀率比較高,往往造成名家再錯也以為對的錯覺,正如歷史上就出現皇帝和名家的錯別字被美其名為「通假字」「異體字」,潛移默化地汙染了咱們的語言文字,象現在南京站的京字就是多一橫的「亰」,在這樣人流巨大的窗口地區給孩子們是一種非常壞的誤導。
  • 博物館指示牌被指錯字 中文錯了英文翻譯也不對
    10月19日,寧波博物館停車場,指示牌上出現多個錯別字  「指定」寫成「制定」、「車輛」成了「車倆」……僅有86個漢字的小小指示牌上出現了4個錯字。  「不僅中文錯了,標點和英文翻譯也不對。最後一個英文單詞parage應該是garage吧。」  「前有中山廣場、小普陀、南塘老街,後有寧波博物館,城市形象大受影響啊!」此事引起的網絡輿論偏向一邊倒,昨天,記者走訪了現場。
  • 搜狗輸入法「零錯行動」:一個月收集有效錯別字6萬個
    前段時間,搜狗輸入法與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管理司、共青團中央等聯合發起了「零錯行動」,邀請全民隨手拍錯字,並同步推出了中國首個「錯別字徵集反饋」平臺,得到景甜、李治廷、劉昊然、李沁等眾明星的大力支持。活動發起後,大眾的參與熱情空前高漲,紛紛在」錯別字徵集反饋」平臺上傳各種奇葩錯別字。據悉,活動上線一個月吸引共計數萬人參加,收到有效錯別字6萬個。
  • 北京教育考試院:高考作文50個錯字扣1分不實
    記者今天從有關部門獲悉,今年北京的高考作文錯字扣分標準與往年基本一致,每3個錯字扣1分。  上午有媒體報導,今年北京市語文作文閱卷不採取「錯1字扣1分」的標準,只要文章完整,錯別字的扣分標準為50個字扣1分。記者向市教育考試院求證這一說法,考試院有關負責人表示,這一消息不準確。  「高考評分應該提高對學生書寫的要求。」
  • 辯論臺:高考作文錯別字該不該「整風」
    詳情由於涉及職業機密也不便細說,大概就是那時候做一個招股說明書,犯了一個常識性的錯誤,客戶那邊的代表也真不給面子,當著我們合伙人的面就說:「這個字小學生都不會寫錯吧?」臉上真是火辣辣的,其實平時大家也偶有寫錯別字的情況,但是很少碰上這麼不給面子的客戶。最後這個case雖然沒有什麼實質性的損失,但是面子上確實是很過不去。
  • 「啄木鳥」上街再「啄」錯字
    □文/圖晚報記者 袁平  「修理麼託」、「招聘啟示」、「某某賓館」……類似這樣的漢字錯用現象經常出現在我們途經的商業街頭,商家習慣了這種用法,市民也早已見怪不怪。6月1日至20日,市區各中小學校組織學生參與「『啄木鳥』———規範社會用字行動」,對市區街頭不規範用字進行了一次拉網式排查。
  • 如何糾正越發「瘋狂」的錯別字
    「一般的理解是,『時代科技的進步』與『錯別字的滋生』成正比關係,但實際情況可能比這個更複雜。『別字』本身也是一個正確的漢字,只是由於形似、聲似或其他相關關係而用錯了地方;而『錯字』實際上不是字,比如在筆劃上或『過』或『不及』。手寫時代,『錯字』不會比『別字』少;而在鍵盤打字為主的今天,『錯字』基本上不存在了,想打也打不出來。
  • 蘭州站中有錯字?甘肅人都不一定知道,原來這字是書法家寫的
    有些錯別字看在眼裡,確實是不以為意的,因為這些錯別字和我國建國之後規定的標準字體相差不大。但是蘭州火車站,卻有一個令人十分詬病的「錯字」,幾十年來的時間,儘管這個字為後人所詬病,但是當地政府和有關部門仍然沒有對這個所謂的「錯字」進行訂正,因為在他們看來,這個人民眼中的錯字,根本就不是什麼錯字,所以也就無需更改了。
  • 還在被輸入法打錯字所坑?搜狗輸入法AI糾錯幫你消滅錯別字
    (此時此刻,我最想錘爆的就是我的腦子)輸入法打錯字而引發的一系列的「血案」究竟害了多少個人。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各大網友們在沙雕輸入法上跌過的坑吧!小哥哥,學計算機嗎?可以網戀的哪一種…..媽!這真是個誤會!
  • 在為一個中學提的賀信中,竟然錯別字高達70個
    在為一個中學提的賀信中,竟然錯別字高達70個!快來看,是不是真的】昨日網上瘋傳的一篇清華大學,給浙江省浦江中學的一篇賀信中,錯別字竟高達70個,一石激起千層浪,引起網上的熱議。二、仔細一想,認為不可能是真的,理由如下:1、清華大學作為頂尖學府,雖然比不上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那樣的學術嚴謹,但也代表了理工類的最高水準,真不至於這種水平。
  • Kindle版電子書錯字多 惹讀者不滿
    沒想到,這次的閱讀體驗讓她很「撮火」:「每翻兩三頁就會出現錯別字,讀得人云山霧罩,只能磕磕碰碰連蒙帶猜地看。」無獨有偶,在亞馬遜中國的官方網站上,也有讀者抱怨,該書「錯別字特別多,嚴重影響閱讀」。更有讀者要求,對於錯別字太多的電子書,出版機構應實行嚴格的召回制度。
  • 孩子書寫時經常出現錯別字怎麼辦?
    錯別字是錯字和別字的總稱,錯字指寫得不正確的字,而別字則是用其他字代替應寫的字。在小學學習階段,錯別字的出現呈現正態分布的態勢,即隨著年級的增高,識字量增大,錯別字漸漸增多,中年級即三年級達到頂峰,高年級又漸漸呈下降趨勢。
  • 高考語文:作文錯字扣分一般不超5分
    語文:錯字扣分一般不超5分  解讀人 市教育研究室語文教研員 柳文波  對遼寧考生來說,2008年是特殊的一年,因為首批參加課改實驗的考生將在2009年迎來新的高考。  解讀:此處變化與寫作部分「每1個錯別字扣1分」的變化遙相呼應。去掉「常用字」的限制,看似考查的範圍擴大了,其實是為了尋求前後要求上的統一,畢竟考生寫作時書寫的未必儘是「常用字」。從近幾年遼寧的自主命題上看,字音、字形日趨平易,不會走向生僻艱澀。高三師生可正常備考,不必緊張。